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蓝莓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蓝莓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蓝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蓝莓主要病虫害有“蛀干类天牛”、“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以及“叶片失绿症”、“叶枯病”、“僵果病”、“食叶类刺蛾”等常见病虫害情况。防治的好则可以避免发生。

防治原则

一是采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实现自然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二是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而尽可能地降低农药用量,提倡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性能的化学农药并科学合理地进行交替用药为宜;三是采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GB 4285、GB 8321的用药规定标准执行。

防治方法

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可采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200~1500倍液混合防治2次,2次间隔10~15天。

在8月中下旬~10月份,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脂乳油1000~1200倍液混合防治1~2次,具体应该根据田间病虫害程度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11月下旬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枝、虫枝等。

在12月份应该结合深翻冬剪,将土壤深翻20cm,并注重消灭那些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注意事项

即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该必须做到的是在蓝莓果熟期前20天、以及在采果结束前期间,坚持不能用药的原则。尤其是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如需使用时应考虑不同的农药应该是交替使用。

蓝莓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必须保证该果体中不能够有化肥或农药成分在内有丝毫残留。否则,该果实将失去它自身应有的商品价值。不仅直接影响出口销售,而且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价值。所以,采用防治方法应尽可能考虑生态农业技术管护方法。

蓝莓病害

危害蓝莓的洽谈病原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共有几十种病害。生产中危害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 (一)真菌性病害 1、僵果病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它是由Monilina Vaccinii-corybosi真菌引起的。在侵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3~4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 据调查,在最严重的年份,可有70%~85%的蓝莓受害,较轻的年份也可达 8%~10%。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不同品种感病程度不同,兔眼蓝莓在发病初期易受侵染,而高从蓝莓中的奈尔森、蓝塔、达柔、考林则抗病性强,蓝丰、伯克利、蓝乐、早蓝、泽西、维口则易感病。 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地区选择降低僵果病危害。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春 使用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早春喷施50%

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2、茎溃疡病和枝条枯萎病 茎溃疡病是美国东北部蓝莓生产中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它是由Phomopsis Vaccinii真菌引起。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呈束状。茎干溃疡病侵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呈扁平状。侵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枝条枯萎病往往发生在5~15cm的当年生枝条,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的方法是,在休眠器修剪时,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区,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烂果病等。 (二)病毒病害 蓝莓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性病害有几种,一般情况下,病毒性病害传

蓝莓病虫害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 (内部资料) 1、2014年6月15日: 螨虫:黄蜘蛛等,三氯杀螨醇,按说明用药。

2、2014年6月1-30日: 蓝莓果蝇: 蓝莓果蝇为双翅目果蝇科昆虫,以幼虫蛀食为害蓝莓果实。成虫体长约2.5mm,产卵于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皮下,孵化幼虫蛀果为害,老熟后则咬破果皮脱果,果皮出现虫眼,轻则影响果实品质,重则引发落果。2010年7—8月,通过不同配比糖醋引诱剂,对蓝莓果蝇进行诱捕试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以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蓝莓科技示范园10年生蓝莓结果树为试材,供试药剂为90%敌百虫晶体原药(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红糖(广西柳州市金柳食品加工厂出品)、香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和50°白酒(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北京红星二锅头)。引诱剂挂瓶为500mL矿泉水瓶自制,在瓶中部相对应两侧部位开5cm×3cm的两个小口。试验设引诱剂1~3号及对照(清水)等4个处理,引诱剂1~3号的糖∶酒∶醋∶水∶敌百虫比例分别为35∶30∶50∶0∶0.5,1∶1∶4∶15∶0.5,5∶10∶10∶20∶0.5。 不同糖醋酒液配方对蓝莓园果蝇诱杀的影响 廖优江杨丰文光琴聂飞

【摘要】:为了探索防治蓝莓园内果蝇的方法,在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采用不同糖醋酒液配方进行田间诱杀试验。结果表明,糖、酒、醋、水按重量1∶2∶3∶4和少量敌百虫配方的糖醋酒液诱杀果蝇成虫效果较佳。蓝莓有机栽培中果蝇的防治措施。 【作者单位】: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麻江县果品办公室; 【关键词】:蓝莓果蝇糖醋酒液 【基金】: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贵州省特色作物科特派…万元田?科技示范工程”[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1)6001]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蓝莓产业化栽培技术科技创新团 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2)4017] 【分类号】:S436.639 【正文快照】: 果蝇为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成虫体长3 mm左右,雌虫体型较雄虫大,幼虫体长3~ 4 mm。在杨梅[1]、樱桃[2]、树莓[3]等水果上均有危害。对蓝莓的主要为害是成虫产卵于成熟或过熟的鲜果内,并在鲜果内乳化出幼虫,由于果蝇体型小,产卵初期在鲜果上的产卵孔 不易被发现,产卵2~3d后 蓝莓果蝇防治技术 蓝莓果蝇的发生危害: 为害蓝莓果实的果蝇主要是黑腹果蝇。果蝇成虫将卵产在近成熟蓝莓果皮下及软果和烂果表皮下,卵孵化后以幼虫为害,随着幼虫的蛀食,果实逐渐软化、变褐、腐烂、脱落。其只危害近成熟和成熟及开始腐烂的蓝莓果实,成熟度越高,为害越重;另外一个蓝莓果可同时遭多头果蝇为害并在果皮上留有多个虫眼。 正常年份果蝇在6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出现、发生危害。发生世代多,重叠现象严重。对蓝莓危害很大。 防治措施: 清洁田园:清除蓝莓园内及周边腐败的有机物和垃圾;对发酵豆饼的地方进行深翻或盖土以减轻臭味,减少果蝇向冷棚果诱集。同时对周边荒草坡地、臭水沟、粪肥堆放地撒施50%灭蝇胺毒土,以压低虫源基数。整个采果期要保持基地卫生,避免杂草丛生,对基地周边环境也要注意保持卫生。周边环境卫生控制要在6月10日前完成。 适时快采:避免田间蓝莓果实过熟,以减少对果蝇的引诱性,减轻危害。 清除落地果:成熟采收期间将园内外的落果、烂果清拣干净,可避免其上果蝇生存繁殖后在园内为害。 糖醋液诱杀:(露天产果基地使用)

食品安全有关背景材料

食品安全背景材料 一、食用菌栽培 1、全市拥有树林1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2%,其中大村有10.6万亩林地。2004年该镇新乡村开始探索在林地进行养鸡,很快在全镇推广,并辐射到周边镇。2005年爆发禽流感,由于林地养鸡防疫难度大,加上规模扩大后林地饲料明显不足,仍需人工喂养,影响了鸡肉肉质,导致林地养鸡出现萎缩。 2、2005年,地处胶南西部的理务关镇开始探索在林地养兔,饲养规模一度达到年存栏2万只。但由于多数养兔村处于水源地附近,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致使生产规模逐步下降。 3、1998年六汪镇兴办了食用菌干部示范基地,共建设食用菌标准化大棚39个,2003年停办。 4、2004年藏南镇通过招商引进了双崖食用菌项目,建设食用菌大棚200多个,后因经营管理原因,企业倒闭。 5、2006年,大村镇开始探索林地食用菌栽培,获得成功,目前全镇食用菌发展到790亩,其中香菇350亩,黑木耳340亩,带动全市发展食用菌1300亩。

近几年林业建设投入情况(含造林工程款和造林补贴):2003年:1300万元,新造林13.2万亩; 2004年:3624万元,新造林10.3万亩; 2005年:4204万元,新造林5.5万亩; 2006年:5407万元,新造林4.2万亩; 2007年:2934万元,新造林4.3万亩。 累计投入17469万元,新造林37.5万亩。 二、海水养殖 胶南海岸线长131公里,可开发利用的邻近海域5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50平方公里,发展海洋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后。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1.8万吨,实现总收入33.5亿元。 1、80年代起胶南开始养殖中国对虾,90年代初达到高峰,养殖规模达到3万多亩。 2、1993年出现对虾白斑综合症后,海水养殖逐渐向工厂化养殖和参鲍池养殖转型,其中工厂化养殖以大菱鲆居多。 3、2006年11月上海发生多宝鱼事件,使山东大菱鲆养殖受到沉重打击。我市积极引导渔民转换养殖品种,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其中茂鱼牌牙鲆鱼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

蓝莓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蓝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蓝莓主要病虫害有“蛀干类天牛”、“金龟子”的幼虫(蛴螬),以及“叶片失绿症”、“叶枯病”、“僵果病”、“食叶类刺蛾”等常见病虫害情况。防治的好则可以避免发生。 防治原则 一是采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实现自然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二是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而尽可能地降低农药用量,提倡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性能的化学农药并科学合理地进行交替用药为宜;三是采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GB 4285、GB 8321的用药规定标准执行。 防治方法 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可采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200~1500倍液混合防治2次,2次间隔10~15天。 在8月中下旬~10月份,用50%的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的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脂乳油1000~1200倍液混合防治1~2次,具体应该根据田间病虫害程度情况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11月下旬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并剪除病枝、虫枝等。 在12月份应该结合深翻冬剪,将土壤深翻20cm,并注重消灭那些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

注意事项 即在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该必须做到的是在蓝莓果熟期前20天、以及在采果结束前期间,坚持不能用药的原则。尤其是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如需使用时应考虑不同的农药应该是交替使用。 蓝莓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必须保证该果体中不能够有化肥或农药成分在内有丝毫残留。否则,该果实将失去它自身应有的商品价值。不仅直接影响出口销售,而且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价值。所以,采用防治方法应尽可能考虑生态农业技术管护方法。

蓝莓病虫害图解

一叶知秋---蓝莓的生长情况诊断 1、叶片颜色不正常.or.有斑.or.干枯--叶片淡绿色--氮--叶片淡绿表明氮素缺乏。蓝莓普遍缺乏氮素。注意,树叶上的淡绿色(失绿)是均匀的,没有特殊的图案。氮素缺乏的其他症状有,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小,基生枝树木少,产量降低。氮素缺乏叶片过早形成秋天颜色,过早飘落。 蓝丰的氮素缺乏照片。左侧植株没有得到适量氮肥。

2、叶片颜色不正常.or.有斑.or.干枯--叶片黄色--叶脉之间黄化,叶片不干枯--铁--叶脉之间黄化,是由铁素缺乏引起的,是土壤PH过高的症状。土壤PH过高(>5.2),导致蓝莓铁素吸收能力降低,造成叶绿素缺乏。铁素缺乏症状,先从嫩叶出现。施用硫粉降低土壤PH值,通常可以解决铁素缺乏问题。

3、叶片颜色不正常.or.有斑.or.干枯--叶片黄色--叶脉之间黄化,而且叶片干枯--除草剂伤害--除草剂对叶片的损伤症状,通常先是叶片黄化或白化,然后叶片干枯。叶片边缘先干枯,叶片中部后干枯。 Princep (simazine) herbicide damage除草剂西玛津对蓝莓的伤害

Sinbar (terbacil) herbicide damage 除草剂特草定对蓝莓的伤害

脉之间黄化,而且叶片干枯--Botrytis Stem and Leaf Blight葡萄孢菌枝叶病--在潮湿、冷凉的春季,霉菌对枝条和叶片产生伤害。

--叶脉之间黄化,而且叶片干枯--Mummy Berry Shoot Blight 僵果病毒枝条病害--湿润天气时,叶片覆盖一层粉状灰色孢子,叶片坏死。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蓝莓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蓝莓,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 caCe越桔亚科acc in ioidea橘属acc in iodea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目前,商业栽培的蓝莓品种主要分为矮灌、半高灌、高灌和兔眼蓝莓4大类型。 1蓝莓种植条件和主要产区 我国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蓝莓栽培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这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12%,pH值40-56而且用于土壤改良的草碳土、锯末等资源极其丰富,发展蓝莓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该地区雨量丰沛且分布均匀,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山东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沙质酸性土壤类型,由于生长季节长,适于所有高丛蓝莓生长。吉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的青岛杰诚食品公司北高丛蓝莓栽培的成功吸引了大量企业从事于蓝莓产业。辽东半岛地区的丹东到大连,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蓝莓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丹东地区是草莓和树莓的重点产区,当地有30余家草莓和树莓加工企业,加工生产对原料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南方地区,浙江和贵州是目前蓝莓发展较快的2个省份。贵州省栽培起步较早,但由于苗木供应不足,2006噼以前发展缓慢,2007年以后发展才开始加快。我国不同蓝莓产区因气候条件的差异而适宜发展不同的蓝莓种或栽培类型。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主要在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发展,二者的栽植面积分别占全国蓝莓栽植总面积的20%;15%;北高丛蓝莓主要在胶东半岛、辽东半岛、苏北地区和云南部分地区栽堵,栽植面积占全国蓝莓栽植总面积的37%;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在浙江、贵州和云南地区栽培,栽植面积占全国蓝莓栽植总面积的28%。 目前,我国栽植的矮丛蓝莓品种主要有美登和芬蒂;半高丛品种主要有北陆、北蓝和圣云;北高丛品种主要有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达柔和伯克利;南高丛品种主要有夏普兰、奥尼尔和米斯梯;兔眼蓝莓品种主要有粉蓝园蓝、梯芙蓝和顶峰。在长江以北地区,蓝丰、北陆和美登已成为3大主栽品种,据2005年调查统计,其栽植面积分别占北方地区栽植总面积的29%、15%和13%。矮丛蓝莓在北美地区主要以野生抚育为主,并没有使用选育出的品种进行大面积集约化栽培生产。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浆果研究所经过6年品种评价和选育,选育出了我国第1个

蓝莓灰霉病防治技术

蓝莓灰霉病防治技术 灰霉病是蓝莓生产上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且在各蓝莓产区均有发生。灰霉病不但侵染蓝莓的叶、花和枝梢,而且还会引起果实腐烂,严重影响蓝莓的产量和品质,给蓝莓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危害症状 叶片感染灰霉病 为害叶片,主要从叶尖或叶缘侵入,沿叶脉间成“V”字形向内扩展,病斑黄褐色,病健交界分明,有时病斑上会出现不太明显的轮纹。 嫩梢感染灰霉病 为害嫩梢,受害幼嫩枝条首先由褐变黑,最后褪色变为黄褐色或灰色,在感病嫩枝上可见黑色硬块,潮湿天气下发病部位长出灰色霉状物。

果实感染灰霉病 为害果实,主要从萼部边缘侵入,受害部位先呈淡褐色,迅速扩展到整个果面呈褐色,后果实凹陷腐烂,果面布满灰色霉层。 二、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1.病原菌 蓝莓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温度为2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利于菌丝的生长,温度超过30℃,菌丝生长将受到严重抑制。 2.发生规律 以菌核、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雨水偏多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到叶、花等幼嫩组织上进行初次侵染。蓝莓谢花后花瓣不易凋落,若碰上连续阴雨天气,花残体上会迅速形成灰色霉层,对幼果和嫩梢造成二次侵染。低温高湿最易造成灰霉病的流行,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机械损伤均能加重发病。 三、防治措施 1.清园除菌,在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减少再侵染的机会,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等病残体,集中烧毁,降低病原基数。 2.加强枝梢管理,蓝莓枝梢萌发量较大,需加强摘心、抹芽等管理,增加通风透光性,降低树体内部湿度,能减轻病害的流行。 3.保护地栽培蓝莓,加强通风排湿工作,使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65%,可有效减轻灰霉病发生。 4.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苗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

进口水果相关学习资料

水果学习资料一.我国允许进境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输出国家/地区水果种类 泰国罗望子、桔、苹果、番荔枝、橙、柚、木瓜、杨桃、番石榴、红毛丹、莲雾、菠萝蜜、椰色果、菠萝、人参果、香蕉、西番莲、椰子、龙眼、榴莲、芒果、荔枝、山竹。 马来西亚龙眼、山竹、荔枝、椰子、西瓜、木瓜、红毛丹。 印度尼西亚香蕉、龙眼、山竹、蛇皮果。 越南芒果、龙眼、香蕉、荔枝、西瓜、红毛丹、菠萝蜜、火龙果。 缅甸龙眼、山竹、红毛丹、荔枝、芒果、西瓜、甜瓜、毛叶枣。(后四种水果限定从云南瑞丽、打洛口岸入境) 菲律宾菠萝、香蕉、芒果、木瓜。 日本苹果、梨。 巴基斯坦芒果、柑橘。 印度芒果、葡萄。 以色列橙、柚、橘子、柠檬、葡萄柚。 中国台湾菠萝、香蕉、椰子、番荔枝、木瓜、杨桃、芒果、番石榴、莲雾、槟榔、桔、柚、李、枇杷、柿子、桃、枣、梅、柠檬、橙、火龙果、哈密瓜。 美国李子(加利福尼亚州),樱桃(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葡萄(加利福尼亚州),苹果(Red Delicious,Golden Delicious两个品种,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桔、橙、柚、柠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德克萨斯州)。 墨西哥鳄梨、葡萄。巴拿马香蕉。 厄瓜多尔香蕉。

哥伦比亚香蕉。 哥斯达黎加香蕉。 乌拉圭桔、橙、柚、柠檬。 阿根廷橙、葡萄柚、桔及其杂交种。 智利猕猴桃、苹果、葡萄、李子、樱桃。 秘鲁葡萄、芒果、柑橘(葡萄柚、桔、橙、莱檬)。 法国苹果、猕猴桃。 西班牙桔、橙、柚、柠檬。 南非桔、橙、柚、柠檬、葡萄。 埃及橙、柚、桔、柠檬、葡萄柚。 澳大利亚桔、橙、柠檬、葡萄柚、芒果。 新西兰桔、橙、柠檬、苹果、樱桃、葡萄、猕猴桃、李、梨、梅。 意大利猕猴桃。 摩洛哥柑橘(橙、宽皮桔、克里曼丁桔、葡萄柚)。 本人注:市场上所见的如蓝莓等上表中没有的水果均为香港进口或其他非正常途径进口。 二.英文常识 1.国家名称(按水果出口国地位大致排序) 美国USA 智利Chile 泰国Thailand 南非South Africa 新西兰New Zealand 澳大利亚Australia 菲律宾Philippines 越南Vietnam 以色列Israel 墨西哥Mexico

蓝莓常见病虫害图片及防治

一、主要病害 1、灰霉病 侵染为害蓝莓的花、果实、叶片、花序轴及枝条等部位。初期多从已过盛花期的残留花瓣、花托或幼果柱头开始侵染,后产生灰白色霉层;果实被害部位的果皮初呈灰白色、水浸状,接着发生组织软腐,后期在病部表面密生灰色或灰白色霉层,风干后果实干瘪、僵硬。 蓝莓灰霉病花蕾发病症状蓝莓灰霉病果实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选用较抗病的品种;秋冬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病果等病残体,集中烧毁;开花前和谢花后喷代森铵或嘧霉胺。 2、僵果病 蓝莓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侵染后使新叶、芽、茎干、花序等萎蔫、变褐。

僵果病症状 防治方法:入冬前,铲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用下降僵果病的发作;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也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作;早春喷施尿素,能够操控僵果的开始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能有效控制僵果病。 3、茎腐病或枯枝病发病 蓝莓茎基部及新茎出现斑点,呈现紫色,属于茎腐病或枯枝病,容易引起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清园时将病株集中烧毁;在花前、花期、采后新枝生长期喷3、4次75%甲基托布津或福美双500倍液防治。 4、叶片斑点病、褐斑病

链格孢菌引起的叶斑病表现状(见下图) 盘多毛孢叶斑病表现状(见下图) 叶点霉菌所引起的褐斑病表现状(见下图)

以上三种叶斑病经药防治观察,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以上三种病原菌都要很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田间很好的防效。 二、主要害虫 1、刺蛾类害虫 幼虫群集叶背面啃食叶片,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

防治方法: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于冬、春季在树木附近的松土里挖虫茧杀死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选用Bt或灭幼脲喷杀。 2、龟蜡蚧 主要为害嫩枝和叶柄,成群齐聚在嫩枝和叶柄上,形成瘤状凸起,严重时常导致落叶、落果及枝条枯萎。能诱导煤烟病发生。 在若虫孵化期,用螺虫乙酯防治。 龟蜡蚧 3、蓟马 蓟马危害状况

蓝莓有哪些害虫

蓝莓有哪些害虫? 危害蓝莓的主要害虫有危害蓝莓叶的黄刺蛾、叶蝉、叶螟和卷叶螟;危害蓝莓茎干的介壳虫和茎尖螟虫;危害蓝莓芽的蔓越橘象甲和蓝莓蚜螨;危害蓝莓果实的李象虫、蓝莓蛆虫、蔓越橘果蛆虫和樱桃果蛆虫。 1、黄刺蛾:黄刺蛾又叫“洋辣子”,性喜聚群生活,肆无忌惮地啃食蓝莓叶子。发现时可及时人工扑杀,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工人在采收蓝莓果实的时候最好戴上胶皮手套做好防护。 2、叶蝉:叶蝉对蓝莓叶片的直接危害并不严重,但可携带病菌并传播病菌从而造成严重的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是喷施两次控制蓝莓果蛆虫的药剂以控制叶蝉以及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的发生。

3、卷叶螟:卷叶螟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表现为幼虫将叶片卷起,对蓝莓的生产影响较小。有效防治方法为喷施防治果实虫害的杀虫剂。 4、介壳虫:介壳虫主要危害蓝莓的茎干部分,可导致树势减弱、果实减产、植株寿命缩短。有效防治的措施是在芽萌发前喷施3%的油溶剂。

5、茎尖螟虫:茎尖螟虫主要危害蓝莓茎干。此虫产卵于枝条的茎尖,幼虫啃食茎尖组织造成枝条尖端死亡。果树生产中通常使用的防治果实虫害的药剂即可,喷施即可有效控制茎尖螟虫的成虫。 6、蔓越橘象甲:蔓越橘象甲是危害蓝莓芽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危害是影响花芽的开放和使叶芽发育成非正常的簇叶。 7、蓝莓蚜螨:蓝莓蚜螨常危害蓝莓未开绽的芽,其虫体微小,肉眼极难发现。蓝莓蚜螨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芽内。虫害发生时,芽部分粗糙,赘状物变成红色,有时幼果出现红色斑点。虫害严重时造成死亡,蓝莓产量下降。 可以在蓝莓果实采收后喷施2次马拉硫磷水溶液或用施用马拉硫磷油溶剂。 8、李象虫:李象虫多危害蓝莓的果实,其成虫体长约0.5厘米,成虫在绿色果实的表皮蛀成一个月牙状的凹陷并于此产卵1粒。1只成虫可产卵100余粒。幼虫钻入果实并以果肉为食,导致果实早熟并掉果。 有效控制措施是,当果粒长至约0.5厘米直径时喷施对硫磷。

蓝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方案

2011年蓝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方案 1根腐病预防背景 蓝莓根腐病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病害,尤其在今年大部分植株受冻情况下,预测今年根腐病的发生会加重,特别是2-3年生未结果幼树。因此,在增强植株树势基础上,有必要结合药剂预防。 根腐病症状:植株长势缓慢,不发新枝、不展新叶,已发出的叶片较小、黄化,逐渐萎蔫、脱落,最后1~2个分蘖枝或整株枯死。将病株拔出,大部分较粗的根系变黑坏死,而根冠、茎下部和部分主根的维管束变褐。雨后晴天大多会发生植株骤然萎蔫现象。 经分离确定,蓝莓根系坏死腐烂、根冠(颈)和茎基枯死和维管束变褐以及植株枯死主要是由疫霉造成的,而土壤中的镰刀菌在导致根系腐烂和根颈腐烂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2防控措施 2.1农业防治 (1)土壤管理。去除覆盖根冠的低有机质土壤,结合秋季增施有机肥,改善和保持根系良好透气环境。 (2)水分管理科学灌水,合理确定灌水时间,避免灌水过多,保持灌水的一致性,避免产生过湿和过干交替出现的现象,避免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水平超过48h。夏季加强排水措施,雨后及时、彻底排除积水,特别是树盘内的积水,使地表尽快干燥。对于已发病的植株,控制浇水。滴头尽量控制不要在蓝莓基部。 (3)当发病率小于50%时,清除死株和重病株,用福尔马林对病穴进行彻底覆膜消毒,消毒10d后再进行补植,并且要用多菌灵或恶霉灵药液浇根;当死株达50%时,清除果园所有植株,对土壤用溴甲烷等进行熏蒸消毒。 2.2药剂防治 (1)药剂用精甲霜灵、恶霉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灌根。 第一遍用百菌清.精甲霜灵(菲戈)500-750倍+甲基硫菌灵600倍淋灌根部,第二

遍用恶霉灵原药3000倍淋灌根基部。如此进行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淋灌处理。在花芽萌动时进行第一次灌根,7-10天后进行第二次。每株使用药液0.5-1L。 (2)灌药方法:用喷雾器在根基部处淋灌,使药液随植株基部下渗。药液要下渗到根范围内。 (3)灌药范围:露天内所有不结果小苗、以往发生较重的冷棚内不结果苗、以往发生较重的露天不结果苗。

蓝莓病害

蓝莓病害原因及防治 图1、蓝莓枝条的颜色有些异常,上面布满了红褐色病斑,这是蓝莓溃疡病 这是蓝莓溃疡病,也叫茎腐病,主要是冬天防寒越冬的时候,由于温度较低,或者被防寒物裹在里面,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整个枝条并没有完全死掉,但是形成一块块的病斑。 得了溃疡病的枝条,结果能力下降,如果进一步发展病枝会逐渐死掉,但是不会传染给其它健康枝条。 这个病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经常出现,但危害不是特别大。一般是在某一株的个别枝条,出现这种情况,春天修剪的时候应该剪掉。 蓝莓的修剪分两次,一次在春季花芽萌动前,一次在夏季果实采收后。夏剪以通风透光为主,疏除弱小枝和过密枝,促进蓝莓在秋季长出更好的树形。 一般修剪以后,蓝莓保持5个以上比较强壮的枝条就可以了,新长出来的枝条,如果没有培养价值就要剪掉。 像这里边新萌出的枝条有好多,比较弱小的,在里面的,都去掉。像这个枝条受了病害也不要,去掉。然后中间这部分比较密集的地方,没有多大的培养价值,影响通风透光的都去掉。

图2、蓝莓出现了黄化现象,这是蓝莓缺素症的典型表现 蓝莓是杜鹃花科植物,需要酸性土壤,如果土壤偏碱就容易造成土壤中的铁、镁等营养元素被络合住,根系就很难吸收上来,就会产生缺素症。 如果缺素症状持续下去,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叶片发焦,因为整个叶片没有叶绿素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就出现焦边的现象,慢慢树势越来越弱就死掉了。 蓝莓得了缺素症会严重影响树势、减少产量,而今年加剧这种状况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蒸腾作用就小,吸收的营养元素就少,那么在叶片当中显现出来,缺少铁镁等营养元素的症状就明显。 蓝莓出现黄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土壤里真的缺少铁和镁,而是土壤PH值偏高和干旱,影响了蓝莓对这些营养元素的吸收,所以治疗蓝莓缺素症的的方法就是进行土壤调酸和适当灌溉。具体做法是每一棵蓝莓用3升草炭土加100克硫磺粉搅拌均匀撒在蓝莓的根系附近,盖上秸秆等覆盖物后浇透水,大概一个月后蓝莓就能缓过来了。

蓝莓常识

目前我国的蓝莓产品主要有四种, 鲜果、冷冻果、蓝莓色素和加工果酒。鲜果90%出口日本,10%供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市场,冷冻果大约80% 出口,20%供应国内食品企业用作加工原料。蓝莓果酒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小部分外销日本,蓝莓色素提取物几乎100%出口欧美市场。根据吉林农业大学2003-2004年的市场调查,在我国市场上,目前蓝莓加工的产品共有五大类20种,包括果酒,果汁饮料、乳制品、糖果、干果、烘焙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以及果酱,产品类型比较丰富,但据核实,含真正蓝莓果实成的只有8种。大部分产品只是模拟蓝莓的风味,并没有应用蓝莓的健康功能。目前,我国蓝莓销售的主要难点是国内市场尚未培育。就目前看,参与我国蓝莓种植的企业基本上以产品外销为主,不太看重国内市场,不重视国内市场的培育。我国消费市场对蓝莓的认识程度较低,但同时意味着国内蓝莓产品开发巨大的潜力空间。 蓝莓栽植行上方设置遮阳网是近几年来智利广泛应用推广的一项实用技术。根据李亚东等对蓝莓光合作用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其它果树树种来讲,蓝莓的光饱和点较低。强光对蓝莓生长和结果有抑制作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春夏季节的晴天光照强烈,蓝莓叶片发生枯萎、甚至焦枯。因此,地势开阔、光照较强的地区,可采用遮荫的方式栽培。 遮阳网设置方法:一种是设在树行的正上方,另一种是设在行间的正上方(使树体接受更多的光照)。 设置遮阳网具有如下几个明显功能: ①延迟成熟:这是遮阳网(开花期设置)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一般可延迟果实成熟期7天以上,尤其对于晚熟品种来讲,可延长鲜果供应期。 ②分散成熟:遮阳网可使果实成熟过程延缓,同一树体和果穗上的果实成熟分散,对分期分批采收有利。 ③增强树体势,增大浆果体积,增加果实硬度,增加果实的耐贮运能力。 ④具有防霜、雹和鸟害等功能。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在开花期,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有促进坐果的作用,在蓝莓上应用比较成功的是赤霉素,在盛花期喷施20mg/L的赤霉素溶液,可时蓝莓坐果率提高,并产生无种子果实,果实成熟期也可提前。在美国已生产出蓝莓专用赤霉素药剂。 温室保护地栽培 目前,长春、丹东、大连、青岛等地都有小面积的温室蓝莓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温室栽培可以提早果实成熟,提高了鲜果的经济效益。蓝莓温室栽培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控制、授粉受精、需冷量、病害发生规律等均与露地有较大差异,在栽培技术不成熟情况下,不易盲目大规模发展。 蓝莓修剪的目的是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解决通风透光问题。修剪总的原则是达到最好的产量而不是最高的产量,防止过量结果。蓝莓修剪后往往造成产量降低,但单果重、果实品质增加,成熟期提早,商品价值增加。但修剪时应防止修剪过重,以保证一定的产量。修剪程度应以果实的用途来确定:如果加工用,果实大小均可,修剪宜轻,提高产量;如果是市场鲜销生食,修剪宜重,提高商品价值。 蓝莓修剪的主要方法有平茬、疏剪、剪花芽、疏花、疏果等,不同的修剪方法其效果不同。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应该视树龄、枝条多少、花芽量等而定。在修剪过程中各种方法应配合使用,以便达到最佳的修剪目的。 1、高丛蓝莓修剪 1)幼树修剪幼树定植后第一年、第二年就有花芽,开花结果后会抑制营养生长。幼树期的主要目的是促

蓝莓的病虫害防治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蓝莓的病虫害防治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1.为什么要进行蓝莓病虫害防治 (3) 2.危害蓝莓的病害 (3) 2.1僵果病的发生特征及防治 (3) 2.2茎溃疡病和枝条枯萎病的特征及防治 (4) 2.3蓝莓枯焦病毒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4) 2.4蓝莓鞋带病毒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4) 2.5蓝莓叶片斑点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5) 2.6花叶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5) 2.7红色轮状斑点病的发病特征及防治 (5) 3.危害蓝莓的虫病 (5) 3.1气候条件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5) 3.2田间环境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6) 3.3蓝莓蚜螨的危害特征及如何防治 (6) 3.4蓝莓蛆虫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6) 3.5李象虫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6) 3.6蔓越橘果蛆虫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6) 3.7樱桃果蛆虫的危害特征及防治 (6) 3.8危害蓝莓叶片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7) 3.9危害蓝莓茎干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7) 4.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1

摘要 蓝莓的蓝果类型俗称“美国蓝莓”,它原本是一种野生植物,在90年代初经过伊丽莎白女士和佛兰德瑞克士的改良和训化后,培养而成的人工栽培品种。世界上真正的美国蓝莓主要有四个品种,即高丛、半高从、矮丛和兔眼。我国主要产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而且都是纯野生的。近几年来才成功进行人工驯化培植。 蓝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果实多为蓝紫色,柔软多汁。风味纯美,具有特殊的香气。一般单果重O.5—2.0g左右,果肉细腻,种子极小,酸甜适度。果实除含有常规的糖、酸、维生素C外,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SOD、自由基、熊果甙、花青甙、蛋白质、脂肪等,并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K、Fe、zn、Mn等。经现代医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蓝莓果实中高含量的抗氧化物质使其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等独特功效。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我国蓝莓引进时间很短,栽培面积都很少,尚在初期发展阶段,人们对蓝莓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了解甚少。因此在栽培时要科学种植。 关键词:蓝莓种植病虫害 2

蓝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蓝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基本品种 蓝莓的栽培种类有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三类。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北高丛蓝莓和一些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暖温带地区种植,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 2.温度 半高丛蓝莓(北村、北蓝、北极星、北陆、北空):果实大,品质好,树体相对较矮,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 高丛蓝莓:包括南高丛蓝莓(海岸,蓝雨,夏普蓝,奥尼尔)和北高丛蓝莓(埃利奥特、晚蓝、迪克西、红利、伊丽莎白、布里吉塔、蓝金、达柔、莱格西)两大类,南高丛蓝莓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适于中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中、华南地区发展、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30℃低温,适于中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 兔眼蓝莓(园蓝,粉蓝,杰兔,梯芙蓝,乌达德):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且抗旱。但抗寒能力差,-27℃低温可使许多品种受冻。适应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

3.土壤 蓝莓适应性强,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土壤应松软,有机质含量一般为8%~12%,喜湿润,抗旱性差。改善土壤一般用硫磺粉,硝酸铵,食醋(比例:50ml/L)。 4.定植 蓝莓春、秋、冬栽植均可,每亩平均种植300株,行距,兔眼莓蓝常用2米×2米或1.5米×3米,高丛蓝莓用1.2米×2米,矮丛蓝莓用0.5~1米×1米。 5.施肥 蓝莓属于寡营养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树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很低。由于这一特点,蓝莓施肥中要特别防止过量,避免肥料伤害。蓝莓在定植时,土壤已掺入有机物,所以蓝莓施肥主要指追肥而言。适宜用的肥料为硫酸钾、硫酸铵。 6.产量采收 蓝莓采收期为1-2个月不同品种采收期不同,蓝莓亩产量约为75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80-120元/斤不等,平均收益150000元。 7.功效 蓝莓能有效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心血管健康;有增强心脏功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功效,能防

蓝莓休眠期管理技术

蓝莓休眠期管理技术 蓝莓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浆果植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蓝莓在每年的冬季与初春会因为温度的原因而进入休眠期,时间大约在10月-3月。进入休眠期之后,蓝莓会停止生长,出现落叶变红等现象。那么在蓝莓休眠期该如何管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蓝莓休眠期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适时扣棚 在每年10月下旬左右的时候,温度逐渐降低。当晚上温度降低到5度左右时,要做好弱光促眠工作,在傍晚要将温室中覆盖物卷起,然后将通风口打开。每天早上再将通风口关闭,重新盖好覆盖物,将温度保持在5度左右,持续时间保持在30天左右,即可满足蓝莓进入休眠期的要求。

然后要做好清园工作,将田间的落叶、病残体等清除干净,然后要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冬季大棚在覆盖地膜之前,要先浇入充足的水,提高蓝莓植株的抗寒性,保证能够安全越冬。而且蓝莓在越冬期间是需要有着充足的需冷量的,一般在1000小时左右。如果需冷量不足的话,则会导致蓝莓出现发芽不良、开花量不足等各种问题,导致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2、整形修剪 蓝莓植株在萌芽之前的修剪工作,可以在进入到休眠期之后到树液流动前进行。修剪时要注意做好树形的培养工作,常用的修剪方法有疏枝、短截等。要将蓝莓植株的内膛枝、过密枝、病虫害枝条等剪除。主要是为了提高蓝莓植株的通透性,协调蓝莓树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树势,达到年年高产的目的。要控制好蓝莓树的花芽数量,根据蓝莓的品种特性,果枝长度进行对应修剪,疏除密弱细果枝等。

3、萌芽前水肥管理 在蓝莓树枝条萌芽前,要注意做好水肥工作。施入适量的硫酸铵、硫酸钾等复合肥。根据树龄控制好施用量,例如成年树一般每棵树施入大约80克左右。施肥方法则以环沟施为主,在树盘周围挖沟施入。同时要注意控制好沟的宽度与深度等,宽度保持在25厘米左右,深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然后在施肥后要注意浇入适量的催芽水。

XX县智慧农业项目方案

(一)南陵县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项目(应用软件部分) 一、项目背景 2012年4月17日,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邵国荷,省农委副巡视员陈文浩、特产处处长赵熙玲等一行在市农委主任刘家林的陪同下来南陵县调研指导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县政府县长徐晓明、副县长潘怀中及县政府办、县农委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 邵国荷等一行来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大浦试验区,实地察看了现代农业技术中心、e-农场、育苗工厂、物联网展示大厅和机房,听取了有关人员的工作汇报。他强调物联网是通过现代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他指出,加强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又能帮助管理部门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对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南陵县要以大浦试验区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平台,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实效,全力推进南陵县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南陵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需求,广大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做生产指导。云计算在解决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封闭性及滞后性等方面具备优势不仅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环境的分散和生产者知识局限性带来的还能够大量节省硬件、软件、维护人员的成本。 根据《南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陵县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南政办秘〔2012〕38号)》精神,为衔接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与应用,促进南陵县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过渡,以农业信息化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二、业务需求 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大宗粮油、蓝莓、水产、肉禽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突破、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建成支撑南陵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农业物联网服务体系:政府快速决策指挥体系(物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消费全程供应链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应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专家智能数字化技术、农业资源数据库技术等,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化综合服务云平台,面向全县开展综合服务和推广应用,引领南陵县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 结合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建立合理制度组织零散农户参与规模化生产模式,实现科学的统一标准话管理目标,也能形成区域农业产业效应,促进市场销售。 2.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蓝莓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蓝莓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蓝莓溃疡病是蓝莓最常发生的病害之一,发生比较的普遍,防治经验相对来说经验多一些。那么蓝莓感染溃疡病的症状是怎样的,该如何识别,多发生在什么世界,是什么病菌引起的,然后病菌的特性,发生传播途径,都是我们要了解的内容,然后才能更容易的防治溃疡病的危害。 一、发病条件 病害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一般通过分生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流传播多处感染发病,种子、农事操作也可以带菌传播。病菌在病组织中越冬,是主要的侵染来源。一般温度回升后就可以复出繁殖危害,然后高温高湿的5到6月是病害发生高峰,主要在4月开始侵染,病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入侵,但是冬季没做好防冻措施是主要诱因。

二、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危害当年生上部枝条的基部,然后出现病斑,病斑像水浸状,不规则,刚开始较小后期扩展,围绕整个枝条。病斑与健康部位区别明显,然后就是病斑初期是红棕色或黄褐色后期变成暗黑色。病斑着生黑色孢子点。受害后叶片变棕色。

三、防治措施 1.剪枝 在休眠期剪去变色的枝条,因为有可能感病了,预防发生。提供充足肥料、水分,让枝条快速长成。但是肥料过多对蓝莓生长也不利。园中发现病枝要及时剪掉带出园中集中深埋或是烧毁病害在冬季防冻不良时容易发生,所以冬季要经常检查剪枝。

2.选种选地 种植蓝莓要选择比较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种植苗木要是经过特殊技术培育的无毒苗木。种植地要在离河较远较高的地方,要求干燥,透气,保肥,不黏重的壤土。

3.用药 发现病害,先剪枝就及时喷药,如果发现严重病株,可以直接拔掉,换土,消毒土壤及周边环境。喷药要在晴天,遇雨补喷,主要喷洒20%丙硫唑悬浮剂500倍液。另外如果全面发病就要尽力挽救,一般要用以上药剂涂抹病处,病斑大的可能要刮除病斑再防治。涂抹间隔三天一次,严重的可以间隔一天一次,连续涂抹三到四次,基本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