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

中国地理总结教程知识点一、概述中国地理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东亚的东部。

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51'到53°33',东经73°34'到135°00'之间。

由于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国西部高原,地势起伏较大,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中国的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二、地理环境1. 地势地貌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川地、高原、山地、盆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

地势地貌分布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生态、农业、水资源等方面。

2.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同时,西藏等西部地区是严重干旱的高原气候。

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温度变化较大。

三、自然资源1. 植被资源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资源。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境内有著名的亚热带植被带、温带植被带和寒带植被带。

同时,中国拥有众多的植物资源和动植物物种,保护植被资源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锌等。

其中,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同时,中国境内有许多湖泊,最著名的包括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和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1. 人口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对资源配置、城乡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和注记等基本概念。

3. 地图的类型与应用:等高线、气候图、资源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环节。

- 河流的特征、流域划分和河流的开发利用。

- 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板块构造理论。

-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如地震、火山、风化、侵蚀等。

- 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 植被类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 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多、老龄化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技术革命。

- 工业的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

- 农业和工业与环境的关系。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地理分布。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国际贸易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成因,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 环境保护政策和国际合作。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疆域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没有寒带。

2.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优越性: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等直接往来不足: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3.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优越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足: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种植。

4.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5. 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壮族人口最多,约1600万人口;珞巴族人口最少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

二、中国的地形1. 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分界线重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多样的地形对发展经济的影响?有利: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困难。

同时,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3•中国的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 ----- 阴山,昆仑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台湾的玉山,大陆的长白山一武夷山,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

西北一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阿尔泰山一祁连山,喜马拉雅山。

4. 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中,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全部位于第一阶梯,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新疆北部的准格尔盆地和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则都位于第二阶梯上。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南北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北方横跨东西经度,南北纵深差异显著。

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南方包括华东、华南、西南三大地区。

南北方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

二、气候特点1. 南方气候南方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春秋季节变化明显。

南方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多雨季节较明显,夏季多风暴和台风。

2. 北方气候北方地区主要以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短暂,变化不明显。

北方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为频繁。

三、地形地貌特征1. 南方地形地貌南方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主要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有大量的高山和深谷,地形复杂多变。

南方地区海岸线曲折,有大量的海湾和港湾。

2. 北方地形地貌北方地形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少有高山,地貌相对单一。

北方地区河流众多,形成了大片的河谷平原,有利于发展农业和工业。

四、水系特点1. 南方水系南方水系发达,有长江和珠江等大河流域,多河流蜿蜒曲折,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多湖泊、水库和水文资源。

2. 北方水系北方主要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水系,黄河流域沙土流沙多,水资源短缺,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北方整体水资源匮乏,水流湍急,河流易淤积。

五、自然资源分布1. 南方自然资源南方地区主要以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富的铜矿、锡矿、锑矿等金属矿产。

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利于发展农业和渔业。

2. 北方自然资源北方地区主要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矿产资源,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北方地区也有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但整体资源相对单一。

总之,中国南北方地理知识点总结,南北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有很多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地势复杂多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煤炭和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doc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国土整治)引言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家领土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国土整治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整治的基本原则1. 科学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方向和布局。

城乡规划:合理规划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2. 资源节约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资源:实施水资源合理分配和节约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3. 生态保护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

环境治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国土整治的主要措施1. 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土地复垦: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土地生产力。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调配:合理调配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

3. 生态修复生态工程: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治理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4. 城乡规划与建设城市化进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防止城市无序扩张。

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国土整治的实践案例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背景:三北防护林体系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实施效果: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 南水北调工程工程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之一。

实施效果: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3. 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背景:中国政府提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发展规划。

实施效果:推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最新人教版中考地理教材知识点梳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地形和地势

最新人教版中考地理教材知识点梳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地形和地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图中①是 A.巫山 C.雪峰山
B.太行山 D.祁连山
( B)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图中反映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A.中部高,四周低 C.东高西低
B.北高南低 D.西高东低
( 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思路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昆仑山脉南侧的青藏高原;图中②是位
于太行山脉西侧的华北平原。(2)读图可知,图示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因为这里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 源丰富。
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高原和盆地多分布在西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脉走向
最北一列
东西走向
中间一列
最南一列
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一列
中间一列 最东一列
山脉 h__天天山山__—阴山—燕山 j 昆仑山—k__秦秦岭岭__—大别山
d__南南岭岭__ a__大大兴兴安安岭岭__—b__太太行行山山__—
2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3
1 _,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山区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山区在发展__林林业业__、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 具有优势。 劣势:山区地面崎岖,__交交通通__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生态环 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滑坡、泥石流等。 【考点纵横】此知识点常与省区轮廓图、三级阶梯概况(P55)结合考 查。
(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下列山脉中不属于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的是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
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
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
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
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中国的气候1.气温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据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期内(日均温≥10 ℃)的日均温累积]的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
2.降水
(1)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空间
分布
东南部距海近,受夏季
风影响大,越向内陆,
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降水自东南
向西北递减





夏季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
季节夏季风的强弱进退不同降水年际变化大
(2)我国划分四个干湿区。

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 mm、400 mm和2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区。

干湿地区降水状况分布地区主要植被
A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800 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
北三省东部、北部和青藏
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为主
B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400 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
南部
森林、草地
C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
<400 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
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地为主
D干旱地区年降水量
<200 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
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
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
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
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
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降水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长
较短 无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 ℃以上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
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
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少,逐渐消失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长江
黄河
珠江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
一、自然资源概况
1.特点
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
(1)特点: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土地利用:①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水资源
(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解决缺水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二、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北小麦南水稻”。

(2)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3)
①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地形区
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
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
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
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3.河流
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
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
田,L中原油田。

5.城市
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二、南方地区
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
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

3.农牧业:灌溉农业、f河套平原、绿洲农业,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新疆天山牧场。

4.城市、交通:d呼和浩特、e乌鲁木齐,第二亚欧大陆桥。

5.河湖:稀少,多季节性河流。

6.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
山脉,c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

2.气候:典型特征:气温低(高寒)。

3.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怒江,f澜沧
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
河、澜沧江。

4.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的城市,地处湟水谷地,是青藏高原的门户。

拉萨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南边陲的重要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5.交通:(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