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收到实效。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三、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四、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探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如下引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过程调控。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任何人生来都有一定的潜能,所以教师必须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三.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

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教学调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解、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教师要对“坏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教学中,尽量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以鼓励性评价。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程强调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弘扬个性化体验;要调控教学活动,以参与求体验;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

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要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积极开发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以博客等网络资源为载体,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空间。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充分挖掘学生这一资源,进行互动,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应巧引学生的生活体验;妙用学生的“节外生枝”,用心倾听疑难;善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应对挑战的,这就需要课程资源的整合。整合包括三方面的整合:学科资源整合,教师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合。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要注意:以学科教学目标为统摄,分清主辅;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承担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要有过硬的知识功底,终身学习,丰富自我,超越自我。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注意积累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材料

2011年12月28日,在总结数年来全国课改实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各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在数学学科,此次修订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的课程标准终于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开启了破冰之旅,颇有力度地扭转了曾坚持近60年的“双基”、“双能”传统课程目标导向。从“双基”到“四基”、从“双能”到“四能”,新课程目标在原来的“双基”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原来的“两能”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201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

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不仅一般性地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

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

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课程标准(2011版)》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同时将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案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分别形成附录1和附录2。与《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不仅增加了案例的数量,并对案例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这是为了帮助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学实施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2011版)》。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就减少了《课程标准(2011版)》正文的篇幅。

2、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

在原则框架的基础上,《课程标准(2011版)》修改了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作用以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使其更加合理清晰。提出10个核心概念,完善了课程目标。

(1)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

《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数学的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

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段文字集中阐述了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而刻画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改变了《课程标准(实验稿)》阐述数学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的状况。

《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数学教育的作用表述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文字强调了数学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进而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这次修订基本保持了基本理念的结构,只对某些表述进行了修改。

《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把单纯对于数学教学内容取舍上升到数学教育理念的改变,这也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进一步,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了从“能上学”到“上好学”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既是广大家长的呼声,也是国家的工作目标。同时,每一个人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数学教育还应当注意学

生发展的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都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特别要关心那些暂时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教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这个合并是为了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并就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做了进一步阐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的阐述就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当遵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都应当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提出的要求。

(3)关于数学课程的若干核心概念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设计中提出的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做了调整,共提出10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在本书“绪论”中有具体阐述。提出这些核心概念的目的在于强调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上些重要思维模式,希望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目标,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4)关于数学课程目标

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突显了以下特点。

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

目标的设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宗旨,注重过程性目

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并强调“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拔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组织,都应遵循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且明确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明确提出“四基”

《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称为“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历来重视的传统和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保持并赋予新意。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可以把“四基”看作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集中表现。

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是当代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课程标准(2011版)》将原来总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是为了更加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具体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所需要的。

为了表达的确切性,《课程标准(2011版)》在分段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表述上,尽量使用了描述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

3、具体内容的的调整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了调整,修订为四个课程内容,

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样的修订是为了强调这四部分的内容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综合与实践”也是一类课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学活动。

有许多意见认为不应当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但这样的修改是必要的,这是为了强调数学课程的特质。空间和图形在本质上都是表述着一种存在,而所谓的几何是基于这种存在抽象出概念,比如点、线、面;得到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两点决定一条直线;建立基于概念的命题,比如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等等。这样就把存在上升到理性,进而可以更加一般地描述存在,解释存在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是数学本质之所在,也是数学教育本质之所在。

之所以把“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是因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知道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能够掌握所学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是第一步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更高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结构和具体内容也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在每一条的表述中都尽可能地使用了规定的结果性行为动词或过程性行为动词,即便用了其他的和行为动词,也在附录1中给出了与规定行为动词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学段,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个部分调整为“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三个部分,其中“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这样在表述中使得“图形的认识”能够与“图形的概念和命题”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

次性更加明确。在整个表述中,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强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一学段内容大幅减少,只保留3条要求,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共8条;第三学段分为“抽样与数据分析”和“事件的概率”两部分,共11条。这样调整的原因在于,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统计与概率所规定的内容理解困难,教学设计与实施有很大难度,同时与高年级所规定的内容又有很大重复。因此,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要求,对后两个学段的内容也做了相应调整,如中位数、众数等内容从第二学段后移到第三学段。这样使统计与概率内容在三个学段的要求上有明显区分,在难度上表现出一定的梯度。

“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科学、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2)第一、第二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

第一学段的内容修改不大,增删内容大致相当,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的减少。

第一学段删除的内容

当的做法。对于统计内容也降低了难度,平均数、条形统计图等内容也移到第二学段学习。另外几个删除的内容是“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公顷”“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等,这也是因为难度的原因,将其删除或移入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新增及部分修改的内容

而强调结果表明,许多教师对估算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估算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困惑。《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强调了估算问题一定要有“具体的情境”,要让学生感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的重要性。作为说明,《课程标准(2011版)》给出了上些具体例子。比如《课程标准(2011版)》例6: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

[说明]本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比如,在此例中适当的方法是把987人看成1000人,所以适当的单位是“1000人”。

一般来说,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

从这个例子的说明中可以知道,估算一般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脱离具体情境不仅没有实际意义,也很难把握估算的单位(量纲)。事实上,在具体估算时,精度的把握是依赖单位的,通常就精确到所确定的单位。这里单位可以是计量单位,也可以是数量单位。

《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学段要求“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现在把这个内容移到第一学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和相关运算”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掌握这一些内容,原来的要求滞后。

在第一学段提出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要求。《课程标准(实验稿)》只在第二学段提出对“混合运算”要求,现在在第一学段增加了这一条,就与第二学段的相关内容形成了连续性的渐进要求。在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

《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增加了平方分米的认识,将原来要求的对“平方千米、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降低了要求。

第二学段的内容做了一定调整,有些内容从第一学段移到第二学段,也有一些内容从第二学段后移到第三学段。特别是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的变化。

因为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不很紧密,对小学生提出这个要求意义不大。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个命题作为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放在了第三学段。

增加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握数量关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模型、理解模型思想的基础。其中“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数学模型,其本质表述的都是乘法关系。《课程标准(2011版)》中增加这一要求,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一般性地把握数量关系,感悟模型的思想,并且体会基于一般性的数量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中,除了将“众数、中位数,以及”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删除之外,还有一些内容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也做了调整。主要是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了在收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这是强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设计合适的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炼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感悟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二是调整了对可能性的要求。具体表述为:“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这样大大降低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的要求,并且强调了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而不是对可能性本身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

二、学习《课标》后的几点思考体会

下面谈谈我对学习《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是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二是强调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三是内容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

经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的基础。没有亲历的数学活动就谈不上经验。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所以新课程大力提倡“做数学”。不过光“做”也不行,还要善“思”。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对“做数学”的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反思自己如何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处境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积累起宝贵的数学经验,才能找到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2016年周田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材料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加强校本培训形式的研究,特制定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校本培训文件精神,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宗旨,坚持以“有效教学”为核心,努力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 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建立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优化知识结构,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校内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 2.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围绕新课程实验开展评价研究 活动和教学技能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先进 的教育理念,自觉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培训: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 能力,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并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将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提 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训形式 1.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修心得体会900字3篇

2016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修心得体会900字3篇 2016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修心得体会900字1篇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 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我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有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认识: 一、利用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各册均有。早年,低年级学了"元、角、分"后,就穿插了根据手帕、牙刷等图形,到商店调查价格,再进行填数练习;学习重量单位"克"是安排了一只梨,一包味精的估算。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填写发票、计算银行利率等结合实际应用的内容了。教学时,教师应利用这些内容,充分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好有关"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等演示操作、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应用意识。在逐渐丢掉实践的今天,更应提倡。 二、提高观察,懂得应用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认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如当学生对"长方形"这个要领形成表象后,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后,让学生联想在哪里见过运用这种特性制成的设施......学生观察到教室里许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教学楼的铁拉门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设置的等,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更浓的兴趣,不仅加深了要领的理解,更懂得了数学实际运用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训练运用技能 操作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在学生手脑并用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再让学生讲怎样让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在讨论中,学生的求知欲再次被激发,他们不仅列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有的还在课后找来木条和工具,应用所学的三角形有关知识修理班里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尝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甜头。 四、联系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总结 我读了新课标,明白了新课标中的全新的理念包括有课堂教学模式、新学生观、人才观,质量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自觉参加校本校级活动,加强校本培训,尽快地转变教学观念和育人观。 本学年,我通过自主学习,本学期我努力加强业务学习,上好每节课,做好个人教学反思和随笔、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年的不断进取,我觉得我的个人研修有点收获,愿意和同仁分享,希望大家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思想方面 在个人校本研修期间,本人能够积极借鉴别人的经验,虚心学习,收集别人的好的教学经验,用于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乐于进取,积极总结和积累,把教学发生的事情以教育叙事的写下来,或新的体会,学习感受等,多年来,积极听课、参加评课,

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做好笔记,积极立足于个人小本研修,以这个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个人收获 (一)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通过校本研修培训,外出培训学习,我的教传授方式得到转变,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也能围绕学生喝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校本研修的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个人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每周四节听评课记录,每月听一个年级语文数学一共24节,网上学习和参加校际活动一共6次(有名师大篷车活动在培新小学、名师大篷车活动在团结小学、市二小的模式教学、吕河中心小学的微型课研究、在团结小学专家古诗教学和报告以及网上“国培”)现场共听10节课。别人有很多的优点我都记下来,结合自己也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同时和同伴交流听后感受,达到共同进步。 (二)积极参加公开课。 新课标教学是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课堂是民主、和谐、自由,尊重个体发展的一个活的课堂,公开可也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平台,只有经历

教师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主讲人:焦中军 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今天就围绕“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和各位同仁进行共同学习。 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入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究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心得体 城关一小赵翠娥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再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篇二: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义正中心小学:许怀珠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新)教师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 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今天就围绕“新课改基本理念”、“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和“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这三方面和各位同仁进行共同学习。 一、新课改基本理念: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二、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学习材料.doc

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 培训课题: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 培训人:培训时间: 2013 年 9 月 7 日 参与人:数学组教师培训课时: 6 课时 培训地点:数学组教研室 培训过程 : 第一: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必需好地重并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和 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工具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的展 史我看到数学是伴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展而展的。如坐法思想的具体用生了解析几何;无限分求和思想方法致了微分学的生??,数学思想方法生数学知,而数学知又着数学思想,二者相相成,密不可分。正是数学知与数学思想方法的种一性,决定了我在授数学知的同必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行渗透:化思想、数形合思想、思想、合思想。重 基本数学知和数学技能的教学,并必使学生掌握些基本知和基本技能, 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的基和前提。 前言:我的教学践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 代化,而是数学思想及教育手段的代化,加数学思想的教学是基数学 教育代化的关。特是能力培养一的探与摸索,以及社会数学价的要求,使我更一步地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小学

教学的教学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 下面介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一)符号思想 用符号化的言(包括字母、数字、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 学的内容,就是符号思想。符号思想是将所有的数据例集一体,把复 的言文字叙述用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便于运用。 把客存在的事物和象及它相互之的关系抽象概括数学符号和公 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程,用符号来体的数学言是 世界性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合反映。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 化以及量与量之行推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如乘法分配律(a +b) ×c=a×c+b×c;又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最后出一道思考:“六一” 会上,小明 按照 3 个气球、 2 个黄气球、 1 个气球的序把气球串起来装教室。 你能知道第24 个气球是什么色的?解决个可以用写便的字 母 a、b、c 分表示、黄、气球,按照意可以化成如下符号形式: aaabbc aaabbc aaabbc ??从而可以直地找出气球的排列律并推出第 24个气球是色的。是符号思想的具体体。

硬笔书法校本培训材料

硬笔书法校本培训材料 培训主题:硬笔书法及其基本知识 培训内容: 一:书法的基本知识: 、书法,就是写字的技法。“书”有写字的意思;“法”就是方法、技法、法则,也就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高级艺术形式。 硬笔书法,就是用钢笔表现汉字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其“线条书写”即用钢笔表现汉字的各种笔画的方法,其“造型”即汉字的结构和章法。因此。钢笔书法跟毛笔书法一样。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组成,即:线条(笔画)、结构、章法,称为书法的三要素。 、所谓线条(笔画),指汉字的第一笔画留在纸上的痕迹。同一笔画,不同水平的书写者写出来的面貌形象是大不相同的。 、所谓结构,是指正确、巧妙地组织笔画,使每个汉字的所有笔画按规律布局合理,达到美观的要求。 、所谓章法,是指篇章布局的方法,也就是使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美的技能和方法。它着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呼应、连贯、疏密与辉映,利用黑白的分布、字形的大小、字距的远近、字态的正奇等于段,使千姿百态的单字在合理而巧妙地布局下,形成一篇既和谐美观又辉映成趣的艺术作品。它能引发人们的美感。 、书写工具 硬笔字书写工具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写时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书写工具的选择与使用。书写硬笔字的工具有铅笔、钢笔、水笔和纸张。 二:钢笔书法的学习方法 写字,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练好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毅力和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摹写”和“临写”。初学者可先摹后临,有一定基础者可以直接临写。要临摹,首先要解决临摹的范本,即字帖,再就是解决临摹的方法。 、字帖的选择 字帖是学书者的无声之师。初学者应当特别注意字帖的选择,因为字帖的好坏将对初学者的练习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练习钢笔字还是选钢笔字帖为宜,特别对于初学者,使用毛笔字帖进行钢笔字的学习,那是事倍功半的。 、书体的选择 在挑选字帖时,我们首选楷书,有一定楷书基础可练行书;对于字体杂乱者,应全部丢掉自己的字体,先练楷书,后练行书。有了楷书基础,其它字体也就容易了,切莫先练草书和篆书。 、练字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 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在教学工作之余,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 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这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 训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精英们交流,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 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 把我个人远程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训期间,我坚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通过这次 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 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 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 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 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 二、认真学习,联系实际 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专家的讲座,各 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

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 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课堂,提升自我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终身学习”,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深化研究,加强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坚持写教学反思,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2020校本培训讲座整材料

校本培训讲座整材料 以学定教,自然生成 地点:多功能室 时间:12月10日 主讲人:陈宇 “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倡导“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的教学课堂,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的成长。受这一精神启迪,在研磨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一课中,我经历了教师在“前面引”、学生在后面跟,到学生在前面思、教师在“后面推”的转变,课堂教学也实现了从最初的教师要的学生给不了,到最终学生自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优化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法宝就在于“以学定教"。我们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对教学设计进行一次次地修改,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 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创设情境,学生分小组尝试解决包装卫生球的问题:有58个卫生球,每10个卫生球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可以利用圆片和画在纸上的球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生成“分一分"“圈一圈"“想组成"等方法。 3、引导用“想组成”倒过来检验答案。

4、探讨5和10的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如果5个卫生球装一袋,这些卫生球能装儿袋的问题。同学们大多用一圈、分一分的方法。 (2)由课件演示从10个一袋到5个一袋的过程,展示可以利用10和5的关系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发现10个一袋变成5个一袋,会增加和原来同样多的袋数,原来剩余的数比5多,可以再装一袋。 (3)引导学生用答案代入倒过来检验:11个5是55,再加剩下的3个.一共是58个。 二、巩固练习,优化策赔 1、自主选择方法解决"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的同题,生成了“想组成"快,而“圖一圈"慢的情况。 2、请先做完和后做完的学生分别说说方法,讨论优化出在10个装一袋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想组成”的方法。 3.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检验。 4,追问5个装一袋的结果,学生尝试自主解决,汇报结果,尝试引导出8+8-16(袋). 三、课堂练习,拓展提高 案例二: 一、呈现问题,对比策路 (一)呈现问题一:3个一袋,初步探索策略 1,提供圆片和画在纸上的玻璃球,提出问题:每3个玻璃球装一袋,能装满几袋?(有的同学动手3个一组地分一分圆片,有的同学3个一组地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 划(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校本研修,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校本研修个人工作计划。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4.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修内容;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在备课管理上,朝着A级管理奋斗,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一步。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过网络学习新课标,在教学中理解应用新课标。 (3)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小结共1篇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小结_共5篇 1。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个人小结 本学年,学校从教师规划、班主任工作、新课程理念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尤其是专家引领培训使我感触颇深。 11月5日,学校请来了大师——吴正宪老师,有幸和吴老师同台上课。初次见面,吴老师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继而一个拥抱,让我激动不已,使我感觉到大师离我并不远,她一点架子也没有,是那么的可亲可敬!一下子就缩短了我跟吴老师心的距离。在与大师零距离地接触中,她对我课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她的热情点燃了我心中那份上进的火苗;她那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力影响了我、刺激了我;她那真诚的目光鼓励了我,不知为何,我兴奋着!突然,我告诉自己,我要试着去飞翔,即便是一只“小鸭”,哪怕将来飞不高,飞不远,但是也要试着去飞翔,总不能低头只顾身边的小虫,将来变成一只肥肥的“大鸭”而步态蹒跚!吴老师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烙印在我的心中,“努力啊小林,你很有潜力!记住做人,做教师,做学问!我喜欢你!”吴老师对我的鼓励成了我上进的动力,鞭策着我!细细品味着吴老师说的“做人,做教师,做学问!”我——回味无穷……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培训,取得了一些成绩:负责的课题市级一项结题,

一项被立为市级重点课题;在全省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数学星空(博客)获小学组学科主题社区三等奖;在名师有约——吴正宪老师智慧课堂与教育思想展示活动中上了一节公开课——《稍复杂的方程》;为全镇四下数学老师作教材专题辅导讲座;论文《在“导•探•用•思”中建构有效的计算课堂》获省级三等奖。 点滴成绩只能属于过去,在今天,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坚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赶上信息社会的步伐。class=“tit_h2”>2。小学数学教师校本培训小结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传统的备课,强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小学数学组新课标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组新课标校本培训材料 2012.5 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

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收到实效。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三、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探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如下引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过程调控。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任何人生来都有一定的潜能,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稿 你真的很棒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点体会 主讲人; 李亚芬 说真的在实际教学中,很吝啬,课堂上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少说这句话的。今天我把“你真的很棒!”作为本次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受到一位老师的话,得到了启发:我觉得学生在不违犯校规校纪的前提下需要尽情张扬,孩子在张扬时才会把他的个性表现出来,这时候老师发现优点,要对他及时表扬:你真的很棒!。 今天在这里我只是对自己近两个学期在数学教学中对评价的学习、理解和点滴的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这就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深层次的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建立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他山之石。 基于这样的课改思想和评价理念,多年来,我们在平时的校本培训和学习中,谈到最多的也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得到的最多的信息就是: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平日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评价方法,可谓多姿多彩:有等级型,如A、B、C、D,甲乙丙丁;有图画型,如小红花、笑脸、太阳等;有语言激励型,如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特点!你的作业做的好极了!有动作表达型,如竖起大拇指、鼓掌……究竟哪种评价方法好呢?我想,都好,只要它适合我们的班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称之为好的评价方法。 3、评价主体多样化。(教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 在评价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关注别人,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时要学会及时的自我评价,当发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时也要及时的给与评价或给于不同的建议,以促进同学之间更好的互相学习。特别是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也应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可采用家长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虽然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太出色,但有可能在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出色,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准确恰当的给自己一个自评。所以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同时,也学会给别人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学会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同方面的的评价,并能够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以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二、为我所用。 那么,新课程的先进评价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如何体现呢?在此,我对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评价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课堂观察。 了解评价学生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评价改革的前提。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一、积极参加区骨干教师联盟活动,并承担公开课一节。在活动 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活动中认真记录,努力提高。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听课之后,与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 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不断的反思与 积累,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参加多种校本培训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 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 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2、新课程理念培训。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 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20xx年我有机会参加了多次的教师培训,这些培训课程对我今 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各位专家的讲座给了我很 多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在今年的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培训学习、交流和反思中的认识与体会 二、培训中的粗浅思考 首先,通过远程网络培训使广大一线教师认清初中课程改革的形势,使每一位教师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从时代发展的要求 出发,树立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以满腔 的热 情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姿态,积极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初中新课 程改革之中,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习理解《初中语 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断交流、创新和提初。 第二,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倡导 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的学校学术氛围;倡导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大胆创新、立志成为教育教学的学术专家。只有教师树立了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思想,才能在民主、平等、自由、团结、和谐 的的环境中,抛弃功利思想,静下心来潜心钻研业务,完成自己的 专业化成长道路。 第三,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大 力开展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要加强学校教研组、 年级备课组等组织的专业学术研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思想 上的交流不同于物与物的交换,两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 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交流的结果, 将使每个人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思想。重点培养自己的名师,使他们 经常走出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取经回来带动一片。同时,把外校的名师请进来,传经送宝,举办 专题讲座,全员培训本校教师。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校本研修专题讲座材料

深刻领会校本研修的内涵,运用灵活多样高效的方式, 扎实搞好校本研修工作 ——学习《〈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心得 一、2013——2014学年度教师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方面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校本研修。万事开头难,其一就是我们对其认识不到位,觉得校本研修是个次要层面。但市上文件明确规定“学分认定不合格者,不得参与职称评定、评优树模等”。 第二,研修主题的选择不科学。有的大而空,不切实际,与自己所任的学科联系不紧密;有的纯粹下载,下载后又不适当修改,以致自己对确立的研修主题到底是什么也不明白,内容与主题脱节,看似有很多佐证材料,实则七拼八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三,活动形式老套、单一,严重束缚了校本研修的丰富内涵。不少人仍停留在听课评课、办讲座、学理论等层次。把校本研修与过去的教研活动等同起来,实际上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研修,而教研只是教学研究,教研只是校本研修中的一个环节。因而今年的学分认定中,以教研材料全权代替校本研修的现象十分严重,除过教研材料,其他项目都没作充分准备,疯狂拼凑,不成体系,不能自圆其说,问题百出。 2、学校层面 校本研修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因而从学校整体的角度看,也没有准确把握好校本研修的内涵,对研修的多样化形式缺乏切

实有效的探究,于是对教师缺乏方向性的引领,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二、对策初探 1、思想上重视。必须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与我们职称晋升等个人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国家确立校本研修制度是想把老师往研究型、学者型的方向引导,现在表面上看效益不明显,只是“一切刚刚开始”的缘故,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能跟上时代的老师,校本研修是不可少的。试想:有的老师临退休,也没亲自写过几篇教育叙事、论文、教学心得、教育随笔,正如我们所教的学生九年也未写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和日记一样,毕生的教学生涯只能靠自己的记忆回想,着实没什么说服力。 2、深刻领会校本研修的内容,精确选题 第一,对照市、县行文,从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四大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中筛选适合自己的研修主题,本着“小、实、新、活”的原则,尽量与所教学科对口,不要凭空想象。 具体来说,研修主题不要有语病,不要太大,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这个主题就大了。课堂教学从备课起,三维目标的预设、教学思路的形成、重难点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的组织、教法学法、课堂练习、作业,到评价反馈、反思,涉及很广,我们可以选其中一两个角度作为研修主题,切口小,可操作性强。 第二,精选研修主题时,要联系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 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 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