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ppt

合集下载

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

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

迈向2040:上海城市规划战略思考作者:庄少勤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6期庄少勤摘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科学发展体系的理念和要求,上海2040在规划理念上突出“四个转变”:由扩张型的规划向底线约束型的规划转变,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转变,由行政分隔型的规划向更加注重开放的区域一体化规划转变,由注重技术的规划向更加注重公共政策的规划转变。

针对上海2040的愿景和挑战,形成3个维度的规划策略:以开放谋求全球竞合力;以绿色提升持续发展力;以关怀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上海2040的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也是探索城市治理模式的过程,因此提出建设多元包容的参与平台、综合协调的实施机制以及保障有力的法治体系。

关键词全球城市 | 城市规划 | 四个转变 | 规划策略 | 上海文章编号1673-8985(2014)06-0001-04 中图分类号TU984作者简介庄少勤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是中国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全市陆域面积6 340km2,但是2013年底常住人口却超过了2 400万,因此也是全球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当然,上海最大的特点不是“大”。

地处中国“江海之汇,南北之中”的上海,其成长充满动感和魅力、伴随着开放和创造,历来都是海纳百川、经济繁荣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有先贤活动的足迹,北宋初年形成城市聚落,南宋时已形成市镇和繁荣的商市。

1843年开埠通商后,上海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远东的商贸、金融和工业中心,中西文明交汇之地。

千年沉淀,百年沧桑,奠定了上海的城市功能、开放格局乃至城市精神。

随着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四个中心”建设,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放的上海向全世界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共同的美好愿望。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解读出guo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启动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

草案显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发布会上,对于公众关注的人口调控问题,规划草案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规划草案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

规划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发展也将与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将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_年―_年).ppt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_年―_年).ppt

一个龙头(浦东开发开放) 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 、 城 市 性 质 、 规 模 和 发 展 目 标
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2 、 城 市 总 体 布 局 城市的发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发展空间,形成
滨水城镇和产业发展带,继续推进浦东新区功能开发, 重点建设新城和中心镇,完善城镇体系,把崇明岛作为 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
针,以中心城为主体,形成“多轴、多层、多核”的市
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设
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
级和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约
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积约129平方千米。1998年全市户
籍人口为1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53万人,城市
化水平达73%。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上海市在1986年批准的城市
车线路1条。并进一步研究连接邻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虹桥国际机场为辅
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港,初步形成亚太地区航空



建成上海国际信息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


上海港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通力协作,加快
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一轮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中央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 的要求,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统筹规划上海的产 业、能源布局、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体现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 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 施建设;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 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

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

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

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

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开门做规划”,在全过程公众参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22日面世。

下面小编整理的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一起来看看上海2040城市规划主城区是怎样的吧。

上海2040城市规划图上海2040城市规划主城区上海2040规划|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2个核心镇中心上海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

8月22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提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 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

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

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 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上海2040》还提出,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中央活动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是服务整个市域的城市中心,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

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另外,面对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人口结构更加多元的未来社会,上海致力于通过对城市品质魅力的不懈追求,成为城市治理成功、全球影响突出、市民高度认同的幸福人文城市。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优质课件专业知识讲座共22页文档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优质课件专业知识讲座共22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优 质课件专业知识讲座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上海2040城市更新规划

上海2040城市更新规划
国家标准5.5
南翔城镇工 业地块
金桥出口 加工区( 环外)
松江工业 区东区
莘庄工业 区
康桥工业 园区
中心城周边区工业用地分布
江湾-五角场 真如
徐家 汇
花木
全市各区域人均公共服务设施指标(m2/人) 资料来源: 上海市规划院信息中心数据和《中心城周边地区研究报告》
中心城及周边区现状主要公共中心分布
三、现实条件
二、上海历程
Processes in Shanghai
工业用地改造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Areas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明确提出“退二 进三”的政策后,开始了产业用地的升级改 造,出现了创意产业园区,工业用地转型为 科研用地(M4,C65)等多种更新尝试。
上海工业用地比重与国际大都市对比(单位:%)
主要更新地区存挑战——工业 Major Challenge – Industrial Area
用地比重高,用地绩效低
资料来源:2014年4月市规土局和市经信委对全市工业用地使用和转型的普查 石忆邵等.产业用地的国际国内比较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三、现实条件
在城市发展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将是未来规划的重要方向,今后 城市更新的对象、规模、类型和方式都将有全面且多元的扩展。
这一时期有必要重新审视全市更新现实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4年,市域范围内工业用地(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的) 为602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用地约19.8%,中心城和周边地 区工业用地比例为18.2%,均远高于国际大都市一般水平。
今年3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 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本市工业用地出让管理的若 干规定(试行)》,其中对于全市各类型工业用地转型的要求 、方式和政策进行了规定。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国际宣讲版
智慧城市序号研究专题组织单位研究机构行政牵头单位行政参加单位10以人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规划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建设管理委等市社科院同济院11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休闲活动网络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等同济院交通大学12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特色风貌体系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文市建设管理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同济院广影视局13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城镇群协同发展战略研究土资源局同济院市规划院14上海与长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市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市规划院15上海大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各区县政府等同济院市规划院16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和城市发展边界研究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等同济院市规划院17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复旦大学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空间研究土资源局障局市农委等市社科院市规划院18公共交通优先导向下的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市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市建设管理委等同济大学市建交院工作概况工作过程纲要编制总规纲要编制工作自2014月完成
研究机构。 313
研究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城镇群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市规划国土资市源发局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市海洋局、市交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土资源局
华中东规师院大 同济院
复旦大学
研究团队:规划、人口、交通、经济、产业、社会、环境、政治、文化等领域知 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的城市规模(人口与建设用地)多情景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
工作 概况
工作过程——实施评估
总体规划评估工作自2012年12 月启动,至2014年5月完成。
在11个专项研究报告和《上 海市城乡发展战略数据平台》的 基础上,形成《上海市城市总体 规划(1999-2020年)实施评估 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向
(市民诉求)
需求导向
(国家战略)
实施导向
(上海实际)
治理城市病 中国梦 · 上海篇 区域发展机制
(二)评估(SWOT分析)
S(优势)
国家战略支撑 人才与科技资源 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
W(劣势)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 国际化的软环境 经济、科技、文化影响力
O(机会)
更具魅力的幸福之城 (民生、人文、交往)
2、城市环境与发展模式
底线约束
紧约束条件下的规划
(用地、生态、人口、安全、人文)
内涵发展
创新驱动为主
(创新功能、创新人才、创新环境)
弹性适应
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能力
(空间资源、基础设施、治理体系)
3、空间格局
“一带一路”、两个扇面布局与陆海统筹 “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体系
新一轮改革开放、自贸区 “一带一路”与海洋战略 长江经济带与区域一体化发展
T(挑战)
国家关系和地区争端 区域恶性竞争 人口与社会治理
(三)若干重大问题
1、发展目标(公众愿景)
卓越的全球城市
三个维度
更加生态的绿色之城 (资源、环境、安全)
更加繁荣的创新之城 (经济、科技、文化)
文 化









2、城市规划转型之道:理念与方法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超越经济
绿色发展
“三生”平衡
超越增长
区域协调
网络生态
超越城市
因地制宜
实施策略
超越技术
公众参与
开门规划
超越专家
数据驱动
动态治理
超越数字
超越工业文明的工程规划理念与方法
四、上海2040战略研究
(一)工作定位:“全球城市”的空间战略
上海2040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
一、规划的势、道、术

前瞻性 取势

科学性 正道

操作性 优术
二、城市发展之势
1、动力
科技进步
深度信息化 大云平移、互联网+
社会关系
深度市场化 四个“全面”
地缘关系
深度全球化 TPP、自贸区
2、趋势
人本化
(主体)
生态化
(客体)
网络化
(群体)
全面发展 居住、工作、游憩“三宜” 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环境“三生” 竞合发展 城乡、城市群、城市网“三域”
“三区四线”约束与立体空间管制
4、综合交通
交通网络与区域城市一体化
共享区域网络
交通方式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一体化 共享智慧生活
交通空间与土地利用一体化
共享复合空间
公交优先(TOD)、慢行优先、品质优先
5、社区
复合社区 宜居、宜业、宜游,职住平衡单元
网络社区 15分钟低碳生活圈,城市微中心
品质社区 人口及需求变化与社区有机更新
6、产业与就业空间
功能
高端化、服务化、生态化
空间
集约化、复合化(TBC)
布局
网络化、融合化
7、城市魅力
大文化、大旅游、大体验目的地 城乡风貌保护与塑造 市民文化生活空间
8、城市安全
自然环境
气候、洪涝、沉降、污染
生命线工程 供水、电力、食品、交通、静脉链
防灾救灾单元 应急避难场所、通道、网络 医疗、消防
3、后工业化阶段城市发展新常态
生态城市
有机体 生态 > 人群
创意城市
智慧体 人才 > 机器
网络城市
网络体 整体 > 单体
三、规划转型之道
1、城市发展理论
心灵信仰
人 自我实现
高级
可持续发展理论(3E) 经济、社会、环境
的 需 求
尊重需求 归属需求
中级
安全一体” 科学发展体系
以人为本
9、实施保障
“多规合一”技术、政策与法律机制 区域协调与社会协同
数据驱动与动态维护(SDD)
21世纪 是城市的世纪! 是生态、智慧和网络城市的世纪! 是感知、交流和协同的世纪! 是城市交通大变革和大有可为的世纪!
谢 谢!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