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合集下载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采血过程
位置选择
桡动脉位置
选择新生儿手臂桡动脉作为采血 部位,该位置血管较表浅,易于 操作。
定位方法
触摸新生儿手臂桡骨茎突上12cm处,可感受到桡动脉的搏动 。
消毒
消毒范围
在采血部位周围5cm范围内,使用碘 伏或酒精进行消毒。
消毒顺序
先消毒内测,再消毒外侧,最后消毒 指尖。
穿刺和采血
穿刺针选择
观察
密切观察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情况,以及手臂活动 是否受限。
新生儿状况的观察
生命体征
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异常表现,如哭闹、食 欲减退等。
肢体循环
检查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
在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多次穿刺和过 度用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选用较细的穿刺针,以减少创伤 和疼痛。
采血技巧
在消毒部位上轻轻拍打,使血管充 盈,然后迅速、准确地进行穿刺, 抽取适量血液。
注意事项
采血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 感染;同时应尽量减少对新生儿的 不良刺激,减轻其疼痛和不适感。
04
采血后的护理
止血和观察
止血
采血后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穿刺部位,并轻轻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目录
• 介绍 • 采血前的准备 • 采血过程 • 采血后的护理 • 安全和注意事项
01
介绍
定义
• 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是指通过采集新生儿桡动脉的血液样 本,用于检测新生儿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如血糖、血气等。
目的
诊断疾病
评估营养状况

桡动脉抽血

桡动脉抽血

桡动脉抽血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法邓玉英 2009-3新生儿传统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般抽取外周静脉血或股静脉血~外周静脉血量小~出血慢~对静脉的破坏也大,而股静脉采血难度相对较大~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操作~由于婴儿的哭闹、躁动很容易使针头穿出血管外而导致抽血量不足、血肿的形成或穿刺失败~或因强烈的刺激引起患儿反射性排尿~污染无菌区~甚至造成感染。

对于循环衰竭的危重新生儿因股动脉搏动弱~难以摸到搏动~股静脉穿刺难于成功。

因此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前提下采用桡动脉抽血~根据桡动脉解剖位臵通过目测定位法抽血~我科自2008年10月起采用目测定位法抽取桡动脉血~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率高。

一、操作方法:1(抽血车用物准备一次性注射器,根据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一次性5.5号头皮针~治疗盘、一杰碘~无菌棉签~无菌棉球~一次性胶手套~3M微孔通气胶布~试管若干等。

车下层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盒及利器盒。

2(定位法1,目测定位法患儿平卧~操作者左手握紧患儿待穿刺侧手~掌面朝上~以拇指固定患儿手掌~其余4指放臵患儿手掌背侧~食指托于腕关节处~使仰伸约30,45?~常规消毒后~右手持5.5号头皮针,连接好注射器,与皮肤呈15,20?,肥胖者进针角度适当加大~约20,30?,~在腕中纹,第二道腕横纹,桡侧1/4处~约为中线与外侧的1/2处为穿刺点进针~穿刺成功后血液会自动涌入头皮针胶管~适当固定~抽取所需血量后拔针~加压止血5,10min。

可用3M微孔通气胶布压住无菌棉球并绕腕部1周按压~不宜过紧~并注意观察该侧手指血运情况~止血后及时放松按压。

2,触摸法:在桡动脉处摸到博动最明显处以15,20?进针抽取所需血量即可。

二、讨论:1(桡动脉解剖特点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前言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是检测新生儿生命体征、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气分析的重要操作之一。

正确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可以有效保证采血的质量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操作流程1. 采血前的准备(1)准备所需材料:一次性皮肤消毒棉球、一次性注射器、血管穿刺针、血样管、吸管等。

(2)确定采血部位:新生儿桡动脉位于前臂内侧,是采血的首选部位。

(3)充分沟通:在采血前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采血的目的及过程,并征得家属的同意。

2. 采血操作流程(1)洗手并佩戴手套。

(2)将一次性皮肤消毒棉球沾满酒精,用力擦拭采血部位,以消毒。

(3)在消毒的基础上,再使用碘碘伏消毒。

(4)等待消毒液干燥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样。

(5)向家属解释采血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在一旁协助。

(6)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3. 采血后的处理(1)将采血用的一次性材料及时丢弃。

(2)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出血、渗血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4. 采血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1)采血困难: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血管较细或血管位置不明显,建议采用热敷或多次尝试,或者考虑其他部位进行采血。

(2)采血后出血:出血不止的情况需要及时用纱布进行包扎,并咨询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3)家属情绪波动:在采血过程中,可能遇到担心或紧张的家属,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耐心解释,保持稳定的操作状态。

五、评分标准1. 采血操作流程评分(1)消毒操作是否标准:未采取消毒措施或者消毒不到位、不充分的扣分,标准操作得分。

(2)采血技术是否熟练:采血方向、力度、角度是否正确,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内完成采血操作,评分标准。

(3)采血后的处理是否妥善:是否及时丢弃一次性材料、是否及时处理出血情况等,评分标准。

2. 采血质量评分(1)采血得血量是否满足检测要求:满足检测要求得分,不满足扣分。

(2)采血血样是否污染:未受污染得分,受污染扣分。

3. 安全及沟通评分(1)与家属的沟通是否充分:耐心解释采血的目的及操作流程,家属情绪是否得到平稳得分。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桡动脉与股静脉采血的效果分析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血管损伤情况。

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和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提高了10%,达到了95%;桡动脉采血时间比股静脉采血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

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损伤程度轻,可推广采用。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真空采血管由于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血液检查结果来帮助诊断,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末稍循环欠佳,采血难度大,采血的量较多,再加上现在的患儿家属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很高,要求一针见血,因此掌握新生儿采血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在临床中常常习惯选择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

我科于2013年7月开展了桡动脉穿刺采血代替股静脉穿刺采血法,明显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减轻了新生儿痛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新生儿100例,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新生儿呕吐、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B 链球菌感染、高危儿等。

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将100例患儿分为桡动脉穿刺组(A组)55例,股静脉穿刺组(B组)45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性别、原发病和病情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均由采血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A组:(桡动脉穿刺)采血者先洗手,准备用物(选用一次性采血针[1]直接连接不同色码管帽的真空采血管)。

并将患儿取平卧位,再消毒双手,护士左手握住新生儿手部,掌面向上。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采血部位。

方法: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肱动脉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由于新儿科护理人员面对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采血难度较其他临床科室高。

为了探索更加适合新生儿采血部位,本院新生儿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了桡动脉采血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及血管疾病。

随机分为桡动脉组、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

桡动脉组120例,男性76例,女性43例,平均日龄2.98 d,平均体重约2 850 g。

股动脉组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平均日龄3.14 d,平均体重约2 810 g。

肱动脉组120例,男性72例,女性48例,平均日龄3.04 d,平均体重约2 840 g。

3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血工作由一位操作熟练的主管护师负责,以排除操作者技术水平对结果的影响。

1.2.1 桡动脉采血法:将1 ml注射器的针头取下,接6号头皮针。

操作者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并体会桡动脉的走行、搏动感、位置的深浅和桡动脉的粗细。

常规皮肤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头皮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刺入,针尖斜面向上,见回血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抽取需要量的动脉血,迅速拔出针头,套上橡皮塞送检,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局部至不出血。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全,室内温度适中。

2. 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消毒棉签、消毒液等。

3. 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出生日期等。

二、患儿准备
1. 将患儿放置在舒适的体位,可由一名家长怀抱或平躺。

2. 轻轻安抚患儿,减少其哭闹和挣扎,以便采血操作顺利进行。

三、消毒
1. 对采血部位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和汗渍。

2. 使用消毒液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一般消毒直径为5cm以上。

四、定位
1. 确定桡动脉的位置,一般位于前臂掌侧面的远端1/3处。

2. 用手指轻触桡动脉,感受其搏动,以便准确采血。

五、采血
1.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血。

2. 针头刺入皮肤后,迅速沿着动脉走向进针,避免针头在皮肤内过度探查。

3. 当血液进入针筒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采血部位止血。

六、压迫止血
1. 用消毒棉签轻轻压迫采血部位,持续压迫至少5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2.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七、后续处理
1.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标记清楚,包括患儿姓名、出生日期、采血时间等信息。

2. 将采集的血液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最新】新生儿采血

【最新】新生儿采血

【最新】新生儿采血新生儿采血是NICU疾病治疗和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操作,也是NICU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结合不同的部位采血,可提高成功率,同时既保护血管,又有利于疾病康复。

常用的采血方法有:桡动脉采血、股静脉采血、头皮静脉采血等三种方法,现介绍如下:1,桡动脉采血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体位易固定,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适用于所有患病儿的采血,特别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血管的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体位不限制,操作者左手食、中指并齐扪准桡动脉最明显处,即桡侧腕横纹肌上50p_,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手掌,同时压住患儿大拇指,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在腕横纺肌上12.5p_,桡动脉上方以15-20°角斜刺进针,当针头进到1/2—2/3时即进入桡动脉;如不见回血,可稍移动针头的方向和深度,再慢慢后退,遇到一股冲力感,鲜血即流出,穿刺成功,抽取所需血量后迅速按针,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也可用头皮针接注射器进行抽血。

2,股静脉采血新生儿股静脉较粗大,血量充足,容易采取足够量的血,此方法体位较桡动脉难固定,适用于桡动脉搏动点不易触及的患儿采血,也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长期输液治疗而需保护手足及头皮血管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垫高穿刺侧臂部,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常规消毒患儿局部及操作者左手食指皮肤,操作者以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7.5p_—12.5p_处垂直刺入(或在腹股沟下1—75p_处与皮肤成45°角斜刺),有回血立即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量后将针拔出,同时按压穿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

3,头皮静脉采血对于住院时间短、短期输液治疗且头皮静脉明显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采血也方便快捷,但由于体位限制,不适用于上呼吸机患儿及颅内出血不宜搬动体位患儿的采血。

操作方法:患儿仰卧,剃去局部头发,取额静脉或颞静脉,常规消毒后,取采血针头与皮肤成5°-15°角,针头斜面向上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把采血针头另一端针头插入真空采血试管,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按压针眼,此种方法采血时,要让患儿哭闹,或用手顺血管方向轻轻抚摸,以增快采血的速度,如果采血速度慢,易产生凝血。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

新生儿桡动脉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效果比较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需要抽取动脉血气标本的新生儿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肝素液润滑后的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5.5号头皮针连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一次性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84例,成功率93%,对照组一次性成功67例,成功率76%,观察组标本合格80例,合格率95%,对照组标本合格53例,合格率79%。

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头皮针加注射器方法进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标签: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危重症的抢救和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儿更是制定抢救措施和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动脉采血操作在新生儿病室既普遍又重要。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动脉搏动弱,穿刺困难,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受到影响,并且专用动脉采血针价格昂贵,且不在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增加家属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標本合格率,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用5.5号头皮针加1ml注射器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通过临床实践,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患儿均为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新生儿,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最大26天,最小10分钟,平均4.6天。

180例均为抽取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

将2012年12月1日至7月1日的90例患儿做为对照组,2012年7月2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90例患儿做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1ml注射器,观察组采用5.5号头皮针加1ml注射器,均采用斜角桡动脉穿刺法,两组均有固定护士操作,患儿性别、病情、体重等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静脉穿刺采血的缺点:
• 传统的股静脉采血患儿需平卧屈膝,由 于新生儿或婴幼儿不合作,哭闹,需两 人或多人协助,且股静脉穿刺部位靠近 会阴部,清洁消毒不易彻底,针眼容易 污染;其次,股静脉垂直穿刺针在血管 内少,退针时不易固定而提出血管外, 反复穿刺增加局部损伤,易引起皮下血 肿。且在不宜温箱内操作,冬季不易保 暖。
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优点:
• ①操作方便,可一人进行操作,穿刺成功率高, 有效缩短了采血时间;②穿刺时暴露部位小, 不会引起患儿体温的波动,可在温箱内操作, 有利于保暖;③桡动脉没有大血管和大神经伴 行,与远端相毗邻的多为小静脉和小神经,且 该处皮下脂肪薄,周围软组织少,造成误伤的 概率小,止血相对容易,不易形成血肿,对周 围组织损伤小,合并症少,方便观察。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桡动脉采血方法:
• 经桡动脉采血法:患儿体位不限,露出前臂, 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背,拇指 自然放于其 掌心,然后将患儿腕下垫一小枕,手掌略抬高, 使桡动脉相对固定,术者右手持一次性5ml注 射器接5½ 号头皮针头以10°一2O°进针, 见回血后,同时将患儿的手轻轻放平,固定针 头,即可采所需血量,采血完毕,用干棉签纵 向压迫穿刺点止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方法:
• 在股三角内股动脉表浅,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 方可触及其搏动,与其平行的股静脉在其内侧 约0.15cm,即为穿刺点。患儿取仰卧位,双 腿分开呈蛙状,暴露并垫高穿刺侧腹股沟区, 左手固定压迫采血侧下肢防止活动,右手持一 次性注射器垂直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 时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 拔针后用棉球压迫穿刺部位止血。
查新报告显示:
• 综合分析所检文献:关于新生儿桡动脉 采血国内已有相同文献报道。 • 附加“机构”=“宜昌”=0 宜昌地区未 见相同文献报道。
总结:
• 桡动脉采血法操作简单、安全、实用, 在我科使用状况良好,且由于操作时间 短,对患儿损伤小,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成功率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 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其它优缺点对比:
• 桡动脉
• 一次成功率96%以上 • 动脉血可用于血气分析 • 操作安全简单,培训推 广容易。 • 抽取的血量有保证 • 优0% • 静脉血不能用于血气分 析 • 操作有一定难度,培训 到能单独操作时间长。
• 抽取的血量不一定有保 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