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中国威胁论在捏造者的眼里主要有两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中国军事威胁论俄专家称中国威胁不容忽视应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武装力量,如果没有核威慑的话,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抵抗。
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在《国防》月刊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除了传统对手美国之外,伊朗的活动也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来自中国方向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为此俄美需要联合应对潜在的中国威胁。
美报告声称,中国潜艇已能在局部形成“包围”之势。
美防务界的这种渲染纯属夸大其词。
美炒作中国潜艇威胁加紧关岛核潜艇部署。
二中国经济威胁论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普荣获日本权威奖项“三得利学艺奖”,该奖项被视为日本学术界的“龙门”。
促使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的原因在于2001年日本突然掀起的“中国经济威肋论”。
中国经济让人始料不及的高速发展,给很多日本人带来了冲击,“竞争对手在崛起”这种不安意识频频袭来。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个阴谋,要加以警惕。
批“中国威胁论”的四条理由:
1、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
2、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3、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
4、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
中国威胁论”根本站不住脚的四条理由: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
2、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能力去威胁别人;
3、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去威胁别人,也不需要去威胁别人;
4、从中国的外交政策上来看,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为自己外交的主要目标,所以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
中国威胁论

三、“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 例子一:中国南海局势 在以越南、马来西亚为首的 南海附近几个小国声称及 宣誓对南海拥有主权并叫 嚣着不怕与中国发生战争
例子二:西藏问题 例子二:西藏问题 印度方面对我国西藏问题 上也指手画脚,干涉我内 政。尤其是印度在我国藏 南地区充兵数十万以及各 种武器弹药运送藏南前沿 欲与中国决一死战
• 3、美国霸权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偏见是形成 “中 国威胁论”的现实原因。 • 4、中西文化的差异是形成“中国威胁论”的 重 要原因。“中国威胁论”虽然起源于日本,但正 式成却是在西方社会。
• 5、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形成“中国威胁论” 的 “理论基础”。 •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威胁论”的形 成有其复杂的人性、地缘政治、霸权、意识形 态、文化差异、国际关系理论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的经济地位----全球GDP总量排行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英文国家名 European Union United States China Japan India Germany United Kingdom France Russia Brazil 中文国家名 欧盟 美国 中国 日本 印度 德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 巴西 GDP预估 单位 美元) GDP预估(单位:美元 预估 单位: $ 14,520,000,000,000 $ 14,260,000,000,000 $ 8,767,000,000,000 $ 4,141,000,000,000 $ 3,548,000,000,000 $ 2,812,000,000,000 $ 2,165,000,000,000 $ 2,113,000,000,000 $ 2,103,000,000,000 $ 2,024,000,000,000
中国威胁论

我们怎么做?
沉着冷静, 千万不要头脑发热
坚定立场,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讲究策略,从容应对, 多做宣传解释工作
谢谢观看
粮食威胁论
近期,《谁能养活中国》一书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 所所长布朗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 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 在国际上“抢粮”等,炒作“中国粮食威胁论”。
中国有能力养活自己
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1、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 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
不要太在意“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搞扩张和不 称霸,中国会走出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 道路。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 核战略,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 胁使用核武器。
国防费用虽然不断增长,但主要用于改善官兵待遇,应对 物价上涨,提升武器装备水平,而“国防费国民人均数额、 军人人均数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国的水平”。
围绕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对峙; 3、1998-1999年,亚洲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逆势崛起,
经济影响力迅速扩大; 4、21世纪后,“中国威胁论”日益扩大,往往涉及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国计算机黑客威胁论、食品安全威胁论、环 境威胁论等)。
“中国威胁论”分类
军事威胁论 粮食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
网络威胁论
环境威胁论 地缘政治威胁 论
经济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

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威胁论”
1、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是它不发展,它将会面临好 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扩散到周边,甚至于向其它国 家传播。中国的不发展反而是对其它国家带来的伤害和威 胁,而中国发展了,解决了13亿人的吃住行的问题,使整 个世界的六分之一的人口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所以对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是一种贡献,所以说中国发展对其它国 家构成威胁是没有任何道理。 2、但是中国的发展并非以别国的牺牲为代价。相反,中 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20%,对世界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目前更是位居全球第一。
外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
1、夸大中国军
费,歪曲中国战 略意图。
2、鼓吹中国空军和导弹威胁。
3、鼓吹中国海军发展对美国亚太军事基地的 威胁。 4、鼓吹中国隐形战机和航母威胁。
东南沿海 防务部署问题
中国大陆加 强东南沿海 防务部署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正常军事活动。但是,在一些 美国学者看来,这些部署不仅是针对台湾地区,而且对日 本、美国以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构成了威胁。美国看来, 在东亚、东南亚部署地区导弹防御系统旨在保护美国在这 些地区的安全伙伴、军事盟友和军事基地。中方看来,这 些举措挤压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如将台湾纳入这一系统, 将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通过提高自身洲际导弹 威慑力来加以平衡。中方的这些做法反过来又增强美方的 疑虑。
“中国威胁论”的对策思考
“季羡林对我说,不管你是不是发言人,都 要记住两点,一是绝不说假话,二是真话不 全说。我干过外交部发言人十年,都是根据 授权说实在的话。”——李肇星
1、坦然面对“中国威胁论”,培育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沉着、从容 心态。 2、推进官方高层对话和对外积极发声,在战略上增信释疑。 3、充分发挥智库等非官方行为体的独特作用,推进思想理念创新。 4、进一步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积极引导国外舆论和民意。
如何认识中国威胁论

如何认识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是指针对中国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所采取的措施,以威胁到任何平台上涉及到中国的战略、政治、经济或法律上的利益。
它涵盖了可能存在的所有威胁,从人权和新闻自由开始,到网络安全和商业竞争,还原到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中国威胁论促使人们关注中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也提示人们考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增长。
这种对战略、道德和法律框架的关注表明,中国威胁论的崛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全球扩张强调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并有助于推进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在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中国威胁论倾向于过度概括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国威胁论通常被用来描述中国扩张的侵略行为。
这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误解,这一点有着共性的反响。
尽管许多中国投资经历出现了草率与不负责任的情况,但也有众多正面例子,表明中国引领了很多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项目,发挥了对于不发达国家的巨大建设性作用。
中国威胁论不应被过分渲染,因为很多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推移才能证明出来。
因此,无论外界还是中国内部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存的挑战,同时分析中国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以便采取更有效的行动和更加稳健的政策。
中国威胁论的意义不仅仅是影响到单个国家的影响力,而是要增加人们对可能发生的国际性社会动荡的认识。
为了有效处理中国威胁论,人们必须清晰地理解其中包含的有形和无形成本,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以便能够制定出更智能、有效而可持续的战略。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欧美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中国将取而代之。
[1]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看法,我们认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的。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在粮食需求上,中国不会对世界粮食的供求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将完全有能力来养活自己,决不会走上依赖谷物和肉食品进口维持生存之路。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40年后,中国饱受压迫,我们决不会再去压迫别人。
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国威胁论”思想的实质是冷战思维的延续,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谋取巨额利润。
应该看到,真正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此外,在西方国家还流行一种“中国崩溃论”的思潮,认为中国的发展无足轻重。
中国崩溃论流行的原因在于冷战思维的延续,即不愿承认中国这种非西方模式的成功,在主观思想上具有片面性,在看到某些不良问题的同时,夸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崩溃论”极力维护西方所谓民主优势论,希望中国崩溃,是霸权主义心态的表现,制造遏制中国崛起的舆论,是心理战的恶毒谋略,企图败坏中国的形象和发展氛围,担心中国被日益看好。
中国崩溃论的实质是败坏中国形象,干扰人们看好中国。
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扼制中国崛起,延缓中国的发展。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应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表现出来的经济腾飞、制度完善、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成果无一不在向世界证明中国发展模式的优越性,而这却引起了某些西方国家或势力的恐慌,他们认为中国崛起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利益并对既有的国际秩序造成冲击,从局部乃至全局摧毁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金字塔状的国际关系框架。
“中国威胁论”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被一些“有心人”频繁地提到了国际舆论的漩涡中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淡然处之,方为根本。
一、“中国威胁论”的内涵与根源中国威胁论的实质就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某些国家或者势力的利益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利益受影响者在自身利益即将受威胁状态下作出一种超前预防的应对措施,它不是一种理论而更趋向于工具范畴,它是国际关系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
1.中国威胁论的内涵中国威胁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两大范畴。
显而易见,外界是从经济和军事两大角度来对中国是否具有威胁作为评价标准的。
[1]所谓经济威胁论指外界对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迅速发展所引起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所产生的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
军事威胁论是针对中国近些年军费开支增大,军事力量增强所引起的对自身安全的忧虑。
当然,中国威胁论所包涵的内容广泛,还包括由中国经济威胁论转变而来的中国经济责任论、中国文化渗透论、中国海权威胁论等内容。
2.中国威胁论产生的根源新时期的中国威胁论主要起源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两级格局颠覆,一超多强局面逐渐成形。
这个时期的各种威胁论论调都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军费开支增加、中国社会政治体制弊端等方面采用拉拢合围战术,此种行为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非暴力手段削弱中国影响、维护自身利益。
[2]无可厚非,世界在变,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中国不仅以经济实力为标志的“硬实力”大大增强,软实力也显著增强。
近代的威胁论出现之时恰在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赢得国家独立,成为反帝反侵略、维护和平发展时代大局的中坚力量之时,它泛滥之时,恰在中国经济腾飞,逐渐走向富强之时。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一枝独秀,GDP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种种成就确实在说明中国的进步,而中国本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又与西方国家迥异,在冷战思维的继承、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的驱使下,新时期中国威胁论于是别有心机地泛滥开来。
二、“中国威胁论”对我国的影响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威胁论的散播者诟病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处理不当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以下重要影响:首先,影响其他国家对华投资的规模,增加对华贸易的限制。
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武器禁运和某些重要战略物资禁运就是例证。
其次,诋毁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破坏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再次,某些国家或者垄断组织运用各种方法例如对中国工业品禁运打压,收取高关税。
最后,由经济威胁论产生的谣言可能动摇它国投资商对中国的信心。
有关经济方面的中国威胁论调危害巨大,中国如何合理应对显得至关重要。
[3]2.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威胁论的传播可能造成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从而影响世界和中国的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能与世界与时代接轨的话就等于闭门造车。
文化的交流、民众心理的沟通、法律意识的普及、先进社会管理模式的更新,这些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这些条件来反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发展的持续动力也将不复存在。
此外,一些具有不正当目的人或组织也可能利用此论调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例如近些年,“台独分子”借中国威胁论错误引导来大陆进行投资的台商的正常商业活动,不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3.对我国国际交往的影响国家形象是一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它反映着一国的国际地位,并直接影响着该国与别国交往的程度。
[4]良好的政府形象不仅是政府合法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来源,也为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和发挥作用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形象建设实际要完成的任务是改变公众认知形态,其中起到桥梁沟通作用的就是形象传播形态,通过形象传播形态的沟通,实现将政府的现实形态转化为公众的认知形态。
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自己的对外形象,尤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内加强对外交流,打好外交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向往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并以实际行动展现言行合一的本质。
然而,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蔓延,可能使得不了解中国的国家以及他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其与中国进行交往的程度。
还会降低中国对国际重大事项的决策力和参与力,给他国人民心理上造成不良印象,影响与中国民间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从而不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三、“中国威胁论”的应对1.从合理性与科学性角度正确看待“中国威胁论”中国近些年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世界有目共睹,不免让有些国家眼红。
为了限制中国综合国力的长期发展,自从20世纪末,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将对他们本国的长期发展造成威胁,出于阻碍中国顺利发展的目的,中国威胁论也伺机而生,这种言论对我国政治、经济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5]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确实存在差异。
苏东剧变后,中国没有步苏联的后尘,反而取得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等成绩。
而日本、德国同样高速发展也同样创造经济奇迹并没有引起其他西方国家的不满和怀疑,因为这些怀有不同判断标准的眼光认为日本、德国与他们意识形态相同,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是应当的,这在潜意识反映了西方国家认为自己的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绝无仅有的心态。
而当他们看到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取得了如此辉煌成就,这显然打破了他们的“潜意识”,构成了对他们眼中西方模式的威胁。
此外,中国优秀且具特色的文化也为西方某些人所不容,这些人认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其辐射力,也是“潜在威胁”,也是他们的一个心病。
问题的实质并非是中国的兴起对其既得利益构成威胁,而是既得利益者为了巩固其既得利益而威胁新兴国家。
意图遏制中国是散布“中国威胁论”者的另一险恶目的,通过这种手段便于干涉中国内政,给中国施加压力,歪曲中国形象,以便转移视线,遮掩西方国家内部之间的矛盾。
可见,宣扬威胁者才是真正的威胁者。
俗话说:名正才能言顺,理直方能气壮。
中国威胁论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自然说不通,没气势。
2.从政府发展战略角度应对中国威胁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出现的大规模“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过程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建立国家形象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的任务应该怎样承担?中国政府已多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为了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种种猜疑和担忧,《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到的“中国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是对中国和平发展与崛起的承诺。
如何处理中国威胁论,对中国政府是一个考验,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制度保障。
将维护国家形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制定相应的国家形象工程计划,在负责国家外交形象的行政机构体系中做到分工明确,制度划一。
第二,兼容并包。
“中国威胁论”是冷战思维鼓吹者的产物,我们应当提高警惕性,对此进行批评,但是不能以冷战思维应对冷战思维。
不因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的差异而放弃国际合作,要继续加深国际合作,因为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并不是阻碍建立和谐世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