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无线网络结课论文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理设备,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本文将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通过将微型芯片和天线结合,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追踪。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和成本问题,物联网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物联网”概念,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此后,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被不断应用和完善。
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物联网技术也逐渐从工业领域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二、物联网技术的前景展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未来,物联网技术将在各个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
通过将家居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电、监控家庭安全等。
智能家居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其次,物联网技术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城市各种设施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城市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智能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慧城市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将在农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控和车辆的实时监测,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设施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和通讯,这一切都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方面阐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方向。
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一些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就开始关注如何通过互联网将所有设备和设施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搜集和处理。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控制、传感器、移动通讯等方面,而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逐渐开始成形。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手机、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化产品的普及,物联网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工业生产和管理方式。
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企业都跟随着物联网的潮流,推出了无人仓库和智能物流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当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其应用场景也日益扩大。
以智能家居为例,通过互联网将家里的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确实能够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在很多工业和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医疗水平。
但是,物联网技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系统缺陷,因为物联网技术是由众多智能设备组成的,其中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其次是数据保护问题,由于物联网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使得设备信息和用户数据都变得更加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泄露。
因此,需要在技术的建设和应用管理方面加强规范和标准化。
3.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技术的日益成熟,物联网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在未来,从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方面,都将会涌现更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也将加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以低功率广域网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2024年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范文

《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技术领域。
物联网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引领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应用、发展及其未来的趋势。
二、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个巨大的网络。
其核心在于通过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构建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生态系统。
三、物联网的应用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工业制造: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维护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突出,如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等,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4. 交通物流: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交通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5.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物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物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连接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将接入互联网,形成一个庞大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2. 数据驱动的决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将更多地用于驱动决策和优化流程。
3. 边缘计算的崛起:随着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的增加,边缘计算将逐渐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重要技术。
4. 安全和隐私的挑战: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五、未来展望未来,物联网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将各种智能设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物联网技术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并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将传感器与互联网相连接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交流与数据传输。
自那时起,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壮大。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物联网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设备监控、数据采集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物联网技术逐渐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现在,物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家庭、医疗、农业、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
例如,家庭中的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医疗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健康监测和智能医疗服务;农业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的智能灌溉和精准施肥;城市管理中的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优化交通流量等。
二、物联网技术的当前应用情况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将从工业、农业、交通、医疗和家庭五个方面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当前应用情况。
1. 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制造和工厂自动化方面。
通过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灌溉、精准农业和农产品追溯等方面。
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湿度和气候等信息,从而实现农作物的智能化管理和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慧交通系统和智能车辆等方面。
通过物联网技术,交通信号可以根据实时车流情况自动调整,实现交通拥堵的减少和交通安全的提升。
4. 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健康监测、智能医疗设备和智慧医疗平台等方面。
物联网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展望

物联网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展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通信技术,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物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展望。
一、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在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Kevin Ashton首次提出,并于2009年正式被国际电信联盟引入。
自此以后,物联网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中,首先出现的应用是智能家居领域。
智能家居通过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操控家庭设备,比如智能灯光、空调和安防系统等。
智能家居的兴起为物联网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物联网逐渐渗透到了交通、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工业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高生产效率;医疗物联网可以实现医疗设备和患者之间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等等。
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改变。
二、物联网的未来趋势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物联网的未来前景更加广阔和令人兴奋。
以下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展望。
1.5G和6G技术的应用:目前,物联网主要依靠4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然而,随着5G和6G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大大提高设备之间的连接性和响应速度。
这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多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巨大,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和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的发展与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与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概念,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它的出现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和便利。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物联网的发展与前景。
一、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阿什顿教授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随后,物联网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008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加大了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目前,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领域物联网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物联网技术,工厂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物联网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 智能家居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物联网技术为智能家居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灯光的开关和亮度,调节室内温度等。
3. 智慧城市领域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物联网,城市可以实现对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例如,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量。
三、物联网的前景展望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概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未来,物联网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024年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范文

《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IoT)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最热门的科技话题之一。
物联网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设备、物品等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互通互联的智能化网络。
其应用领域广泛,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从智慧城市到健康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本文将就物联网的应用、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物联网的应用1. 智能家居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我们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自动化管理以及节能环保等功能。
例如,通过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中的设备,提高生活品质。
2.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维护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况,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物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四、物联网的挑战与机遇尽管物联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问题也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之一。
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物联网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物联网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五、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1. 5G与物联网的融合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成熟,物联网将与5G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物联网发展和前景

物联网发展和前景物联网的发展和前景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前景。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1990年代初-2005年)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凯文·阿什顿(KevinAshton)首次提出物联网这一术语。
当时,物联网技术主要用于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自动化领域。
在此阶段,物联网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范围有限。
2.发展阶段(2006年-2015年)2006年,我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
3.深化阶段(2016年至今)三、物联网的现状1.政策支持2.技术创新物联网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我国企业在物联网芯片、操作系统、平台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3.应用领域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例如,智能家居领域的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设备,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无人驾驶等应用,都在不断丰富人们的生活。
4.安全挑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问题频发,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提高安全防护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四、物联网的未来前景1.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2.应用领域持续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涵盖更多行业和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网络结课论文题目名称: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班级:网络123学号:201200824318学生姓名:贾博指导教师:张俊宝2015年 5月目录1. 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 (3)1.1 物联网的概念 (3)1.2 物联网的定义 (3)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3)2. 物联网的历史 (5)3. 物联网的现状 (7)3.1 物联网在国外 (7)3.2 物联网在我国 (7)3.3 全球物联网应用情况 (8)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9)4.1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9)4.2 物联网对我国传统电信的影响 (9)4.3 物联网发展阶段和未来规模 (10)4.4 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的4大趋势 (10)4.5 物联网的技术演进路径 (11)5.结论 (12)参考文献: (13)1. 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1.1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
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1]、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 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在网络世界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很多事情还是不可能的,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低功耗、通讯以及微机电等等技术,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2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1.3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主要实现只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和物体识别。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送和通信。
应用层则主要包括各类应用,如监控服务、智能电网、工业监控、绿色农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公共安全等。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物联网的历史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ubiquitous society),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如IPv6、BcN、USN)和各种新型应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2009年韩国通信委员会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
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09年8月,温家宝“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
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3. 物联网的现状3.1 物联网在国外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并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
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在技术研发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
(1)美国奥巴马总统就职后,很快回应了IBM所提出的“智慧地球”,将物联网发展计划上升为美国的国家级发展战略。
该战略一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极大的响应,物联网荣升2009年最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什么是“智慧地球”呢?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方法具体来说是以以下三个方面为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2)欧盟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
2006年成立了专门进行RFID技术研究的工作组,该工作组于2008年发布了《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2009年6月又发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对物联网未来发展以及重点研究领域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
(3)日韩 2009 年8月,日本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的物联网智能服务体系。
2009年10月,韩国颁布《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并提出到2012年实现“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