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金属的介电常数

合集下载

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及分类(超全)

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及分类(超全)

创新实践培训(论文)题目: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及分类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名称:金属材料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十月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及分类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摘要:本课题研究了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及分类。

变形铝合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广,对于了解变形铝合金十分必要。

变形铝合金的基本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等等,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们只对一些典型、常用型号的铝合金进行了一些相关介绍。

在变形铝合金的分类中我们提到了几种分类方法,主要介绍了国际四位数字体系分类,对比于其他分类方法,其具有容易记忆、便于管理等鲜明特点,也是国际上所共识的分类方法。

于此同时我们还对常用变形铝合金进行了美、日、俄、法等国牌号对照。

关键词:铝合金、分类、基本性能、牌号对照指导老师签名:Basic B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Wrought Aluminium AlloyStudent name:Liu jiaan Class:090125Advisor:Zhao QingAbstract:Research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wrought aluminium alloy.Deformation of aluminum alloy at very wide application in our daily lives , are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wrought aluminium alloy.Basic properties of wrought aluminium alloy, includ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so on, because of limited space, we here only for some typical and common models of aluminum alloy for a number of related presentations. In the category of deformed aluminium we mentioned several classification methods , focuseson four-digit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ompared to other classifications, its easy to remember, easy to manage, and so stark,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he class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also commonly used wrought aluminium alloy for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Russia, France, and other countries.Keyword:Aluminum classification basic properties grades comparisonSignature of Supervisor:目录绪论........................................................................... .. (1)第一章 1×××系铝合金................................................ . (2)1.1 纯铝的一般特性................ .....................................2.1.2 纯铝的性能 (2)1.2.1物理性能 (2)1.2.1 化学性能.......................................... . (3)1.2.3 力学性能 (3)1.3 纯铝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4)第二章 2×××系铝合金...................................................... .. (4)2.1 概述...................................................................... . (4)2.2 2系铝合金的基本性能 ......................................... (4)2.2.1 物理性能 (5)2.2.2 化学性能 (6)2.2.3 力学性能 (7)2.3 2系铝合金各国牌号对照 (9)第三章 3×××系铝合金...................................... . (10)3.1 化学成分........................................... (10)3.2 3系铝合金的基本性能.......................................... .. (10)3.2.1 物理性能......................................................... (10)3.2.2 化学性能......................................................... (11)3.2.3 电学性能....................................... (11)3.2.4 力学性能.............................................................. . (11)3.3 3×××系铝合金常用牌号对照 (13)第四章 4×××系合金 (13)4.1 典型牌号的化学成分 (13)4.2 4×××系铝合金的基本性能 (14)4.2.1 物理性能 (14)4.2.2 力学性能................................................................ ..14 4.3 4×××系铝合金典型牌号对照............................................. (16)第五章 5×××系铝合金.................................... . (16)5.1 5×××系铝合金的基本性能....................... .................. (16)5.1.1 物理性能 (17)5.1.2 电学性能 (18)5.1.3 化学性能 (19)5.1.4 力学性能 (20)5.2 各国5×××系合金典型牌号对照 (20)第六章 6×××系合金 (21)6.1 合金元素在6×××系铝合金中的作用 (21)6.2 6×××系铝合金常用材料的性能 (22)6.2.1 物理性能............................................................ .. (22)6.2.2化学性能 (23)6.2.3力学性能 (23)6.3 各国6×××系合金典型牌号对照 (27)第七章 7×××系合金 (27)7.1 7×××系铝合金的发展历史................................... . (27)7.2 7×××系铝合金典型牌号的物理性能.......... .. (27)7.2.1 热力学性能...................... .. (27)7.2.2 电力学性能 (28)7.2.3 力学性能 (28)7.3 化学性质 (29)7.4 7×××系铝合金国内外典型牌号对照...................................... .30 第八章 8×××系合金. (30)8.1 8×××系常用铝合金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30)8.2 化学性能................................................................... ..318.3 8×××系铝合金国内外典型牌号对照..................................... ..31 第九章 9×××系合金(备用合金组). (32)结论................................................................................. . (32)参考文献............................................................................ .. (33)致谢................................................................................ .. (33)附录.............................................................................. . (34)绪论变形铝合金的分类方法很多, 目前,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分类[1]:(1) 按合金状态图及热处理特点分为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和不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两大类。

金属电阻率详表

金属电阻率详表

金属电阻率详表2007-07-10 10:11电阻率电阻率(resistivity)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其倒数为电导率。

电阻率较低的物质被称为导体,常见导体主要为金属,而自然界中导电性最佳的是银。

其他不易导电的物质如玻璃、橡胶等,电阻率较高,一般称为绝缘体。

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如硅) 则称半导体。

电阻率的科学符号为ρ。

已知物体的电阻,可由电阻率ρ、长度l与截面面积A计算:在上式中,∙电阻R单位为欧姆∙长度l单位为米∙截面面积A单位为平方米∙电阻率ρ单位为欧姆·米[编辑] 电阻的产生R is one ohm if V = one volt and I = one ampere[编辑] 金属金属由一群依一定规则排列原子构成,每颗原子均有一层(或多层)由电子组成的外壳。

这些在外壳的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到处流动,是金属能导电的主要原因。

当金属两端产生电势差(即电压)时,电子因电场的影晌而作规则的流动,是为电流。

在现实中,物质的原子排列不可能为完全规则,因此电子在流动途中会被不按规则排列的原子打散,是为电阻的来源。

∙高温加速电子运动,增加电子被打散的机会,故热的物体电阻较高。

∙横切面面积大的金属有较多空间予电子流动,故电阻较小。

∙电子横过较长的金属时一般会发生较多的碰撞,故长的金属电阻较大。

[编辑] 半导体与绝缘体[编辑] 能量带理论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能量不会维持在某个定值,但会停留在某个等级 (电子的能量值不能在不属于任何等级的范围内)。

这些能量值等级至少可分为两组,一组称为传导带,另一组称价能带。

传导带的能量等级通常要高一些,而能量值在传导带的电子能在电场中自由流动。

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原子之间相互影晌,使传导带和价能带之间出现了一个禁制带,即电子无法拥有的能量值地带。

在这些物质中导电需要较大的能量,以协助电子自价能带跃升至传导带。

常见金属电阻率

常见金属电阻率

常见金属电阻率(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常用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Ω m)(1)银 1.65 × 10-8(2)铜 1.75 × 10-8(3)金 2.40×10-8(4)铝 2.83 × 10-8(5钨 5.48 × 10-8(6)铁9.78 × 10-8(7)铂 2.22 × 10-7(8)锰铜 4.4 × 10-7(9)汞9.6 × 10-7(10)康铜 5.0 × 10-7(11)镍铬合金 1.0 × 10-6(12)铁铬铝合金1.4 × 10-6(13) 铝镍铁合金1.6 × 10-6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

锗、硅、硒、氧化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semiconductors)。

另外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电阻率金属温度(0℃)ρ(×10-8Ω m), αo(×10-3)锌 20 5.9 4.2铝(软) 20 2.75 4.2铝(软)–78 1.64石墨(8~13)×10-6阿露美尔合金 20 33 1.2锑 0 38.7 5.4铱 20 6.5 3.9铟 0 8.2 5.1殷钢 0 75 2锇 20 9.5 4.2镉 20 7.4 4.2钾20 6.9 5.1①钙 20 4.6 3.3金 20 2.4 4.0银 20 1.62 4.1铬(软) 20 17镍铬合金(克露美尔)— 70—110 .11—.54 钴a 0 6.37 6.58康铜— 50 –.04–1.01锆 30 49 4.0黄铜– 5—7 1.4–2水银 0 94.08 0.99水银 20 95.8锡 20 11.4 4.5锶 0 30.3 3.5青铜– 13—18 0.5铯 20 21 4.8铋 20 120 4.5铊 20 19 5钨 20 5.5 5.3钨 1000 35钨 3000 123钨–78 3.2钽 20 15 3.5金属温度(0℃)ρ αo , 100杜拉铝(软)— 3.4铁(纯) 20 9.8 6.6铁(纯)–78 4.9铁(钢)— 10—20 1.5—5铁(铸)— 57—114铜(软) 20 1.72 4.3铜(软) 100 2.28铜(软)–78 1.03铜(软)–183 0.30钍 20 18 2.4钠20 4.6 5.5①铅 20 21 4.2镍铬合金(不含铁) 20 109 .10镍铬合金(含铁) 20 95—104 .3—.5镍铬林合金— 27—45 .2—.34镍(软) 20 7.24 6.7镍(软)–78 3.9铂 20 10.6 3.9铂 1000 43铂–78 6.7铂铑合金② 20 22 1.4钯 20 10.8 3.7砷 20 35 3.9镍铜锌电阻线— 34—41 .25—.32 铍(软) 20 6.4镁 20 4.5 4.0锰铜 20 42—48 –03—+.02钼 20 5.6 4.4洋银— 17—41 .4—.38锂 20 9.4 4.6磷青铜— 2—6铷 20 12.5 5.5铑 20 5.1 4.4。

常用金属的电阻率

常用金属的电阻率

罕见金属的电阻率,都来看看哦之马矢奏春创作很多人对镀金,镀银有误解,或者是不清楚镀金的作用,现在来廓清下...1.镀金其实不是为了减小电阻,而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氧化,接头上镀金是为了防止接触不良(不是因为金的导电能力比铜好).2.众所周知,银的电阻率最小,在所有金属中,它的导电能力是最好的.3.不要以为镀金或镀银的板子就好,良好的电路设计和PCB的设计,比镀金或镀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更年夜.4.导电能力银好于铜,铜好于金!现在贴上罕见金属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物质温度t/℃电阻率(-6Ω.cm)电阻温度系数aR/℃-1 银20 1.586 0.0038(20℃) 铜20 1.678 0.00393(20℃) 金 2 0 2.40 0.00324(20℃) 铝20 2.6548 0.00429(20℃) 钙 0 3.91 0.00416(0℃) 铍20 4.0 0.025(20℃) 镁 20 4.45 0.0165(2 0℃) 钼 05.2 铱20 5.3 0.003925(0℃~100℃) 钨 27 5.65 锌 20 5.196 0.00419(0℃~100℃) 钴206.64 0.00604(0℃~100℃)镍20 6.84 0.0069(0℃~100℃) 镉0 6.83 0.0042(0℃~100℃)铟 20 8.37 铁20 9.71 0.00651(20℃) 铂 20 10.6 0.00374 (0℃~60℃) 锡0 11.0 0.0047(0℃~100℃) 铷 20 12.5 铬 0 12.9 0.003(0℃~100℃) 镓 20 17.4 铊 0 18.0 铯 20 20 铅 20 20. 684 (0.0037620℃~40℃) 锑 0 39.0 钛 20 42.0 汞 50 98.4 锰 23~100 185.0罕见金属功函数银 Ag (silver) 4.26铝 Al (aluminum) 4.28金 Au (gold) 5.1铍 Be Beryllium 5 碳 C Carbon 4.81 钙 Ca Calcium 2.9 钴 Co Cobalt 5 镉 Cd Cadmium 4.07 铬 Cr (Chromium) 4.6 铯 Cs (cesium) 2.14 铜 Cu (copper) 4.65 铁 Fe Iron 4.5 汞 Hg Mercury 4.5 钾 K Potassium 2.3 锂 Li (lithium) 2.9 镁 M Magnesium 3.68 钼 Mo (Molybdenum) 4.37 钠 Na Sodium 2.28 镍Ni Nickel 4.6 铅 Pb (lead) 4.25 钯 Pd Palladium 5.12 铂 Pt Platinum 5.65 硒 Se Selenium 5.11 锡 Sn (tin) 4.42 钛 Ti Titanium 4.33 铀 U Uranium 3.6 钨 Wu Tungsten 4.5 鈮 X Niobium 4.3 锌 Zn Zinc 4.3。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完整word版)材料物理性能 实验五材料介电常数测定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定一、目的意义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例如,制造电容器的材料要求介电系数尽量大而介电损耗尽量小。

相反地,制造仪表绝缘机构和其他绝缘器件的材料则要求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都尽量小。

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要求材料的介质损耗较大。

所以,研究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探讨介质极化与介电系数、介电损耗的关系; ②了解高频Q 表的工作原理;③掌握室温下用高频Q 表测定材料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

二、基本原理2。

1材料的介电系数按照物质电结构的观点,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性的电荷构成,而在电介质中存在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当固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后,固有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会沿电场方向排列,结果使电介质表面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即整个介质显示出一定的极性,这个过程称为极化。

极化过程可分为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以及热离子极化.对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和频率,各种极化过程的影响不同。

(1)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ε 介电系数是电介质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选择绝缘材料或介质贮能材料时,都需要考虑电介质的介电系数。

此外,由于介电系数取决于极化,而极化又取决于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的形式.所以,通过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频率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推断绝缘材料的分子结构。

介电系数的一般定义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充满均匀绝缘介质后的电容,与不存在介质时(即真空)的电容相比所增加的倍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0a x C C ε= (1) 式中 x C ——两极板充满介质时的电容; 0a C —-两极板为真空时的电容;ε——电容量增加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从电容等于极板间提高单位电压所需的电量这一概念出发,相对介电常数可理解为表征电容器储能能力程度的物理量。

从极化的观点来看,相对介电常数也是表征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极化程度的物理量。

材料的介电性能

材料的介电性能

3.4.1 压电性
压电性: 正压电效应 :晶体受到机械作用力时,在一定方向的表面上会出现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作用力反向时,表面荷电性质亦反号,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电荷密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这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为正压电效应。 逆压电效应 :当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晶体的某些 方向上产生形变,其形变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称为逆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统称为压电效应。具有压电效应的物体称为压电体。
m=1, 2, 3
以上正压电效应可以写成一般代数式的求和方式:即 采用矩阵方式可表示为: 压电应变常量是有方向的,而且具有张量性质。 另外一种表示方法为: Dm=emiSi m=1, 2, 3 i=1, 2, 3, 4, 5, 6 Emi为压电应力常量,Si为应变
m为电学量,j为力学量
3.4.1 压电性
Si =dmiEn n=1, 2, 3 i=1, 2, 3, 4, 5, 6 Ti =enjEn n=1, 2, 3 j=1, 2, 3, 4, 5, 6
01
03
02
3.3.1 介电强度
Emax=(V/d)max 通常,凝聚态绝缘体的击穿电场范围约为(105-5×106)V.cm-1。 介电强度依赖于材料的厚度, 厚度减小,介电强度增加。由测试区域中出现的临界裂纹的几率决定。 还与环境温度和气氛、电极形状、材料表面状态、电场频率和波形、材料成分和孔隙、晶体各向异性,非晶态结构等因素有关。
1# Si4+ 进入到2、6号O2- 之间 4# Si4+ 进入到3、5号O2- 之间
表面A为负电荷 表面B为正电荷
y方向加力
3# Si4+ 及2号O2- 内移 5# Si4+ 及6号O2- 内移

金属材料dsf

金属材料dsf

(3)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并查阅 有关资料分析下列问题。
物理性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 100作标准) 密度/(g· -3) cm 银 金 钨 熔点/℃ (高) 3410 1535 1083 1064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 10作标准) 铬 (大) 9 铁 4-5 银 铜 金 铝 962 铅 660 232 (低) 铜 铅 铁 金 74 银 铜 铜 金 (优) 100 99 物理性质比较 铝 锌 61 铁 银 铁 27 锌 铝 铅 17 铝 锡 7.9 (良)
密度/(g· -3) cm
(大) 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 (小)
(大) 9
4-5
2.5-4 2.5-3 2.5-3 2-2.9 1.5 (小)
2 .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 制? 银的价格昂贵,而且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并查阅有 关资料分析下列问题。
比较 黄铜



焊锡 锡
光泽 和 颜色 硬度
结论
有光泽 有光泽 有光泽 有光泽
黄色 紫红色 灰白色 银白色 焊锡比锡软
黄铜比铜硬
合金与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差 异。
认真分析表格内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纯 金 属 铅 镉 铋 锡 熔点/0C 327 321 271 232 启示 合 金 焊锡 武德合金 183 70
铝 钙 铁 银
在小军爸妈结婚周年纪念日,小军 的爸爸送了一条金项链给妈妈,并温柔 地说:“情比金坚”。妈妈高兴地戴上 了,问:“真的情比金坚吗?”爸爸霎 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知道金其实 不“坚”,而且十分柔软,反而一些价 格比金便宜的k金比金还要“坚硬”呢?

常见金属的电阻率

常见金属的电阻率

常见金属的电阻率
ρ叫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是描述材料性质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与导体长度L,横截面积S无关,只与物体的材料和温度有关,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反之。

常用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 1.65 × 10-8
(2)铜 1.75 × 10-8
(3)金 2.40×10-8
(4)铝 2.83 × 10-8
(5钨 5.48 × 10-8
(6)铁 9.78 × 10-8
(7)铂 2.22 × 10-7
(8)锰铜 4.4 × 10-7
(9)汞 9.6 × 10-7
(10)康铜 5.0 × 10-7
(11)镍铬合金 1.0 × 10-6
(12)铁铬铝合金1.4 × 10-6
(13) 铝镍铁合金1.6 × 10-6
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

锗、硅、硒、氧化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semiconducto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