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路感悟

合集下载

观《中国之路》有感

观《中国之路》有感

观《中国之路》有感班级:会计117 姓名:刘威学号:11020311718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中国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900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

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然而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

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

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

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国之路》观后感

《中国之路》观后感

《中国之路》观后感
《中国之路》是一部关于中国发展历程的纪录片,该片通过讲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触动和感受,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首先,该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其次,该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经济转型、环境污染、社会稳定等问题,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前行。

最后,该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崛起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观看《中国之路》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

首先,我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和奋斗。

其次,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需要注重民生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之路》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纪录片,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经验。

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道路心得体会

中国道路心得体会

中国道路心得体会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袢,凝聚中国力量心得体会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只有具备了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中国梦的目标引领。

梦想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有梦想才会有奋斗目标、前行方向和发展动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追逐梦想的民族,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追梦、筑梦、圆梦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诸多英雄人物为民族的强盛而不懈奋斗。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从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到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从实现温饱到达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再到实现现代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追梦历程。

梦想就是方向、就是目标。

在共同梦想的目标引领下,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了实现梦想的伟大力量,创造了不朽的人间奇迹,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今天凝聚中国力量,首先要深化对中国梦的科学认识,明确中国梦的目标定位,把握中国梦的价值取向,明了梦想成真的前行方向,在中国梦的目标引领下凝心聚力。

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中国道路的方向指引。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前行方向;实现梦想,更需要道路的正确引领。

正确的道路可以引领汇聚伟大的力量。

回望历史,中国革命的涓涓细流是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引下汇聚成历史洪流,产生了涤荡中国旧社会的滔天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建设发展的力量也是在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后才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促使中国社会快速发展。

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必须基于中国道路的方向引领。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坚持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路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中国路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道路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路通则财通”的说法,而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建设更是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道路的魅力,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国路的宽度中国路的宽度,不仅体现在道路本身的宽度上,更体现在道路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上。

在我国,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各级道路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道路交通网络。

这个网络不仅连接着城市与城市,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更连接着人们的心。

1. 宽阔的高速公路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速公路的里程已经超过了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宽敞的高速公路,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国,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连接了城市,更连接了人们的梦想。

2. 宽阔的国道、省道国道、省道是连接我国各级城市的重要通道。

在我国,国道、省道的里程已经超过了300万公里,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这些宽阔的道路,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更为物资的流通、商品的交换创造了条件。

3. 宽阔的乡村道路在我国,乡村道路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使得乡村道路越来越宽敞、越来越便利。

这些道路不仅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更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中国路的速度中国路的速度,不仅体现在道路建设的速度上,更体现在道路所带动的经济发展速度上。

在我国,道路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

1. 高速建设的速度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逐年增加。

如今,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道路的畅通,为物资的流通、商品的交换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

专题片《中国道路》观后感

专题片《中国道路》观后感

专题片《中国道路》观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专题片,叫做《中国道路》。

这部片子讲了好多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很多让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哦!
看完了专题片,我觉得中国的道路好长,好宽,也好特别。

咱们国家的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咔嚓咔嚓的建起来了,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还有高速公路,汽车嗖嗖地跑过去,感觉像是赛车一样快呢!我还看到了一些农田,农民叔叔和阿姨们种地的样子,他们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真是太厉害了!呜呜呜,稻田里一片金黄,好像在跟我招手呢。

我觉得中国的路不只是修得很快,还能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温暖的家。

老师说我们要珍惜这条路,努力读书,长大了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嗯,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一起走得更远、更好!
哇,我好像也看到自己在长大的路上了,嘻嘻!
—— 1 —1 —。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现实启示心得

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其现实启示心得

一、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是我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到现代改革开放,我国人民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道路。

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二、现实启示心得我国道路的百年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从我国道路的探索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加强创新,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关键。

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我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困苦,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毅力进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都告诉我们,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是实现国繁荣的前提和基础。

四、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石。

在旧我国时期,我国人民在列强的压迫和欺凌下,艰难度日,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不断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而建国后,我国人民更是从无到有,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些都告诉我们,顽强奋斗、自力更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五、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还告诉我们,开放包容、和谐发展是实现国家和平的要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开放包容、和谐发展为民族特色,广纳天下英才,吸收各种文化成果,形成了灿烂绚丽的文化,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这也正是我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六、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我国道路的探索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更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交流发言:学透理论著作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

交流发言:学透理论著作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

交流发言:学透理论著作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对理论著作的学习心得,尤其是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深化了。

这段时间,我仔细研读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著作,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同时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治理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中国之路是一个独特而成功的发展道路。

理论著作告诉我们,中国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艰辛探索出来的,是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重视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

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实现自身发展,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其次,中国之治是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治理体系。

理论著作告诉我们,中国之治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一个高效的执行机制和一个严密的监督机制。

这种治理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保证了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保证了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最后,中国之理是一个丰富而有力的核心价值观。

理论著作告诉我们,中国之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

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等。

它们统一了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以这些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理论著作,我认识到中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用辛勤努力和聪明智慧赢得的。

我深信,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之路,不断完善中国之治,不断弘扬中国之理,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国梦,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让我们共同努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加强学习和理论研究,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继续写1000字很荣幸能够与各位领导分享我对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更深入理解。

感悟中国的心得体会(3篇)

感悟中国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与挫折。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同时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以下是我对中国的感悟和体会。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断发展壮大。

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独立自强而英勇奋斗。

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无不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团结统一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弘扬团结统一精神,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3. 爱好和平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多次遭受外来侵略,但始终坚守和平发展道路。

从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秉持和平发展理念,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 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

从大禹治水,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再到戚继光抗倭,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勤劳勇敢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5.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唐宋元明清的文化繁荣,再到近代以来的民族觉醒,中华民族始终自强不息。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之路感悟
(一)中国文明——文化大国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秉承着团结、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子女外出打工,都有把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寄回老家帮补家用、展样父母的习惯,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家庭联系非常紧密。

还有像中山陈家祠那样的祠堂,也是由族人出资共建,古代的时候为族群的子弟提供住宿等方便。

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尊老爱幼、养老的文化。

虽然现今日益受到欧美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倾向的影响,但这只能更促使人们渴望心灵的回归,并是两者文化相融合,认识到孝敬文化与个人利益不冲突,可以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

再者,中国拥有五千年伟大、悠久的古老文明历史文化,经久不衰,在新时代焕发着活力,为现代化所用。

中国文化具有内源性、原创性,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进行文化升级和创新,例如来源于西方的网游和影视产业,进入中国,加入了中国元素和创新,迸发着独特的活力。

另外,汉语,作为创造中华文化的最重要工具,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推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信仰,中华文明包含着伟大的智慧,都是我们应该呵护和珍惜,并且要传承下去。

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整合力,是中国民族崛起的和平之路。

(二)中国话语——强国崛起之路
首先,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体现在环境话语权的提升,从1997年中国在国际环境问题上的被动、不重要的地位,到从2002起,中国的环境话语权地位日益加重,甚至能够在联合国减排环保会议上发达国家推诿环保责任时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进行指责。

然后是金融话语权的地位日益显著,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都提到了提高,都排在世界第三,更是有中国人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当选为世行副行长。

还有经济话语权的提升,历史从G8峰会的呼风唤雨到现在新兴经济体崛起,到体现发展中国家影响力不断加深的G20峰会。

国际舆论、思想也在逐渐发展着转变,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加深,国际舆论也开始了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质疑和反思,发展中国家也不再对西方话语偏听偏信。

在最近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甚至有了中国专场,为我们争取了更平等的话语权。

由于西方国家较早发展,所以很多的国际标准、制度都是由西方制定的,但是这些由西方发展套路却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要从西方僵化的话语中解放出来,坚持自己的独立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

创造自己的话语,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有利于制定自己的标准,获得更多的国际尊重。

(三)中国模式——中国特色之路
实践证明,走符合中国实际、世界潮流的道路,开放市场,独立自主,自力更新,才能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后进发展,取得各方面的繁荣。

由于西方先发展的成功而说西方的道路才是正宗的发展路的观念是不正确的,西方制度本身也存在有很多问题。

中国不像西方,照搬美国西方模式,只会导致效用失灵,所以我们要走中国自己特色的道路。

在中国模式的探索上,政府、政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有为、稳健的政府,处理改革发展问题,制定战略,实行措施,是中国模式的制度根基和权威,这一切也取决于政府的效率。

我国的人均资源少,为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需要政府去指导、维持秩序和发展。

政府也起着保护后发国家发展、民企发展的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发挥灵活性、主动性、科学性才能获得成功。

中国模式的实现,还需要政府关注民生,获得人民支持,尽力实现执政目标,同时改革发展也要基于政治稳定,对自由市场加以一定的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要坚信中国模式的发展践行,是中国崛起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