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案

从废锌锰电池中回收锌皮制备纳米氧化锌一、实验目的1.以废干电池为原料设计回收废干电池中的锌的实验方法;2.了解由废锌皮制备纳米ZnO 的方法;3.了解控制P 实H 进行沉淀分离分离除杂质的方法,熟悉无机制备中的一些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锌锰干电池是由锰粉、炭棒、氯化锌、锌皮、铜帽、氯化铵、汞、铁皮、蜡塑料、包装纸等组成,其中锌、锰占有较大比例。
电池中的锌皮既是电池的正极,又是电池的壳体。
当电池报废后,还留有大部分锌皮,可将其回收利用。
图: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的工业流程用硫酸溶解锌皮,同时锰和铁都以2价存在溶液中:2442Zn H SO ZnSO H +==+↑ 2442Fe H SO FeSO H +==+↑4KMnO 氧化2Mn +和2Fe +,逐滴滴加至溶液微红:423225854Fe MnO H Fe Mn H O +-+++++==++;422223254MnO Mn H O MnO H -++++==+过滤,然后用23Na CO 调节溶液的PH=5(PH=5.6时,2Zn +会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使3Fe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次过滤。
在经过酸浸、净化后得氯化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甲醇,搅拌20min 后升温至50- 60℃ ,不断搅拌,慢慢滴加1mol /L 的2423()NH CO -溶液至pH=7.0时停止滴加。
保持2h 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高纯碱式碳酸锌。
2.对制得的高纯碱式碳酸锌进行定性检验,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3Fe +、Cl -以及2Cu +。
a .3Fe +的鉴定根据3Fe +在酸性溶液中与SCN -反应生成血红色的36()Fe SCN -b .Cl -的鉴定利用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 沉淀来鉴定C .2Cu +的鉴定常用亚铁氰化钾法:246262[()][()]Cu Fe CN Cu Fe CN +-+==(红棕色沉淀)3.制备纳米氧化锌从碱式碳酸锌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关键是控制煅烧温度与时间。
纳米ZnO 的制备方法

纳米ZnO 的制备方法王少艳一、液相沉淀法1、化学试剂和仪器ZnCl2 (AR) ,NH4OH ,CH3 (CH2) 2CH2OH(AR) ,C2H5OH(AR) ,DBS-Na (CP) .搅拌器2、实验方法取ZnCl2 加入二次水加热80 ℃溶解配制成溶液,此溶液为A 液,再取等当量的111 倍NH4OH 加入少量C2H5OH 及DBS-Na ,配置成B 溶液. 在大烧杯内,在搅拌条件下让A 溶液和B 溶液混合,适当控制反应时间,生成白色沉淀,测定pH = 7. 沉淀物经洗涤、过滤后,进行CH3 (CH2) 2CH2OH 共沸蒸馏、烘干,在550 ℃下煅烧2 h 。
二、溶胶凝胶法1、试剂与仪器草酸为化学纯;氧化锌为基准试剂;无水乙醇、柠檬酸、乙酸锌、乙醇、丙酮、柠檬酸三铵均为分析纯。
9422 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 ZK282A 型真空干燥器;SX224210 型箱形电阻炉;2、实验方法1)乙酸锌+ 柠檬酸系列乙酸锌水溶液滴加柠檬酸无水乙醇溶液,成白色溶胶;磁力搅拌,成白色凝胶;加热到70~80 ℃,溶剂蒸发,得白色干凝胶;烘箱中干燥20 h 左右,得白色干胶;研磨,得白色粉末;600 ℃热处理2 h ,体积明显减小,得微灰粉末。
2)乙酸锌+ 柠檬酸三铵系列柠檬酸三铵固体在搅拌下加入乙酸锌水溶液中,70~80 ℃水浴保温5min ,成透明溶液;滴加无水乙醇,搅拌,保温10min ,成白色溶胶状;滴加硝酸,搅拌,成微黄溶液,70~80 ℃水浴保温4 h ,成黄色凝胶;烘箱中干燥20h 左右,得黄色干胶;热处理2 h ,得蓬松微灰粉末。
三、均匀沉淀法1、反应机理本实验以尿素为沉淀剂,与锌的含氧酸盐反应。
反应过程如下。
1)尿素的水解反应:CO(NH2)2+ 3H23·H2O + CO2↑2)OH-的生成:NH3·H2O = NH4+ + OH-3)CO32 -的生成:2NH3·H2O + CO2= 2NH4+ + CO32 -4)形成中间产物碱式碳酸锌:3Zn2 + + CO32 - + 4OH- + H2O = ZnCO3·2Zn(OH)2·H2O ↓5)煅烧得产物ZnO :ZnCO3·2Zn(OH)2·H2O = 3ZnO + 3H2O ↑+ CO2↑2 实验部分1)主要试剂和仪器中国产高压反应釜;日本产Rigaku D/ max - Ⅲ型X射线衍射仪,Cu 靶,λ= 0. 15418 nm。
实验7--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资料]
![实验7--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b57c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3.png)
实验七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一、实验目的1、了解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实验原理。
2、掌握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制备过程和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反应条件对实验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对实验产物会表征分析。
二、实验原理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宽带隙(3.37 eV)半导体氧化物,常温下激发键能为60 meV。
近年来,低维(0维、1维、2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新颖的性质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氧化锌纳米材料已经应用在纳米发电机、紫外激光器、传感器和燃料电池等方面。
通常的制备方法有蒸发法、液相法。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如OH--,CO32-等)后,或在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得到所需的化合物粉料。
均匀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
而加入的沉淀剂不是立即在溶液中发生沉淀反应,而是通过沉淀剂在加热的情况下缓慢水解,在溶液中均匀地反应。
纳米颗粒在液相中的形成和析出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核的形成过程,称为成核过程;另一个是核的长大,称为生长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控制对于产物的晶相、尺寸和形貌是非常重要的。
制备氧化锌常用的原料是可溶性的锌盐,如硝酸锌Zn(NO3)2、氯化锌ZnCl2、醋酸锌。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钠(NaOH )、氨水(NH 3. H 2O )、尿素(CO(NH 2)2)。
一般情况下,锌盐在碱性条件下只能生产Zn(OH)2沉淀,不能得到氧化锌晶体,要得到氧化锌晶体通常需要进行煅烧高温。
均匀沉淀法通常使用尿素作为沉淀剂,通过尿素分解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NH 3 H 2O 与锌离子反应产生沉淀。
反应如下:O H NH CO O H NH CO 23222223)(⋅+→+ (1)OH -的生成:-++→⋅OH NH O H NH 423 (2)CO 32-的生成:O H CO NH CO O H NH 223422322++→+⋅-+ (3)形成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的反应:()↓⋅⋅→+++--+O H OH Zn ZnCO O H OH CO Zn 2232232243 (4)热处理后得产物ZnO :()O H CO ZnO O H OH Zn ZnCO 22223232+↑+→⋅⋅ (5)本实验通过Zn(NO 3)2和NaOH 之间反应得到的Zn(OH)42-进行热分解反应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晶体。
实验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实验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本实验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沉淀法是一种化学反应沉淀物形成的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物质浓度,可以制备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纳米材料。
此方法操作简便,且制备出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实验步骤如下:
1.将0.5 mol/L的硝酸锌溶液和0.5 mol/L的氨水溶液分别放入两个棕色草酸烧杯中。
注意要保持溶液的相对浓度相同。
2.将氨水溶液滴加到硝酸锌溶液中,同时使用玻璃搅拌棒搅拌,直到反应液变为乳白
色悬浮液。
搅拌时间约为10分钟。
3.将制备好的纳米氧化锌悬浮液通过滤纸过滤,并使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以去除余留
的氨水和硝酸离子。
4.将过滤后的纳米氧化锌沉淀用乙醇和热水脱水,然后干燥。
此时产生了均匀的纳米
氧化锌粉末。
5.为了控制氧化锌的粒径,可以改变氨水和硝酸锌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
等反应条件。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避免吸入或接触硝酸锌、氨水等有害化学物质。
2.制备纳米氧化锌粉末时,要保持反应体系的纯度,避免杂质的干扰。
3.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时,反应时间、温度和物质浓度等条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控制,以使产物的形状和尺寸满足要求。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的实验步骤简单,产物纯度高,可以通过
调节反应条件控制纳米氧化锌的粒径。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制备其他纳米材料,并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ZnO粉体

《ZnO粉体的制备及在光催化法处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将浓度为1.5mol/L的ZnSO4溶液加热至70~80℃,搅拌下慢慢滴加V(NH3)∶V(H2O)=1∶1的NH3·H2O使之生成Zn(OH)2胶体,搅拌、陈化。
将配制好的(NH4)2CO3(0.5 mol/L)溶液加入到Zn(OH)2胶体中并不断搅拌,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SO42-,将滤饼于100℃下烘干即得到前驱体。
将前驱体置于马弗炉中,以2℃/min的升温速率在400℃条件下煅烧2h 后取出自然冷却,用玛瑙研钵研磨过200目标准筛,即得到ZnO样品。
半导体的能带由一个不连续的、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空的高能导带所组成,它们之间被禁带隔开。
当用一定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后,催化剂表面上的价电子(e-)就会吸收光能激发跃迁至高能量导带,使导带带有负电荷而具有还原性;同时价带因产生缺电子的空穴(h+)而具有氧化性。
在光能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迁移至催化剂粒子的表面与H2O及废水中溶解的O2、H2O2发生反应,产生了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由于·OH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而且对反应物几乎没有选择性,能够把造纸废水中大部分难降解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污染物最终氧化成为CO2、H2O和N2,从而达到降低废水中CODCr的目的。
《半导体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将Zn(CH3COO)2·2H2O与NaOH以摩尔比1∶2混合,加入适量聚乙二醇(PEG)和无水乙醇混匀,用超声波振荡器振荡15min,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溶剂热反应釜中,密封后在140℃反应24h,然后冷却到室温,将生成的沉淀物用蒸馏水充分洗涤、离心分离,真空干燥箱(60℃)干燥4h,得到ZnO粉体。
《纳米ZnO的制备及其对甲基红的光催化降解》在0.1mol/L的Zn(NO3)2溶液中加入0.3g/LPAM,在搅拌条件下滴加1mol/L的NaOH。
ZnO纳米粉体制备与表征解析

ZnO纳米粉体制备与表征一实验目的1.了解氧化锌的结构及应用2.掌握“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水热法和微波水热、溶胶-凝胶法、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的方法与原理。
3.了解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比表面测定仪等表征手段和原理二基本原理2.1 氧化锌的结构氧化锌(ZnO)晶体是纤锌矿结构,属六方晶系,为极性晶体。
氧化锌晶体结构中,Zn原子按六方紧密堆积排列,每个Zn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构成Zn-O4配位四面体结构,四面体的面与正极面C(00001)平行,四面体的顶角正对向负极面(0001),晶格常数a=342pm, c=519pm,密度为5.6g/cm3,熔点为2070K,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37eV. 如图1-1、图1-2所示:图1-1 ZnO晶体结构在C (00001)面的投影图1-2 ZnO纤锌矿晶格图2.2 氧化锌的性能和应用纳米氧化锌(ZnO)粒径介于1- 100nm 之间, 由于粒子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因而, 纳米ZnO 表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无毒、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 利用其在光、电、磁、敏感等方面的奇妙性能可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变阻器、紫外线遮蔽材料、杀菌、图象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同时氧化锌材料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信息、纺织、医药行业。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是所有研究的基础。
合成纳米氧化锌的方法很多, 一般可分为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
本实验采用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技术制备纳米氧化锌粉。
2.3 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不同方法制备的ZnO晶形不同,如:2.3.1 共沉淀和成核/生长隔离法借助沉淀剂使目标离子从溶液中定量析出是材料制备领域液相法的重要技术。
常规共沉淀制备是将盐溶液与碱溶液直接混合并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由于混合不充分,反应界面小、存在浓度梯度、反应速度和扩散速度慢,先沉淀的粒子上形成新沉淀粒子,新旧粒子的同时存在,导致粒子尺寸分布极不均匀。
纳米zno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zno的制备与应用
一、制备方法
1、水溶法:水溶法是制备纳米ZnO的简便方法,可采用连续(水-硝
酸甲酯)、隔离(亚硝酸乙酯或酒精-硝酸甲酯)分步法,在反应液中
向锌溶液添加过量浓硝酸,使溶液pH降低到≤2。
在搅拌条件下使锌溶
液和硝酸发生反应,形成纳米锌硝酸。
在增加浓乙醇或水的添加下硝
酸制备出不同的形貌的纳米ZnO粒子。
2、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将氧化锌与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在
一定pH范围内制备出纳米ZnO粒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可以由X射
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表征分析仪表进行表征。
3、溶液浸渍法:它是把染料溶液,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无机酸比较平衡
地溶液等介质前加入Zn(II)离子,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纳米ZnO粒子,此法做法简便。
4、共沉淀法:将酸性和碱性的底物混合,随后向其中加入Zn(II)离子,在碱性底物的碳酸钙、硅酸钙的存在下,再缓缓加入氢氧化钾溶液,ZnO的纳米颗粒会在pH范围内沉淀到底物表面,即可得到纳米ZnO
粒子。
二、应用:
1、电子器件:ZnO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非线性折射率,此特性使其成
为数码电子器件中的主要组件。
纳米ZnO多晶硅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
强度和电磁介质性,因此其在可靠性和耐热性方面特别有利。
2、光学元件:纳米ZnO具有上至真空处的高反射率和强的抗紫外线能
力,因此应用于需要高反射和抗UV的光学元件。
3、量子点:纳米ZnO也被用于制造量子点,量子点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电子特性,使其成为生物技术与材料学研究中重要的技术工具。
均匀沉淀法制备 ZnO 纳米材料

实验3 均匀沉淀法制备ZnO 纳米材料ZnO 是一种重要的II-VI 族半导体氧化物,属于宽带隙直接带材料(E g ≥ 2.3 eV ),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用品、塑料橡胶、太阳能电池、陶瓷工业、探测材料、压电材料、光波导以及军事隐形等方面。
ZnO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电性质、光催化性质、气体探测器以及应用陶瓷等方面。
纳米材料的兴起,使ZnO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地关注。
本实验以尿素为沉淀剂,利用均匀沉淀法来制备纳米ZnO 粉体材料。
一、实验目的(1)、了解均匀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ZnO 纳米材料;(2)、了解X 射线粉末衍射(XRD)仪的组成,熟悉测试的一般步骤;(3)、掌握利用Jade 软件进行物相检索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
所加入的沉淀剂不直接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地析出。
均匀沉淀法制备得到的产物粒子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好。
本实验以硝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制备ZnO 纳米粉体材料。
制备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1)、尿素分解反应:()223222ΔCO NH + 3H O 2NH H O + CO ⎯⎯→↑i ; (2)、沉淀反应:()2++3242Zn + 2NH H O Zn OH + 2NH ⎯⎯→↓i ;(3)、热分解反应:()22ΔZn OH ZnO + H O ⎯⎯→↑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磁子,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马弗炉,电动离心机,烧杯,量筒(50 mL),坩埚,圆底烧瓶(150 mL),球形冷凝管,胶管;(2)、试剂硝酸锌,尿素,蒸馏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1)、按硝酸锌浓度~0.1 mol/L 、尿素浓度~0.4 mol/L ,配置50 mL 混合溶液(其中硝酸锌称取4 g ,尿素2.4 g 溶于蒸馏水中,总体积调为~50 mL ),将混合液装入圆底烧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2 ZnO 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
(一)实验类型:综合性
(二)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
(三)实验学时数:16
(四)实验目的
(1)掌握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工作原理。
(2)了解X-射线粉末衍射仪鉴定物相的原理。
(五)实验原理
纳米ZnO 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 其粒径介于1~ 100 nm 之间,又称为超微细ZnO 。
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使得纳米ZnO 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使得纳米ZnO 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主要用来制造气体传感器、荧光体、紫外线遮蔽材料、变阻器、图像记录材料、压电材料、压敏电阻、高效催化剂、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沉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合成纳米ZnO 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法是在可溶性锌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于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将阴离子洗去,经分离、干燥、热处理后,得到纳米氧化锌。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太苛刻,产品纯度高,不易引入杂质,成本低。
X-射线粉末衍射仪是分析材料晶体结构的重要工具。
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象实质上是晶体微观结构形象的一种精细复杂的变换。
由于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单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数目及位置等,而晶体物质的这些特定参数,反映在衍射图上机表现出衍射线条的数目、位置及相对强度各不相同。
因此,每种晶态物质与其X射线衍射图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任何一种晶态物质都有自己独立的X射线衍射图,不会因为他种物质混聚在一起而产生变化。
这就是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的依据。
根据粉体X-射线衍射图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谢乐公式(如下),可以计算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
0.89cos D λ
βθ=
(λ为X 射线的波长,β为最强峰的半峰宽,θ 为衍射角)
(六)实验内容
1. 制备
以Zn(NO 3)2·6H 2O 与NH 4HCO 3为原料,聚乙二醇(PEG 600)为模板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将制得的沉淀,洗涤后经煅烧制备纳米ZnO 。
2. 称量、计算产率
3. X-射线物相测定:计算晶粒尺寸
(七)实验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不同煅烧温度及时间
(2)设计不同原料比及模板剂
设计实验方案要求:方案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价廉,后处理方便,收率高及环境友好的方案。
2、上交实验方案:开课前一周上交设计的实验方案,待指导老师修改后再进行。
3、实施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实验室实施实验。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科学、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4人为1组。
4、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仪器与试剂;(4)实验步骤;(5)数据处理与结果;(6)误差分析与问题讨论。
(八)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1.原料
Zn(NO3)2·6H2O、去离子水、聚乙二醇(PEG 600)、NH4HCO3、无水乙醇
2.主要仪器设备:烘箱、250ml烧杯、玻璃棒、pH试纸、马弗炉、X射线衍射仪(九)实验课承担单位:理学院化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