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小学音乐教学课例研究作业
《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欣赏和感受,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学会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赞美,提高音乐表现能力;3. 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欣赏作业:学生需要在家中观看并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视频,记录下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歌曲创作作业:学生可以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赞美。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形式,或者根据自己喜欢的旋律和节奏自己创作歌曲。
歌词中需要体现出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此作业需提交MP3格式的音乐作品,由老师进行评分。
3. 团队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家乡的代表性地点或景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小组内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考察地点的报告,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要求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作业要求:1. 欣赏作业需要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看法;2. 歌曲创作作业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音乐作品;3. 团队作业需要学生充分合作,共同完成考察报告和展示讲解任务;4. 所有作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质量需达到一定的标准。
四、作业评价:1. 欣赏作业: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家乡美景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 歌曲创作作业:根据学生的音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3. 团队作业:根据学生的报告、PPT展示和讲解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2. 对于在作业中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3.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音乐课堂学习与家庭作业的配合,使学生能够:1. 掌握歌曲《美丽的家乡》的基本旋律与歌词内容;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家乡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欣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美丽的家乡》歌曲录音,并尝试跟唱,力争在下一课时能够熟练演唱。
2. 歌词背诵:学生需将歌词完整背诵并理解其含义,能够准确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家乡故事收集:学生需在家中收集与家乡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课时的音乐创作提供素材。
4. 创作准备:准备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下一课时的音乐表演做准备。
三、作业要求对于上述作业内容,特提出以下要求:1. 歌曲学习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跟唱练习,并确保音准与节奏基本正确。
家长可辅助孩子进行反复练习,但不可强迫孩子演唱。
2. 歌词背诵要求:家长协助孩子理解歌词含义,鼓励孩子完整背诵歌词,并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表演。
3. 家乡故事收集要求:学生需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并收集至少一个与家乡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家长可提供帮助,但需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4. 创作准备要求:学生需在家中准备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如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简易沙锤等,以备下一课时使用。
四、作业评价本课作业评价将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表现力及家长的反馈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1. 歌曲演唱是否熟练、音准节奏是否准确;2. 歌词背诵是否流畅、理解程度如何;3. 家乡故事收集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4. 创作准备是否充分、乐器准备是否得当。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家长也可将孩子的表现及建议反馈给教师。
2.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美丽的家乡》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够:1. 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与家乡相关的歌曲,并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3. 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学生需学会演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并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歌词理解:学生需理解歌词中的含义,特别是与家乡相关的词汇和情感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歌词内容。
3. 创作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美丽的家乡”主题,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短剧或舞蹈表演,展现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愿景。
4. 音乐知识探索:学生需了解与家乡音乐文化相关的知识,如当地的民间乐器、音乐风格等,并做好记录。
三、作业要求1. 歌曲学习要求:学生需反复听歌、跟唱,确保音准和节奏准确,感情表达到位。
2. 歌词理解要求:学生需积极思考,将歌词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歌词内容。
3. 创作活动要求:小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创意新颖,表演内容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对家乡的热爱。
4. 音乐知识探索要求: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并做好笔记,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对歌曲学习的评价,将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以及情感表达。
3. 对歌词理解的评价,将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解释的合理性。
4. 对创作活动的评价,将重视创意的新颖性、表演的完整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 对音乐知识探索的评价,将关注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笔记的详细程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3. 对学生的创作活动和音乐知识探索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美丽的家乡》音乐课程内容展开,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听歌感悟:学生需在课后,选取几首以家乡为主题的歌曲,如《家乡的云》《渔家姑娘在海边》等,聆听歌曲并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听歌过程中,学生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想象,如歌曲中描绘的家乡景色、人物等。
2. 歌曲创作:结合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或歌谣。
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歌词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认识。
3. 视频制作:利用家中可用的拍摄工具(如手机、平板等),学生与家人合作,录制一段家乡风情的短视频。
视频内容应包括家乡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力求展现家乡的美丽与魅力。
4. 作品整理:将所创作的歌曲、听歌感悟及家乡风情视频进行整理,制作成一份作业作品集。
作品集应包括学生的姓名、班级等信息,以及上述三个部分的详细内容。
三、作业要求1. 听歌感悟部分应真实记录学生的感受和想象,避免抄袭他人观点。
2. 歌曲创作应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歌词的意境表达,力求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素养。
3. 视频制作应确保画面清晰、内容丰富,能够真实反映家乡的风貌和特色。
4. 作品集的整理应规范、整洁,各项内容齐全。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听歌感悟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感悟是否真实、是否能够与歌曲内容相匹配。
2. 歌曲创作的评价:从旋律流畅性、歌词意境、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视频制作的评价:从画面清晰度、内容丰富度、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作品集的整体评价:关注作品的规范性、整洁度以及各项内容的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评价结果,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和乐理的学习,增强对家乡的情感与认同,通过乐器的实践操作,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歌曲学习:学生需学习并掌握歌曲《美丽的家乡》的旋律与歌词,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要求学生在演唱中注意音准、节奏及情感的表达。
2. 乐理知识: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包括各部分(如主歌、副歌等)的划分,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3. 乐器实践:使用课堂所学的简单打击乐器,如拍板、木鱼等,为歌曲伴奏,实践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学生需在家中寻找可替代的乐器进行练习,并将过程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
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对原曲进行简单的编曲创作,可以尝试添加不同的乐器或音效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5. 小组作业:分组合作,每个小组根据《美丽的家乡》的主题创作一首短小的诗歌或故事,用于配乐朗诵或表演。
组内成员需分工合作,完成诗歌或故事的编写和排练。
三、作业要求1. 歌曲学习:每位学生需录制完整的演唱视频并附上正确的曲谱或歌谱,注意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2. 乐理知识:要求学生绘制出歌曲的曲式结构图,并标明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3. 乐器实践:记录实践过程并制作成小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并标明所使用的乐器名称及演奏方式。
4. 音乐创作:学生需提交编曲的详细方案或成品,展示自己的创新与创意。
5. 小组作业:各小组需录制完整的表演视频或现场表演时拍摄的照片或视频,要求内容完整、表现力强。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演唱技巧、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创作的创新性以及小组作业的完成度和表现力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并给予详细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演唱和创编,深入感受和表现歌曲《美丽的家乡》的旋律美和情感美;2.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作业内容:1. 欣赏作业:学生需要反复聆听《美丽的家乡》歌曲,不少于3遍。
在聆听过程中,要认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音乐元素,并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演唱作业:学生需要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美丽的家乡》歌曲,不少于3遍。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吐字清晰、音准节奏准确、声音的协调性等。
同时,完成一份歌词抄写并注音,要求抄写准确无误。
3. 创编作业: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进行创编,尝试将《美丽的家乡》歌曲进行改编或重新填词。
创编完成后,需要提交一份作业,供老师和同学们点评和交流。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时间:请学生在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将作业上交;2. 作业提交方式:将作业提交至老师指定的平台或邮箱,请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3. 作业要求质量:作业内容要真实、准确,充分体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严禁抄袭或雷同。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合作精神等方面;3. 评价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的掌握程度,教师会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反馈。
同时,教师也会在课下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熟练演唱并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家乡的美好。
《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有初步的认知和理解;2. 通过作业,使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并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并尝试用笔记录下来。
2. 歌词理解:学生阅读并理解歌词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景和情感。
3. 歌曲表演: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演,增强对歌曲的感知和表现力。
4. 歌曲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或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学生在课后自行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建议每天至少听歌一次,持续一周的时间。
2. 作业形式: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汇报、书面报告、视频录制等多种形式完成作业。
3. 作业质量: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记录听歌的感受和自己的理解,表演动作要符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创作作品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4. 作业反馈:学生将作业成果提交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和成果,结合歌曲的主题思想、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作业反馈及时告知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美丽的家乡》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尝试用乐器演奏、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向往。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音乐欣赏: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代表性音乐,如民歌、地方戏曲等,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旋律和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好。
2. 歌曲学习:学唱《美丽的家乡》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音高、情感表达,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歌曲。
3. 乐器演奏: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为《美丽的家乡》伴奏或独奏。
可以参考音乐教材中的伴奏谱,也可以自己创作演奏。
4. 绘画创作: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美景,如山川、河流、田野、房屋等,发挥想象力,展现家乡的独特魅力。
5. 合作表演:与同学合作编排一个小型音乐剧或歌舞表演,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展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时间:请在课后至下周一前提交作业,以便我们及时评价和反馈。
2. 提交形式:音乐欣赏作业以文字描述形式提交;歌曲学习、乐器演奏、绘画创作可选择拍照或扫描图片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合作表演请将视频录制后提交至老师邮箱。
3. 作业质量:要求积极参与作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展现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对于优秀作品,我们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4. 合作精神: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业。
在小组合作表演中,请注意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打造一台精彩的音乐剧或歌舞表演。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提交的完整性、创新性、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优秀作业将作为班级示范作品,供大家学习参考。
2. 评价方式:老师将逐一检查作业,并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也会邀请同学们参与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的优秀作品。
3. 反馈方式:对于评价结果,我们将及时反馈给同学们。
对于存在的问题,请认真听取建议,并在下次作业中加以改进。
五、作业反馈:通过本次作业,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视频编辑:通过观赏2012年6月16日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这一事件让同学们通过飞船上遥望地球,当你们看到我们中国的版块会是一个什么景象?
2、图片处理: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碧绿的平原”与“金黄的沙漠”这两种颜色的对比,教师引导: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污染环境的话,那么地图上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学生:地图上“黄”色的面积会越来越多,“绿”色会越来越少,干旱、沙漠化现象会加剧,耕地面积会减少,沙尘暴会更猛烈、更加频繁的发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三拍子节拍特点及旋律中的休止符
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歌唱的基本要求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四、表演:
1.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3、音频编辑:我使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处理了在网上下载的视频,有效利用,节省时间。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看与聆听歌曲,便于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能够更好地学习歌曲。
最后PPT展示知识点的时候方便学生记录重点知识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教学课例研究作业模板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小学音乐
教学课例名称:
《美丽的家乡》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家乡》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其中歌词以少年打开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为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歌曲分两个乐段,大调式,3/4拍,多处使用到休止符,从而赋予了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像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的表达着热爱祖国的幸福感情。
3、通过教学,我发现自己对有关音乐处理这方面软件的使用还是有待练习和提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更加熟练,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孩子,我们有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请你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民族?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六、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五、课例研究综述
1、通过视频展示一个直观的课。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更直观的课堂,使同学们能够更流畅地了解音乐作品,同时能体会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更深地感悟音乐作品。
2、我使用了较多的音频、视频资料,并对图片,音乐,文字,视频进行了处理,尽可能地将课件做到完美,从而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音乐,提高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演唱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验、理解其深厚的、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够从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