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小猪料的饲养标准

小猪料的饲养标准
对于小猪的饲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准:
1. 饲料选择:根据小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一般来说,小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支持其快速生长。
同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小猪的健康。
2. 饲喂量:根据小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确定饲喂量。
一般来说,小猪的饲喂量应该根据其体重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饲喂3-4次,每次的饲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小猪消化不良。
3. 饮水:小猪需要充足的饮水。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用水,以保证小猪的健康。
4.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小猪的生长。
一般来说,每个猪圈饲养10-20头小猪比较适宜。
同时,还要保证猪圈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
5. 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圈,保持猪圈的卫生。
每天至少清理一次猪圈,将粪便和残余饲料清理干净,以防细菌滋生。
6.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给小猪接种疫苗,以保证其健康。
总之,小猪的饲养需要注意饲料选择、饲喂量、饮水、饲养密度、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等方面。
只有做到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小猪的健康生长。
猪各生理阶段的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细节

猪各生理阶段的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细节1、猪的生理阶段猪的生理阶段划分说法不一,一般猪自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乳仔猪、断奶仔猪(15-30公斤体重)、育肥前期(30-60kg)、育肥后期(60kg-出栏)几个生长阶段。
猪各生理阶段常用参数2、猪的生长育肥规律2.1 总体的生长(1)绝对生长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
(图)绝对生长模式(2)相对生长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图)相对生长模式2.2局部生长从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是脂肪组织。
(图)相对生长模式2.3研究生长肥育规律的意义研究各种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节营养水平,有目的地控制生长,包括速度、生产性能(效率),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畜牧生产。
3、不同阶段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3.1乳仔猪的营养及饲养管理仔猪培育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
这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物质代谢最旺盛,对营养不全最敏感的阶段。
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断奶育成率高低和断奶体重的大小,影响母猪年生产力和肥猪的出栏时间。
其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哺乳和断奶阶段的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和断奶重,并使仔猪在断奶阶段平衡过渡。
乳仔猪的营养需要NRC营养需要量规定,5-10公斤体重的仔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对日粮营养物质需要量如下表:乳猪饲料开食补料(1)母猪的泌乳高峰在产后20-30天,30天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却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乳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尽早给乳猪开食补料。
6-7日龄的乳猪开始长出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行为的特性,此时开始补料效果最好。
(2)补料的方法是在母猪产房内设置乳猪补料栏,留有洞口,乳猪可自由地随时进栏吃料。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
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
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
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依据。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肉类食品。
因此,科学合理的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一、环境条件。
1. 猪舍,猪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猪舍内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猪舍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猪的生长环境舒适。
2. 饮水,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和消毒。
3. 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
二、饲料配制。
1. 营养成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
2. 饲料种类,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包括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等。
三、生长管理。
1. 生猪选种,选择优良的生猪种猪,保证种猪的遗传品质,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病防治,保证猪群的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和生长监测,及时调整饲料配制和管理措施。
四、疫病防治。
1. 疫苗接种,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的疫情情况,合理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猪的免疫力。
2.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猪群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疾病问题,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上就是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保证猪肉的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指标、营养需求指标、环境条件指标、饲料品质指标、饲养管理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和肉质指标。
1. 生长发育指标:生长发育指标主要包括猪的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为饲养者提供调整饲养管理的依据。
例如,在育肥阶段,猪的日增重应达到50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在3:1以下。
2. 营养需求指标:营养需求指标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体重、不同生产目的下,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猪的营养均衡。
3. 环境条件指标:环境条件指标主要包括猪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
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5-25℃)和湿度(60%-70%),空气质量应符合卫生标准,光照应充足。
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 饲料品质指标:饲料品质指标包括饲料的口感、营养价值、安全性等。
饲料应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要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同时饲料中不应含有有害物质。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牌和类型。
5. 饲养管理指标:饲养管理指标主要包括饲养方式、饲养密度、饲料投放量等。
饲养方式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如哺乳期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
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拥挤,饲料投放量要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速度进行调整。
6. 疫病防控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包括疫苗接种、疫病监测、消毒措施等。
猪场应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治疗。
同时,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7. 肉质指标:肉质指标主要包括肉色、肉质、口感等。
优质的猪肉色泽红润,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饲养者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涵盖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环境条件、饲料品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肉质等方面,为饲养者提供了科学的饲养依据。
猪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

猪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和营养价值表1.饲养标准(l)概念:猪的饲养标准,也称营养需要量。
是根据养猪加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吞噬作用试验和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有不尽相同各生产阶段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产目的的猪,每头每天应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饲养标准以表格形式列出各阶段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通过猪采食各种猪饲料来体现的。
因此为方便具体养猪大批量生产中实际应用,饲养标准中各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除了以每头猪每日需要的绝对量来表示外,还根据动物的换言之采食量,列出配方中各面霜营养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以供参考。
(2)正确应用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在科学试验和总结总结实践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它蕴含一定的科学性,对养猪生产具有操作性。
只有正确应用饲养标准,结合各地饲料资源经济状况,制定科学规范出以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才能做到科学饲养,在保证畜禽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饲养标准在配方设计和养猪蜂蜜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同时又认识到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究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群体的除非需要。
而且,各个地方所喂食猪的品种、环境条件、生产水平、健康状况均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差很大。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不全是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将根据猪龙头股的改良、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猪营养及饲养相关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修订、充实和完善。
(3)国内外猪饲养标准所述:我国第一版猪饲养标准(NY/T65–1987)是在发草许振英教授牵头,联合原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信息中心等11家单位,历经10年完成的,统一标准实现了我区猪的营养标准从“无”到“有”,营养指标由少数到多数。
第二版猪饲养标准(NY/T-2004)的修订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牵头,农大联合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标准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养殖户来说,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是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生猪养殖的标准要求,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保障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饲养环境是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养殖场应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的场地,保持饲舍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饲舍的设计应考虑猪只的生长特点,保证每头猪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造成的压力和争斗。
此外,饲养场的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清理饲舍,保持饲养环境的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其次,饲料管理是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营养水平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饲料应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科学搭配,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养殖户应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避免使用劣质饲料或者受污染的饲料,以免影响生猪的健康。
另外,疾病防控是保障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生猪的饮水卫生和饲料卫生,防止因为水源或饲料受污染而引发疾病。
此外,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对生猪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生猪养殖标准是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养殖户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保证饲养环境的良好和饲料的质量安全,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养殖水平,实现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
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肉猪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和提高肉质品质,我们需要了解并严格执行猪的饲养标准。
饲料标准,猪的饲养需要提供合理的饲料,饲料的种类和配比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猪的饲料主要包括粮食、豆粕、鱼粉、骨粉等,需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饮水标准,猪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充足的清洁饮水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猪随时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饮水设施需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生活环境标准,猪的生活环境对于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
猪舍需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当,避免积水和粪便污染。
猪舍内部需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疾病防治标准,猪的健康是饲养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猪患有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生长管理标准,猪的生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生长管理方案。
包括生长促进剂的使用、生长速度的控制、疫苗接种等方面。
总之,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健康生长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执行饲养标准,才能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肉质品质,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的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一、饲养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概念和作用(一)饲养标准的含义不能把饲养标准和饲料标准(定额)等同起来,两者含义不同。
1.简单含义系指畜禽每日每头需要营养物质的系统、概括、合理的规定,或每千克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或百分比。
2.正式含义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每日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它加有安全系数(保险系数、安全余量)。
并附有相应的饲料营养价值表。
(二)营养需要的概念1.营养供给量是结合生产组织的人为供应量,它实质上是以高额为基础,能保证群体大多数家畜需要的营养物质都能满足。
它加有安全系数,所以仍有些浪费。
2.营养需要系指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
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饲料情况和畜群种类体况加以适当调整,安排满足需要量。
(三)定额饲养与饲养定额1.定额饲养和饲养标准差不多,它是根据饲养标准和猪群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类猪群每日所需(食)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根据饲养标准来定额故有的称为“标准饲养”。
2.饲养定额系指把已确定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需要量定到某一具体的猪群身上,即饲养定额。
(四)饲养标准的作用科学饲养标准的提出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我国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生产、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具体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实际饲养工作的技术标准,它由国家的主管部门颁布。
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它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核计日粮(配合日粮、检查日粮)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过核计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料生产计划、饲养计划的拟制和审核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计划生产和组织生产以及发展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依据。
无数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证明,饲养标准对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提高生产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外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美国NRC、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
在理解、应用或学习这两个标准时,必须全面了解它们的制定原则、制定方法、指标的选择、数据的确定等内容。
现以生长肥育猪的能量蛋白质需要来说明它们的特点。
(一)美国NRC猪的营养需要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下设猪营养分会,由6 名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猪营养需要的制定修订。
1994 年发表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只有11页内容。
以后又进行7次修订,1988年发表了第九版NRC猪的营养需要。
该标准的基本特点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该标准是以玉米一豆饼型日粮,猪自由采食为基础制订的。
第二,推荐量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确定的。
第三,推荐量是最低需要量,不含“安全系数”,因而应用时的供给量随具体条件而异,通常高于推荐量。
第四,除有效磷和有效尼克酸需要量外,其余养分均为日粮的总需要量。
第五,尽管阉猪、公猪、母猪等不同性别猪对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存在差异,该标准仍采用同一推荐量。
第六,第九版提出了理想蛋白质概念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比例,各阶段猪的氨基酸均按此比例推算其需要量。
第八版没有正式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各阶段需要量按20~35kg阶段需要量进行推算。
1.能量采用消化能(DE)体系,同时列出代谢能(MF)需要量。
DE转化为ME效率一般为96%,随日粮蛋白质水平(CP)增加,按下列方程降低,ME/DE=96-0.202CP%。
第八版(1979年)实际采用的ME/DE是仔猪高,肥育猪低,与上式相矛盾,第九版(1988年)改变了这一做法,反映了ME/DE 随CP增加而下降,但并不严格符合上式(表6一2)。
考虑到补偿生长机制和能量采食量不依赖日粮的能量浓度。
MRC 第九版改变了第八版的前高后低的能量浓度推荐量的趋势。
而在各阶段采用相对恒定的推荐数量。
第九版能量单位仍采用热价单位千卡(kcal)、兆卡(Mcal)的能量体系。
为了便于比较,现将1979与1988年NRC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列于表6-2及表6-3。
表6-3NRCI979-1988年两版生长肥育猪蛋白质和ME/DE需要的比较虽然NRC(1988)也提出了生长肥育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以及能量用于贮积蛋白质和贮积脂肪的效率,但没有具体说明需要量与这些析因数据的关系。
看来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依据是试验数据而不是析因计算。
2.粗蛋白质、氨基酸NRC第八版没有明确提出“理想蛋白质”概念,但实际上已接受了其原理。
它假定无论猪的年龄或体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均与蛋白质需要量保持恒定比例。
因此,先试验确定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以及20~35kg各氨基酸量,然后根据20~35kg需要量推算其他阶段氨基酸需要量。
方法是用各阶段蛋白质需要量与20~35kg阶段CP量的相对比例乘以该阶段各氨基酸需要量(表6-4)。
表6-4 NRc(i979)生长肥育猪氨基酸需要且推算法体重阶段(kg) 1~5 5~10 10~20 20~35 35~60 60~90CP需要量(%)27 20 18 16 14 13相对比例27/16 20/16 18/16 16/16 14/16 13/16氨基酸需要量(%)精氨酸0.34 0.25 0.23 0 .20 0.18 0.16组氨酸0.30 0.23 0.20 0.18 0.16 0.15异亮氨酸0.84 0.63 0.56 0 .50 0。
44 0.41亮氨酸1.01 0.75 0.68 0.60 0. 52 0.48赖氨酸1.18 0.88 0.79 0 .70 0.61 0.57(1.28)(0.95)蛋十胱氨酸0.76 0.56 0.51 0.45 0.40 0.30苯丙+酪氨酸1.18 0.88 0.79 0 .70 0.61 0.57苏氨酸0.76 0.56 0.51 0 .45 0.3 9 0.30色氨酸0.20 0.15 0.13 0.12 0.11 0.10及(音)氨酸0.84 0.63 0.56 0 .50 0.44 0.41括号数字为实际推荐量表6-4数据除了1~5和5~10kg两阶段的赖氨酸低于实际推荐量外,其余数据与推荐量完全吻合。
而这两阶段赖氨酸实际推荐量高于推算值8%,是因为推算值低于试验研究结果。
表6.5 NRC (i988)理想蛋白质基酸模式第九版明确使用了“理想蛋白质”术语,规定了以色氨酸为基准的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最适比例,该比例是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参考猪体组织和母乳及ARC(1981 )氨基酸模式而确定的(表6-5)。
任何氨基酸的需要均是按比例推算的,如1~5kg色氨酸需要量为0.2%,则赖氨酸为0.2X7=1.4%,苏氨酸为0.2X4=0.8%,异亮氨酸为0.2X3.8+0.76%,10~20kg色氨酸需要量为0.14%,则蛋+胱氨酸需要量为0 .14X3.4=0.48%,异亮氨酸为0.14X3.8=0.53%,其余阶段和其他氨基酸类推。
NRC第九版没有20~25kg,35~60kg,60~100kg阶段,而代之以20~50kg ,50 ~100kg阶段。
各阶段之间除赖氨酸、精氨酸外,其他氨基酸仍保持相对恒定比例。
赖氨酸需要规律是猪体重越小,相对比例就越高(表6-6),与此有拮抗作用的精氨酸也呈同样规律。
结合氨基酸之间平衡模式,只要知道某一阶段任何一种氨基酸需要量即可推算出任何阶段任何氨基酸的需要量。
表6.6 NRC(1988 )各阶段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相对比例(二)英国ARC猪的营养需要量在英国,由政府出版猪的营养需要可追溯到1921 年,当时以政府公报形式出版了。
《家畜日粮》第一版。
而《猪的营养需要>>专著直到1967年才正式出版,即ARC 第一版《猪的营养需要》。
1974年ARC建立了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共有19名专家,专司评鉴的推荐猪的营养需要量的职责。
1981年该委员会发表了《猪的营养需要》第二版,此版一直沿用至今。
与NRC比较,ARC的主要特点是:它强调养猪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说明单个分的具体需要量时,则具有明显的缺陷。
为此,必须弄清为什么需要该养分及影响需要的因素。
因此,该标准是在广泛评鉴全世界研究报告基础上,将研究结果进行析因分析和总结,并以析因法总结为主要依据,结合本国情况,详细阐述各养分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
1.能量(1)ARC首先评述了适宜的能量体系所必备的条件,以及为什么对猪使用DE体系。
ARC同时列出ME。
ME/DE系数采用96%。
此数值是以谷实类为主,含CP16 %的日粮测出的。
ME/DE受日粮CP 含量的明显影响,方程式有:ME/DE=1.012-0.00019CP(g/kg)ME/DE=0.997-0.000189CP(g/kg)(2)综述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体重的猪的生长过程中体成分的变化,作为析因测定的基础。
(3)详细记述了析因测定能量需要量的方法。
能量需要划分为维持需要、脂肪沉积和蛋白质沉积三个组分,在此基础上估测了不同能量摄入量对生长和组织贮积的影响,反过来用析因法预测一定能量摄入时的生长成绩。
(4)综述了试验研究中能量摄入量的变化对日增重和脂肪贮积的影响,并比较析因预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基本吻合。
(5)总结了生长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DE摄入量或需要量,得到下列二方程:A.DE(MJ/天)=4Ⅹ维持需要5~90kg猪MEm=0.719W0.63(MJ /天)或MEm=0.458W0.63(MJ/天)式中:MEm——维持代谢能需要量;W——猪的自然体重。
按ME/DE=0.96计,猪的消化能需要量为:DE(MJ/天)=0.719/0.96X4W0.63=3W0.63或DE(MJ/天)=0.458/0.96X4W0.75=1.9W0.75 B.DE(MJ/天)=55(1-e-0.0204w)据A、B两种方程推算出生长猪各阶段DE需要量并与NRC (1988)比较如表6-7 。
从6-7表中可知,三个方程基本一致,与NRC(1988)推荐量也吻合。
对于体重很大和很小的猪,B方程略低于A的两个方程。
ARC(1981)没有给生长肥育猪具体的能量需要量,因为准确的需要量除维持外,还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量。
但它给出了维持需要(见上)和能量用于沉积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率(沉积1kg蛋白质需43.9MJ ME,1kg脂肪需53.5MJME),生产者可根据实际。
表6-7 生长猪DE需要量推算值(MJ/天)(6)在影响因素中重点阐述了环境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