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4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四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营养需要饲养标准营养需要:一般概念上的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命健康、正常生长和良好的生产性能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
营养需要一般是指群体营养需要的平均值。
有时营养需要特指权威部门批准并以文件形式发布出来的动物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概念等同。
饲养标准:饲养标准(Feeding standard)规定了各种动物为了获得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性能对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定额,并介绍了包括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数据等相关资料,是各国公认的权威部门发布的一整套数据和资料。
二.以美国NRC和我国最新的饲养标准为例,简要说明饲养标准的组成结构一般分成几部分?NRC发布的动物营养需要一般包括序、营养研究的进展、营养需要量表、饲料营养价值、典型配方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序阐述了本次修订的主要变化、增加的新内容、修订工作的时间跨度及最终的完成时间等。
营养研究的进展部分主要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和阐述,是制定本版营养需要量的依据。
营养需要量表以表格的形式给出每个营养指标的具体数值。
饲料营养价值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用于配制此种动物饲料的原料的能量、营养成分含量及生物学效价的数据。
典型配方列出根据营养需要定额而配制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它是进行饲料配合时的参考,启发和指导使用者如何进行饲料配制。
参考数据列出了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我国饲养标准包括封皮部分,前言部分,标准的正文部分。
标准的正文部分包括: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对本标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解释;4营养需要; 5常用饲料及营养价值表;6 常用矿物质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7 维生素化合物的维生素含量;8常用矿物元素的耐受量。
封皮部分,有标准的名称、编号、发布日期、发布的机构等内容。
前言部分包括起草的单位、个人及对旧标准的替代情况说明。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是对这两个内容的操作建议:
1. 确定肉牛的营养需要:
肉牛所需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取决于肉牛的种类、体重、生长阶段、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
一般来说,肉牛所需的营养需要量会高于其他家畜,因此需要定期补充饲料以确保其摄入足够的营养。
2. 制定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环境来制定的。
它包括饲料种类、饲料配方、饲喂量、饲喂频率、饮水等。
在制定饲养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饲料种类:肉牛的饲料应包括粗饲料(如牧草、秸秆等)、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以及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剂。
饲料配方: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一般来说,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会根据肉牛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饲喂量:肉牛的饲喂量应根据其体重、生长阶段和饲养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肉牛每天需要摄入的饲料量为其体重的2%左右。
饲喂频率:饲喂频率应根据肉牛的消化特性和饲养环境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天饲喂2-3次较为适宜。
饮水:肉牛需要充足的饮水来保持健康。
在制定饲养标准时,应确保肉牛每天都能获得新鲜清洁的饮水。
总之,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是肉牛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饲养标准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饲养标准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及生长、繁殖等,需要各种营养物质。
由于动物的不同,生长、妊娠、泌乳等生理状态的不同,以及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耐受实验刺激、感染等外部条件的不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都会有所差异。
因此,研究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种类,研究不同种类的动物在不同生理条件、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生产水平下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研究不同营养素之间相互的作用等,是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制定营养素的供给水平,制定动物配合饲料的重要依据。
一、动物所需营养素的种类及影响营养需要量的因素实验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所需的营养物质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共有约50种,就其主要功能可大略分为以下三大类:a.作为能量来源: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作为身体构成成分:蛋白质、矿物质;c.调节身体功能:维生素、矿物质。
各种实验动物对以上所提到的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除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而有存在的明显的种间差异外,还因性别、年龄、生理状况而不同。
1.动物维持的营养需要:维持是指健康动物体重不发生变化,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处于平衡状态。
维持需要量是指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需要。
从生理角度来讲,维持状态的动物体内的养分处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速度相等的“平衡”状态。
维持需要就是用来满足这个动态平衡的需要,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能用于生产。
2.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生长是指动物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体积及重量增加的过程。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长是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的结果。
从解剖学和组织学角度来看,即使同一动物由于在不同生长阶段由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长不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
3.动物繁殖的营养需要:动物的繁殖过程包括两性动物的性成熟、性机能的形成与维持,受精过程、妊娠及哺育后代等许多环节,要求在不同的繁殖过程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焦/千克。肉种母鸡日粮能量控制在10.88-11.51 兆焦/千克之间。日粮能量浓度低,采食量增 加,日粮浓度高,采食量减少。
二、蛋白能量比定义及规定蛋白能量比的意义:
蛋白能量比:鸡具有根据能量需要调节采食量的
本能,而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需要无法
调节。因此,日粮的蛋白质(包括氨基酸)与
能量有一定比例。表示蛋白质与能量关系可用
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低、过高,均会 降低饲料转化效率。温度过低,增加采 食量,维持消耗增加。温度过高,食欲 减退,增重速度下降。
第三节 繁殖家畜营养需要
一、妊娠母畜孕期合成代谢和妊娠期内胎儿生 长发育规律
1、母体增重:妊娠期母畜增重是生物的一种 适应性。试验证明,妊娠母猪即便饲喂空怀母 猪维持日粮,妊娠母猪仍有增重。这种现象称 为“孕期合成代谢”。妊娠母畜在妊娠期内有 适当的营养贮备,对产后的沁乳和健康有利。 因为在泌乳期母畜从饲料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 不能满足全部泌乳需要。但过量饲喂导致母猪 过肥,使繁殖力降低,产后发情不明显,淘汰 率高。母牛过肥导致乳腺内脂肪存积,产奶量 下降,难产等。当然,妊娠期营养水平过低, 产
2、体组织增长规律:归纳大量数据发现,骨骼、 肌肉、脂肪增长与沉积是遵循一定规律进行的, 尽管同时均有增长,但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家畜出生以后,骨骼生长首先达到高峰,以后 逐渐降低,也是最先停止生长;肌肉增长高峰 较骨骼晚;在接近性成熟时,脂肪沉积逐渐增 加,随年龄增长,沉积量增加,沉积高峰最后 出现。
瘦肉型后备母猪从体重20千克开始,各种养分 的供给均低于同体重的生长肥育猪。
乳牛育成期用较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虽延迟 产犊年龄,但以后产乳量逐胎上升,甚至高于 高营养水平组。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孕期合成代谢”的机理推测: (1)妊娠期间由于甲状腺和脑下垂体等内分泌腺机能的加
强,提高了合成新组织的能力。
(2)妊娠期间营养物质用于维持的比例减少。
(3)体内高能值组织为含水分多而含能较低的蛋白质所代 替。
56
三、胎儿发育规律
(一)胎重、胎高和胎长的增长
猪胎重的增长特点: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 胎重的2/3是在妊娠最后1/4期内增长的。 猪胎高、胎长的增长特点:前、中期较快
22
生长营养需要
生长的概念及衡量 生长的一般规律 生长营养需要特点
23
一、生长的概念
从物理的角度看,生长是动物体尺的增长和体 重的增加;
从生理的角度看,则是机体细胞的增殖和增 大,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日趋完善;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长又是机体化学成分, 即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分等的积累。
24
50
表二18-、4 母母猪体妊变娠期化间规子宫律、胎衣和胎水的重量
(引自宋育,1995)
妊娠 天数
子宫
胎衣
胎水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重量 与 47d
(g) 比(%) (g) 比(%) (g) 比(%)
47 1300 100 800 100 1350 100
63 2450 189 2100 420 5050 374
2.析因法 总营养需要=维持营养需要+生产营养需要
R=aW0.75 +cX+Dy+eZ
6
二、维持营养需要
维持:指动物不生产、 体重不变、体内营养素 的种类和数量保持恒定的状态。
维持需要: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 量。
7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二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教学要求1.熟悉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基本概念;2.了解营养需要的测定与饲养标准的指标;3.熟悉维持状态与维持需要的概念,了解维持需要的意义及主要养分的维持需要量;4.掌握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依据,熟悉营养水平与畜禽各项生产性能之间关系。
第一节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基本概念一、营养需要:营养需要是指每头(只)动物每一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量。
动物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养分。
不同动物,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水平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养分的需要量不同,因此需要对特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做出规定,以便指导生产。
二、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简单说饲养标准是动物所需养分在数量上的叙述或说明。
饲养标准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国家规定和颁布的饲养标准,称为国家标准;另一类是大型育种公司根据自己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的特点,制定的符合该品种或品系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称为专用标准。
饲养标准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二节动物对饲料及营养物质利用和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一、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的研究方法(一)化学分析法动物营养学中的化学分析法是指对饲料、动物组织及动物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是动物营养需要研究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所必须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概略养分分析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细纤维、无氮浸出物,这种分析方法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纯营养分析将是饲料养分分析的发展方向。
动物体组织、血液及排泄物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将有利于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的消化代谢率。
(二)消化试验消化试验包括体内消化试验、尼龙袋法、离体消化试验,其中以体内消化试验最为重要。
它又包括:全收粪法(肛门全收粪法、回肠末端漏管收粪法)、指示剂法(外源指示剂、内源指示剂),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并适合于不同的动物。
动物营养学-13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x

否一致或比较相近,若品种间差异太大,则标准难以应用 于对象。
除了动物遗传特性外,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设定保
险系数使“标准”规定的营养定额适合应用对象的实际情 况。
三、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二)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
“标准”中的定额对具有广泛或比较广泛的共同基础的
动物饲养具有应用价值。共同基础小的动物饲养仅有指 导意,而无应用价值。
饲养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饲养标准的内容概述 饲养标准的作用 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饲养标准的内容概述
(一)饲养标准的种类
已制定饲养的标准:猪、禽、奶牛、肉牛、绵羊、山羊、
马、兔、鱼、实验动物、狗、猫、非人灵长类动物等。
一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珍稀动物、观赏动物等也在
不同程度上有了一定的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量。
二、饲养标准的作用
(四)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饲养标准具有帮助饲养者计划和组织饲料供给,
科学决策发展规模,提高科学饲养动物的能力。
(一)选用“标准”的合适性
三、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标准”都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所选用的“标准”是
否适合要被应用的对象,须认真分析其对应用对象的适合 程度。
选用每个“标准”,应考虑其所要求的动物与应用对象是
第一节
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的概念 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 饲养标准的发展
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一)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指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
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
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 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的统称。
“标准”是一个传统专业名词术语,其含义和
准确程度受科学研究条件和技术进步程度制约。
第十二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三、动物对营养物质需要量的剖析
总需要量= 维持需要+生产需要 公式:R=aWb+cX+dY+eZ+…… 其结果为净养分量
各生产需要 W:体重(kg); Wb:代谢体重; a,b,c,d,e: 每单位代谢体重或单位重量产品所需营 养物质; X,Y,Z:各产品产量。
第二节 饲养标准 P183、7 Nhomakorabea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P183
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年龄、体重、性别、 生理阶段、生产目的与水平等,以科学研究 结果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科 学地规定一头动物每天应给予的各种营养物 质的量(或/和每Kg日粮营养物质的含量)。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的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 包括下列部分或全部 P187
序言、研究综述;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供给量(包括确定需要量的
DCP用于维持的BV:一般在0.65左右。在实际生产条件下, 一般非反刍动物:0.55估计; 年幼动物(如肉用仔鸡与哺乳仔猪):0.60或更高些; 奶牛:平均为0.60; 小肉牛:0.70。
饲料中CP的消化率: 生长肥育猪平均为0.8;小猪平均为0.83; 鸡平均为0.82; 反刍动物约0.70左右。
五、肥育:畜牧生产上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
化饲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第二节 生长规律
一、总体的生长:
(一)绝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1
体
重
绝对生长:某段时间内的总
增长(增重),或达到某一日
龄的体重。
绝对生长速度 以日增重表 示。
转折点
年龄
(二)相对生长规律:见图P234-17-2
现; 二是控制矿物质的慢性中毒; 三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ive Energy 生产能量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3、维持能量测定方法*
(1)根据绝食代谢来计算 维持能量 = 绝食代谢 + 随意活动量
= 绝食代谢+绝食代谢×20~50% = 360~450×W0.75 = αW0.75 其中α为绝食代谢和一切增加的能量需要
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1) 综合法
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统一的原理,采 用饲养实验、代谢实验及生物学方法笼统确定某 种畜禽在特定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下对某一养分 的总需要量。 优点 直接、客观,便于应用。 缺点 不能剖分构成需要的各种成分,无普遍指导 意义。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 析因法
一、相关概念
1、▲营养需要(营养需要量 Nutrient Requirements)
是指动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 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最低需要量。
营养需要 = 维持需要 + 生产需要 维持 = 基础代谢 + 自由活动 + 体温 生产:(生长、产奶、产蛋、产毛等)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分开的原 理,分别测定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各项需 要之和即为畜禽的营养总需要量。
营养需要 = 维持 + 生产 养分总需要量=维持需要+各项生产需要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相关概念
2、▲维持
成年动物或非生产动物,体重保持不变,体组织 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即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处于 动态平衡状态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比较屠宰实验法 特点:不分绝食代谢或活动增加量
(3)回归法
根据营养需要=维持+生产的原则,把生产看 成是函数需要的变量,利用数学模型y=a+bx就 能算出实际生产条件下动物的维持需要。
Y:动物摄入能量 b:单位产品能
a:维持能量需要 x:产品量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3)体表氮损失 按代谢体重估计:0.018 g N/W0.75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 维持蛋白质需要的测定方法*
(1)按基础氮代谢估计 维持氮需要 = EUN+MFN+体表氮损失 ≈EUN+MFN
维持蛋白需要≈(EUN+MFN)×6.25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2)根据氮平衡实验或饲养实验测定
总产热 kJ/d 51.83 499.93 9200.18 34100 4301.32
单位体 重产热 518.3 249.97 92 68 86.02
单位面 积产热 2693.59 3491.14 4672.4 7000 3599.82
单位代谢 体重产热 293.02 297.2 293.02 320 228.65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一)维持能量需要的测定方法 1.概念 (1) ▲基础代谢 指健康正常的动物在适温环 境条件下、处于空腹、绝对安静及放松状态时, 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2) ▲绝食代谢 指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 到空腹条件时所测得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绝食代谢一般比基础代谢高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二)维持蛋白质需要的测定方法
1.基本概念及定量表示方法 (1)内源尿氮(Endogenous urinary nitrogen,EUN)
采食无氮日粮后,从尿中排出的数量稳定的氮 EUN 排泄量:150 mg/kgW0.75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代谢粪氮(Metabolic fecal nitrogen,MFN) 采食无氮日粮后,从粪中排出的数量稳定的氮 按排粪量估计: 11 g/kg 粪DM(反刍动物) 按采食量估计: 非反刍动物: 1-2 g/kg DM 反刍动物: 4-6 g/kg DM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研究维持需要的意义*
2、生产意义 畜牧生产的目的是生产产品,维持需要属于无
效损失,虽不直接进行生产,却又是生产中必不 可少的必要的损耗,因为只有在满足维持需要的 基础上,摄入的养分才能用于生产。因此了解影 响维持需要的因素,尽可能地降低维持的饲料消 耗,提高生产需要所占的比例,从而降低饲料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3、维持需要 维持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 维持需要属于无效需要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研究维持需要的意义*
1、营养学意义 维持需要研究是动物的一种基本需要研究,
是研究其他各种生产需要的前提和基础。比较 不同种类动物或同一种类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 营养需要特点,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营养需要 规律;寻求不同生理条件下营养素代谢的规律, 探索提高营养素利用率的规律
体重或氮平衡值
维持需要
氮摄入量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1、种类 种类不同维持需要不同 2、生理状态
泌乳牛>干奶牛 3、阶段和健康状况
幼龄阶段>成年;疾病>健康; 应激>正常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二)饲料组成和饲养的影响 1、饲料种类(热增耗不同) 2、饲粮营养水平 3、饲养方式
第三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 与饲养标准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研究维持需要的意义 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掌握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主要指标和表示方法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容
第一节 维持营养需要 第二节 饲养标准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一节 维持的营养需要
一.概念 二.维持需要的测定ss Energy 总能 Digestible energy 消化能 Metabolizable Energy 代谢能
Net Energy 净能
Fecal Energy 粪能
Urine & Gas Energy 尿能和呼出气能量
Heat Increment 热增耗
Maintenance Energy 维持能量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2、绝食代谢的表示方法: 按代谢体重(W0.75)表示的各种成年动物绝食
代谢产热比较一致 绝食代谢(KJ/日)=300×W0.75
畜牧学理论教学课件
各种动物的绝食代谢产热及不同表示方法
动物
小鼠 产蛋鸡 猪 奶牛 绵羊
体重 kg 0.1 2 100 50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