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增分突破五实战演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

增分突破四文意通顺,力争满分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

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

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

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

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无实,无一得罪者。

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

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词:“蜚语”,流言;“谤讪”,诽谤;“变”,变故;“验”,调查。

句意对。

(2)关键词:“振”,通“赈”,赈济;“河”,黄河;“伺便”,趁便;“塞”,堤防。

句意对。

答案(1)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

(2)(郑辰)奉命赈济南畿、河南的饥荒。

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

【参考译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

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

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

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

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章 文言文阅读5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章 文言文阅读5

题点训练五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目标解说]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真题回做】1.(·湖南)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B项“相如一奋”与其后宾语“其气”不能断开。

2.(·重庆)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解析本题从断句角度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词,如“矣”“岂”等。

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即可。

参考译文在饥荒之年,乞讨的人很多,县里没有房子来让他们居住,常常在严寒的冬天遭受风霜雨雪的侵袭,冻饿交加而死的人在道路两旁到处都是。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分突破五实战演练含答案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分突破五实战演练含答案

增分突破五文意概括,准确全面题组一语段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犨,其先天水人。

幼有奇智。

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

未几,从王师征蛮,斩获甚众。

本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

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

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

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署陈州刺史。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

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 乃遣增垣墉,浚沟洫。

实仓廪,积薪刍。

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

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领锐兵。

黄巢在长安,果为王师四面扼束,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直入项县。

犨引兵击之。

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有删改)为了预防黄巢的军队东下陈州,赵犨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6 个字。

答:_____ 答案①加固城池。

②充实粮草。

③招募勇士。

④分兵防守。

【参考译文】赵犨,他的祖先是天水人。

小时候特别聪明。

唐会昌年间,壶关叛乱,跟随父亲北征,收复天井关。

不久,跟随王师征讨少数民族叛乱,斩首与俘获很多。

根据府道记录的他的功劳,晋升为马步都虞候。

到黄巢攻陷长安,天子临幸蜀地,中原无主,人心骚动。

于是陈州数百人一起报告许州连帅(忠武军节度使),希望能让赵犨主管陈州军事。

连帅就将情况报告皇上,于是天子下达诏书,任命赵犨担任陈州刺史。

到任以后,就对将士官员们说:“ 反贼黄巢的暴虐,遍于四方,(黄巢)假使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那么一定会驱使他的残余势力向东进犯。

况且长期与忠武军为仇敌,侵犯我土疆,按照情势是必然的。

” 于是派遣人力增高城墙,挖深沟壑。

充实仓库,收集柴草。

又招募彪悍勇猛的士兵,置于自己的指挥下。

任命大弟弟赵昶为防遏都指挥使,小弟弟赵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别率领精锐部队。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五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五

二、由事到理的内容概括型 这种题型要求:从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事理来。它多 是要求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对此,同样要求根据题干要 求,找准找全符合要求的有关文字,并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
表述出来,方法类似于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概括题。
要特别学会摘取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回答 (这类词语多出
现在文末)。
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要坚持、执着;“匪志 匪 勤 , 理 无 由 济 也 ” —— 要 勤 奋 ; “ 绝 人 间 之 务 , 心 专 亲 学 ” —— 专心。有关 “ 学习方法 ” 的论述分散在这三段中,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正心修行;“始学者不 好„„及至期月„„然后„„”——循序渐进;“然积一勺以 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积累;“累一以贯之”——贯
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 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 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 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
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编排
官王尧臣,是他妻子的哥哥,因为是亲戚 (王尧臣 )自己认为有
嫌疑,就把他列为第二名。任蔡州通判,在集贤院当值,又担
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知山川道路,契丹人为他做 导引,从古北口到柳河,路途回旋曲折接近一千里,想要以此 夸大说明路途的艰险遥远。刘敞质问担任翻译的人说: “从松 亭前往柳河, (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 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担任翻译的人

《新课标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及教案1-2-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新课标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及教案1-2-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真题回顾
我来阅卷
师说技巧
训练落实
二、(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辩。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 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 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 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 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 为浮屠学矣。
答案 C
真题回顾
我来阅卷
师说技巧
训练落实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 (2)高祖以其前代旧臣,遣使迎劳,拜内史舍人。 (3)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
答案__(1)后来,有一个妇人,只有美丽才喜好,后来心里既然高兴了,皇 帝考虑一定迁移。 (2)高祖凭借他是前代的旧臣,派人迎接,拜见了内史舍人。 (3)党化及数落炀帝,或许有羞愧之色;拜托士及来归顺唐朝,特殊得没有 羞愧之色。
真题回顾
我来阅卷
师说技巧
训练落实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 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 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 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 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 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 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 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 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 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1不分版本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1不分版本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实战演练1不分版本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分突破三步阅读,题文比对【考点解读】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精确性、整合信息的周密性和把握文意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对考生理性思维素养和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大局部考生所存在的问题在于阅读粗疏,语感迟钝,思维笼统,认知模糊,每年的高考试题命题人也正是从上述方面设置“陷阱〞的。

因此,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握阅读要领,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尤其是题文比对法。

一、(XXXX·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题3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根底上又有了新的开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开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开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兴旺,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开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应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应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开展。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课件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答案 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 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 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 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123 4
参考译文 答案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
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 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 阅岁,徙通判宜州。卒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 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Ⅰ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
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 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 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 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 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 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 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 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123 4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 遇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 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 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 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 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 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 政殿学士知杭州。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教师用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教师用

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把文言积累进行到底【考情速览】【教考衔接】全国新高考卷在以前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内课外文言实词的比较理解,以体现“教考结合”,以引导师生学好用好教材。

【命题动向】新高考设置的文言断句题,改变了以往选择题的命题方式,改为主观性题目,矫正以往试题通过排除选取答案的方式,真正考查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素养。

专题一据语境、理句法、准断句——读文2步骤,做题2方法,精准做选择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①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②,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③,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④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⑤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⑥其事,持久历远,遏.⑦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⑧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⑨者,必言经以自辅,援.⑩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⑪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分突破五文意概括,准确全面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犨,其先天水人。

幼有奇智。

唐会昌中,壶关作乱,随父北征,收天井关。

未几,从王师征蛮,斩获甚众。

本道录其勋,陟为马步都虞候。

及黄巢陷长安,天子幸蜀,中原无主,人心骚动。

于是陈州数百人相率告许州连帅,愿得犨知军州事。

其帅即以状闻,于是天子下诏,以犨署陈州刺史。

既视事,乃谓将吏曰:“贼巢之虐,遍于四方,苟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则必驱残党以东下。

况与忠武久为仇雠,凌我土疆,势必然也。

”乃遣增垣墉,浚沟洫。

实仓廪,积薪刍。

又招召劲勇,置之麾下。

以仲弟昶为防遏都指挥使,以季弟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领锐兵。

黄巢在长安,果为王师四面扼束,食尽人饥,谋东奔之计,先遣骁将孟楷直入项县。

犨引兵击之。

贼众大溃,斩获略尽,生擒孟楷。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有删改) 为了预防黄巢的军队东下陈州,赵犨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加固城池。

②充实粮草。

③招募勇士。

④分兵防守。

【参考译文】赵犨,他的祖先是天水人。

小时候特别聪明。

唐会昌年间,壶关叛乱,跟随父亲北征,收复天井关。

不久,跟随王师征讨少数民族叛乱,斩首与俘获很多。

根据府道记录的他的功劳,晋升为马步都虞候。

到黄巢攻陷长安,天子临幸蜀地,中原无主,人心骚动。

于是陈州数百人一起报告许州连帅(忠武军节度使),希望能让赵犨主管陈州军事。

连帅就将情况报告皇上,于是天子下达诏书,任命赵犨担任陈州刺史。

到任以后,就对将士官员们说:“反贼黄巢的暴虐,遍于四方,(黄巢)假使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那么一定会驱使他的残余势力向东进犯。

况且长期与忠武军为仇敌,侵犯我土疆,按照情势是必然的。

”于是派遣人力增高城墙,挖深沟壑。

充实仓库,收集柴草。

又招募彪悍勇猛的士兵,置于自己的指挥下。

任命大弟弟赵昶为防遏都指挥使,小弟弟赵珝为亲从都知兵马使,分别率领精锐部队。

黄巢在长安,果然被王师四面包围控制,粮食耗尽士兵饥饿,谋划向东逃跑的计划,先遣骁将孟楷径直攻入项县。

赵犨率领军队攻击他。

反贼大溃退,几乎全被斩首与俘获,活捉孟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高螺舟)曾授衡州府知府。

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

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

至正案发,乃第三。

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

曰:“府尊意也。

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

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

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

’”是岁侍郎竟不入学。

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

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改) 根据该段内容,概括说明高螺舟是怎样对待人才的。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认为童生彭雪琴有才华,招他到知府官署中,并传授读书作文的方法。

(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

)②着意爱护人才,特地交代县令,将彭雪琴县试成绩从第一名改为第三名,不希望因为自己与他的关系而给外人造成误会,从而影响彭雪琴的名声和前途。

(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

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

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

)【参考译文】高先生曾担任衡州知府。

彭雪琴侍郎是他属下的人,当时正要参加童子试,高先生见了,认为他有才华,招他到知府官署中,教给他读书作文的方法。

衡阳全县参加童子试的有千余人,彭雪琴这一年参加县试,大家都猜测他在名单中是第一,他自己也认为是这样。

等到正式审定的名单公布,却是第三名。

过了几天,县令叫他来,告诉他说:“按照文章衡量,你应该是第一名,(你)也知道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吗?”彭雪琴表示抱歉,说不知道。

(县令)说:“这是知府大人的意思。

知府大人说:‘彭某人将来的名誉地位未可限量。

一个秀才的得失,迟早都可以不考虑。

他今年在我官署中读书,如果县试得第一名,人们一定会说是知府大人爱屋及乌了,这就会成为他一生的污辱了。

”’这一年彭雪琴结果没有考上秀才。

后来过了几年,才取得秀才的资格。

彭雪琴侍郎因此更为感谢高先生的知遇之恩。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

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

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

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人名)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归有光《洧南居士传》,有删改) 请根据该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超凡脱俗,勤谨敬业,志行高远,高情逸兴。

【参考译文】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

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

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

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地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题组二综合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

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

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

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八卷,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C.不与载协.协:合作。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

解析悛:悔改。

答案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上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

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

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解析“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不符合文意,原文为“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可见代宗当时并没想治元载的罪,而是想让他悔改。

元载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作恶多端,触犯众怒,才让代宗下决心治元载的罪。

答案 C(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元载)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

②(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4)列举元载“败身而亡”的直接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②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③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

【参考译文】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

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

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

元载升任度支郎中。

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

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地要辞去京兆尹。

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

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其暗自传达密旨。

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