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弗莱堡Vauban社区_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弗莱堡新城区—丽瑟菲尔德: 一项可持续城区发展的经典案例”

“弗莱堡新城区—丽瑟菲尔德:一项可持续城区发展的经典案例”绿色之都弗莱堡市近年来诞生了两例可持续城区发展的典范:新城区丽瑟菲尔德(Rieselfeld)和由旧军营改造而成的沃邦小区(Vauban)。
这两项工程是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人们对弗莱堡住房的大量需求应运而生的。
丽瑟菲尔德新区坐落于弗莱堡市西郊,计划建造住房四千两百套,供约一万到一万两千人居住,是巴登-符腾堡州最大的新区发展项目之一。
丽瑟菲尔德新区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建设施工,该新区项目所蕴含的城市规划理念最初来源于一个在“城市发展及环境规划创意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规划设计。
新区占地面积约70公顷,位于前弗莱堡西南污水处理场的东部,该污水处理场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占地面积为320公顷。
在经过详细而广泛的地质勘测和去污处理以后,这个位于弗莱堡市西部的区域已经具备了进行住宅开发建设的一切条件。
一、新区规划目标以下城市发展政策性目标是该区规划理念的基础:¾建设一个人口密集(容积率大于1)的城市社区,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建筑物为最高为六层的多层住宅公寓及多家庭住宅。
¾灵活的城市规划原则,既考虑到当前开发,也顾及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规划调整。
该项目的建设计划由四个阶段组成,每两个阶段的开工日期之间存在两年的时间差——这是“自适性规划”原则的体现。
¾充分考虑到女性、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利益。
¾通过将商业区和住宅区相融合(目标:在该区创造一千个工作岗位),解决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开的问题。
¾实现建筑结构及居住形式的有机结合。
例如: 将个人独立出资的住房及政府补贴住房组合布局,或者将产权房与出租房组合布局等。
¾通过建立在小体量用地基础上的多样化建筑形式和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从双层连体别墅到六层公寓住宅等多种形式的建筑类型),以满足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独特需求。
¾面向未来的交通系统,在整个新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步行道、自行车道和三十公里限速区。
33.弗莱堡沃邦居住区:旧军营生态改造范例(弗莱堡 欧洲)

33.弗莱堡沃邦居住区:旧军营生态改造范例(弗莱堡欧洲)德国最“绿”小镇弗莱堡瓦邦社区居民仅5000人的瓦邦社区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自行车数量超过汽车的小区和唯一一个家庭用电量和发电量实现平衡的小区。
独具匠心的节能设计和超前的环保理念,使这里成为欧洲低碳经济的人居典范。
历史:瓦邦生态小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
这里曾是德国纳粹的军营,二战结束以后,被法国军队接管,直到1992年才还给弗莱堡市。
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打算在弗莱堡外30公里处建一座核电站,但遭到强烈反对,弗莱堡市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核抗议示威,环保生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居民“卖电”给政府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都安装了大片的太阳能板;居民住宅屋顶上,也大多装有太阳能板,他们形象地称之为“向日葵屋”或“太阳船屋”。
然而,居民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给自己家用的,而是“返还”到城市供电系统,并获取收益。
瓦邦小区的用电和暖气靠的是附近一座小型热电站,热电站烧的不是煤,而是碎木屑,以减少碳排放。
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楼顶大量太阳能发电返还市政供电系统沃邦太阳能——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在瓦邦,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因为公交工具实在很方便,社区有电车和市区相连,居民通常下了电车走路就能到家;而家门口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出门走几步就能办了事。
在小区边上有一座7层太阳能停车场,这里是小区最主要的停车场,但停车费高达17500欧元一年。
因此,一半以上的小区居民都加入了拼车俱乐部,每年会费600欧元。
碰到搬运大件物品或出远门时,他们就打的或去租车。
这里只有自行车和行人可通行家门口什么都买得到设在社区边上的大型停车库,这里也提供租车服务。
Vauban公共停车场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电车站小孩可以在没有汽车的街道上随意嬉戏——节能房屋省九成电在瓦邦,有100多套超级节能住宅,每年用电量居然只有每平方米15度。
德国弗莱堡

德国弗莱堡:太阳能乐园德国南部的弗莱堡是欧洲最具生态意识的小城,环保与绿化在全德排第一位。
25万人口的地域被冠以“阳光地带”的名号,其收集的太阳能几乎等于整个英国的太阳能源总额。
德国建筑师Rolf Disch把它当做乐园,他设计的房子每年只需要加热一周,需要付费仅是电能,其余皆由房顶上的太阳能板提供。
环保与绿化全德排第一位坐着火车抵达弗莱堡的第一眼,是满眼的阳光。
第二眼,是一个19层楼高,由240个太阳能组件构成的PV立面。
从月台拾级而上,是城市最主要的一条路,贯穿南北。
长长的两排车轨蜿蜒伸向远方。
喷漆着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有轨电车隔两三分钟就从你的眼前经过,汽车几乎看不到。
自行车也是弗莱堡的一大奇景: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都很高大。
人们骑着自行车,长长的腿,漂亮的裙裾,迎着风儿扬起,而身体转瞬间就消失在远方。
弗莱堡900年前建在葡萄园上,挨着莱茵河上游,靠近法国边界,也是黑森林的入口。
阳光宠爱着这座城市,长达1800小时的全年日照,使其充分利用太阳能,环保与绿化全德排第一位。
除此之外,它的有效能源及公共交通也是全世界最好的。
早在20世纪的70年代,环保还不像现在这样挂在媒体和时尚名流甚至设计师的嘴边,弗莱堡就开始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环保城市。
1986年,它在使用环保能源方面已经粗具规模。
1996年,城市通过了一个提案,到2010年,弗莱堡使用的能源(包括居民、商业、工业)和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25%。
城市电能主要来自热电混合蒸汽系统和生物燃气,生物热能则用于化工业。
凡是建于城市的房子都需要符合低能源且有效的设计标准,虽然房屋造价超出了3%,但是其能源的花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减少了30%。
公共交通增长了100%,35%的城市居民选择不使用小轿车。
2004-2005年,城市又新开通了两条有轨电车路线,自行车停车位达到5000个,主要的火车站也可以停放1000辆自行车,而汽车停车位却不到200个。
弗莱堡是太阳能也可以在德国南方使用的活证据。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

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集目录一、台湾: 1(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1(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6 二、美国8(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8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10(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11三、英国13(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13 四、日本16(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16(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五、瑞典20(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20六、新加坡23(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23七、德国25(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25一、台湾:(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
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
低碳社区建设的国内外案例

11
2.丹麦太阳风社区
(1)国家及消费习惯
丹麦是欧盟的成员国,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国内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丹 麦作为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和可再生能源等。
(2)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93%的能源消费依赖进口。之后,中东战争爆发,油价大幅度提升, 丹麦政府开始考虑能源使用的转型,尝试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实现从依赖外国进口向自给自足方 向转变。在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下,该国使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以及大力发展风能。风力发电的 有效推广,大大促进了丹麦的低碳排放,减少了能源的对外依赖性,同时也对国内能源的洁净 和经济性带来极大好处。在此基础上,丹麦成功建成的一批低碳社区。
22
3.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社区
(4)特色 哈马比模式:哈马比模式是在小区的覆盖范围 内,通过内部生产和消费,对当地居民的环保 意识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达到当地的低碳发 展和能源的有效的可持续利用。
23
3.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比社区
(4)特色
项目 废物回收利用 废物排放减少 20% 危险化学废物 减少50% 内容 超过50%的氮 回归自然 建筑材料 不涉及国家危 险物质化工检 查名单中禁止 的材料 新研发材料占 50% 尽可能使用可 循环材料 土地及水源 已建造区域将 进一步进行土 地净化 水源及排污 交通 能源 对能源供给的 需求将减半 对哈马比湖的 能源输送将减 少,但营业额 将得到提高 整个能源供给 基于可持续能 源 电力环保措施 尿液、排泄物、 私人交通和货 生活用水中 物运输量将会 95%的磷将回 降低20% 归自然 80%的通勤交 排污中重金属 通依靠汽车、 含量减半 步行和自行车 等公共交通 所有水源供给 15%的交通工 及排污管道将 重新排布 具通过生物燃 料驱动
德国弗莱堡的生态住宅以环保为先

德国弗莱堡的生态住宅以环保为先在德国的弗莱堡,坐落着一套以环保为核心理念的生态住宅。
在这里,没有汽车尾气的侵害、没有电能的无故消耗、也没有水资源的过度浪费,所有的一切以环保为核心。
弗莱堡,这座有着欧洲环保之都美誉的德国小城从90年代初就致力于开发生态资源,消除过多的资源消耗,有着一套属于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1993年,在弗莱堡市郊区,这座生态城开始了为期7年的兴建,21世纪初,第一批居民迁居于此开始了他们的环保生活。
到2006年,整个生态城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8公顷,而目前,居民也随之上升到了5000人,其中还有600个以上的工作机会。
南侧运用开放式玻璃隔门和巨大玻璃窗达到自然采光“Learning while planning”是Forum Vauban工作室打造这座生态城的口号,这间建立于1994年的非官方设计公司一直试图在过程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满足其真正的环保理念,这也和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不谋而合,同时,加入这座生态城建设的还有数家当地工作室和建筑公司,乃至那些将居住于此的未来居民,正因如此,这种集思广益的多元化建筑理念才能确保这座生态城健康迅速的发展。
顶层走廊的雨篷既遮雨挡风又可吸收太阳能生态城无疑有着令人称叹的超低能耗:在这座Vauban小镇,每个住宅每年每平米的平均电能消耗为65瓦,一间普通住宅的消耗则超过了100瓦,而那些更加破旧的住宅则达到了200瓦,从数字上,我们无疑能够找到它的生态元素。
除外,还有92间住宅,借助它们独特的建筑结构和位置,更加有利于自然光线的射入,从而将每年每平米的电能消耗降低到了15瓦,更令人称叹的是还有10间名为“plus energy house”的住宅,它们的电能消耗甚至低于其自身的电力产能。
生态之城,果然名不虚传。
水为生命之本,也是确立其环保理念的核心元素。
其中,该小城80%的用水均来自雨水的收集。
同时对废水的使用也是令人称叹,通过管道将这些污水传送到处理站,并和废弃物一起经过特殊设备的“加工”转换成生态天然气,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废物利用。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生态城市案例分析——“绿色之都”弗莱堡[摘要]“生态”正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全世界很多城市开始以打造“生态城市”为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 这股旋风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指出了新方向,不过在这场“生态城市”建设“革命”中,真正被公众、政府认可的城市并不多,而地处德国南部的边塞小城弗莱堡就是其中一个被公认的生态城市的示范。
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城镇化在提升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自然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可以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下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城市规划发展中一项亟需解决的根本任务。
以德国著名生态城市弗莱堡为例,对其绿色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学习借鉴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以及管理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优秀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生态政策;公众参与;激励措施弗莱堡是全球四个公认的“生态城市”之一,从弗莱堡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以下几点值得研究借鉴。
1 建立适用的的法规体系弗莱堡在1996年就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
2010年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2030年降低40%。
这在整个欧盟是最早采取行动的。
弗莱堡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得到明显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使能源供应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奖励资金,用于交通和房屋建设项目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奖励。
2 严谨而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欧盟自上而下的生态政策指导模式生态项目的规划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
德国等欧盟成员国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时均会严格遵守欧盟所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与指导针。
各成员国与环境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以欧盟政策方针为准绳并下达到联邦州层面及市镇层面,是一种层层递进深入的关系。
(1)欧盟层面:欧盟委员会下属环境总司提出欧盟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废弃物管理、噪声污染、化学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灾害等方面。
弗莱堡(德国)

现有政策及其智能化发展分析1、绿色之都,培养保留开放空间,农田,自然景观,以及关键的环境地带。
所谓“绿色之都”是一座城市在硬件设施、支柱产业、教育、政治以及居民意识等方面贯彻环保理念的一种整合。
节能环保建筑在弗莱堡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沃邦社区,是欧洲环保社区的典范;弗莱堡市民的环保意识很强,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很低,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引导市民使用公交出行,人们以环保的生活方式为荣;而包括太阳能在内的绿色环保产业更是弗莱堡的主要经济支柱,由于与环境和谐共处,弗莱堡的自然风光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旅游业也得以蓬勃发展。
遵从了智能化发展原则中的培养保留开放空间,农田,自然景观,以及关键的环境地带。
2、建立绿色社区,创造更多的住房机会和选择。
回溯到1992年,当最后一辆法国坦克从沃邦军营撤离,沃邦生活社区的修建也拉开了序幕。
这一地区占地30公顷,政府将土地出售给私人,通常是几个市民集资购买一片土地,然后在土地上建造房屋。
在这片城区私人房屋的建设中,政府给予市民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在一定范围内自己设计建筑的外观上。
你可以造一栋正方形的房子,也可以造一栋圆形的房子,但前提是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验收,并说服邻居愿意与一栋怪异的建筑比邻。
这样就使得居民拥有丰富的住房选择。
类似的沟通在沃邦不是问题,一起集资造房的居民很多原来就是好友,他们也很乐意讨论设计房屋外观,并找到专业设计师帮助,使他们的设计达到很高的环保标准,能够通过政府验收。
这一政策使得沃邦社区几乎没有相同的两幢房屋,但又有整体美感。
更重要的是,居民在互相合作设计中建立良好的感情。
沃沃邦社区重视社区人文建设的举措是非有具有启示意义的。
遵从了智能化原则中的形成了独特,有吸引力,和具有强烈当地地方感的社区3、加强和领导对于现有社区的发展政府对现有社区进行领导,给居民提供一些建议和许多选择和帮助,比如住房的选择,交通方式的建议等等,使得社区发展和谐4、提供多种交通工具的选择以智能化发展依然举例沃沃邦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Vauban社区的
“绿色”建筑
小区居民参与小
区的整体设计,使环境
更为人性化
2007-5下 社区
3
31
2007-5下
社区
居民参与的重要组织
——Vauban论坛
Vauban论坛是成立于1994年的NGO组织,它类似于社区发展协会。
这个组织设有固定专职工作人员与7个由居民组成的工作小组,他们负责各项专业议题的运作。
组织的运作经费来自会费、捐赠、政府资助与少量的创收。
Vauban论坛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居民、教育居民(他们成功地将环境意识与节能概念纳入当地中小学课程中)、开展居民参与的活动、对社区开发进行监督、搜集整理并传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等等。
论坛的活动,除了定期开会讨论外,凭借互联网发达的优势,居民们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例如现在人们喜欢用博客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与信息交换。
所有这些活动让环境的相关话题变得更加透明。
论坛还定期发行免费季刊,或不定期举办旅游参访活动与其他社区互访学习(适当收费),当然他们也负责接待那些慕名而来的观光者——即便是在欧洲,Vauban社区也很有名,这样做既传播了他们的经验,又筹集了经费。
在社区规划之初,Vauban社区依据人口统计学理论,将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经济状况、年龄、甚至党派的居民,充分混和,这样就在新社区居民中避免了单一化的人口结构聚集。
德国人觉得,在从无到有的社区发展过程中,让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发展商之间的界线彻底模糊化——更确切地说是“平等化”,是对造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有利的。
小尺度构建高效率社区
Vauban社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与众不同的是Vauban社区的居民在规划之初就得以参与整个社区运作,他们充分拥有决定建物形式、开放空间比例与细部设计的权力。
所有人在规划之初也因此熟识,继而是沟通讨论的过程,一个稳定的社区架构在规划过程中便逐步建立了。
Vauban社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地发挥了“居民参与”到小区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当地政府将规划用地分割成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