最新传染病学-败血症教学讲义ppt课件
败血症演示课件

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策略探讨
加强病原学监测和抗感染治疗
定期开展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源,根据药敏 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提高治愈率。
强化支持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给 予积极的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降低复发率。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病理生理过程
细菌侵入
致病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呼吸道、消化 道等途径侵入人体。
机体反应
机体在败血症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包 括发热、白细胞增多、炎症介质释放等,以对抗 细菌感染。然而,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组 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繁殖与扩散
细菌在血液中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 状。同时,细菌可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各组织和器 官,引起迁徙性病灶。
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败血症 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 施,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
我管理能力。
调整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 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复发情况 。
果。
并发症预防措施建议
及早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败血症患者,应及 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降 低并发症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 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使用 抗生素,避免滥用。
加强支持治疗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免 疫调节等支持治疗,提高 机体抵抗力。
并发症发生后处理方法
感染性休克治疗
立即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
《败血症》教学课件

《败血症》教学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败血症基础知识•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病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症状的全身感染综合征,具有病情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当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败血症的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不断涌现,败血症的治疗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背景介绍课程背景VS课程目标掌握败血症的基本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熟悉败血症的治疗原则及抗菌药物的应用;了解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掌握败血症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感染的传播。
课程内容主要从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介绍;败血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重点讲述全身毒血症症状、感染性休克、DIC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介绍临床诊断、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法;败血症的诊断标准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方面进行阐述;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02败血症基础知识败血症定义理解要点定义: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致病菌: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侵入血液循环:突破血管壁,进入血液。
生长繁殖:在血液中,这些致病菌会迅速繁殖。
产生毒素:致病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对机体造成损害。
•病因分类•外源性: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
•皮肤黏膜破损:如烧伤、溃疡等。
•手术操作:如手术消毒不严、无菌操作不当等。
•各种穿刺: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等。
•内源性:由体内寄生病原体引起,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糖尿病等。
•其他因素: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创伤等。
【传染病学】败血症PPT课件

实验室检查(2) 2 病原学检查:确诊依据 ❖ 血培养:最重要 ❖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 ❖ 厌氧菌败血症作厌氧培养 ❖ 真菌败血症作真菌培养 ❖ L-型细菌败血症作高渗盐水培养
28
实验室检查(3) 3 内毒素检测:鲎溶解物试验—检测革兰阴 性杆菌的内毒素,有助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 症的诊断,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
23
2 厌氧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其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⑴ 高胆红素血症 ⑵ 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徙性脓肿或感染 ⑶ 局部或迁徙性病灶有气体形成,其分泌物有
特殊腐臭气味 ⑷ 可引起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可伴发肾衰Fra bibliotek⑸ 婴幼儿发生率高
24
3 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⑴ 多为院内感染,常发生于有严重的基础疾 病、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 广谱抗生素、化疗等的患者
(1)葡萄球菌:金葡菌:最常见的致病菌 表葡菌:常见致病菌之一
(2)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3)肠球菌: 占院内感染败血症的10%
11
败血症常见致病菌(2) 革兰阴性细菌 ⑴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致病菌 ⑵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 ⑶ 肺炎杆菌 ⑷ 变形杆菌属:主要为奇异变形杆菌 ⑸ 肠杆菌属:产气杆菌 ⑹ 其他:不动杆菌、产碱杆菌、沙雷杆菌属
20
四、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 : 1 原发感染灶 2 毒血症症状 3 皮疹 4 关节症状 5 肝脾肿大 6 迁徙性病灶
21
1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鉴别要点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以金葡菌败血症为代 (以大肠杆菌败血症为
表)
代表)
年龄、性别 青壮年,男性
《传染病学败血症》课件

CHAPTER
03
败血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白细胞计数
败血症时白细胞计数可能 升高、降低或正常,但通 常有核左移现象。
血培养
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金 标准,阳性率可达80%以 上,可检测出病原体的种 类。
其他感染指标
如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等,有 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病例二:非感染性败血症
总结词
由非感染因素引发,如药物反应、自身免疫 疾病等。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败血症通常由非感染因素引发,如 药物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烧伤等。非感染 性败血症的症状与感染性败血症相似,但可 能伴随其他症状,如皮疹、关节疼痛等。治 疗非感染性败血症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同时控制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疼痛等症状, 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 止痛等。
营养支持
对于病情严重、食欲不振的患者,应 给予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
预防措施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 感染源等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 败血症的发生。
02
败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性败血症
感染性败血症的病因
败血症通常由严重的细菌感染引发,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引发全身感染。
感染性败血症的发病机制
感染性败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细菌在血液中的繁殖和释放毒素,导致机体出 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败血症PPT优质课件

(二)常见败血症临床特点
3. 厌氧菌败血症 80%以上由脆弱类杆菌引起,其次为厌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入侵途径以胃
肠道及女性生殖道为主,其次为压疮溃疡与坏疽。常表现为发热,体温高于38℃;约30% 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或DIC;可出现黄疸、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及转移性化脓病灶。 4. 真菌败血症 常见于老年、体弱久病者。临床表现与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相似,病情严重,病死率可达 20%~40%。
血液循环。 血流感染:败血症和菌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败血症是严重的血流感染,在菌血症基础上出现
毒血症即为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败血症患者存在原发性/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相互关系示意图
二
病原学
(一)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 (二)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四)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毛霉菌、曲菌、隐球菌或马尔尼非青霉菌等。 (五)其他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分枝杆菌等。
尿中可见蛋白或少量管型。
(二)病原学检查
1. 形态学检查 各种标本的涂片染色 2. 各种培养和药敏鉴定 血培养、骨髓培养、体液培养、植入物培养等 3. 病原免疫学检查 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真菌G/GM试验等 4. 分子检查(核酸扩增等) 细菌16S rRNA 、分枝杆菌hsp65基因、真菌ITS序列扩增等
(二)常见败血症的病原治疗
3. 厌氧菌败血症 替硝唑或奥硝唑,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等对常见脆弱杆菌属均敏感。
4. 真菌败血症 三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
《传染病学教学课件》败血症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葡菌S.epidermidis
链球菌(streptococcus):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ptococcus
肠球菌(enterococcus)
革兰阳性球菌:皮肤化脓性炎症、烧伤创面感染、中耳炎、呼吸道炎症及女性生殖道炎症
Skin inflammation, burn wound infection, otitis media,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female genital tract inflammation
复数菌败血症:在同一血培养或72h内从同一个病人不同血培养标本检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致病菌。
概念3 Conception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概念4 Conception
临床符合以下2条或两条以上:
T > 38℃或 < 36℃
HR >90次/分
R >20次/分或PCO2 <4.3kPa(32mmHg)
MDR-Pa: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常见耐药菌2:阴性杆菌
常见的病原菌3(pathogen)
厌氧菌(anaerobe):
脆弱类杆菌Fragile bacteroides、产气荚膜杆菌Bacillus perfringens
真菌(Fungus):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曲霉菌aspergillus、隐球菌cryptococcus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All kinds of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败血症ppt课件共46页

致病菌和机体的作用
病理改变 PATHOLOGY
1.重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水肿、变性及坏 死
2. 迁徙性病灶 3. 渗出性浆膜腔炎症 4. 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 5. 5.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共同表现 2.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特点
共同临床表现
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 上 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20次/分,PaCO2<4.3Kpa(32mmHg); ④WBC>1.2×109/L或未成熟>10%。
概述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包含有感染 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两个或两个 以上器官的功能衰竭。
概述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轻 严重
危及生命 几乎不可逆转
病原学 ETIOLOGY
1. G+ (>40%): 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链球 菌
2. 2. G- (35~40%): 大肠杆菌、克雷伯 氏肺炎杆菌.绿脓杆菌
病 6).新生儿、年老体弱以及有基础病者常无发
热, 甚至低体温
2.皮肤损害 Skin lesions:
1). 出血点最常见,全身均可分布,甚至 可至足底及甲床。
2). 荨麻疹, 猩红热样皮疹及脓疱疹也可 发生.
3.关节症状 Joint
involvement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痛 及关节腔 积液。
用。 ②脂酶: 增强细菌在脂肪组织中生存。 ③透明质酸酶: 降解细胞外基质,有利于扩散。 ④溶血素: 破坏细胞膜,导致溶血。 ⑤表皮剥脱毒素: 皮肤损害。 ⑥肠毒素: 肠毒素F可致TSS。
传染病学教学课件:败血症

脓毒血症(pyemia):
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徙性炎症,如全身 多处脓肿形成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指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临床上符合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
①体温>38℃或<36℃; ②心率>90次/分; 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④WBC>12×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感染性休克
轻 严重 危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几乎不可逆转
9
病原学 ETIOLOGY
1. G+ (>40%): 葡萄球菌、肠球菌及链球菌
2. G- (35~40%): 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
3. 厌氧菌(5~7%): 脆弱类杆菌、难辨梭状芽胞 杆菌及消化链状菌
4. 真菌(7~10%):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 5. 其他(<5%): 李斯特杆菌10源自金黄色葡萄球菌1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2
表皮葡萄球菌
13
表皮葡萄球菌CO2培养18小时
14
肺炎链球菌
15
肺炎链球菌电镜下的形态
16
肺炎链球菌 荚膜染色
17
肠球菌CO2培养18小时
18
大肠埃希菌
19
肺炎克雷伯杆菌
20
绿脓杆菌
21
阴沟肠杆菌
22
梭状芽孢杆菌
23
白色念珠菌
24
曲霉菌菌落形态
25
隐球菌
26
病原学 ETIOLOG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二、以败血症发生背景为基础 1.新生儿败血症 2.老年人败血症 3.医院内感染败血症 4. 医源性败血症
【实验室检查】
一、功能性检查 常规:血、尿、大便 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影象学: 免疫学:
CBC , platelet count , clotting studies , PT , PTT , fibrinogen levels , blood gasses
医院获得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属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其他肠杆菌科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 脆弱类杆菌 真菌
【发病机制】
人体
免疫力:局部与全身 病原体
致病力:毒力+数量
【发病机制】
一、人体易感因素: 侵入性诊疗手段: 留置导管 手术 创伤: 药物: 激素、广谱抗菌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 严重基础疾病: 年幼年老: 局限性感染基础:
药敏: 纸片法、MIC法 耐药菌 MRS、VRS、PRP、VRE (G+菌) ESBLs、AmpC、MBLs (G-菌)
鲎实验:
药敏实验:纸片法 (直径mm)
定量实验--MIC(最低抑菌浓度) :试管稀释法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MIC(mg/L) 值愈小
抗菌活性愈强 ++++ + ++ - - -
【临床表现- Symptoms 】
fever, chills , shaking toxic looking (looks acutely ill) changes in mental state –irritable; comatose shock -- cold , clammy, pale , cyanotic skin signs -- petechiae, ecchymosis
epiglottitis, pneumonia, cellulitis, or others)
传播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一、以病原菌为基础:
! 1.G+菌 与G-菌败血症 患者基本情况 原发病灶 既往史及发病前手术史 症状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WBC 、 鲎实验、 培养 常见者
治疗
常见的几种败血症
2.厌氧菌败血症:有基础病、复数菌感染、 黄疸多见、可迁徙
3.高热伴WBC
伤寒 Ⅱ型肺结核 恶性组织细胞病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3.病灶处理: 4. 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耐药菌研究热点G+co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i aureus MRSA
MR Co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gangrene
urine output : decreased or no
【临床表现- Symptoms 】
【临床表现-Signs 】
Physical examination may show: low blood pressure (hypotension) low body temperature (hypothermia) signs of associated disease--(meningitis,
【病原学】
三、感染来源:
1.社区获得: 2.院内获得:住院后48小时发生,入院时
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发病率占菌血症的50%以上 死亡率30%。 预后差的原因— 高龄、 基础疾病重、
有休克、困难菌感染、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社区获得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沙门菌属 变形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革兰阴性菌 肠杆菌科 非发酵杆菌
白色念珠菌
脆弱拟杆菌
【病原学】
二、致病菌变迁:
年份 1935年 1972年 1980’s
G+菌 85 % (SA. Strep.) 50 %
增高 (CNS. SA Ent)
G–菌 15 % 50 %
稍降
91-95 96-01
稍降 (SA CNS Ent Can.a) 稍升 稍升 (CNS SA Ent Can.a) 稍降
【发病机制】
二、细菌致病力
数量 粘附能力 毒素 生物酶
微生态失调 条件致病菌 耐药性菌株
【病理改变】
决定因素:
病原菌种类
病程长短
有无原发灶
有无迁徙灶
基础疾病情况
一例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亡的儿童
心包积脓 肝脓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基本表现:
原发感染灶 毒血症症状+体征 迁徙病灶
定量实验:E-test法 (MIC mg/L)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热、WBC 或
(1)无局限性感染灶
(2)多器官系统感染灶
(3)中毒症状
疑诊
+ 血培养 病原菌 确诊
【鉴别诊断】
1.高热伴寒战
疟疾 急性肾盂肾炎 化脓性胆管炎 大叶性肺炎
2. 高热伴WB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 成人Still’病
MRCoNS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Vancomycin resistant S.aureus
【病原治疗--耐药菌研究热点G+co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cocci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
【实验室检查】
二、病原学检查
培养:标本、时机—用药前、血、骨髓
Tests that confirm infection include: blood culture , urine culture , CSF culture culture of any suspect cutaneous lesion
传染病学-败血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是指由感染、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等 强烈应激因素引起的全身性反应。
败血症 S床常见厌氧菌 临床常见真菌
革兰阳性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