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浅谈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威胁论的认识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中国威胁论在捏造者的眼里主要有两方面: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中国军事威胁论俄专家称中国威胁不容忽视应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武装力量,如果没有核威慑的话,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抵抗。

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莫兹戈沃伊在《国防》月刊2010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除了传统对手美国之外,伊朗的活动也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而来自中国方向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为此俄美需要联合应对潜在的中国威胁。

美报告声称,中国潜艇已能在局部形成“包围”之势。

美防务界的这种渲染纯属夸大其词。

美炒作中国潜艇威胁加紧关岛核潜艇部署。

二中国经济威胁论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普荣获日本权威奖项“三得利学艺奖”,该奖项被视为日本学术界的“龙门”。

促使津上俊哉写《中国崛起》的原因在于2001年日本突然掀起的“中国经济威肋论”。

中国经济让人始料不及的高速发展,给很多日本人带来了冲击,“竞争对手在崛起”这种不安意识频频袭来。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2005年在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导》中,对中国现有的军事力量进行了一定的扭曲和夸大,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世界里再掀波澜,这种毫无道理的论调甚至已经延伸到了亚洲。

2012年3月13日,韩媒再次误读中国国力,《朝鲜日报》称,中国将能在2050年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海域树立中国国旗。

这些有意或无意的对中国国力的误读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什么是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造成威胁。

西方为什么制造“中国威胁论”?众所周知,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实力、国防布置日益强盛,特别是从9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据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片文章所言,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我们姑且不论这报导是否属实,西方之所以如此紧张中国的崛起,一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是得了上世纪日本强势崛起的教训。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将西方赖以生存的支柱性产业几乎挤出世界市场,而如今“made in china”的标志随处可见,西方害怕再次重演被排斥被击垮的命运,由此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宣称中国式威胁。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谈“中国威胁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经济威胁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

(二)、“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三)、“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

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

某些人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没有任何道理和依据。

首先,从经济上看,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像有些人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世界各国带来好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

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威胁。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我们应严正地反驳西方所说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应称之为“中国贡献论”。

从军事角度看,中国的军事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

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尊重和力促世界和平是有历史渊源的,周总理代表中国最先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而根本上在于它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饱受压迫,我们决不会再去压迫别人。

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

它是西方国家臆造出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舆论武器和心理战术,具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在西方政客趋之若鹜的大肆鼓吹下,“中国威胁论”更是层出不穷、咄咄逼人。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美国显得颇为时髦,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根据“购买力评价法”对未来几十年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进行估算,认为按目前的速度和潜力,中国将于2010年超过日本,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额最大的国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带来“威胁”,中国已经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其重要论调,也是“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目的所在。

该论调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战争不可避免。

西方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崛起国,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大规模地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道路。

美国进行了主要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全球战略和军力调整,并且从能源、金融、商贸、多边外交等多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使中美关系变得复杂和脆弱。

美国版“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依据,能说得出口的只是两条,即“武力威胁台湾”和“军费不透明”。

但是这两条都是明显站不住脚的。

因为中国大陆和台湾是中国历史的遗留问题,谈不上谁威胁谁,更谈不上威胁以承认一个中国为前提而和中国建交的美国。

而依中国的国力,军费再怎么“不透明”也只是服务于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根本不可能威胁美国及其海外利益。

现在美国用加强中国周边军事压力和临战化武力援台态势来逼迫中国增加军备,正确的说法只能是“美国威胁论”而不是倒因为果。

至于热衷于“中国威胁论”的人所说的假如中国发展起来了将会如何如何,那纯粹是恶意的政治煽情和荒唐的“幻觉透支”,因为美国也在以更大的基数发展,而中国也不可能用“不发展”来证伪“中国威胁论”。

谈谈中国威胁论

谈谈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意在恶化中国的国际环 境,制约中国的发展,它不仅在影响 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制定, 而且这种论调还扩展到了中国的一些 近邻。这些国家中的一些人也在以一 种怀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中国的发展 ,这种不正常心态对这些国家发展与 中国正常的双边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非但没有给世 界带来威胁,反而对本地区乃至世界 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当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成功申办奥运会给 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时,当中国 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时 ,“风景这边独好”的神州大地吸引 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
中国威胁论
•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 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 甚嚣尘上,对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 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 那什么是中国威胁论呢?
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

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 济构成威胁
随着国际局势的演进和中国国 力的增强,那些对中国的蓄意 诋毁并未就此销声匿迹。于是 ,“中国崩溃论”又不失时机 地粉墨登场了。
(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 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 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
(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 威胁。
(4)其他威胁论,例如, 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 对世界造成威胁。
它的目的旨在何处呢 ?
一个大国的成功崛起或复兴, 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 实力,还要能够抓住每一个 历史拐点所赋予的机遇。当 下的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 稍纵即逝的历史拐点上。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
2016/4/11
“中国威胁论”的几种表述方式

“中国威胁论”出 台以来,其涉及的范 围逐步扩大,目前已 包括了政治、经济、 军事、历史、文化、 地缘等等许多方面, 其表述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
2016/4/11
2.军事威胁论。该论主要援引西方“权力转移”理论的观点,认为 “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这一世界大国发展的必然规 律也适应目前的中国,中国在强大之后,也会像当年的德国、日本和 苏联那样,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走对外扩张的道路。例如,亨廷顿 就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 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这个目标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自然 结果。”。“军事威胁论”涉及许多方面,如增加军费、扩充军备、 武器销售以及军事扩张态势等等。还有所谓“填补真空”论,即填补 冷战后因苏联解体和美国军事力量收缩出现的亚太地区“真空”。有 的人宣称中国正在大幅度扩充军备,已在亚太地区引起大规模军备竞 赛。有的人抬出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南沙问题,以证明来自中国的 威胁。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丧失 许多领土,中国强大后很可能会提出收复失地的要求。有人甚至认为 中国从来没有放弃对周边国家的野心。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在政治层面,“中国威胁论”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意,增 加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感,阻碍了我国与之开展国际合作的步 伐。
在军事层面,“中国威胁论”加大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可能性。近年来, 周边一些国家花费重金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客观上增加了地区不稳定 性。 在经济层面,“中国威胁论”增加了我们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摩擦。 近年来我国同一些国家的经济摩擦事件不断增多,不能说与广泛散布 的“中国威胁论”没有关系。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威胁论”浅谈XXX 。

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各国出现多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本文论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内容,成因及其背后的事实,并借此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理解。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原因,事实Superficial d iscussion on the “China’s threat theory”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there have appeared a variety of versions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exam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version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and discusses the content, the cause of the theory’s formation and the fact behind the theory. Moreover, some superficial points of view are made from the discussion.Key words: the “China’s threat theory”, cause, fact1. “中国威胁论”概述“中国威胁论”一般是指中国的崛起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开始出现并且成为某些国际舆论中的一种时尚。

宣扬、赞同与附和“中国威胁论”的人可谓形形色色,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既有声东击西、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也有不知内情、人云亦云的普通民众;既有故弄玄虚、耸人听闻的新闻记者,也有标新立异、各执己见的专家学者[1]。

鼓吹“中国威胁论”最为积极的当属美国和日本[2]。

“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最早出现在日本。

1990年8月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诸君》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的文章,从国力的角度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敌人。

1992年8月12日,日本《朝日新闻》断言:“中国正在成为破坏亚洲均势的不稳定因素。

”[3]此论调最早形成体系是由美国传统基金会于1992年提出,该基金会形容中国政治上是“列宁主义”,经济上是“资本主义”,商业上是“重商主义”,军事上是“扩张主义”。

提出“崛起的中国是美国在亚洲的安全挑战”的论点。

称“中国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正在迅速扩大的唯一国家,而且它是一种共产主义制度正在满足其人民的经济愿望的第一个实例。

”此后,一系列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先后在美国各大主流报刊出现,煽动美国和亚洲国家(主要指日、韩、印、菲)绝不能对中国姑息迁就。

“中国威胁论”自此成为时髦的话题,西方国家乐此不疲,一路跟风,演绎出诸如“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等等,看似花样翻新实则陈词滥调。

美国版的“中国威胁论”自冷战结束后几乎没有停止过。

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罗斯·芒罗于1992年发表《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一文,从冷战思维出发,认为中国将对美国利益构成很大威胁。

1997年,罗斯·芒罗(Ross H.Munro)与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mstein)在合写的《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中宣称:中国在下世纪成为世界主导力量后,肯定是美国的长期敌人而不是战略伙伴[4]。

此后美国版的“中国威胁论”借助各种事件的发生一浪高过一浪。

2001年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重新审视美国的安全环境时,指出亚洲地区存在着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

2006年美国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中国这个“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新兴军事强国”甚感担忧,认为,“中国军力扩张的速度和范围已使区域军力面临失衡的危险”,“作为一个主要的和新兴的大国,中国最具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潜力,如果美国没有反制措施的话,中国很可能发展破坏性军事技术,从而打破美国在传统武器方面的优势。

”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也耸人听闻地断言,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美中甚至有可能爆发战争。

除了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外,美国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感到焦虑,担心中国影响的扩大会逐渐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最终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

正是出于这种疑邻盗斧的心态,报告执意为自己的反华主张寻找根据,有意曲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例如,报告把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说成是要在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做法也被认为是要削弱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等等。

就比如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最新报告称,华为与中兴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并建议政府禁止中国通讯设备公司参与美国的所有电信设备业务。

过去十多年来,华为与中兴已多次因这一原因被排斥于美国市场之外。

显然,这次的形势将比过去更加严峻:在更惨淡的市场环境下,在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森严的政策壁垒会重压这两家中国最大通讯公司。

这意味着,华为与中兴遭遇的是一张冷酷且严厉的、早已开始织就的罗网。

如果两公司乃至中国政府不做好应对,这些打击将可能发酵扩散为一场灾难。

像这样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阻碍竞争,阻挠来自中国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及各个行业的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做法随处可见,这已经成了美国的老生常谈,尤其是在大选年。

2. “中国威胁论”成因各个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原因不尽相同,仅以美国来说。

美国版中国威胁论与美国的制度因素、利益因素相关。

美国人的优越感常常使其无限自豪地看待自己独特的制度、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把自己的国家看作是“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堡垒”,把自己的制度原则和制度结构当作判断和衡量全世界的标准,对其他制度则或是怀疑、或是充满敌意。

中国的制度与美国的制度有显著差异。

美国不能够理解中国的制度,也不信任中国的制度。

美国认为中国的国家制度容易衍生出具有攻击性的对外政策;会导致“中国的行动”存在“不确定性”和“缺乏透明度”,美国同中国交往存在“风险”。

美国学者罗伊在分析关于“中国威胁”的争论时就曾提到制度因素,他将中国和日本进行对比后指出:“如果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国内状况。

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强大的中国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是“中国更有可能在该地区运用武力达到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日本。

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是民主和稳定的”。

而“中国政府是典型的第三世界政权:集权而不稳定”。

“第三世界”政权普遍具有“不民主”特征,政府“对公众所负的责任有限”,“这提高了统治者为了个人目的而不顾大众的意愿去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也提高了政府“从事一场有违于国家利益的海外敌对军事冒险”的可能性。

“第三世界的领导人还更容易采取侵略性的海外行动把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的政治问题转移开来”。

中国人甚至被视为“爱搞小宗派”的危险罪犯,行动诡秘,不老实而邪恶,[5]甚至被描写成吃狗肉鼠肉,杀害女婴,殴打妻子,没有感情,从不洗澡,不识字的怪人,[6]中国被视为无希望之国,国家形象极其恶劣。

3. “中国威胁论”事实3.1 军事方面中国军费大多数用在本土防卫!。

国军事口号是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中国把几乎所有的军费和军事重心都放在了本土防御上,根本没有精力来威胁其他国家。

中国从未参加且反对参加军竞赛和军事同盟,中国实行的是“防御性”国防政策。

在本土以外,中国未建立任何军事基地,除执行维和任务外,中国未向任何国家派驻过一兵一卒。

近年来中国军费虽有增平上,中国的军事力量始终是以满足防御性的本土作战需要为最高标准的,根本不会也无力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中国现在不断扩大的对外影响力是经济成长的产物,而非军事实力增强的结果”。

在反驳其他形形色色的威胁论方面,我们还要揭示其荒诞不经和少数国家狼狈为奸联合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

3.2 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威胁论“是美国等其他国家在计算中国经济总量时采用本身同有理论缺陷[7]的购买力平价计算法等不科学的做法[8]产生的。

中国威胁论一出,中国企业在国外寸步难行。

中国的产业几乎已经被国外资本收购一空,但是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却困难重重。

中国收购国外的资源,买产品可以,买产地绝对不行。

中国现在是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卖给中国的铁矿石每年涨价超过90%,可是中国出口的稀土却每年下跌超过20%。

铁矿石涨价少了,中国威胁世界资源,稀土出口控制了,中国威胁世界安全。

总之,“中国威胁论”只不过是那些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国际化舆论武器,它揭示了这样一个实质:中国还不够强大。

4. 结论总的说来,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还没达到威胁到其他国家安全的地步。

中国只是一个大国而不是一个强国,“中国威胁论”只是这些国家阻碍中国发展麻痹国人的一个借口。

中国面对国外大肆渲染的“中国威胁论”时,需要有自己的“声音”。

我们在发展经济、科技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己的媒体力量,要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

这些不是说一说就能做到的,也不比发展经济、科技更容易,而且在时间上,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

我们发表自己的“声音”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比如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选择通过官方发言、媒体言论、学者言论,甚至可以通过外媒或外国专家、学者等方式来作出回应。

这种回应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对方的观念,而是缩小、抵消其言论的影响,为国际舆论的受众提供另一种声音,传达另一类事实,为中国对外交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1]陈岳:《”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外交评论》2005年第82期,第93- 99页。

[2]姜大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驳“中国威胁论”》,《中州学刊》2007年第一期,第1-9页。

[3]王少普.论当今日本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J].亚太论坛,1993,(4)[4][美]罗斯·芒罗,理查德·伯恩斯坦.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5]施显克:《外国的美国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2页。

[6]Julia Ralph,Alone in China and Other Stories,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1897,P.141.[7]Richard Halloran,“The Rising East”,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6.[8]王珏:《中国经济威胁论”及其国家形象悖论》,《国际观察》2007年第三期,第53-5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