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浪涌保护器一级防雷与二级防雷的区别
一级二级三级浪涌保护器参数

一级二级三级浪涌保护器参数一级二级三级浪涌保护器参数是指电气设备的浪涌保护器可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浪涌保护器具有最大的浪涌能量和抗扰度,用于定位和抑制大型浪涌影响和防止浪涌传播到后端设备。
二级浪涌保护器用于抑制中等强度的浪涌干扰,具有较高的抗扰度。
三级浪涌保护器有较低的浪涌保护能力,但可以有效抑制小功率的浪涌干扰。
1、一级浪涌保护器参数(1) 工作电压:一般情况下,一级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或380V,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
(2) 抗浪涌能量:一级浪涌保护器的抗浪涌能量主要取决于使用场合,如住宅区、工厂、机房等,一般要求抗浪涌能量应不小于50KJ。
(3) 吸收电流:一级浪涌保护器的吸收电流一般在2K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电流。
(4) 电流容量:一级浪涌保护器的电流容量一般在20K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容量。
2、二级浪涌保护器参数(1) 工作电压:二级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电压一般在110V-220V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
(2) 抗浪涌能量:二级浪涌保护器的抗浪涌能量一般在10KJ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浪涌能量。
(3) 吸收电流:二级浪涌保护器的吸收电流一般在1K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电流。
(4) 电流容量:二级浪涌保护器的电流容量一般在10K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容量。
3、三级浪涌保护器参数(1) 工作电压:三级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电压一般介于110V和220V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
(2) 抗浪涌能量:三级浪涌保护器的抗浪涌能量一般在5KJ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浪涌能量。
(3) 吸收电流:三级浪涌保护器的吸收电流一般在500m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电流。
(4) 电流容量:三级浪涌保护器的电流容量一般在5KA以上,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流容量。
一级浪涌保护和二级浪涌保护

一级浪涌保护和二级浪涌保护是用于电力系统或电子设备中的浪涌保护措施。
1. 一级浪涌保护:
一级浪涌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或设备中采取的第一道浪涌保护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或吸收突发电压的浪涌,保护设备免受可能造成损坏或故障的异常电压波动。
一级浪涌保护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浪涌抑制器:使用浪涌抑制器,如二极管、金属氧化物压敏器(MOV)等,来吸收过电压,并确保其不传递到受保护设备上。
- 隔离变压器:通过使用隔离变压器来提供电气绝缘,以保护设备免受外部浪涌的影响。
2. 二级浪涌保护:
二级浪涌保护是第二道浪涌保护措施,其目的是在一级浪涌保护之后提供更进一步的保护。
二级浪涌保护旨在处理一级保护无法完全防御的浪涌电压。
常见的二级浪涌保护设备有:
- 浪涌保护器:使用专门设计的浪涌保护器,如避雷器、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等。
这些设备能够毫秒级地响应浪涌,将过电压引至地线或抵消电压峰值,以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 过滤器:通过安装滤波器来降低电源供应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进而提供更好的浪涌保护。
一级和二级浪涌保护通常会相互配合使用,以提供全面的浪涌保护。
这两种保护措施的具体应用取决于具体设备的需求、环境条件和相关标准要求。
在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设计和使用中,适当的浪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寿命。
电涌保护器的分级保护

电涌保护器的分级保护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
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
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
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
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1、第一级保护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
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
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
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
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
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
其技术参考为: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残压值不大于2.5KV;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0ns。
2、第二级防护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防雷器的电压等级及防护等级

防雷器也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SPD防雷器分类:电压开关型SPD:无电涌出现呈高阻抗,当出现电涌电压时突变为低阻抗的SPD.电压限压型SPD:无电涌出现呈高阻抗,水电用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的SPD。
B级防雷器(第〡等级):由于特殊设计,能够直接承受直击雷的能量和释放部分直击雷及电流的防雷器。
C级防雷器(第〢等级):能够释放远距离或传导雷击的能量和释放部分直接雷击电流的防雷器。
D级防雷器(第〣等级):为了保护终端负载而设计的精密保护防雷器。
电压要求:电压等级的选择。
信号防雷器的最高工作电压的选择,是依据通信线路的工作电压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信号防雷器的最高工作电压必须大于通信线路工作电压的1.2倍。
参数:标称电压Un:与被防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例如:230/380V。
工作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内具备正常运行的能力。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加在浪涌防护器接线端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的有效值。
Uc值必须与标称电压相符,在使用说明的规定范围内。
标称电压un:被保护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符,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此参数表明了应该选用的保护器类型,它标出交流或直流电压的有效值。
额定电压uc:能长久施加在保护器的指定端,而不引起保护器特性变化和激活保护元件的最大电压有效值。
额定放电电流ISN: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0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最大放电电流IMAX:给保护器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峰值。
避雷器的主要种类、特点及应用场合:防雷器的种类基本上分三大类型:一是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也串联方式)按电压的不同,分220V的单相电源防雷器和380V的三相电源防雷器。
二是信号防雷器,多数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上,安装的方式是串联。
三是天馈线防雷器,使它适用于有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连接方式也是串联。
防雷器简介

一、简介:电源防雷器(SPD)又名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脑网络和通讯设备越来越精密,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的瞬间过电压会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天线、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和网络设备,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人员伤亡,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系统停顿,数据传输中断,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
二、按防雷等级分一级防雷器:一般标称在30KA以上。
有开关型和限压型。
B级防雷二级防雷器:一般标称在15--20KA之间。
均为限压型。
C级防雷三级防雷器:一般标一般标称在5--10KA之间,均为限压型。
配置: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配电系统,是TT、TN还是IT系统?因为定了配电系统,我们才能确定单相,三相,接线方式等,以此选择合适的防雷产品,我国多数配电系统都为TN-S 方式。
1、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IT系统可以有中性线,但IEC强烈建议不设置中性线。
因为如果设置中性线,在IT系统中N线任何一点发生接地故障,该系统将不再是IT系统。
IT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
2、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也直接接地的系统。
通常将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而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叫做保护接地。
TT系统中,这两个接地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设备接地可以是每一设备都有各自独立的接地装置,也可以若干设备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TT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也直接接地的系统。
3、TN系统即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点直接电气连接的系统。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到保护线上,并与电源的接地点相连,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一级浪涌和二级浪涌的标识

一级浪涌和二级浪涌的标识浪涌是指电路中突然出现的瞬态过电压,它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浪涌的影响,常常使用浪涌保护装置。
而一级浪涌和二级浪涌的标识则用于表示浪涌保护装置的等级。
一级浪涌的标识通常使用L-N表示,其中L代表相线(Line),N代表零线(Neutral)。
这种标识表示浪涌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抵御由相线到零线之间的浪涌引起的过电压。
一级浪涌保护装置通常用于低压电路中,例如家庭用电等场合。
二级浪涌的标识通常使用L-L表示,其中L代表相线(Line)。
这种标识表示浪涌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抵御由相线之间的浪涌引起的过电压。
二级浪涌保护装置通常用于高压电路中,例如工业用电等场合。
浪涌保护装置的等级是根据其能够承受的最大浪涌电流来确定的。
一级浪涌保护装置通常能够承受较小的浪涌电流,而二级浪涌保护装置则能够承受较大的浪涌电流。
这是因为高压电路中的浪涌电流通常比低压电路中的浪涌电流大。
浪涌保护装置通常由浪涌保护器和浪涌保护器接地电阻组成。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特殊的电阻器,它能够在浪涌电流作用下迅速增加电阻值,从而限制浪涌电流的流动。
浪涌保护器接地电阻则是将浪涌电流导向地面,以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
在选择浪涌保护装置时,需要根据电路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等级。
一般来说,低压电路中使用一级浪涌保护装置,而高压电路中使用二级浪涌保护装置。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路的负载情况、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一级浪涌和二级浪涌的标识用于表示浪涌保护装置的等级,分别适用于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
选择合适的浪涌保护装置对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浪涌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电路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防雷有什么不一样

一级、二级、三级防雷有什么不一样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建筑物的安全都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防雷知识必不可缺。
那么你知道防雷分哪几个等级吗,不同的建筑物的防雷等级与设计要求有哪些吗?一、防雷等级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浪涌保护器T1,T2级区别

T1类电涌保护器指的是雷电测试波形为10/350us的产品,T2类电涌保护器指的是雷电测试波形为8/20us的产品。
2种浪涌保护器主要的区别就是在于测试波形的不同,10/350us波形能量比8/20us波形的能量更强,所以很多时候T1的电涌保护器一般都是12.5kA,15kA,25kA等,T2的电涌保护器确有
20kA,40kA,60KA,100kA等,虽然T2类电涌保护器的值看上去更大,但是他们测试波形不一样,实际上T1的能量更强。
所以国标GB50057-2010要求在总进线需要安装T1类的电涌保护器,也是第一级电涌保护器在选型的时候注意电涌保护器一定得有
T1试验Iimp(10/350us)测试的这个参数,一般是Iimp大于等于12.5kA,保护水平Up≤2.5kV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D浪涌保护器一级防雷与二级防雷的区别
分级防护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
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
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
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
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1、第一级保护
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
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
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
源防雷器。
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
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
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
其技术参考为: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残压值不大于2.5KV;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00ns。
2、第二级防护
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
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时应为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流容量不应低于20KA,应安装在向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
这些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
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200V,称之为CLASS II级电源防雷器。
一般用户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保护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运行的要求了
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C类保护器进行相—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护,主要技术参数为:雷电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μs);残压峰值不大于1000V;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