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子同步辐射应用专题答案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5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9.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的原子核的过程中叫_________________,与衰变一样,该过程中也遵守__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___守恒。
2.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应用它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作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注明对应的人名:发现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正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不过40几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到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在、、和等许多方面都得了广泛的应用。
5.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元素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规律一样B.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可以生成另一种新元素C.放射性同位素只能是天然衰变时产生的,不能用人工方法测得D.以上说法都不对6.关于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B.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C.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7.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生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 )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8.一质子以107m/s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
2017-2018学年物理选修3-5检测:第十九章第3-4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含答案

第十九章原子核3 探测射线的方法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多选)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B.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C.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D.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解析: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利用γ射线探伤是利用了γ射线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正确选项为B、C.答案:BC2.用α粒子轰击铍9核,生成一个碳.12核和一个粒子,则该粒子()A.带正电,能在磁场中发生偏转B.带负电,能在磁场中发生偏转C.电离本领特别强,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之一D.在任何方向的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2+4=6+0,该粒子的电荷数为0;4+9=12+1,该粒子的质量数为1,因为中子不带电,在磁场中不偏转.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D3.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新核的径迹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新核的径迹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新核的径迹解析: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B是α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新核,质量大,电离作用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A是新核径迹;质子的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4.(多选)一个质子以1.4×107 m/s的速度撞入一个孤立的静止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错误!Al+错误!H→错误!SiB.核反应方程为错误!Al+错误!H→错误!Si+错误!n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解析:核反应方程为错误!Al+错误!H→错误!Si,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同步练测:第十九章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含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1.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其中粒子在威耳逊云室中径迹直而粗的是()A.α粒子B.β粒子C.γ粒子D.以上都不是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威耳逊云室和盖革—米勒计数管都是利用了放射线使气体电离的性质B.盖革—米勒计数器除了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C.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径迹比较细且常常弯曲的是β粒子的径迹D.根据气泡室中粒子径迹的照片上记录的情况,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3.如图1所示,A为未知的天然放射源,B为一张黑纸,C为水平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板间有竖直方向的场强较大的匀强电场,D为荧光屏,F为固定不动的显微镜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中实验时,可以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闪烁的亮点,如果将电场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黑纸B移开,则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明显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A发出的射线为()图1A.β射线和γ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C.α射线和γ射线D.α射线和X射线4.在核反应方程He24+N714→O817 +X 中,X射线所代表的粒子是()A.H11 B.H12C.H13 D.n15.下面列出了一些核反应方程P1530→Si1430+X,Be49+H12→B510+Y,He24+He24→Li37+Z,其中()A.X是质子,Y是中子,Z是正电子B.X是正电子,Y是质子,Z是中子C.X是中子,Y是正电子,Z是质子D.X是正电子,Y是中子,Z是质子6.(广东物理)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Al1327+He24→X+ n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01是质子B.n01是中子C.X是Si1428的同位素D.X是P1531的同位素7.用盖革—米勒计数器测定某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404次,若将一张厚纸板放在计数器与放射源之间,计数器几乎测不到射线.10天后再次测量,测得该放射源的放射强度为每分钟101次,则下列关于射线性质及它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源射出的是α射线B.放射源射出的是β射线C.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5天D.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2.5天8.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X 4各代表某种粒子U 92235+n 01→Sr 3895+Xe 54138+3X 1,H 12+X 2→He 23+n 01,U 92238→Th 90234+X 3, Mg 1224+He 24→Al 1327+X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9.(全国Ⅰ)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 24).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B.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大3D.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是Y 核电荷的2倍 10.(创新题)“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被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一个静止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 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 C.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相同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11.γ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的 ,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是利用了射线的 ,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废料容易处理是因为 .12.(宁夏理综)天然放射性元素Pu 94239经过次 α衰变和 次β衰变,最后变成铅的同位素 .(填入铅的三种同位素Pb 82206、Pb 82207、Pb 82208中的一种)三、计算与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在云室中,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14.(10分)199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制得了一种新的铂元素的同位素Pt 78202.制取过程如下:(1)用质子轰出铍靶Be 49产生快中子;(2)用快中子轰击汞Hg 80204,反应过程可能有两种:①生成Pt 78202,放出氦原子核;②生成Pt 78202,同时放出质子、中子. (3)生成的铂Pt 78202发生两次衰变,变成稳定的原子核汞Hg 80202.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15.(14分)(物理与生活)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将被红血球所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P1532做示踪原子的血液,先将含有P1532的血液4 cm3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 min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800 s-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 min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 2 cm3,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 s-1,则病人的血液体积为多少?16.(14分)(物理与科技生活)如图2所示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1)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哪一种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为什么?图2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答题纸得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二、填空题11. 12.三、计算与简答题13.14.15.16.第三节 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解析: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在空气中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由于它的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粗,故A 正确.β粒子的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时易改变方向,并且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径迹比较细,而且常常弯曲.γ粒子的电离本领更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故B 、C 错误.2.B 解析: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因为不同的射线在盖革—米勒计数器中产生的脉冲现象相同.故答案选B.3.C 解析:要明确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穿透本领、电离本领大小,黑纸B 把α射线挡住,如果有β射线,那么在撤去电场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应该明显增加,而电场对γ射线没有影响,因此含有α射线和γ射线.4.A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即可推断出X 为质子(H 11).5.D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X 为e 10(正电子),Y 为n 01(中子),Z 为H 11(质子),故D 正确.6. BD 解析:由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X 是P 1530,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n 01为中子,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7. AC 解析:因厚纸板能挡住这种射线,知这种射线是穿透能力最差的α射线,选项A 正确,B 错误.因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个数与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次数成正比,10天后测出放射强度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说明10天后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由半衰期公式知已经过了两个半衰期,故半衰期是5天. 8. AC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可得X 1、X 2、X 3、X 4的电荷数分别为0、1、2、1,根据质量数守恒可得X 1、X 2、X 3、X 4的质量数分别为1、2、4、1,则X 1、X 2、X 3、X 4分别为中子、氘核、α粒子、质子,故A 、C 正确.9. CD 解析:设原子核X 的符号为X b a ,则原子核Y 为Y b−1a ,X b a →Y b−1a +e 10,H 11+Y b−1a →He 24+Z b−2a−3,故原子核Z 为Z b−2a−3.10. AB 解析:“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设母核为X A Z,子核为Y ,衰变方程为X A Z +e −10→Y Z−1A ,可知A 、B 选项正确.新核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子核的动量与中微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选项C 错误.子核的动能可以表示为E k =p 22m ,子核的质量大,动能小,故选项D 错误.二、填空题11.贯穿本领 电离作用 半衰期短 12.8 4Pb 82207 解析:设经m 次α衰变,质量数守恒239−207=4m ,m =8,据电荷数守恒,设经n 次β衰变,94−82=2m −n ,所以n =4,铅的同位素为Pb 82207.三、计算与简答题13.因为α粒子带电荷量多,它的电离本领强,穿越云室时,在1 cm 路程上能使气体分子产生104对离子.过饱和酒精蒸发凝结在这些离子上,形成很粗的径迹,且由于α粒子质量大,穿越云室时不易改变方向,所以显示的径迹较直.β粒子带电荷量少,电离本领较小,在1 cm 路程上仅产生几百对离子,且β粒子质量小,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显示的径迹细而弯曲.14.制得Pt 78202的过程,可根据每个过程中已知的原子核、粒子,依据电荷数、质量数守恒的原则写出核反应方程.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确定新生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然后写出核反应方程.如下:(1)Be 49+H 11→B 59+n 01. (2)①Hg 80204+n 01→Pt 78202+H 23e . ②Hg 80204+n 01→Pt 78202+2H 11+n 01.(3) Pt 78202→Au 79202+e −10, Au 79202→Hg 80202+e −10.15. 4 320 cm 3解析:由于标准样品与输入体内的P 1532的总量是相等的,因此两者的放射性强度与P 1532原子核的总数均是相等的.设病人血液总体积为V cm 3,应有V 2×5=10 800解得V =4 320 cm 3. 16.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移动的铝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将这种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使之自动地控制题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 mm 的铝板;γ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强,能穿过几毫米的铅板,1 mm 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贯穿本领较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铝板,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β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做出相应的反应.。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3.4_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2024年同步练习卷(7)+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3.4电磁波的发现及应用》2024年同步练习卷(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
1.建立完整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A.麦克斯韦B.法拉第C.赫兹D.奥斯特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有一个广播电台的频率为,这个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A. B. C. D.270m3.2024年4月25日,搭载叶光富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并与天宫空间站顺利对接。
飞船在升空过程中,航天员能与地面工作人员保持实时联络,直播画面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地面。
下列关于无线电波说法正确的是()A.在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电场和磁场是周期性变化的B.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波长比可见光波长短C.要有效发射无线电波,振荡电路要有较低的振荡频率D.太空中航天员讲话时画面与声音同步,说明无线电波与声波具有相同的传播速度4.在以下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磁场中,能产生电磁波的是()A. B.C. D.5.有关电磁场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变化的磁场都要在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B.任何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C.任何变化的电场都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D.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6.如图所示的四种磁场变化情况,能产生如图中电场的是()A. B. C. D.7.关于电磁波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是横波B.电磁波是纵波C.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D.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8.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两者互相联系,统称为电磁场B.电磁场从发生区域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可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平时说真空没有实物粒子,但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还有“场”这种特殊物质D.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也可在介质中传播9.下列电磁波,其衍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射线B.射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C.可见光、红外线、伦琴射线、射线D.伦琴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10.下列关于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照射紫外线可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人们应尽可能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B.一切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C.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常被用来防伪D.紫外线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是因为其有热效应11.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递速度相同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核射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核射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核辐射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什么?A. 皮肤烧伤B. 基因突变C. 视力下降D. 听力损伤答案:B2. 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避免接触B. 减少接触时间C. 增加防护距离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核辐射防护的措施?A. 穿戴防护服B. 使用屏蔽材料C. 增加辐射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D. 增加辐射源的强度答案:D4. 核事故应急响应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立即撤离B. 寻找避难所C. 等待通知D. 继续在辐射区域工作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核辐射监测仪器?A. 盖革计数器B. 便携式辐射探测器C. 温度计D. 个人剂量计答案:C二、判断题1. 核辐射防护的三原则是时间、距离和屏蔽。
(对/错)答案:对2. 在核辐射事故中,所有人员都应该立即撤离。
(对/错)答案:错3.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可逆的。
(对/错)答案:错4. 核辐射防护服可以完全阻挡所有类型的辐射。
(对/错)答案:错5. 核事故中,个人剂量计是用来监测环境辐射水平的。
(对/错)答案: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辐射对人体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
答案:核辐射对人体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包括基因突变,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细胞损伤,可能引发癌症;以及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2. 在核辐射事故中,个人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答案:在核辐射事故中,个人应迅速撤离辐射区域,寻找避难所,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同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使用屏蔽材料,并尽量减少在辐射区域的停留时间。
结束语:通过本次核射安全培训试题的学习和测试,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核辐射的相关知识,掌握核辐射防护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核辐射事故的能力。
安全无小事,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保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_太阳辐射能》2024年同步练习卷+答案解析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太阳辐射能》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1.关于太阳的辐射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从太阳获得的主要是太阳光辐射B.地球从太阳获得的主要是太阳热辐射C.地球上获得的光辐射和热辐射是太阳辐射的两种形式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2.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几乎是()A.发散的B.会聚的C.相交的D.平行的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辐射B.光合作用是地球吸收太阳辐射的重要方法C.太阳辐射对人类没有任何危害D.地球上任何地点获得太阳辐射能相同4.关于浩瀚的宇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行星B.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恒星C.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D.“海王星”是一颗卫星5.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
从广义上看,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而且还包括由它引起的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
下列能源中,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是()A.石油B.天然气C.煤D.地热能6.体积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实心铜球,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当它们放出了相等的热量后,接触在一起()A.热量由甲球传给乙球B.甲球和乙球之间没有热传递C.热量由乙球传给甲球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我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轮船因在南极冰层中,用爆破等方法均告无效,而用黑炭、煤炭铺在冰面上,才使船安全脱险,其合理解释是()A.黑炭、煤炭燃烧产生热量,使冰融化B.黑炭、煤炭的颜色是黑色的,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使冰融化C.黑炭、煤炭跟冰反应,使冰融化D.没有什么科学依据8.许多电冰箱的背面涂成黑色,是因为黑色涂层()A.强度较高B.不易吸附灰尘C.吸热能力较弱D.热辐射能力较强9.安装在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都与房顶保持一定的倾斜角,这样做是为了A.增加太阳能热水器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B.使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光保持垂直C.便于安装D.反射更多的太阳光线10.如图所示,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相同的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安全辐射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安全辐射培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辐射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B. 增强员工的辐射防护意识C. 降低辐射事故的发生率D.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答案:B2. 辐射防护的三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个人防护答案:D3. 辐射剂量单位中,用于表示吸收剂量的是?A. 贝可勒尔(Bq)B. 格雷(Gy)C. 希沃特(Sv)D. 居里(Ci)答案:B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放射性物质?A. 铀B. 钍C. 钾D. 铅答案:D5. 辐射防护中,哪种措施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剂量?A. 增加工作时间B. 增加与源的距离C. 减少屏蔽材料D. 增加防护服的厚度答案:B二、多选题6. 辐射防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A. 合理使用放射性物质B. 限制工作人员的剂量C. 限制公众的剂量D.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答案:ABCD7.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立即撤离B. 隔离污染区域C. 进行剂量评估D. 通知相关卫生部门答案:ABCD8. 辐射防护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人剂量?A. 放射性物质的活度B. 与源的距离C. 暴露时间D. 屏蔽材料的厚度答案:ABCD三、判断题9. 所有放射性物质都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对/错)答案:对10. 辐射防护服可以完全阻挡所有类型的辐射。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辐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
答案:辐射防护的三个主要原则是:时间防护,即减少工作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停留时间;距离防护,即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以减少剂量;屏蔽防护,即使用屏蔽材料减少辐射剂量。
12. 描述辐射剂量的单位及其意义。
答案:辐射剂量的单位包括贝可勒尔(Bq)表示放射性活度,格雷(Gy)表示吸收剂量,希沃特(Sv)表示当量剂量,居里(Ci)表示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是放射性物质每秒衰变的次数,格雷是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希沃特是考虑辐射类型对生物效应影响的剂量单位,居里是放射性物质每秒衰变的次数,与贝可勒尔等价但用于较大活度的放射性物质。
2021-2022年高中物理 19.3-19.4探测射线的方法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中物理 19.3-19.4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51.威耳逊云室能够观察到射线径迹,是利用()A.射线在云室里的穿透本领B.射线在云室里的化学效应C.射线在云室里的热效应D.射线在云室里的电离作用解析:威耳逊云室内的酒精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如果有射线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这些雾滴沿射线经过的路线排列,于是就显示出了射线的径迹。
本题正确选项为D。
答案:D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B.利用α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C.利用β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解析:β或α射线的电离本领较大,可以消除工业上有害的静电积累,选项A错误;β射线或γ射线的穿透性强,可以用来辐射育种、辐射保鲜、消毒杀菌和医治肿瘤等,选项B、C错误;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选项D正确。
答案:D3.用中子轰击铝27,产生钠24和X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则X粒子和钠的衰变过程分别是()A.质子、α衰变B.电子、α衰变C.α粒子、β衰变D.正电子、β衰变解析:中子轰击铝27的核反应方程为Aln→NaHe,钠24衰变后变成镁24的核反应方程为NaMge,所以X粒子是α粒子,钠的衰变为β衰变,选项C正确。
答案:C4.用γ刀治疗肿瘤,不用麻醉,时间短,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
那么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A.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强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γ射线具有很强的能量,贯穿本领很强,能穿过几厘米厚的铅板,γ射线电离作用较弱,B 错误;γ射线的波长较短,不容易发生衍射,也就不容易绕过阻碍物,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60分(任选4题)1.组合材料学通过在一块基片上合成大量密集排列的微量材料样品阵列,并快速表征每个微量样品的特性,筛选/优化新材料.在此工作中同步辐射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已发展哪些手段,并用于哪些材料性质的表征?(高琛,组合化学)答:并行合成:Mix&Split,液滴喷射、阵列燃料、四元方案、成分梯度,GAAG 高通量表征:照相术,扫描光谱仪、FTIR光谱成像,阵列微四探针、SEMM(介电、压电、磁电)、X射线分析,μSIMS,合成表征一体化组合材料学的应用:荧光材料、磁电材料、光催化材料,无铅压电。
(或超导、磁阻、发光、铁电、电光、催化、半导体、沸石、金属合金、……)OR高通量表征技术,用于发光材料,磁电材料,以及电催化材料的表征2.同步辐射紫外单光子电离与传统的电子轰击电离相比有哪些优势?(潘洋,质谱)同步辐射单光子电离与传统的电子轰击电离相比,有以下优势:1)PIMS在VUV波段能量连续可调,可以避免碎片离子的产生,分辨能力强;2)裂解碎片大量减少,使质谱图更加“干净”;3)它的能量分辨比电子轰击电离高,通过扫描光子能量,可以区分同分异构体;4)一些稳定且电离能高的化合物如O2,H2O,CO,and CO 更容易被电离;3.与投射电镜相比,软x射线显微术主要有哪些优势?(蒋诗平,软X射线显微)软X射线显微术,主要应用于生物、材料等样品的显微研究。
尽管目前软X射线显微术的分辨率还达不到电子显微镜那么高,但与电子显微镜相比,在生物样品的研究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软X射线显微术比电子显微镜的穿透深度深。
软X射线可穿透几个微米厚的生物样品,它是典型的完整细胞的线度。
而一般使用的透射电镜的穿透深度远小于1微米。
因生物样品对X射线的吸收截面远大于对电子的散射截面,因此可处理比电镜厚得多的样品(10μm)(微米量级,约为完整的细胞线度)2)软X射线显微术与电子显微术相比,不仅可研究完整的活细胞或含水生物样品,而且可选择使用合适的软X射线波长而增加成像的衬度。
这是因为软X射线存在对水透明的“水窗”波段,即软X射线在一定波段内,生物物质与水的吸收系数相差较大,因此在观察含水的湿的生物样品时,可以认为水是“透明”的。
这个波长范围就称为“水窗”。
但在电子显微镜中却没有这样的衬度增强的机制,为了增加衬度就必须染色。
3)相对于光镜,分辨率更高;相对于电镜,样品较厚且无需脱水和染色等处理。
4)可以利用元素对X射线吸收差异进行样品内微区元素分析。
5)利用元素的共振吸收差异进行XANES或EXAFS成像,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命物质。
6)直接得到显微图象,无需接触显微术成像的两步过程。
4.何谓VUV光子的量子剪裁?试以Gd-Eu为例图示说明其光跃迁过程?(戚泽明,稀土发光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就必须提高其量子效率,即应设法使发光材料每吸收一个VUV光子,放出不只一个可见光光子,即量子效率大于1。
高能VUV管子经发光材料转换为两个低能光子的过程就是量子剪裁过程,又称为双电子发射。
这样的材料称之为量子剪裁材料。
VUV光子的量子剪裁有2种情况:能量下转换(Downconversion):吸收一个高能光子(VUV)发射两个低能光子(UV-VIS);能量上转换(Upconversion):吸收两个低能光子(IR)发射个高能光子(VIS)图解:对于吸光离子RE3+(I),由Dieke图可以看出,Gd3+(4f7)在VUV区从200nm附近的6GJ态到147nm附近的2Q23/2 态有着大量的能级。
由于能级很多,间隙较小,当Gd3+被激发到2Q23/2 态后,会通过声子发射弛豫到6GJ态,从6G7/2到基态8S7/2可以产生205nm左右的紫外发射,也可以是先有6GJ ◊6PJ跃迁,发射橙红光(590nm),再产生6PJ ◊8S7/2跃迁,发射紫外光(311nm)。
显然单掺Gd3+不能有效地产生可见光量子剪裁,但是通过利用Gd3+向其他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可以获得较为有效的可见光量子剪裁。
ORGd3+-Eu3+组合体系量子剪裁:第一步,当Gd3+离子被激发到6Gj后,Gd3+的6Gj态就要和Eu3+的7Fj态通过交叉弛豫传递,使Gd3+回到较低的6Pj激发态,同时Eu3+被激发到5D0态并直接返回基态而先发射一个红光光子。
第二步是处于6Pj态的Gd3+把剩余的激发能传递给另一个Eu3+,使Eu3+处于高激发态,随后快速弛豫到5Dj态。
导致Eu3+按一定的分支比产生5Dj(j=1,2,3)→7Fj的跃迁,再发出一个红光光子。
VUVUVGd3+-Eu3+间下转换量子剪裁过程示意图过程描述见上册书127页5.以铜粉为例,简述XAFs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过程?(韦世强,XAFS)XAFS实验步骤:1)检查显示面板上灯的情况,看各个阀门是否处于应该的位置,初始状态为所有阀门关闭,铅块为放下状态,面板上的真空是否正常,一般在10-6-10-7帕。
2)利用激光准直器调节光路,使得Be窗、前电离室窗口、样品架上的通光孔以及后电离室窗口位于一条直线上。
(这一步,一般来说,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调好了) 3)根据样品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确定吸收边)和制样方法,把样品置入光路。
透射法:涂胶带要保证样品足够细(400目以下),涂抹均匀,确保样品不漏光。
在我们的实验站上,跳高为0.8时,样品的信噪比较好,其后电离室的示数一般为4×10-9-10-8。
(选荧光法)荧光法:在样品架上粘好样品,选择好滤波片(所测元素的前一个元素的滤波片)。
至于其具体的测量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4)根据能量的扫描范围,确定前后电离室的长度和气体配比(透射法)5)放置好样品后,关上实验棚屋的门,取下钥匙,按下复位开关。
6)用钥匙打开真空联锁保护与控制系统。
WM0-PV0-FV0-BS1-PV1-PV2 -BS2-PV3,按照从后至前的顺序,将显示为红色的打到绿色。
7)打开控制软件的系统菜单,开始设置参数。
根据不同的样品预测的元素,选择不同的能量区间。
(边前300eV,边后1000eV)8)根据能量计算转角仪的初始位置。
在New Position中设置转角仪角度,用Auto-Revise键,使ND261与SMC9000的读数一致。
9)选择测量的区间数。
设定每个区间的能量范围,步长和测量时间。
一般在近边范围步长设置偏小,边前和边后300eV后步长可适当增大。
10)在测谱之前,一般要先进行预扫。
主要是为了看跳高的大小和跳边的位置,如果发现样品吸收边能量值与理想得有所偏差,应该进行校正。
11)待转角仪转至对应角度,实验开始,自动记录数据,适当注意观察前后电离室的电荷值是否显示正常。
12)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应该在样品的能量测量范围内通过调节m2和m3的步进马达,从而调节双晶单色器,使在此能量范围内光斑没有明显的变化,还要考虑适当的谐波(为了提高信噪比)13)测试完后,读取前后电离室的电荷或电压值。
把数据保存好,实验结束。
14)如果要关闭光束线,按照从前至后的顺序关闭各个阀门。
个人建议: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不建议关闭6517,转角仪,测角仪。
只要关闭气体就可以了。
15)收拾并整理好站上的记录。
XAFS数据分析的步骤:(1) 求μ-E 曲线(2) 背景扣除(3) μ0拟合(4) E→k转换(5) 求χ(k)及加权和加窗(6) 快速Fourier变换(7) Fourier滤波(8) 曲线拟合6.什么是费米面?测量费米面的意义和在?(徐法强,费米面的测量)见上册书25页如固体中有N个电子,其基态按泡利原理由低到高填充能量尽可能低的N个量子态。
若把电子看成是自由电子:E(k)=h2k2/2m,N个电子在k空间填充半径为kf的球,球内的状态数等于N,n=N/V为电子密度。
我们通常将在k空间中被电子填充的小球成为费米球,Kf为费米球的半径,球的表面成为费米面,它是k空间占有与不占有电子区域的分界面,费米面的能量为费米能Ef,它们都与电子密度有关。
费米面定义为倒易晶格空间的等能面,它是电子占据态和非占据态的分界面。
例如,如果电子有如下色散关系:/2mk22η=)(kE,则费米面就是一个半径为kf的球。
如果k表示Bloch矢量,那么在第一Brillouin区,对于每一部分占据的能带都将有一个分离的费米面。
因为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参与电导和其他电子输运过程,因此费米面的测量尤为重要。
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对金属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如金属的电子比热、电子的脱出功、金属电导等主要决定于费米面附近的电子, 有人甚至把金属定义为具有费米面的固体,了解和掌握费米面的概念以及距布里渊区边界多远的问题是对金属中电子的物理特性获得深刻理解的一个根本问题。
固体材料的许多特性,如电导、磁阻、超导以及铁磁性等, 都是由靠近费米边的电子决定的。
费米边代表基态电子能够占据的最高能级,其相应能够的能量范围约几个热能单位kT,其中室温下kT=25毫电子伏特。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光电子能谱实验的能量和动量分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费米边以下十个电子伏特甚至更低能量电子的测量都可以实现。
7.激光的强度高,单色性好,为什么好多国家还要拼命建同步辐射装置?现在新建的同步辐射装置与二代光源有什么区别?一、激光在峰值功率,相干性和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优于同步辐射光,但是,实验室激光只能近红外到紫外光谱区域,而且,波长单一,可调谐的波段很窄。
同步辐射光提供了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真空紫外和X射线光谱区域的光。
此外,同步辐射光的可调谐、高亮度、高空间分辨、高能量分辨、偏振也是其他光源无法比拟的。
第三代光源采用大量插入件,如波荡器和扭摆器,能提供更高亮度,空间发散度更小的同步辐射光。
二、同步辐射是相对论性带电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沿曲线运动时沿向前发射的电磁波,覆盖了从红外到硬X射线的各种波长。
由于光谱连续、亮度高、准直性好,又有偏振、脉冲时间结构和可精确计算等特点,与其它光源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和环境科学以及许多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强度、发散角、分辨率、圆偏振度等指标相比第二代都有数量级的提高,第三代是大量使用插入件而设计的低发射度储存环。
三代光源的主要区别——电子束团的发散度:第一代光源的电子束团发散度为几百纳米弧度;第二代在150-40纳米弧度之间;第三代则在20纳米弧度以下。
第一、二代光源主要从弯铁引出光束,第三代光源从直线段的插入件引出。
三、实践证明,同步辐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
至今,世界上共有48台同步辐射光源在运行,22台新光源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