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练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 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 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 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 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 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 之一。
➢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 “一生‘四梦’ , 得意处惟在《牡 丹》。”
题材渊源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 色还魂》话本。
解题
《游园》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
•明确: 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 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 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杜丽娘的形象:
身出名门、才貌端妍、聪慧过
人、老成、端庄、娴静、持重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闺塾 笼中的金丝雀
惊梦
生命意识
充分展现了对人的
青春爱情
感性情欲、人的自
回生
我生命的追求及其
实现过程
对生死追求的爱情的捍卫
小结
关于节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 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 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 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 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 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 。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生:柳梦梅, 旦:杜丽娘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 情的象征。从比兴象征的角 度讲,柳和梅是女子的心象。 作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 全篇,也是一种香草美人的 手法。
• “柳”又代指柳梦梅,“梅”又代 指杜丽娘。
• 上本:“梅”梦“柳”--杜丽娘 由生到死(因情而死) (梦生情, 人鬼情) ;
《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杜 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 视她为掌上明珠,试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 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 在深闺大院,平时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 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 到过,白天打个盹都成了违反家教、大逆不道的行为, 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来打发 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成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大家 闺秀,请了个迂腐的老先生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这个 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脑子 的封建教条。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 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 活的空虚,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少女苦闷万端。她 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太守府的后花园游玩。 《惊梦》一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游 园 ︼
汤显祖是明代最 杰出的戏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一颗璀璨的 巨星。其不朽名 作《牡丹亭》则 是文学遗产中的 瑰宝。
汤显祖的人生经历
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 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斋 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著有传奇五种:《紫箫 记》、《紫钗记》、《牡丹亭》(也叫 《还魂记》) 、《南柯梦》、《邯郸 梦》。《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本, 所以历代以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为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同步课堂】《游园》课件(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34张PPT)

【同步课堂】《游园》课件(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34张PPT)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就曾用这支 曲子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 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 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 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 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 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 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 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 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 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 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 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 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 终成眷属。
四、《游园》六支曲子概览
教学重点:读懂台词,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课时:1课时
一、导入 1、作家简介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 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 (今江西临川)。
• 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
《游园》
部编版必修下册
课文简介:
• 《游园》选自《牡丹亭》第十出 《惊梦》前半部。
• 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 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 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 【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 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台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杜丽娘 形象特征。 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悉戏曲语言,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抒情传统,追寻作品包蕴的文化基因。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陡然跌落的心境, 在一阵无可奈何的“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 丽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中幡然猛醒而 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惊梦》作了铺垫。
《牡丹亭·游园》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 游园及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燕舞、烟 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 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 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如《桃花扇》 中的《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 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 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 贱!……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 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 出了自己的心曲。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 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屡应会试不第。
据《明史》本传,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次应会试时,因拒绝 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选。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 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 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3、《牡丹亭》(共77张PPT)

3、《牡丹亭》(共77张PPT)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坛 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列宁称颂他为“东方莎士比亚”
•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 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 子。由于不受权相张居正笼络, 直到张死后的34岁(万历11年, 1583)才中进士。
•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 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千金小姐杜丽娘尚 且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 勇敢迈过贞节关、鬼门关和朝廷的金门槛,这是对许多正 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的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是震聋发聩的闪电惊雷。杜丽娘的处境原是那般艰难。父
亲拘管得那么严密,她连刺绣之馀倦眠片刻,都要受到严 父的呵责,并连带埋怨其“娘亲失教”。请教师讲书,原 也是为了从儒教经典方面进一步拘束女儿的身心。可怜杜 丽娘长到如花岁月,竟连家中偌大的一座后花园都未曾去 过;这华堂玉室,也恰如监牢一般……所以禁锢极深的杜 丽娘反抗也极烈,做梦、做鬼、做人都体现出“至情”无 限。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 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 归。六支曲子,写出杜丽娘的惊 春、惜春、恼春的感情变化过程, 写景、写情、写人浑然相融。作 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灿,莺歌 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 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 的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 纯碧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 现了一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 闷。“至情论”也因此而深深 的切入到社会深层的心理,拨 动人的心弦而触及灵魂。
• 万历19年(1591),上 《论辅臣科臣疏》,揭露赈灾官
员贪贿行为,并将矛头直指万历皇
帝,因而震动朝野。被贬广东徐 闻典史,后调浙江遂昌知县, 终因愤世嫉俗、抨击朝政被罢 免。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汤 显 祖
第 一 章知



文化
汤显祖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因不满 朝政腐败,弃官回家,致力于戏剧创作,是明代戏曲作家。 所生活的时代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同时期,因此也被 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代表作有 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
第 四 章文



文化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游园》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原似来这姹般紫都嫣付红与开断遍井,颓垣。对比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
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
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
写 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
作 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 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直抒 ①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 胸臆; 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 对仗 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
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②对仗 工整,语言华美。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牡丹亭 游园PPT课件

牡丹亭 游园PPT课件
15

《南柯记》和《邯郸记》
16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李公 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情节变动不多。 内写被免职的武将淳于棼,终日借酒浇愁。 一日醉卧榻上,梦见槐安国使者来迎,国王 招他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颇有 政绩。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回朝 后拜为左丞相。他威势日盛,骄纵荒淫;右 丞相段功乘机进谗,终于被国王所逐。醒后 经老僧契玄点明,才知大槐安国就是庭中大 槐树洞里的蚁群。乃发愿灭情,大悟成佛。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 近日,青春版《牡丹亭》相继在武汉大学和中国 科技大学上演,给大学生们带来一场盛宴般的艺 术享受。
• 演出前,在武汉大学校园内,青春版《牡丹亭》 的门票早已是“一票难求”。“有票没?”已经 成为同学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在校园进行的首届 “珞珈之春”系列艺术讲座中,由于海报上的一 句“现场有牡丹亭门票派送”,引来不少大学生 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占好座位,等到讲座开始时, 过道都已经挤得水泄不通。
• 精美到令人口齿生香的唱词、缠绵婉转的声腔、 演员青春的脸庞、精美的衣饰、眉眼中流露的神 韵、唱念中营造出的意境,都让在场的大学生们 如痴如醉,感受着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美感。
• 散场时,武大物理专业大二学生叶扬韬感叹: “非常好,非常好!”被追问怎么好时,这位男 生嘿嘿笑了起来:“就是觉得好,也说不出啥道 道。最后的《离魂》一出很美,杜丽娘身披长长 的红色拖地披风,手拿一枝梅花,走近黑色底幕 时回眸一笑。真美!让人陶醉其中呀。”
• 青春版《牡丹亭》在武汉大学开演当晚,演出 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内座无虚席。不少人手里拿着 望远镜,还有人自带小板凳进场,就连场前的乐 队旁边也挤满了席地而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 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 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晴丝摇漾、 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 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 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 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 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 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
拓展练习
阅读《牡丹亭·游园》“[商调引 子]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到“[隔尾]观之不足由 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 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 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 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 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形容空虚、 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 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 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 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 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 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 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 “生生燕语”、 “呖呖莺歌”,杜丽娘 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 刺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 了的幽怨和伤感。)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 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 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 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 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 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无 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 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