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
杭州建设项目海绵城建设初步设计模板-杭州勘察设计协会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河道)一、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5、《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6、《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7、“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8、《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9、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14、《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二、适用范围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河道的雨水控制与利用。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五、海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六、综述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参照____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该项目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______%、SS综合去除率______、综合雨量径流系数______来管控,________(注明项目采用的各具体设施和设施规模,及该设施对雨水调蓄或下渗方面的具体量)。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杭州市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座重要的城市,也是全球性的旅游胜地。
市政府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取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排水、生态环境等多种挑战。
本文就杭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该城市未来的前景和挑战。
一、案例分析1. 德胜街道海绵城市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德胜街道,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
该区建成了一系列海绵措施,包括生态湿地、减压渗沙坑、绿地、雨水花园等,以吸收和减缓降雨中的洪水。
同时,该区还建设了水下储蓄和涵洞等措施,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2. 临平海绵城市建设临平区是杭州市的一个城区,也是一个新兴的商业和居住区域。
该区采取了一系列海绵措施,以应对面临的水灾和城市排水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在道路中建设雨水花园、设置大量的生态绿地,以便吸收降雨,并通过细化雨水系统以减缓洪水。
3. 留下海绵城市二、前景与挑战对于杭州市和其他中国城市而言,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1. 知识和技能缺乏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许多城市缺乏这些知识和技能,并需要培训和教育。
2. 资金和技术缺乏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令许多城市面临挑战。
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城市而言,这一挑战更加明显。
3. 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建设海绵城市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以吸引各种产业和资本。
然而,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建设海绵城市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创新。
杭州市建设海绵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示范。
然而,面临的挑战并不容易解决。
政府和各行各业需要共同努力,在知识和技能、资金和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该城市也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和技术转让,从而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进程。
理解31:海绵设计 年SS总量去除率、设施组合去除率计算

理解31:海绵设计年SS总量去除率、设施组合去除率计算一、术语解析年SS总量去除率与单项低影响开发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的区别:摘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1.年SS总量去除率见P1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年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
2.单项低影响开发设施污染物去除率见P46去除率的自我通俗理解,就是低影响开发设施拦截、粘住污染物的率,这个拦截率值实际是针对项目采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拦截、粘住污染物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必须满足指南给出了最低数值,比如采用透水铺装低影响开发设施,建造的材质、粗糙度、孔隙度的不同,其对应的拦截率值可能有些高于指南最低数值,有些低于指南最低数值,对于有海绵要求的设计,就需要按高的标准建造。
3.可以看出:年SS总量去除率数值一定≤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加权平均去除率,因为年SS总量去除率公式中乘以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般为60~85%(见P65 表F2-1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所以可以响应P12页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40%-60%。
4.可以看出:年SS总量去除率公式中仅有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去除率,也可以理解对SS的去除率仅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注意仅计算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应的自己面积区域,不是整个用地场地的面积分摊。
二、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计算示例1.《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2.0.4 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区域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污染物(以SS计)的平均去除率的乘积。
G.2地块LID设施规模计算示例(部分摘录)地块基本资料:占地10.32ha。
(一)根据场地平面设计,选择布置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设计说明初步设计第⼀章设计总说明⼀、设计依据(⼀) 有关⽂件1、设计任务书;(⼆) 国家现⾏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三) 设计基础资料1、⽓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1)温度:年平均⽓温为17.8℃(2)降⽔量:年降⽔量为1454mm。
(3)湿度:⽉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值出现在6⽉,最⼩值出现在12⽉。
(4)⽇照:平均⽇照⼩时147.1h/⽉。
2、建设场地⼯程技术条件:(1)⽤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东西长约65⽶。
⽤地⾯积约3684.54平⽅⽶。
(2)交通条件:。
⼆、⼯程规模及设计标准1、⼯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积为2705.72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1、遵循“适⽤、美观、⼤⽅”的原则,同时风格和⾊彩要与⼀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地使⽤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
平⾯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使⽤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规划⽤地⾯积:3684.54㎡(合5.527亩)2.总建筑⾯积:2705.72㎡3. 建筑基底占地⾯积:1370.14㎡4. 容积率: 0.735. 建筑密度: 37.19%6. 绿地率: 10%7.机动车停车数:15个第⼆章总平⾯设计说明⼀、设计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乡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4、《民⽤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6、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7、甲⽅提供规划⽤地红线图、地形图、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场地概述。
小型海绵工程设计方案模板

小型海绵工程设计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雨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建设一种具有高度容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城市环境。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小型海绵工程方案,对城市雨水管理进行改善,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改善城市水质,以及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2. 净化城市雨水,改善城市水质;3.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的修复和保护;4. 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位于某市区域内的一个小型社区,总面积约为10公顷。
项目包括社区内的道路、绿地、居民区和公共建筑等地块。
设计方案涵盖了雨水收集、蓄存、净化和利用的相关设施,以及相关的绿化、排水、防渗和排水等配套设施。
四、设计方案1. 雨水收集和蓄存(1) 建设雨水花园,将既有的庭院、绿地等区域打造成地面渗水系统,收集和蓄存雨水;(2) 在屋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并输送到蓄水池中;(3) 设计蓄水池,利用地下空间或者地表空间建设蓄水设施,储存雨水供后续利用。
2. 雨水净化和利用(1) 设计雨水湿地,利用植物、土壤等介质对雨水进行净化,将净化后的雨水注入地下水位或者供给绿化用水;(2) 建设雨水收集管网,在社区道路和居民区域进行雨水收集和疏导,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3) 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包括利用雨水进行灌溉、洗车、冲厕等,通过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3. 防洪和排水(1) 设置生态护坡,利用植被等自然护坡方式进行坡面的加固和稳定,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河道的洪峰流量;(2) 配置雨水下水道,建设雨水排水系统,将社区内的雨水及时疏散至周边的水体,避免因雨水积聚而导致的城市内涝。
4. 绿化和景观设计(1) 在社区内增加绿地覆盖率,增设绿色植被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2) 进行景观改造,利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打造景观小品,增加社区的生态氛围和美观性。
杭州建设项目海绵城建设初步设计模板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Array(民用建筑)一、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8、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9、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10、《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11、《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12、“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13、《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4、《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15、《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16、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7、《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18、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设计专篇适用于新建、改建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参照____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该项目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______%、SS综合去除率______、综合雨量径流系数______来管控,________(注明项目采用的各具体设施和设施规模,及该设施对雨水调蓄或下渗方面的具体量)。
(工业建筑)海绵城市初步设计专篇-20171227

(试行稿)一、主要设计依据1、《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8、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9、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10、《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11、《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12、“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13、《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4、《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15、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16、《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17、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1,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建筑的厂前区、生活区、研发办公区等清洁区的海绵城市设计,上述区块的海绵城市设计可参照民用建筑海绵城市设计。
2,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建筑的清洁生产区、清洁仓储区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
3,对于地表污染严重的场所(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铸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涂装厂、油库、加油加气站等),或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事故及消防水应急收集处理、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厂区雨水事故应急处理等环境突发应急措施的场所,可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上述污染场所应按环保要求落实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及初期地面雨水处理系统。
污染区的地面应硬化,雨水及事故水不得入渗至地下,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且污染区场地雨水不得采用收集回用系统。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2020 年4 月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年〕75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 年〕98 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指导和促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杭州市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案或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施工图审查要点及附录。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5)4方案或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10)4.1设计说明书 (10)4.2设计图纸 (14)5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18)5.1主要审查内容 (18)5.2主要审查要点 (18)5.3审查结论 (19)6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0)6.1设计说明书 (20)6.2设计图纸 (21)7施工图审查要点 (30)7.1主要审查内容 (30)7.2主要审查要点 (30)7.3审查结论 (31)本导则用词说明 (32)相关规范和文件 (33)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自评表 (35)1总则1.0.1为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规范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杭州市公园绿地及广场、道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城市河道类建设项目中与海绵城市相关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
1.0.3海绵城市设计应统筹考虑工程可行性和综合效益,贯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初步设计模板Array(工业建筑)
一、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8、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
9、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10、《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
11、《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
12、“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
13、《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14、《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15、《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6、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
17、《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18、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
1,新建、改建工业建筑的厂前区、生活区、研发办公区等清洁区的海绵城市设计,上述区块的海绵城市设计可参照民用建筑海绵城市设计。
2,新建、改建工业建筑的清洁生产区、清洁仓储区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
3,对于地表污染严重的场所(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铸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涂装厂、油库、加油加气站等),或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事故及消防水应急收集处理、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厂区雨水事故应急处理等环境突发应急措施的场所,可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上述污染场所应按环保要求落实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及初期地面雨水处理系统。
污染区的地面应硬化,雨水及事故水不得入渗至地下,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且污染区场地雨水不得采用收集回用系统。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
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
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