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方案跨国企业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平衡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实施计划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实施计划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环境、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结合用户输入,探讨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实施计划的相关内容。
一、本土化战略的必要性本土化战略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土化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当地的竞争力。
通过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习惯,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本土化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存在差异,通过本土化战略,公司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确保业务的稳定发展。
最后,本土化有利于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全球化与本土化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公司可以在保持全球化视野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二、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本土化战略的有效实施,跨国公司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
以下是对实施计划的详细分析:1.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调研是本土化战略实施的第一步。
公司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文化习惯、消费心理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市场调研,公司可以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自身的优势,为后续的本土化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市场调研还能帮助公司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为本土化战略的调整提供支持。
2.产品与服务的本土化产品与服务的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跨国公司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习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应性改进或创新。
例如,在食品行业,公司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调整产品的配方和口感;在电子产品行业,公司可以根据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定制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
通过产品与服务的本土化,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

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摘要:作为当代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是世界商品的重要生产供应者和购买者,是国际资本的重要拥有者和借贷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指出了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的动因,重点论述了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和全球化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并针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实际,指出了中国公司如何根据实施本土化和全球化战略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本土化战略核心竞争力Abstract :As the contemporary world's ma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TNC is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commodity suppliers and buyers. Internation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owners and lend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NC in the world econom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cause, TNC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against the reality that the Chinese compan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trategies to create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ob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mpany globalization strategy localization strategy core competence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发展到国际化生产的产物。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的比较研究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概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企业必须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的企业。
各国的跨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要面临全球化和依据不同国家具体情况的本土化问题。
有很多公司因为本土化取得了成功,又有许多公司因为全球化实现了效益。
对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而言,盲目的追求本土化,可能会导致生产、分销、广告方面的规模经济损失;盲目的追求国际化,又有可能导致竞争力的低下。
中国著名家电企业海尔集团(Haier)由29年前员工不到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在全球拥有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的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在1998年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
张瑞敏曾在国际商会大会时说:“海尔以致注重于国际化的思维,当地化的行动,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把全球作为市场。
”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
海尔全球化的成功经验给中国的跨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可口可乐公司针对中国市场的现状提出了“thinklocal,aetlocal”的本土化思想。
这些本土化思想与本土化的营销手段相配合、相辉映,使可口可乐公司的本土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全球化战略概述全球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观点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和职能加以分散和配置,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综合一体化经营,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竞争优势,实现最大化的全球效率。
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化战略从全球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抓住全球性机遇,进行全球性选择和部署,确定全球性战略目标。
决策者不受民族、国家的限制,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的长期总体效益:换言之,它是跨国公司在变动的国际经营环境中,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略。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跨国公司往往需要采取本土化经营策略,以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和消费者需求。
本土化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发展阶段和文化差异,灵活、差异化的进行经营管理。
本文将就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的意义1. 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法规等因素,跨国公司如果仅仅采用统一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很难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更难获得市场的认可和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需要本土化经营策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服务提供,以顺应当地市场需求。
2. 提升竞争力跨国公司如果能够灵活适应当地市场,充分融入当地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将更容易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还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提高企业长期发展能力本土化经营策略能够帮助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地位,有效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文化特点,为企业长期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 产品本土化跨国公司需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进行产品本土化设计。
在产品的功能、外观、包装、规格等方面进行调整,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产品改良,确保产品符合当地的标准和认证要求。
在市场营销方面,跨国公司需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活动,推出符合当地口味和文化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方案。
还需要了解当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
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管理团队应该是本土化的,即由当地人员组成,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和管理文化。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路径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路径【摘要】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竞争中需要制定本土化经营战略,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
本文首先介绍了本土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索了其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
通过调研和分析不同国家的实施路径,提出了一些成功案例,并在结论部分给出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建议和未来发展展望。
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在全球化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实施路径、理论基础、成功案例、建议、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路径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市场上灵活运用当地的资源和实践,制定本土化经营策略,以适应当地的文化、法律、市场需求等因素,从而更好地开展业务并取得成功。
本土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
只有将全球化战略与本地化需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跨国公司在各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而探索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理论基础,则是为了更科学地指导实践,深入了解本土市场特点和需求,为跨国公司在各国市场上取得成功提供理论支撑。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包括制定明确的本地化战略目标、建立有效的本地化团队、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和社会等。
通过调研与分析本土化经营战略实施路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为实施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本土化经营战略的成功案例分析是为了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导其他跨国公司更好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建议、未来发展展望和总结也是本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2. 正文2.1 本土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土化经营战略是跨国公司在进入不同国家市场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

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竞争力量。
此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国际战略已经成为了跨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本文将对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策略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需要制定与当地文化、消费者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策略,进而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并扩大市场份额。
2. 价格策略跨国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与当地企业的竞争关系以及国家特定的税收、货币储备等景气状况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
3. 渠道策略跨国企业需要找到适合的渠道来为产品传达价值和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在经济上更有利。
二、跨国企业国际战略的类型3. 企业全球化策略企业全球化策略是跨国企业国际战略的高端,它要铺设完整的全球价值链,并执行统一的品牌与企业文化,以此保证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一致性。
4. 区域化战略区域化战略是指跨国企业制定的在某个区域、部分市场上最为适合的企业发展战略,该部分市场的基础设施、政策等因素都有相近的特点。
5. 本土化战略跨国企业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制定的针对当地市场的营销、产品开发、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策略,一方面满足当地文化、法规、政策的差异,同时还要保证商业上的成功。
三、跨国企业国际战略制定中的挑战1. 政治人文差异企业面对的最大难点是部分国家政治与人文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营销策略、商品开发调整、甚至对生产线造成影响。
2. 战略执行失败制定跨国企业运用全球标准,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失败了,而这部分原因可能是执行者的水平差异或者和地理部署不一致造成的。
3. 风险管控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复杂性意味着一旦发生问题,跨国企业投资跨国市场的风险也就更大,如生产效果低下、再次收购等,都将对投资造成额外风险。
4. 需要更多稳定和永久性的资金跨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有更多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可能来自银行、投资或上市融资。
企业战略方案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方案

★★★文档资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面临更广泛的国际竞争,“走出去”是对外开放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20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海外投资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原外经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底,我国批准或备案的海外中资企业总计6610家(不含金融类企业),中方协议海外投资总额已达亿美元。
一大批中国跨国企业在海外迅速成长,其中最大的12家中国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超过3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共使用了超过2万名海外员工,海外销售额达330亿美元。
一、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概况1、企业分布较广,多元化初现趋势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港澳地区就有2184家,占总数的35%左右,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等地已近几年,非洲、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我国着名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就始终把海外投资和贸易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上。
因此总体来看******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2、投资领域广泛,但仍以贸易类为主中国海外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在服务贸易、工业生产加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相对集中。
近几年,境外加工贸易因为受到国家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很快。
3、跨国企业的主要构成第一,“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7个勘探开发项目、一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00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人民币。
第二,由于在中国本土具有一定优势积累,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虽然在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20多个分公司。
第三,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凭借着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
跨国经营中的本土化全球战略

跨国经营中的本土化全球战略[摘要]跨国公司视世界市场为“经营平台”,它试图利用各国比较优势和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来获得规模经济和利润的增长。
但是,国际化经营又产生了两大压力,即降低成本的压力和顾及地域差异的压力。
为满足各个地区顾客的多样化需求,跨国公司必须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设计、生产和销售适合当地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能有效地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即奉行本土化策略。
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论述:全球本土化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有关理论、跨国公司全球本土化战略类型的划分、实施全球本地化营销策略的理由、跨国公司营销本土化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跨国经营;战略;全球本土化本土化策略所基于的理念是让顾客从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培养顾客的信任力和忠诚性,这样就可以带来更好的销售业绩。
实施本土化策略的企业采用与标准化策略相反的做法,非常重视市场细分。
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顾客需求,研究开发和生产不同的产品。
在广告宣传、品牌形象设计方面,采用最适合当地顾客口味和观念的广告口号和品牌形象,并进行和完善区域性的产品定位。
营销全球本土化的观点既不同于纯粹的标准化观点,也不同于纯粹的本土化观点,它是二者的有机综合,跨国公司对市场营销组合中某要素实施全球标准化而对其他要素则允许针对当地市场需求定制或者加以调整。
一、全球本土化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有关理论标准化与适应化理论的长期争论使很多学者意识到营销战略不是简单的两分法,完全的标准化或适应化营销战略是不现实的,从而提出关于国际营销战略的权变观点。
权变观点认为:(1)标准化和适应化不应该看作互不相干的营销战略,而应视为营销战略的两个端点,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实施在两端点之间变化;标准化和适应化的程度应根据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权变因素而定:标准化和适应化的程度是否恰当。
应根据其国际营销活动的绩效水平来评价。
此外,胡萨夫(HusZagh)、福克斯(Fox)和戴伊(Day)指出,若将工业品以及以社会上层为目标市场的奢侈品等产品和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前者更具有全球标准化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何谓“全球协调”和“当地适应”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尤其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公司,必须在全球协调与当地适应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全球协调”是指:将母公司的标准、规范、方法、工艺流程和技巧施加给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对散布世界范围的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整合,以便从规模经济和公司内贸易关系等的协同效应中获利。
显然,只有在分散的经营活动被整齐划一或被标准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有效的全球协调。
标准化程度越高,协调越有效,跨国公司内部的一体化才能实现。
“全球协调”的思想基础是认为消费者心理带有全球性的共性,企业应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大市场,不必理会各国家和地区的差别。
全球协调可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
“当地适应”是: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偏离母公司的标准,适应东道国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投资营销活动。
“当地适应”的思想基础是认为世界市场的需求是各异的,国际企业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目标市场需求的特点来设计、改进产品,设计和调整投资经营和营销方式,使之更适合当地市场的需要,这样能大幅度提高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弥补并超过因修改和偏离母公司标准而增加的成本。
我国已提出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企业应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国际经营活动中,科学地选择和实施战略,灵活地对“全球协调”和“当地适应”进行最优搭配,以取得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国际经营活动的成功。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分析和考察以下因素,才能有效地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
如果我国(某个或某些)企业拥有东道国企业和其他企业无法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如独占的无形资产(先进技术、专利、驰名商标等),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融资能力优势、控制原材料和资源供应的优势,那么我国企业就可更多地实行全球协调,将其所有权优势扩大到海外子公司,利用其独有的所有权优势帮助子公司在国外市场站稳脚跟,树立竞争优势,产生滚雪球效果。
外部市场的交易风险和交易费用通过外部市场出售或出租无形资产会使跨国公司面临丧失所有权优势、泄密和定价困难等交易障碍和风险,交易费用相应很高。
即使是有形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交易,外部市场也存在障碍,如东道国政府运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渠道不畅、交易方式僵化、交易风险增大,交易费用增加等问题。
因此,在外部市场的交易风险和交易费用较高的情况下,我国跨国公司就应更多地采用“全球协调”,在公司集团内部创设一个内部一体化市场,进行内部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交易和调配,以克服外部市场的风险和费用较高的问题,同时保持无形资产的独占性。
反之,如果东道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消减乃至取消贸易壁垒,健全市场交易规则,保护知识产权和私人财产权,因而外部市场的交易风险和交易费用大幅降低,那么我国跨国公司就可采用“当地适应”,利用外部市场来进行交易,而无须进行“全球协调”,在内部建立一个交易市场。
企业所经营的行业如果企业在具有比较标准化的、无差异的消费者需求的行业里经营,可采用“全球协调”。
无差异的消费者需求使得规模经济和价格竞争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压倒一切的战略要求就是效率。
我国企业必须使其生产实现一体化和合理化,用非常经济(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方法来生产标准化产品。
但我们应当看到,虽然随着许多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国际广告宣传的渗透,在一些产品领域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方式出现了趋同现象,在这些领域可进行全球协调和标准化经营。
但在大多数行业和产品领域里,国别消费需求差异仍是主流,需要我国企业进行“当地适应”和差异化经营。
东道国的数目这个指标能表明海外投资经营环境是否具有多样性,继而表明是否需要我国企业进行当地适应。
东道国越多,环境差异就越大,环境多样性增加,因而我国跨国公司不大可能将总公司的标准原样移植到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经营的众多子公司,也就是说“全球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我国跨国公司需要“当地适应”,在投资和营销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多样化环境,进行差异化经营。
反之,如果东道国的数目很少,则较易进行全球协调。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和外资的态度及政策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和外资的态度和政策是不尽相同的。
一般来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大多数东道国对跨国公司采取以****为主的政策,以后是逐渐放宽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更加重视国际直接投资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外资的政策自由化加快了。
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执行更是加快了各成员外资政策自由化的进程。
1997年全世界有76个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管理条例和政策作了151次更改,其中89%的更改是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
但各国对跨国公司和外资依然保留了或多或少的****性措施。
一般而言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外资和跨国公司采取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和态度,发展中国家虽然总体上加大了自由化的力度,但设限还是较多。
在态度和政策较宽松较自由的东道国投资,我国跨国公司面临较少的障碍,容易进行全球协调,将母公司的标准和方式移植到子公司,而不致遭致东道国的阻挠和非议。
在态度和政策较严格设限较多的东道国投资,我国企业面临较多的障碍和束缚,为符合东道国的政策和法规要求,需要进行当地适应,否则会遭致东道国的阻挠。
海外子公司的重要性某子公司所在东道国的市场在我国跨国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子公司所实现的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重是衡量海外子公司重要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子公司所在东道国市场在我国跨国公司总体球协调”和“当地适应”并重的策略。
一方面,母公司要进行“全球协调”,更多地关注和扶持该子公司,将该子公司的发展和该东道国市场的开发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为发挥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母公司应实行“当地适应”,允许子公司在具体的营销方面拥有自主权,以更好地开拓市场。
鉴于该东道国市场的重要战略价值,可在该东道国设立地区总部,代表总公司负责该市场的投资和市场开发。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20多年来,我国以引进外资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参与境外资源合作项目195个,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610家,协议投资总额12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84亿美元。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额仅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1:的水平,显示我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严重失衡。
我国90%以上的境外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
我国缺乏特大型的工业跨国公司。
我国已有9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没有一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
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要加强对其的监管。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如果采用创建和独资经营的投资方式,我国企业可主动地独立地掌控投资经营事宜,较易进行全球协调。
如果采用并购和合资经营的投资方式,我国企业受东道国政府和伙伴企业的约束较多,因而要进行“当地适应”。
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异同世界上没有文化完全相同的两个国家。
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审美观、习俗礼仪、物质文明等方面。
一般而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发达国家文化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文化差异较大。
文化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方式,影响到商务习俗礼仪,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对跨国公司经营成败会产生重大影响。
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是影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技术和资金等硬件方面很占优战略中越具有战略地位,该子公司所实现的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比重越大,越显示该东道国市场的意义重大,该子公司地位越重要,因而要求我国跨国公司采取“全势,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跨国公司也要吃败仗。
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
仅举语言文化适应的营销案例为证。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为其雪佛兰系列中的一种车使用“NOVA”的品牌,它的英文意思是“神枪手”,而在西班牙语中却是“跑不动”的意思,因而在使用西班牙语的许多拉美国家销路不佳。
再如我国出口的“芳芳”口红在非洲不受欢迎,因为“Fang Fang”在当地表示毒蛇的毒牙。
“白象”牌电池曾在我国很受欢迎,但直译成英文“White Elephant”却是“大而无用”的意思,影响其在英语国家的销路。
当然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一些外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商号和产品品牌的中文译名就很有中国韵味,因而帮助其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如“可口可乐”(Coca-Cola),“百事可乐”(Pepsi-Cola),德国名车“奔驰”(Benz),日本相机“佳能”(Canon),宝洁公司(P&G)等。
因此,在文化迥异的东道国从事出口和投资经营,我国企业应大力进行“当地适应”,了解和熟悉当地文化,适应当地文化,强化跨文化管理,避免犯文化上的错误。
在文化相似的东道国(地区)投资经营,“当地适应”和跨文化管理的任务要轻许多,全球协调的力度可相应加大。
******资料:1.郭国庆、张轶凡编着《国际营销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
2.万林成、佟家栋主编《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3.任伍、章文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经济管理》,,P504.张宏·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第12期,P88更多相关文档·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状况分析及发展思路(6549字)·中西部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及对策(4024字)·基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4614字)·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4273字)·企业组织能力与国际化进程(3818字)·国际竞争环境变化与我国家族企业国际化选择(4870字) ·基于知识的企业国际化过程及其特征研究(6731字)·对会计国际化的哲学思考(3120字)·资源基础论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5569字)·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的客观条件分析(11500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 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站长统计敌纬商荻扔攀疲⒅鸩酵平洳蹈叨然岳诓到峁沟髡?nbsp;4.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
中国大型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
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足,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投资所在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