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初步》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某正方体被截去部分后得到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32B .223C .152D .2332、已知直线a 与平面α,β,γ,能使α//β的充分条件是( ) ①α⊥γ,β⊥γ ②α//γ,β//γ ③a //α,a //β ④a ⊥α,a ⊥β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若直线l 与平面α上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D .若a 、b 、c 是三条直线,a ∥b 且与c 都相交,则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上4、如图.AB 是圆的直径,PA ⊥AC ,PA ⊥BC ,C 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 ,B ),且PA =AC ,则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 )A .∠PACB .∠CPAC .∠PCAD .∠CAB5、如图,“蘑菇”形状的几何体是由半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组成,球的半径为2,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3,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8πB .20πC .22π3D .26π6、如图,某圆锥的轴截面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E 在底面圆的圆周上,且BE ⌢的长度等于CE⌢的长度,则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4B .√64C .√104D .√1447、如图,“十字歇山”是由两个直三棱柱重叠后的景象,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直三棱柱的底面是顶角为120°,腰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23B .24C .26D .278、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DC 且AB =2DC ,点E 为线段BC 的靠近点C 的一个四等分点,点F 为线段AD 的中点,AE 与BF 交于点O ,且AO⃑⃑⃑⃑⃑ =xAB ⃑⃑⃑⃑⃑ +yBC ⃑⃑⃑⃑⃑ ,则x +y 的值为( )A .1B .57C .1417D .56多选题9、《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底面为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膈”.如图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C ⊥BC ,且AA 1=A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 B .四面体A 1C 1CB 为“鳖膈” C .四棱锥B −A 1ACC 1体积最大为23D .过A 点分别作AE ⊥A 1B 于点E ,AF ⊥A 1C 于点F ,则EF ⊥A 1B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线段AD1上运动,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异面直线C1P和CB1所成的角为定值B.直线CD和平面BPC1相交C.三棱锥D−BPC1的体积为定值D.直线CP和直线A1B可能相交11、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B⊥BCB.PD⊥CDC.PD⊥BDD.PA⊥BD填空题12、对于任意给定的两条异面直线,存在______条直线与这两条直线都垂直.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带答案(四)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该空间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由图示可知,该空间几何体体积为V=23−(13×12×12×1+13×12×12×2)=152,故选:C.2、答案:D解析:根据线面的平行关系,结合相关性质,逐个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对①,若α⊥γ,β⊥γ,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可以相交,故①错误;对②,若α//γ,β//γ,则α//β,平面的平行具有传递性,故②正确;对③,若a//α,a//β,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可以相交,故③错误;对④,a⊥α,a⊥β,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故④正确.综上:②④正确,故选:D.3、答案:D分析:利用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接判断.A.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B.由墙角模型,显然B错误;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不一定垂直,故C错误;D.因为a//b,所以a、b确定唯一一个平面,又c与a、b都相交,故直线a、b、c共面,故D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由圆的性质知:AC⊥B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BC⊥面PAC,即BC⊥PC,结合二面角定义可确定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B),AB是圆的直径,∴AC⊥BC,PA⊥BC,AC∩PA=A,即BC⊥面PAC,而PC⊂面PAC,∴BC⊥PC,又面ABC∩面PBC=BC,PC∩AC=C,∴由二面角的定义:∠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故选:C5、答案:A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由半球的表面积加上圆柱的侧面积,再加上圆的面积即可解:由题意得,球的半径R=2,圆柱的底面半径r=1,高ℎ=3,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2πR2+πR2+2πrℎ=8π+4π+2π×1×3=18π故选:A.6、答案:A分析:过点A作AO⊥BC于点O,过点A作DG⊥BC于点G,取AO的中点F,连接GE、OE、EF,则有∠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与BC所成的角,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解三角形可求得答案.解:过点A作AO⊥BC于点O,过点A作DG⊥BC于点G,取AO的中点F,连接GE、OE、EF,BC,所以∠DEF(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与BC所成的角,则DF//BC,且DF=12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则DF=1,OE=2,AO=2√3,所以DG=OF=√3,在Rt△GOE中,GO=1,OE=2,所以GE=√GO2+OE2=√5,在Rt△GDE中,GE=√5,DG=√3,所以DE=√GD2+GE2=2√2,在Rt△FOE中,FO=√3,OE=2,FE=√FO2+OE2=√7,所以在△DFE中,满足DF2+FE2=DE2,所以∠DFE=90∘,所以cos∠DEF=DFDE =2√2=√24,故选:A.7、答案:D分析:作出几何体直观图,由题意结合几何体体积公式即可得组合体的体积.该几何体由直三棱柱AFD−BHC及直三棱柱DGC−AEB组成,作HM⊥CB于M,如图,因为CH=BH=3,∠CHB=120∘,所以CM=BM=3√32,HM=32,因为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所以AB=BC=3√3,在直棱柱AFD−BHC中,AB⊥平面BHC,则AB⊥HM, 由AB∩BC=B可得HM⊥平面ADCB,设重叠后的EG与FH交点为I,则V I−BCDA =13×3√3×3√3×32=272,V AFD−BHC =12×3√3×32×3√3=814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2V AFD−BHC −V I−BCDA =2×814−272=27.故选:D. 8、答案:C分析: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化简得到AO ⃑⃑⃑⃑⃑ ==(x −y2)AB ⃑⃑⃑⃑⃑ +2yAF ⃑⃑⃑⃑⃑ 和BO ⃑⃑⃑⃑⃑ =(1−x)BA ⃑⃑⃑⃑⃑ +4y 3BE⃑⃑⃑⃑⃑ ,结合B,O,F 三点共线和A,O,E 三点共线,得出2x +3y −2=0和3x −4y =0,联立方程组,即可求解.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可得AO⃑⃑⃑⃑⃑ =xAB ⃑⃑⃑⃑⃑ +yBC ⃑⃑⃑⃑⃑ =xAB ⃑⃑⃑⃑⃑ +y(BA ⃑⃑⃑⃑⃑ +AC ⃑⃑⃑⃑⃑ ) =xAB ⃑⃑⃑⃑⃑ −yAB ⃑⃑⃑⃑⃑ +yAC ⃑⃑⃑⃑⃑ =(x −y)AB ⃑⃑⃑⃑⃑ +y ⋅(AD ⃑⃑⃑⃑⃑ +DC⃑⃑⃑⃑⃑ ) =(x −y)AB ⃑⃑⃑⃑⃑ +y ⋅(2AF ⃑⃑⃑⃑⃑ +12AB ⃑⃑⃑⃑⃑ )=(x −y)AB ⃑⃑⃑⃑⃑ +2yAF ⃑⃑⃑⃑⃑ +12yAB ⃑⃑⃑⃑⃑ =(x −y2)AB ⃑⃑⃑⃑⃑ +2yAF ⃑⃑⃑⃑⃑ , 因为B,O,F 三点共线,可得x −y 2+2y =1,即2x +3y −2=0;又由BO ⃑⃑⃑⃑⃑ =BA ⃑⃑⃑⃑⃑ +AO ⃑⃑⃑⃑⃑ =BA ⃑⃑⃑⃑⃑ +xAB ⃑⃑⃑⃑⃑ +yBC ⃑⃑⃑⃑⃑ =BA ⃑⃑⃑⃑⃑ −xBA ⃑⃑⃑⃑⃑ +y ⋅43BE ⃑⃑⃑⃑⃑ =(1−x)BA ⃑⃑⃑⃑⃑ +4y 3BE ⃑⃑⃑⃑⃑ , 因为A,O,E 三点共线,可得1−x +4y 3=1,即3x −4y =0,联立方程组{2x +3y −2=03x −4y =0 ,解得x =817,y =617,所以x +y =1417.故选:C. 9、答案:ABD分析:根据“阳马”和“鳖膈”的定义,可判断A ,B 的正误;当且仅当AC =BC 时,四棱锥B −A 1ACC 1体积有最大值,求值可判断C 的正误;根据题意可证A 1B ⊥平面AEF ,进而判断D 的正误. 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 ∴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C ⊥BC ,侧棱AA 1⊥平面ABC ,A 选项,∴AA 1⊥BC ,又AC ⊥BC ,且AA 1∩AC =A ,则BC ⊥平面A 1ACC 1, ∴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对;B 选项,由AC ⊥BC ,即A 1C 1⊥BC ,又A 1C 1⊥C 1C 且BC ∩C 1C =C , ∴A 1C 1⊥平面BB 1C 1C ,∴A 1C 1⊥BC 1,则△A 1BC 1为直角三角形,又由BC⊥平面AA1C1C,得△A1BC为直角三角形,由“堑堵”的定义可得△A1C1C为直角三角形,∥CC1B为直角三角形.∴四面体A1C1CB为“鳖膈”,对;C选项,在底面有4=AC2+BC2≥2AC⋅BC,即AC⋅BC≤2,当且仅当AC=BC=√2时取等号,V B−A1ACC1=13S A1ACC1×BC=13AA1×AC×BC=23AC×BC≤43,错;D选项,因为BC⊥平面AA1C1C,则BC⊥AF,AF⊥A1C且A1C∩BC=C,则AF⊥平面A1BC,∴AF⊥A1B,又AE⊥A1B且AF∩AE=A,则A1B⊥平面AEF,所以则A1B⊥EF,对;故选:ABD.10、答案:AC解析:A:由正方体的性质判断B1C⊥平面ABC1D1,得出B1C⊥C1P,异面直线C1P与CB1所成的角为90°;B:由CD//AB,证明CD//平面ABC1D1,即得CD//平面BPC1;C:三棱锥D−BPC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的体积P−DBC1的体积,判断三棱锥D−BPC1的体积为定值;D:可得直线CP和直线A1B为异面直线.对于A,因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1C⊥BC1,B1C⊥C1D1,又BC1∩C1D1=C1,BC1,C1D1⊂平面ABC1D1,所以B1C⊥平面ABC1D1,而C1P⊂平面ABC1D1,所以B1C⊥C1P,故这两个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定值90°,所以A正确;对于B,因为平面BPC1与面ABC1D1是同一平面,DC//AB,AB⊂平面ABC1D1,CD⊂平面ABC1D1,故CD//平面ABC1D1,即CD//平面BPC1,故B错误;对于C,三棱锥D−BPC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P−DBC1的体积,而平面DBC1为固定平面,且△DBC1大小一定,又因为P∈AD1,因为AD1//BC1,AD1⊂平面BDC1,BC1⊂平面BDC1,所以AD1//平面DBC1,所以点A到平面DBC1的距离即为点P到该平面的距离,为定值,所以三棱锥D−BPC1的体积为定值,故C正确;对于D,直线CP和直线A1B是异面直线,不可能相交,故D错误.故选:AC.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空间中的距离,正确理解判定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ABD分析:由PA⊥矩形ABCD,得PA⊥BD,若PD⊥BD,则BD⊥平面PAD,又BA⊥平面PAD,则过平面外一面有两条直线与平面垂直,不成立,故PD⊥BD不正确.解:∵PA⊥矩形ABCD,BD⊂矩形ABCD,∴PA⊥BD,故D正确.若PD⊥BD,则BD⊥平面PAD,又BA⊥平面PAD,则过平面外一面有两条直线与平面垂直,故PD⊥BD不正确,故C不正确;∵PA⊥矩形ABCD,∴PA⊥CD,AD⊥CD,∴CD⊥平面PAD,∴PD⊥CD,故B正确;∵PA⊥矩形ABCD,∴由三垂线定理得PB⊥BC,故A正确;故选:ABD.12、答案:无数分析:平移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相交并确定一个平面,再由线面垂直的意义及异面直线所成角判断作答. 令给定的两条异面直线分别为直线a,b,平移直线b到直线b′,使b′与直线a相交,如图,则直线b′与a确定平面α,点A是平面α内任意一点,过点A有唯一直线l⊥α,因此,l⊥a,l⊥b′,即有l⊥b,由于点A的任意性,所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异面直线a,b都垂直.所以答案是:无数。

《立体几何初步》测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初步》测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初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 在空间四点中,无三点共线就是四点共面的就是(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若a ∥b ,A c b =⋂,则c a ,的位置关系就是( )A 、异面直线B 、相交直线C 、平行直线D 、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直径为a 的半圆面,那么此圆锥的轴截面就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D.其她等腰三角形4、 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就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就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左视图就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48B 64C 96D 1925、 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就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就是( )A.25πB.50πC.125πD.都不对6、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就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A 22 B23 C 423D 437、 若l 、m 、n 就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就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就是( )A.若//,,l n αβαβ⊂⊂,则//l nB.若,l αβα⊥⊂,则l β⊥ C 、 若,//l l αβ⊥,则αβ⊥ D.若,l n m n ⊥⊥,则//l m8、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H ,,, 分别为1AA ,AB ,1BB ,11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 GH 所成的角等于( ) A.45° B.60° C.90° D.120°9、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就是( ) A 、3 B 、2 C 、1 D 、010、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就是( )A 、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B 、直线a//α,a//βC 、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D 、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 直观图(如右图)中,四边形O ′A ′B ′C ′为 菱形且边长为2cm ,则在xoy 坐标中四边形ABCD 为 _ ____,面积为______cm 2.12、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2,BC=3,AA 1=5,则一只小虫从A 点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C 1点的最短距离就是 .13、 已知直线b//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b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14、 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_____ 15、 如图,△ABC 就是直角三角形,∠ACB=︒90,PA ⊥平面ABC,此图形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16、 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 -BD -C,有如下四个结论:(1)AC ⊥BD; (2)△ACD 就是等边三角形 (3)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60°;(4)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

【必刷题】2024高一数学下册立体几何初步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高一数学下册立体几何初步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高一数学下册立体几何初步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1,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1,2,3)B. (1,2,3)C. (1,2,3)D. (1,2,3)2. 下列关于直线l:x=1,y=2+t,z=32t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直线l平行于x轴B. 直线l平行于y轴C. 直线l平行于z轴D. 直线l垂直于x轴3. 一个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为6根号3,则其表面积为()A. 216B. 54C. 108D. 1444. 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则其对角线长度为()A. 5cmB. 6cmC. 7cmD. 9cm5. 下列关于平面α:2x3y+z=6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面α平行于x轴B. 平面α平行于y轴C. 平面α平行于z轴D. 平面α垂直于x轴6. 下列关于点P(2,3,4)到平面α:x+y+z=6的距离,正确的是()A. 1B. 2C. 3D. 47. 若三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根号3,则其体积为()A. 1/3B. 1/6C. 1/9D. 1/128. 下列关于球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 球体的表面积与半径成正比B. 球体的体积与半径成正比C. 球体的表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D. 球体的体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9. 若四面体的四个面均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则其体积为()A. a^3/6B. a^3/12C. a^3/18D. a^3/2710. 下列关于空间向量夹角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90°,则a·b=0B. 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0°,则a·b=0C. 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180°,则a·b=0D. 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60°,则a·b=0二、判断题: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0,0,0)到点B(1,1,1)的距离等于根号3。

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几何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几何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立体几何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图形是正方体?()A. 长方体B. 正六面体C. 圆柱体D. 球体2.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它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cm?()A. 5cmB. 6cmC. 7cmD. 9cm3. 下列哪个图形的表面积最小?()A. 正方体B. 长方体C. 球体D. 圆柱体4. 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A. 2cmB. 4cmC. 6cmD. 8cm5. 下列哪个图形有6个面?()A. 三棱锥B. 四棱锥C. 圆锥D. 球体6.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45πcm²B. 54πcm²C. 75πcm²D. 90πcm²7. 下列哪个图形的体积最大?()A. 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2cm、3cm、4cm)B. 正方体(棱长为3cm)C. 球体(半径为2cm)D. 圆柱体(底面半径为2cm,高为3cm)8.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cm,高为3c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48πcm³B. 64πcm³C. 72πcm³D. 96πcm³9. 下列哪个图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A. 正方体B. 球体C. 圆锥D. 圆柱体10.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它的表面积是多少?()A. 6x²B. 8x²C. 12x²D. 24x²二、判断题:1.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2. 圆柱体的底面和顶面都是圆形。

()3. 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4.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等于其长、宽、高的和。

()5.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6. 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三次方。

()7. 两个相同体积的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也相同。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初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初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初步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那么A.α∥βB.α与β相交C.α与β重合D.α∥β或α与β相交【答案】D【解析】由题意当两个平面平行时符合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当两平面相交时,在α平面内作与交线平行的直线,也有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β平行.故为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点评:对两平面空间的位置要做出多种推测。

2.平面α∥平面β,AB、CD是夹在α和β间的两条线段,E、F分别为AB、CD的中点,则EF与α的关系是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若AB∥CD,易得EF与α、β均平行若AB与CD相交,则EF与α、β均平行若AB与CD异面,则设过AB和EF的平面交α,β分别于直线AG和BH,如下图所示:且使G,F,H在一直线上.因为平面α∥β,所以AG∥CH,连接CG和DH,则CGFDH在一个平面内,且CG∥DH,F为CD中点,所以三角形CFG和三角形DFH全等,即得FG=FH,因为AG∥CH,又E,F分别为AB,CD中点,且A,C,H,G在一个平面内,所以EF∥AG∥CH,CH在平面β内,故EF∥β.同理EF∥β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点评:由于AB,CD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要进行分类讨论。

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转化思想也是处理空间问题最常用的思路。

3.若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6个部分,那么这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三个平面共线;B.有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C.三个平面共线,或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D.三个平面两两相交。

【答案】C【解析】①若三个平面两两平行,则把空间分成4部分;②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共线,则把空间分成6部分;③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有三条交线,则把空间分成7部分;④若三个平面其中两个平行和第三个相交,则把空间分成6部分;故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Δ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如图所示,作EO⊥CD于O,连接ON,过M作MF⊥OD于F.连BF,∵平面平面ABCD.EO⊥CD,EO⊂平面CDE,∴EO⊥平面ABCD,MF⊥平面ABCD,∴ΔMFB与ΔEON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3,ON =EN=2,MF=√32,BF=52,∴BM=√7.∴BM≠EN,故选B.CDE小提示: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直角△O′A′B′是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边O′B′=4,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8√2B.4√2C.4D.√2答案:A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可求原平面图形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由题意可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4,则OʹAʹ=2√2,所以原图形中,OB=4,OA=4√2,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1×4×4√2=8√2.2故选:A3、如图,用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A1B1C1的直观图,则正确的图形是()A.B.C.D.分析:由斜二侧画法的规则分析判断即可先作出一个正三角形A1B1C1,然后以B1C1所在直线为x轴,以B1C1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对应的x′,y′轴,使夹角为45°,画直观图时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线段长度保持不变,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得到的图形如图,然后去掉辅助线即可得到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如图,故选:A4、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A.B.C.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5、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沿图1中对角面将它分割成两个部分,拼成如图2的四棱柱,则该四棱柱的全面积为()A.(8+2√2)a2B.(2+4√2)a2C.(4+2√2)a2D.(6−4√2)a2答案:C分析:拼成的几何体比原正方体的表面增加了两个截面,减少了原来两个正方形面,据此变化,进行求解. 由题意,拼成的几何体比原正方体的表面增加了两个截面,减少了原来两个正方形面,由于截面为矩形,长为√2a,宽为a,所以面积为√2a2,所以拼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a2+2√2a2=(4+2√2)a2.故选:C.6、已知三棱锥A−BCD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且AB⊥平面BCD,AB=2√3,AC=AD=4,CD= 2√2,则球O的表面积为()A.20πB.18πC.36πD.24π答案:A分析:根据AB⊥平面BCD,得到AB⊥BC,AB⊥BD,再由AB=2√3,AC=AD=4,CD=2√2,得到BC⊥BD,则三棱锥A−BCD截取于一个长方体,然后由长方体的外接球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求解.因为AB⊥平面BCD,所以AB⊥BC,AB⊥BD,∴BC=BD=√42−(2√3)2=2,在△BCD中,CD=2√2,∴CD2=BC2+BD2,∴BC⊥BD.如图所示: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AGFH-BCED的外接球,设球O的半径为R,则2R=√BA2+BC2+BD2=√(2√3)2+22+22=2√5,解得R=√5,所以球O的表面积为20π,故选:A.7、下列条件中,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C.直线m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答案: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性质逐个辨析即可.对A ,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不可能,故A 错误;对B ,当直线m 在平面α内时,满足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但m 与α不平行;对C ,能推出m 与α平行;对D ,当直线m 在平面α内时,m 与α不平行.故选:C.8、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 为截面,长方形ABCD 为底面,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 )A .梯形B .平行四边形C .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D .矩形答案:B解析: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EF 与的平行、EH 与FG 平行.因为平面ABFE //平面CGHD ,且平面EFGH ∩平面ABFE =EF ,平面EFGH ∩平面CGHD =GH ,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EF //,同理可证明EH //F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方体截面形状判断,考查面面平行的性质应用,较简单.多选题9、(多选)一个几何体有6个顶点,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三棱柱B .三棱台C .五棱锥D .四面体答案:ABCGH GH分析:根据棱柱、棱台、棱锥及四面体的图形分析,即可得答案.对于A ,三棱柱是上下两个三角形,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B ,三棱台是上下两个三角形,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C ,五棱锥是底面为五边形及一个顶点,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D ,四面体的顶点个数为4个,不满足题意.故选:ABC.10、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正四棱锥称为方锥.已知半球内有一个方锥,方锥的底面内接于半球的底面,方锥的顶点在半球的球面上,若方锥的体积为18,则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半径是3B .体积为18πC .表面积为27πD .表面积为18π答案:ABC分析:作出正四棱锥的对角面,为半球的半个大圆的内接三角形,由图形可用球的半径表示出棱锥底面边长,高,由棱锥体积求得半球半径.然后计算半球体积,表面积,判断各选项.如图,是正四棱锥的对角面,设球半径为r ,AC 是半圆的直径,则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r ,棱锥体积为V =13×(√2r)2×r =23r 3=18,r =3, 半球体积为V =23πr 3=23π×33=18π,表面积为S =2π×32+π×32=27π,故选:ABC .1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PAC △PAC△A.两条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π4B.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等于π4C.点D到面ACD1的距离为√33D.三棱柱AA1D1−BB1C1外接球半径为√32答案:BCD分析:对于A:根据异面直线的求法易得: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AD1C;对于B:可证B1C⊥平面ABC1D1,则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CBC1;对于C:根据等体积转换V D−ACD1=V D1−ACD,求点D到面ACD1的距离;对于D:三棱柱AA1D1−BB1C1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外接球,直接求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即可.连接AC、AD1∵AB∥C1D1且AB=C1D1,则四边形ABC1D1为平行四边形,∴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AD1C∵AC=AD1=D1C,则△ACD1为正三角形,即∠AD1C=π3A不正确;连接B1C在正方形BB1C1C中,BC1⊥B1C∵AB⊥平面BB1C1C,B1C⊂平面BB1C1C∴AB⊥B1CAB∩BC1=B,则B1C⊥平面ABC1D1∴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CBC1=π4 B正确;根据等体积转换可知:V D−ACD1=V D1−ACD即13×ℎ×12×√2×√2×√32=13×1×12×1×1,则ℎ=√33C正确;三棱柱AA1D1−BB1C1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外接球则外接球的半径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体对角线的一半,即R=√32D正确;故选:BCD.1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平面ABCD,FB∥ED,AB=ED=2FB,记三棱锥E−ACD,F−ABC,F−ACE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A.V3=2V2B.V3=V1C.V3=V1+V2D.2V3=3V1答案:CD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V1,V2,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由V3=V A−EFM+V C−EFM计算出V3,依次判断选项即可.设AB=ED=2FB=2a,因为ED⊥平面ABCD,FB∥ED,则V1=13⋅ED⋅S△ACD=13⋅2a⋅12⋅(2a)2=43a3,V2=13⋅FB⋅S△ABC=13⋅a⋅12⋅(2a)2=23a3,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易得BD⊥AC,又ED⊥平面ABCD,AC⊂平面ABCD,则ED⊥AC,又ED∩BD=D,ED,BD⊂平面BDEF,则AC⊥平面BDEF,又BM=DM=12BD=√2a,过F作FG⊥DE于G,易得四边形BDGF为矩形,则FG=BD=2√2a,EG=a,则EM=√(2a)2+(√2a)2=√6a,FM=√a2+(√2a)2=√3a,EF=√a2+(2√2a)2=3a,EM2+FM2=EF2,则EM⊥FM,S△EFM=12EM⋅FM=3√22a2,AC=2√2a,则V3=V A−EFM+V C−EFM=13AC⋅S△EFM=2a3,则2V3=3V1,V3=3V2,V3=V1+V2,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13、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三棱锥高为3B.正三棱锥的斜高为√392C.正三棱锥的体积为27√34D.正三棱锥的侧面积为9√394答案:ABD分析:先求出正三棱锥的高和斜高,从而可判断AB的正误,再计算出体积和侧面积,从而可判断CD的正误.设E为等边三角形ADC的中心,F为CD的中点,连接PF,EF,PE,则PE为正三棱锥的高,PF为斜高,又PF=√12−94=√392,EF=32×√33=√32,故PE=√394−34=3,故AB正确.而正三棱锥的体积为13×3×√34×9=9√34,侧面积为3×12×3×√392=9√394,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填空题14、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线段A1B上的动点(不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①平面A 1D 1P ⊥平面BB 1P ;②DC 1⊥PC ;③∠APD 1的取值范围是[π2,π); ④三棱锥C 1−D 1PC 的体积为定值43.答案:①②④分析:由正方体的特征知A 1D 1⊥平面AA 1B 1B ,DC 1⊥对角面A 1BCD 1,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①②正确;当点P 为线段A 1B 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 时,由长度关系可求得cos∠APD 1>0,知③错误;由体积桥和三棱锥体积公式可确定④正确.对于①,∵几何体是正方体,∴A 1D 1⊥平面AA 1B 1B ,又A 1D 1⊂平面A 1D 1P ,∴平面A 1D 1P ⊥平面BB 1P ,①正确;对于②,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DC 1⊥对角面A 1BCD 1,对角面A 1BCD 1,∴DC 1⊥PC ,②正确;对于③,当点P 为线段A 1B 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 时,可得:AP =√102,D 1P =√342,AD 1=2√2,由余弦定理得:cos∠APD 1=AP 2+D 1P 2−AD 122AP⋅D 1P =52+172−82×√102×√342=√85>0,此时∠APD 1<π2,③错误; 对于④,∵△D 1C 1C 的面积是定值S =12×2×2=2,点P 到面D 1C 1C 的距离为BC =2,∴三棱锥C 1−D 1PC的体积V =13×2×2=43,④正确. PC所以答案是:①②④.15、如图,在正方体中,A 、B 、C 、D 分别是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A 、B 、C 、D 四点共面的图形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①③④分析:四点共面主要通过证明两线平行说明,本题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平行线的传递性进行说明,证明平行时绝不能凭直观感觉或无理论依据.图①:证明AB ∥EF ,CD ∥EF ,可得AB ∥CD ;图③:证明BD ∥EF ,AC ∥EF ,可得BD ∥AC ;图④:证明GH ∥EF ,AC ∥EF , BD ∥GH ,可得BD ∥AC .图①:取GD 的中点F ,连结BF 、EF ,∵B 、F 均为相应边的中点,则:BF ∥HG又∵HG ∥,则BF ∥即ABFE 为平行四边形∴AB ∥EF同理: CD ∥EF则AB ∥CD 即A 、B 、C 、D 四点共面,图①正确;图②:显然AB 与CD 异面,图②不正确;AEAE图③:连结AC,BD,EF,∵BE∥DF即BDFE为平行四边形∴BD∥EF又∵A、C分别为相应边的中点,则AC∥EF∴BD∥AC即A、B、C、D四点共面,图③正确;图④:连结AC,BD,EF,GH,∵GE∥HF即GEFH为平行四边形,则GH∥EF又∵A、C分别为相应边的中点,则AC∥EF同理:BD∥GH∴BD∥AC即A、B、C、D四点共面,图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③④.16、一个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该正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16分析:根据棱柱的体积公式直接计算即可.由题可得该正四棱柱的体积为2×2×4=16.所以答案是:16.解答题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BB1的中点.(1)求证:B1D∥平面ACE.(2)若F是棱CC1的中点,求证:平面B1DF∥平面ACE.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连BD,使BD∩AC=G,连EG,由中位线定理以及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证明B1F∥平面ACE,结合B1D∥平面ACE,利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即可.(1)连BD,使BD∩AC=G,连EG.∵ABCD是正方形,BD∩AC=G,∴DG=BG.又∵E是BB1中点,∴B1E=BE,∴DB1∥GE,又DB1⊄平面ACE,GE⊂平面ACE,∴B1D∥平面ACE.(2)∵E是棱BB1的中点,F是棱CC1的中点.∴B1E∥CF且B1E=CF,∴四边形B1ECF是平行四边形,∴B1F∥CE,又∴B1F⊄平面ACE,CE⊂平面ACE,∴B1F∥平面ACE,由(1)B1D∥平面ACE,又∵DB1∩B1F=B1,∴平面B1DF∥平面ACE.18、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答案:(1)α∩β=l,a∩α=A,a∩β=B;图象见解析;(2)A∈α,B∈α,a∩α=C,C∉AB;图象见解析分析:由题意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根据点线面的关系,借用集合符号,表示即可.(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点、线、面的关系的符号表达,属于基础题.。

(必考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答案解析)(1)

(必考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正三棱锥(底面为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的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正三角形,O 是其中心,则正视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于( )A .5B .2C .3D .2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 分别是梭BC ,CD 的中点,则1A F 与1C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5B .25C .5 D .253.已知平面,αβ,直线l ,记l 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1θ,2θ,若αβ⊥,则( ) A .12sin sin 1θθ+≤B .12sin sin 1θθ+≥C .122πθθ+≤D .122πθθ+≥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A AB =,E 为AP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A 2B 5C 15D 10 5.如图,在Rt ABC △中,1AC =,BC x =,D 是斜边AB 的中点,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若在翻折过程中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B AD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0,3⎤⎦B .2,22⎛⎤⎥ ⎝⎦C .3,23D .(]2,46.设有直线m ,n ,l 和平面α,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n αα,则//m n B .若//,//,//l m αβαβ,则//l m C .若,m αβα⊥⊂,则m β⊥D .若,,m m αββα⊥⊥⊄,则//m α7.已知四面体ABCD 中,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且2AB =,4CD =,120CBD ∠=,则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是( )A .43B .23C .83D .438.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 平面ADE ;②D E BM ⊥;③平面//BDM 平面AFN ;④AM ⊥平面BDE .以上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9.如图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四面体外接球的体积为48πB .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23π C .该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23π D .该四面体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π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该几何体所有棱的棱长之和为L ,则( )A .8,14253V L ==+ B .8,1425V L ==+ C .8,16253V L ==+ D .8,1625VL ==+1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16B .13C .23D .212.已知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顶点A ,B ,C ,D ,在球O 的表面上,顶点1A,1B ,1C ,1D ,在过球心O 的一个平面上,若6AB =,8AD =,14AA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169πB .161πC .164πD .265π二、填空题13.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有2AB BC =,沿AC 将ADC 翻折成AD C ',当二面角D AC B '--的大小为3π时,则异面直线D C '与AB 所成角余弦值是______.14.已知长方体1234ABCD A B C D -,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高为2,点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点P 在以O 为球心,半径为1的球面上,设二面角111P A B C --的平面角为θ,则tan 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在三棱锥P ABC -中,4PA PB ==,42BC =,8AC =,AB BC ⊥.平面PAB ⊥平面ABC ,若球O 是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则球O 的半径为_________.16.二面角a αβ--的大小为135A AE a E α︒∈⊥,,,为垂足,,B BF a F β∈⊥,为垂足,2,31AE BF EF P ===,,是棱上动点,则AP PB +的最小值为_______. 17.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22AB =,VA VB =,1VC =,且AV BV ⊥,AC BC ⊥,则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是_____.18.已知四面体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AB 上,且PO ⊥平面ABC ,2AC 3=,若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则该球的体积为_____. 19.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为线段1AB 上的任意一点,有下面三个命题:①//PB 平面11CC D D ;②1BD AC ⊥;③1BD PC ⊥.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20.已知点O 为圆锥PO 底面的圆心,圆锥PO 的轴截面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AB ,圆锥PO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5AB =,3AC =,14BC CC ==,M 是1CC 的中点.(Ⅰ)求证:BC AM ⊥;(Ⅱ)若N 是AB 上的点,且//CN 平面1AB M ,求BN 的长.22.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A ⊥底面ABCD ,E ,F ,H 分别为AB ,PC ,BC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PAH ;(2)若2PA AD ==,求直线PD 与平面PAH 所成线面角的正弦值.23.如图,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为矩形,PD ⊥面ABCD ,E 、F 分别为PA 、BC 的中点.(1)求证://EF 面PCD ;(2)若2AB =,1AD PD ==,求三棱锥P BEF -的体积.2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M 是棱PD 的中点.(1)求证://PB 平面AMC ;(2)若PD ⊥平面ABCD ,2AD PD ==,3BAD π∠=,求点B 到平面AMC 的距离.25.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2,AB BC ==30ACB ∠=,13AA =,11BC AC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EB ;(2)求证:1AC ⊥平面1C EB . 26.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PD ⊥平面ABCD ,226AB PD ==,O 为AC 与BD 的交点,E 为棱PB 上一点.(1)证明:平面EAC ⊥平面PBD ;(2)若//PD 平面EAC ,求三棱锥B AEC -的体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可得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正三棱锥A BCD -,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设底面边长为2x ,表示出2522x AO OE -===133xOE CE ==,即可求出x ,进而求出腰长. 【详解】根据三视图可得原几何体如图所示正三棱锥A BCD -,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则底面中心O 在CE 上,连接AO ,可得AO ⊥平面ABC ,由三视图可知5AB AC AD ===45AEC ∠=, 设底面边长为2x ,则DE x =,则25AE x =-则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OE 中,2522xAO OE -===O 是底面中心,则133xOE CE ==,2532x x-=,解得3x = 则1AO =,底面边长为23则正视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23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计算原几何体的相关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三棱锥中的关系求出底面边长.2.D解析:D【分析】延长DA至G,使AG CE=,可证11//AG C E,得1GA F∠是异面直线1A F与1C E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1AGF△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结论.【详解】延长DA至G,使AG CE=,连接1,GE GA,GF,11,AC AC,又//AG CE所以AGEC是平行四边形,//,GE AC GE AC=,又正方体中1111//,AC AC AC AC=,所以1111//,AC DE AC DE=,所以11AC EG是平行四边形,则11//AG C E,所以1GA F∠是异面直线1A F与1C E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棱长为2,在正方体中易得15AG10GF22222112(21)3A F AA AF=+=++=,1AGF△中,2221111125cos2253AG A F GFGA FAG A F+-∠===⋅⨯⨯.故选:D.【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并证明,然后解三角形得结论;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C解析:C 【分析】如图,作出1θ和2θ,再由线面角推得12sin sin 2πθθ⎛⎫≤- ⎪⎝⎭,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选项. 【详解】设直线l 为直线AB ,m αβ=,AD m ⊥,BC m ⊥,连结BD ,AC ,1ABD θ=∠,2BAC θ=∠,12sin sin 2AD AC AB AB πθθ⎛⎫=≤=- ⎪⎝⎭,12,2πθθ-都是锐角, 122πθθ∴≤-,即122πθθ+≤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作图,并利用线段AD AC ≤,传递不等式,12sin sin 2AD AC AB AB πθθ⎛⎫=≤=- ⎪⎝⎭. 4.D解析:D 【分析】先取正方形的中心O ,连接OE ,由PC //OE 知OED ∠为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再在OED 中求OED ∠的正弦即可. 【详解】连AC ,BD 相交于点O ,连OE 、BE ,因为E 为AP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有PC //OE ,可得OED ∠为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不妨设正方形中,2AB =,则2PA =,由PA ⊥平面ABCD ,可得,PA AB PA AD ⊥⊥, 则145BE DE ==+=1122222OD BD ==⨯= 因为BE DE =,O 为BD 的中点,所以90EOD ∠=︒,210sin 5OD OED DE ∠===故选:D. 【点睛】 方法点睛:求空间角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结合图形,作出所求空间角,再结合题中条件,解对应三角形,即可求出结果;(2)向量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向量夹角(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面法向量与平面法向量)余弦值,即可求出结果.5.A解析:A 【分析】取BC 中点E ,连接DE ,AE ,若CB AD ⊥,则可证明出BC ⊥平面ADE ,则可得BC AE ⊥. 根据题目中各边长的关系可得出AE ,AD 关于x 的表达式,然后在ADE中,利用三边关系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得BC x =,则212x AD CD BD +===,如图所示,取BC 中点E ,翻折前,在图1中,连接DE ,CD ,则1122DE AC ==, 翻折后,在图2中,若CB AD ⊥,则有:∵BC DE ⊥,BC AD ⊥,AD DE D ⋂=,且,AD DE 平面ADE ,∴BC ⊥平面ADE ,∴BC AE ⊥,又BC AE ⊥,E 为BC 中点,∴1AB AC ==∴2114AE x =-212x AD +=,在ADE 中,由三边关系得:①221111224x x ++>-,②221111224x x +<-,③0x >;由①②③可得03x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性问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解答本题的主要思路分析在于将异面直线间的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关系,即作出辅助线DE 与AE ,根据题目条件确定出BC ⊥平面ADE ,得到BC AE ⊥,从而通过几何条件求解.6.D解析:D 【分析】在A 中,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 在B 中,l 与m 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 在C 中,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在D 中,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可得m ∥α.【详解】由直线m 、n ,和平面α、β,知: 对于A ,若m ∥α,n ∥α,则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 错误;对于B ,若//,//,//l m αβαβ,l 与m 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故B 错误; 对于C ,若α⊥β,m ⊂α,则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故C 错误;对于D ,若α⊥β,m ⊥β,m ⊄α,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得m ∥α,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真假的判断问题,考查了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应用,体现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是中档题.7.D解析:D 【分析】在BCD △中,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可得163BC BD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43BCDS≤,由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可得A 到平面BCD 的最大距离为2sin 603h ==ABCD 体积的最大值.【详解】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120CD BC BD BC BD =+-⋅22BC BD BC BD =++⋅因为222BC BD BC BD +≥,所以23CD BC BD ≥⋅, 所以163BC BD ⋅≤,当且仅当BC BD =时等号成立, 111634sin120322323BCDSBC BD =⋅≤⨯⨯= 因为二面角A BC D --的大小为60,所以点A 到平面BCD 的最大距离为2sin 603h ==所以1144333333A BCD BCDV S h -=⋅≤⨯⨯=, 所以四面体ABCD 体积的最大值是43,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CD S △最大值,再由二面角求出高的最大值. 8.A解析:A 【分析】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ABCA ﹣EFMN ,得出BM ∥平面ADNE ,判断①正确;由连接AN ,则AN ∥BM ,又ED AN ⊥,判断②正确;由BD ∥FN ,得出BD ∥平面AFN ,同理BM ∥平面AFN ,证明平面BDM ∥平面AFN ,判断③正确;由MC BD ⊥,ED ⊥AM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判断④正确.【详解】把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ABCA ﹣EFMN ,如图1所示; 对于①,平面BCMF ∥平面ADNE ,BM ⊂平面BCMF , ∴BM ∥平面ADNE ,①正确;对于②,如图2所示,连接AN ,则AN ∥BM ,又ED AN ⊥,所以D E BM ⊥,②正确; 对于③,如图2所示,BD ∥FN ,BD ⊄平面AFN ,FN ⊂平面AFN ,∴BD ∥平面AFN ;同理BM ∥平面AFN ,且BD ∩BM =B ,∴平面BDM ∥平面AFN ,③正确; 对于④,如图3所示,连接AC ,则BD AC ⊥,又MC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MC BD ⊥,又AC MC C ,所以BD ⊥平面ACM ,所以BD ⊥AM ,同理得ED ⊥AM ,ED BD D =,所以AM ⊥平面BDE ,∴④正确.故选:A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展开空间想象,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原,再由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及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去判断命题的正确性.9.D解析:D 【分析】先找到几何体原图,再求出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和内切球的半径,再判断每一个选项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下图中的三棱锥A BCD -,AB ⊥平面BCD,AB =2CE DE ==,2BE =,由题得2CBD π∠=.设外接球的球心为,O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OE ⊥平面BCD , 连接,OB OA ,取AB 中点F ,连接OF .由题得12OE BF AB ===所以2222,R R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343π⨯=,所以选项A 错误;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48ππ⨯=,所以选项C 错误;由题得AC AD ===所以△ACD △6=, 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11111112446)243222232r ++⨯⨯+⨯⨯=⨯⨯⨯⨯所以2r,所以内切球的体积为343π⨯=,所以选项B 错误;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42ππ⨯=,所以选项D 正确. 故选:D【点睛】方法点睛:求几何体外接球的半径一般有两种方法:模型法和解三角形法.模型法就是把几何体放在长方体中,使几何体的顶点和长方体的若干个顶点重合,则几何体的外接球和长方体的外接球是重合的,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22212r a b c =++就是几何体的外接球半径.如果已知中有多个垂直关系,可以考虑用此种方法.解三角形法就是找到球心O 和截面圆的圆心O ',找到OO '、球的半径OA 、截面圆的半径O A '确定的Rt OO A '△,再解Rt OO A '△求出球的半径OA .10.A解析:A 【分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由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选项. 【详解】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E 分别为11,BC BC 的中点,该几何体为四棱锥P ABCD -,且PE ⊥平面ABCD . 由三视图可知2AB =,则5,3PC PB PD PA ====,则21825681425,2233L V =++=+=⨯⨯=. 故选:A.【点睛】方法点睛: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11.C解析:C【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得到相应的三棱锥,之后利用椎体体积公式求得结果.【详解】根据题中所给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如图所示:该三棱锥满足底面BCD△是等腰三角形,且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线都是2;且侧棱AD⊥底面BCD,1AD=,所以112=221=323V⨯⨯⨯⨯,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根据所给几何体三视图求几何体体积的问题,解题方法如下:(1)应注意把握三个视图的尺寸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应对正(简称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度保持平齐(简称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度应相等(简称宽相等),若不按顺序放置和不全时,则应注意三个视图名称;(2)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3)利用椎体体积公式求解即可.12.C【分析】把两个这样的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8,8的长方体,则球O 就是该长方体的外接球,根据长方体外接球的直径等于体对角线的长,求出直径,即可得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 如下图所示:把两个这样的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长宽高分别为6,8,8的长方体,则球O 就是该长方体的外接球,根据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得,其外接球直径等于体对角线的长, 所以球O 的半径R 满足2222688164R =++=, 所以球O 的表面积24164S R ππ==. 故选:C.【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熟记长方体结构特征,其外接球的球心和半径与长方体的关系,以及球的表面积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作于于可得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从而可得然后求得而因此可得是异面直线与所成角(或补角)这样在求解可得【详解】如图作于于则连接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知与的夹角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因为所以设则在矩解析:12. 【分析】作DM AC ⊥于M ,BN AC ⊥于N ,可得,MD NB '<>等于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从而可得DMD '∠,然后求得DD ',而//AB CD ,因此可得D CD '∠是异面直线D C '与AB 所成角(或补角).这样在DCD '求解可得.如图,作DM AC ⊥于M ,BN AC ⊥于N ,则//DM BN ,连接,D M DD '', 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知MD '与NB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 所以,3MD NB π'<>=,因为//DM BN ,所以23DMD π'∠=, 设1BC =,则22AB BC ==,在矩形ABCD 中,3AC =,1263DM ⨯==, 63D M DM '==, 则222222666612cos 22333332DD DM D M DM D M π⎛⎫⎛⎫⎛⎫'''=+-⋅=+-⨯⨯⨯-= ⎪ ⎪ ⎪ ⎪ ⎪⎝⎭⎝⎭⎝⎭,所以2DD '=,因为//AB CD ,所以D CD '∠是异面直线D C '与AB 所成角(或补角).DCD '是正三角形,3D CD π'∠=,1cos 2D CD '∠=. 所以异面直线D C '与AB 所成角余弦值是12. 故答案为:12.【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解题方法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作出它们所成的角,然后解三角形可得,解题关键是利用图中MD '与NB 的夹角等于二面角D AC B '--的平面角,从而求得DMD '∠,只要设1BC =,可求得DD ',从而求得结论.14.【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结合题意找出什么情况下取最大值什么情况下取最小值利用和差角正切公式求得最值得到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取的中点过点作球的切线切点分别为可以判断为的最小值为的最大值解析:4747,⎡⎤-+⎢⎥⎣⎦【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结合题意,找出什么情况下取最大值,什么情况下取最小值,利用和差角正切公式求得最值,得到结果. 【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取11A B 的中点H ,过H 点作球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M N , 可以判断1O HN ∠为θ的最小值,1O HM ∠为θ的最大值, 且1112tan 12OO O HO HO ∠===, 22,1OH OM ON ===,所以7HM HN ==tan tan 7NHO OHM ∠=∠=, 11171827477tan tan()17117O HN O HO NHO ----∠=∠-∠====+ 11171827477tan tan()17117O HM O HO OHM ++++∠=∠+∠====-, 所以tan θ的取值范围是474733⎡⎢⎣⎦, 故答案为:4747-+⎣⎦.【点睛】方法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二面角的求解问题,解题方法如下: (1)先根据题意画图;(2)结合题意,找出在什么情况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 (3)结合图形求得相应角的正切值; (4)利用和差角正切公式求得结果.15.4【分析】取中点连接再根据题意依次计算进而得球的球心即为(与重合)【详解】解: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取中点连接所以所以平面所以此时所以即球的球心球心即为(与重合)半径解析:4 【分析】取,AB AC 中点,D E ,连接DE ,DP ,再根据题意依次计算4EA EB EC EP ====,进而得球O 的球心O 即为E (O 与E 重合)【详解】解:因为BC =8AC =,AB BC ⊥,所以AB =4PA PB ==, 所以222PA PB AB +=,所以PA PB ⊥,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ABC AB =,AB BC ⊥,BC ⊂平面ABC ,所以BC ⊥平面PAB ,取,AB AC 中点,D E ,连接DE ,DP所以//DE BC ,DE =DP =所以DE ⊥平面PAB ,所以DE PD ⊥,此时,142EB AC EA EC ====, 4EP =, 所以4EA EB EC EP ====,即球O 的球心球心O 即为E (O 与E 重合),半径为4EA =.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球心,在本题中,,PAB 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故易得AC 中点即为球心.考查空间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6.【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展成平角连结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就是的最小值以为邻边作矩形由可知三点共线则故答案为:【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 解析:26 【分析】首先将二面角展平,根据两点距离线段最短,求AP PB +最小值.【详解】如图,将二面角沿棱a 展成平角,连结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 就是AP PB +的最小值,以,AE EF 为邻边,作矩形AEFC ,由,CF a BF a ⊥⊥可知,,C F B 三点共线, 则()222213226AB AC BC =+=++= 26【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折线段和的最小值,一般都是沿交线展成平面,利用折线段中,两点间距离最短求解,本题与二面角的大小无关.17.【分析】取的中点连接证明出可得出面角的平面角为计算出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由此可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如下图所示:为的中点则且同理可得且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由余弦定理得因此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34【分析】 取AB 的中点O ,连接VO 、OC ,证明出VO AB ⊥,OC AB ⊥,可得出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为VOC ∠,计算出VO 、OC ,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os VOC ∠,由此可得出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详解】取AB 的中点O ,连接VO 、OC ,如下图所示:VA VB =,O 为AB 的中点,则VO AB ⊥,且AV BV ⊥,22AB =122VO AB ∴== 同理可得OC AB ⊥,且2OC =V AB C --的平面角为VOC ∠,由余弦定理得2223cos 24VO OC VC VOC VO OC +-∠==⋅, 因此,二面角V AB C --的余弦值为34. 故答案为:34. 【点睛】本题考查二面角余弦值的计算,考查二面角的定义,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8.【分析】根据四面体是球的内接四面体结合位置关系可得棱锥的形状以及棱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体积公式即可代值计算【详解】设该球的半径为R 则AB =2R2ACAB2R ∴ACR 由于AB 是球的直径所以△ABC 在大圆所解析:43π【分析】根据四面体是球的内接四面体,结合位置关系,可得棱锥的形状,以及棱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体积公式即可代值计算.【详解】设该球的半径为R ,则AB =2R ,2AC 3=AB 3=⨯2R , ∴AC 3=R ,由于AB 是球的直径,所以△ABC 在大圆所在平面内且有AC ⊥BC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AB 2﹣AC 2=R 2,所以R t △ABC 面积S 12=⨯BC ×AC 3=R 2, 又PO ⊥平面ABC ,且PO =R ,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32, ∴V P ﹣ABC 13=⨯R 32⨯⨯R 232=,即3R 3=9,R 3=33, 所以: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33=43π. 故答案为:43π.【点睛】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计算,属基础题;本题的重点是要根据球心的位置去推导四面体的几何形态,从而解决问题.19.①②③【分析】①证明线面平行可判断对错;②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③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详解】①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故①正确;②连接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所以又因为且所以平面又因为解析:①②③【分析】①证明线面平行可判断对错;②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③证明线面垂直可判断对错.【详解】①如下图所示:因为平面11//ABB A 平面11CC D D ,BP ⊂平面11ABB A ,所以//PB 平面11CC D D ,故①正确;②连接,AC BD ,如下图所示:因为1DD ⊥平面ABCD ,所以1DD AC ⊥,又因为AC BD ⊥且1DD BD D =,所以AC ⊥平面1DBD ,又因为1BD ⊂平面1DBD ,所以1BD AC ⊥,故②正确;③连接11,,,AC PC B C BC ,如下图所示:因为11D C ⊥平面11BCC B ,所以11D C ⊥1BC ,又因为11BC B C ⊥,且1111D C BC C ⋂=,所以1B C ⊥平面11BD C ,又1BD ⊂平面11BD C ,所以11B C BD ⊥,由②的证明可知1BD AC ⊥,且1AC BC C ⋂=,所以1BD ⊥平面1ABC ,又因为PC ⊂平面1ABC ,所以1BD PC ⊥,故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关系的判断,涉及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空间中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一般.20.【分析】由题意知圆锥的轴截面为外接球的最大截面即过球心的截面且球心在上由等边三角形性质有即求得外接球的半径为R 进而求外接球的表面积【详解】设外接球球心为连接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可得在中有即解得故解析:163π 【分析】由题意知圆锥PO 的轴截面为外接球的最大截面,即过球心的截面且球心在PO 上,由等边三角形性质有Rt AO O '△,即222O A AO O O ''=+求得外接球的半径为R ,进而求外接球的表面积.【详解】设外接球球心为O ',连接AO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可得1AO =,3PO =,在Rt AO O '△中,有222O A AO O O ''=+,即)22213R R =+,解得3R =, 故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164433S R πππ==⋅=. 故答案为:163π.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圆锥体的外接球面积,由截面是等边三角形,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球半径,进而求外接球面积,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21.(Ⅰ)证明见解析;(Ⅱ)52. 【分析】(Ⅰ)可证BC ⊥平面11AAC C ,从而可得BC AM ⊥.(Ⅱ)可证N 为AB 的中点,从而可得BN 的长.【详解】(Ⅰ)证明:1CC ⊥平面ABC ,BC ⊂平面平面ABC ,∴1CC BC ⊥.又5AB =,3AC =,4BC =,∴222AC BC AB +=,即BC AC ⊥.又1AC CC C =,∴BC ⊥平面11AAC C ,又AM ⊂平面11AAC C ,∴BC AM ⊥. (Ⅱ)过点N 作1//NE BB 交1AB 于点E ,连ME ,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可得11//BB CC ,∴1//NE CC 即四边形NEMC 为平面图形. 又//CN 平面1AB M ,CN ⊂平面NEMC ,且平面NEMC 平面1AB M ME =, ∴//CN ME ,∴四边形NEMC 为平行四边形,∴NE CM =,且//NE CM ,又点M 为1CC 中点,∴112CM BB =,且1//CM BB ,∴112NE BB =,且1//NE BB , ∴1522BN AB ==. 【点睛】思路点睛: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由线线垂直得到,注意线线是相交的,也可由面面垂直得到,注意线在面内且线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由线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时,注意构造过线的平面.22.(1)证明见解析;(2)105. 【分析】(1)由PA ⊥底面ABCD ,得PA DE ⊥,由Rt ABH Rt DAE ≌△△,得DE AH ⊥,可得答案.(2)由可知DE ⊥平面PAH ,连接PG ,则DPG ∠即为直线PD 与平面PAH 所成线面角,在Rt PDG △中,由sin DPG ∠可得答案.【详解】(1)因为PA ⊥底面ABCD ,DE ⊂底面ABCD ,所以PA DE ⊥,因为E ,H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 ,,AB DA BH AE HBA EAD ,所以Rt ABH Rt DAE ≌△△,所以BAH ADE ∠=∠,由90AED ADE ∠+∠= 所以90BAH AED ∠+∠=,所以DE AH ⊥,因为PA ⊂平面PAH ,AH ⊂平面PAH ,PA AH A ⋂=,所以DE ⊥平面PAH .(2)由(1)可知DE ⊥平面PAH ,设AH DE G ⋂=,如图,连接PG ,则DPG ∠即为直线PD 与平面PAH 所成线面角, 因为2PA AD ==,所以22PD =,5DE =,在Rt DAE 中,由于AG DE ⊥,所以2AD DG DE =⋅,所以45DG =⋅,所以5DG =, 所以在Rt PDG △中,105sin 522DG DPG PD ∠===,即直线PD 与平面PAH 所成线面角的正弦值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线面角的求法,对于线面角的求法的步骤,作:作(或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证:证明某平面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算:通常在垂线段、斜线段和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计算.23.(1)证明见解析;(2)112. 【分析】(1)取PD 的中点M ,连接EM 、CM ,证明四边形CMEF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出//EF CM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2)连接AF ,取AD 的中点N ,连接EN ,由题意可知点P 、A 到平面BEF 的距离相等,并推导出EN ⊥平面ABCD ,可得出P BEF A BEF E ABF V V V ---==,利用锥体的体积公式可求得三棱锥P BEF -的体积.【详解】(1)如下图所示,取PD 的中点M ,连接EM 、CM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AD BC 且AD BC =,E 、M 分别为PA 、PD 的中点,则//EM AD 且12EM AD =, F 为BC 的中点,所以,//EM CF 且EM CF =,所以,四边形CM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 CM ,EF ⊄平面PCD ,CM ⊂平面PCD ,//EF ∴平面PCD ;(2)如下图所示,连接AF ,取AD 的中点N ,连接EN ,E 为PA 的中点,所以,点P 、A 到平面BEF 的距离相等, 所以,P BEF A BEF E ABF V V V ---==,E 、N 分别为PA 、AD 的中点,则//EN PD 且1122EN PD ==, PD ⊥平面ABCD ,EN ∴⊥平面ABCD ,ABF 的面积为111122222ABF S AB BF =⋅=⨯⨯=△, 因此,11111332212P BEF A BEF E ABF ABF V V V S EN ---===⋅=⨯⨯=△. 【点睛】方法点睛:常见的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有:(1)通过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2)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在证明线线平行中,经常用到中位线定理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4.(1)证明见详解;(2)22. 【分析】(1)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接OM ,根据题中条件,推出//OM PB ,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成立;(2)根据题中条件,求出AMC S △,ABC S ,MD ;设点B 到平面AMC 的距离为d ,由B AMC M ABC V V --=,列出等式求解,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连接BD 交AC 于点O ,因为底面ABCD 为菱形,所以O 为AC 中点;连接OM ,因为M 是棱PD 的中点,所以//OM PB ,因为OM ⊂平面AMC ,PB ⊄平面AMC ,所以//PB 平面AMC ;(2)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PD AD ⊥,PD DC ⊥,因为2AD PD ==,3BAD π∠=,所以22215AM MC ==+2BD =,23ABC π∠=, 则112sin 22sin 3223ABC S AB BC ABC π=⋅⋅∠=⋅⋅⋅=22cos 236AC AO AB π==⋅⋅= 所以22532MO MC CO =--=11232622AMC S AC MO =⋅⋅=⋅=, 设点B 到平面AMC 的距离为d ,由B AMC M ABC V V --=可得1133AMC ABC S d S MD ⋅=⋅, 则3226ABC AMC S MDd S ⋅===, 即点B 到平面AMC 的距离为22. 【点睛】方法点睛: 求解空间中点P 到平面的距离的方法:(1)空间向量的方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m ,以及一条斜线的方向向量PA ,根据PA md m ⋅=,即可求出点到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先设所求点到面的距离,选几何体不同的定点为顶点,表示出该几何体的体积,列出等量关系,即可求出点到面的距离.2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连接1AB 、1BC ,设11B C BC F =,连接EF ,可知点F 为1BC 的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出1//EF AB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成立; (2)推导出BE ⊥平面11AAC C ,可得出1BE AC ⊥,再由11BC AC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1AC ⊥平面1C EB . 【详解】(1)如下图所示,连接1AB 、1BC ,设11B C BC F =,连接EF ,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四边形11BB C C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11B C BC F =,在点F 为1BC 的中点,又因为点E 为AC 的中点,1//EF AB ∴, 1AB ⊄平面1C EB ,EF ⊂平面1C EB ,所以,1//AB 平面1C EB ;(2)AB BC =,E 为AC 的中点,BE AC ∴⊥,因为平面11A ACC ⊥平面AB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AC =,BE ⊂平面ABC , BE ∴⊥平面11A ACC ,1AC ⊂平面11A ACC ,1AC BE ∴⊥, 11BC AC ⊥,1BE BC B =,1AC ∴⊥平面1C EB .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26.(1)证明见解析;(226.。

上海曹杨中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有答案解析)

上海曹杨中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E F 分别是梭BC ,CD 的中点,则1A F 与1C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2.设1l 、2l 、3l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若1//l α,2//l α,则12l l //B .若1l α⊥,2l α⊥,则12l l ⊥C .若12//l l ,1l α⊂,2l β⊂,3l αβ⋂=,则13//l l D .若αβ⊥,1l αγ=,2l βγ⋂=,则12l l //3.已知AB 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平行;②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垂直;③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异面;④一定存在过AB 且与α垂直的平面β.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已知三棱锥P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PA PB PC 的长分别为,,a b c ,又2()a b c +=,侧面PAB 与底面ABC 成45︒角,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10πB .40πC .20πD .18π5.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BAC ∠=︒,1BC AC ,且12AC BC =,则直线11B C 与平面1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6.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M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6B .π4C .π3D .π2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4B .8C .12D .14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为线段1AB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DC PC ⊥B .异面直线AD 与PC 不可能垂直C .1D PC ∠不可能是直角或者钝角D .1APD ∠的取值范围是,62ππ⎛⎫ ⎪⎝⎭ 9.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2AD BC =,E 为PD 中点,平面ABE 交PC 于F ,则PF FC=( ) A .1 B .32 C .2 D .310.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三棱锥11A B CD -的表面积为43球的体积为( )A .43πB 6πC .323πD .86π 1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和N 分别为11AB ,和1BB 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5B .10C .35D .3 12.已知在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4,42AB BD ==,若60BAD ︒∠=,则异面直线1BC 与1AD 所成的角为( )A .90︒B .60︒C .45︒D .30︒二、填空题13.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14AB BC AA ===,42AC =P 是上底面111 A B C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若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表面积恰为41π,则此时点P 构成的图形面积为________.14.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 中,1AB AD ==,2,3,BD CD BD CD ==⊥将其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A BCD '-,使平面A BD '⊥平面BCD ,则四面体A BCD '-的外接球的球心到平面ACD '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15.如图,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1190,4,22ACB AC BC A B CC ∠=︒====,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则该三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16.如图,圆柱的体积为16π,正方形ABCD 为该圆柱的轴截面,F 为AB 的中点,E 为母线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C ,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17.如图在菱形ABCD 中,2AB =,60A ∠=,E 为AB 中点,将AED 沿DE 折起使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则空间A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18.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13AA =,设其外接球的球心为O ,已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3,则球O 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19.在正三棱锥A BCD -中,5AB AC AD ===,6BC BD CD ===.点M 是线段BC 上的点,且2BM MC =.点P 是棱AC 上的动点,直线PM 与平面BC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的最大值为______.20.在三棱锥P ABC -中,P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ABC 的重心,点M 为棱PA 的中点,记二面角P BC M --的平面角为α,则tan α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QA ⊥平面ABCD ,PD//QA ,112QA AB PD ===.(1)证明:直线PQ ⊥平面DCQ ;(2)求二面角D QB A --的余弦值.2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C BC AC BC CC ⊥===.(1)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的大小;(3)求二面角1B AC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3.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2AB BC AA ==,1O 是底面1111D C B A 的中心.(Ⅰ)求证:1//O B 平面1ACD ;(Ⅱ)求二面角1D A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4.如图,圆柱的轴截面ABCD 是长方形,点E 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 ,B 的一点,AF DE ⊥,F 是垂足.(1)证明:AF DB ⊥;(2)若2AB =,3AD =,当三棱锥D ABE -体积最大时,求点C 到平面BDE 的距离. 25.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沿平面11ABCD 截去一半(如图1所示)得到如图2所示的几何体,点E ,F 分别是BC ,DC 的中点.(Ⅰ)证明:EF ⊥平面1A AC ;(Ⅱ)求三棱锥1A D EF -的体积.26.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为AC 中点.(1)若此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1112A A AC =,求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的大小; (2)求证:1AB //平面1BF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延长DA 至G ,使AG CE =,可证11//AG C E ,得1GA F ∠是异面直线1A F 与1C E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1AG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延长DA 至G ,使AG CE =,连接1,GE GA ,GF ,11,AC AC ,又//AG CE 所以AGEC 是平行四边形,//,GE AC GE AC =,又正方体中1111//,AC AC AC AC =,所以1111//,AC DE AC DE =,所以11AC EG 是平行四边形,则11//AG C E , 所以1GA F ∠是异面直线1A F 与1C E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棱长为2,在正方体中易得15AG =,10GF =,22222112(21)3A F AA AF =+=++=,1AGF △中,2221111125cos 215253AG A F GF GA F AG A F+-∠===⋅⨯⨯.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定义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并证明,然后解三角形得结论;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C解析:C【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判断1l 与2l 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D 选项的正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详解】对于A 选项,若1//l α,2//l α,则1l 与2l 平行、相交或异面,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若1l α⊥,2l 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12//l l ,B 选项错误; 对于C 选项,12//l l ,1l α⊂,2l β⊂,α、β不重合,则1l β⊄,1//l β∴, 1l α⊂,3l αβ⋂=,13//l l ∴,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若αβ⊥,1l αγ=,2l βγ⋂=,则1l 与2l 相交或平行,D 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解决的方法是“推理论证加反例推断”,即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错误的结论需要通过举出反例说明其错误,在解题中可以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为模型进行推理或者反驳.3.C解析: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等有关结论和定义即可判断.【详解】对于A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则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直线AB 平行,错误;对于B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且不垂直,设AB M α=,过平面α外直线AB 上一点P 作PC α⊥,垂足为C ,则在平面α内过点C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CD ,使得CD CM ⊥,所以CD AB ⊥,而在平面α内,与直线CD 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所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垂直,若直线AB 与平面α垂直,显然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垂直,当直线AB 与平面α平行时,显然可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垂直,正确;对于C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设AB M α=,根据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在平面α内,不过点M 的直线与直线AB 异面,所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异面,当直线AB 与平面α平行时,显然可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异面,正确; 对于D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且不垂直,设AB M α=,过平面α外直线AB 上一点P 作PC α⊥,垂足为C ,所以平面ABC 与平面α垂直,若直线AB 与平面α垂直,则过直线AB 的所有平面都与平面α垂直,当直线AB 与平面α平行时,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作PC α⊥,垂足为C ,所以平面ABC 与平面α垂直,正确.故真命题的个数是3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等有关结论和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熟记定义,定理和有关结论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4.A解析:A【分析】将三棱锥体积用公式表示出来,结合均值不等式和2()a b c +=a b =,进而得到2c a =,带入体积公式求得2,a b c ===,根据公式24S R π=求出外接球的表面积.【详解】解:11116666V abc ab ab ==⋅=a b =时取等号, 因为侧面PAB 与底面ABC 成45︒角,则PC c ==,216V a ∴==,2,a b c ∴===所以2222410R a b c =++=,故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0π.故选:A.【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5.A解析:A【分析】证明CBA ∠就是BC 与平面1ABC 所成的角,求出此角后,利用11//B C BC 可得结论,【详解】∵90BAC ∠=︒,12AC BC =,∴30CBA ∠=︒, ∵1BC AC ,AB AC ⊥,1BC AB B ,1,BC AB ⊂平面1ABC ,∴AC ⊥平面1ABC ,∴CBA ∠就是BC 与平面1ABC 所成的角,即BC 与平面1ABC 所成的角是30, ∵棱柱中11//B C BC ,∴11B C 与平面1AB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30,故选:A .【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解题方法是定义法,即过直线一点作平面的垂直,得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由直线与其射影的夹角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此角.解题过程涉及三个步骤:一作出图形,二证明所作角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三是计算.6.D解析:D 【分析】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先通过BE⊥平面11ACC A 可得BE AM⊥,再由1ACM A AE ≅可得1AM A E ⊥,即可得出AM ⊥平面1A BE ,即1AM A B ⊥.【详解】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ABC 为正三角形,BE A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BE ⊂平面ABC ,1CC BE ∴⊥,1AC CC C =,BE ∴⊥平面11ACC A ,AM ⊂平面11ACC A ,BE AM ∴⊥,在直角三角形ACM 和直角三角形1A AE 中,1,AC A A CM AE ==,1ACM A AE ∴≅, 1CAM AA E ∴∠=∠,12CAM A EA π∴∴∠+∠=,则1AM A E ⊥,1BE A E E ⋂=,AM ∴⊥平面1A BE ,1A B ⊂平面1A BE ,1AM A B ∴⊥,故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2π.【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AM ⊥平面1A BE 判断出1AM A B ⊥. 7.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视图还原得其几何体为四棱锥,根据题意代入锥体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根据三视图还原得其几何体为四棱锥,图像如下:根据图形可得ABCD 是直角梯形,PA ⊥平面ABCD ,2,4,2,6AB CD PA AD ==== 所以11246212332P ABCD ABCD V S PA -+=⋅=⨯⨯⨯= 故选:C 【点睛】 识别三视图的步骤(1)弄清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具体形状、明确几何体的摆放位置;(2)根据三视图的有关定义和规则先确定正视图,再确定俯视图,最后确定侧视图; (3)被遮住的轮廓线应为虚线,若相邻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对于简单的组合体,要注意它们的组合方式,特别是它们的交线位置.8.D解析:D【分析】在正方体中根据线面垂直可判断A ,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可判断B ,由余弦定理可判断CD. 【详解】 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2,在正方体中易知1DC ⊥平面11A BCD ,P 为线段1A B 上的动点,则PC ⊂平面11ABCD ,所以 1DC PC ⊥,故A 正确;因为异面直线AD 与PC 所成的角即为BC 与PC 所成的角,在Rt PBC 中不可能BC 与PC 垂直,所以异面直线AD 与PC 不可能垂直,故B 正确;由正方体棱长为2,则222222211114480D P PC DC A P BP A P BP +-=+++-=+>, 所以由余弦定理知1cos 0D PC ∠>,即1D PC ∠不可能是直角或者钝角,故C 正确; 设1(022)A P x x =≤≤,则2214D P x =+,222422cos4224AP x x x x π=+-⨯=+-,由余弦定理,222211111222cos =22AP D P AD x xAP D P A PD P AP D ∠=+--⋅⋅,当2x <1cos 0APD ∠<,所以1APD ∠为钝角,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判断正方体中的角的范围时,可选择合适三角形,利用正方体中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使用余弦定理,即可判断三角形形状或角的范围,属于中档题.9.C解析:C 【分析】首先通过延长直线,DC AB ,交于点G ,平面BAE 变为GAE ,连结PG ,EG 交于点F ,再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求PFFC的值. 【详解】延长,DC AB ,交于点G ,连结PG ,EG 交PC 于点F ,//AD BC ,且2AD BC =,可得点,B C 分别是,AG DG 的中点,又点E 是PD 的中点,PC ∴和GE 是△PGD 的中线,∴点F 是重心,得2PFFC=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找到PC 与平面BAE 的交点,即将平面BAE 转化为平面GAE 是关键.10.B解析:B 【分析】根据三棱锥的表面积进一步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最后求出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进一步求出结果. 【详解】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1111112B D AC AB AD B C D C a ======, 由于三棱锥11A B CD -的表面积为43, 所以()1213344224AB CS S a==⨯⨯=所以2a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222226++=,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34663ππ⎛⎫= ⎪ ⎪⎝⎭故选:B .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11.A解析:A 【分析】作出异面直线AM 和CN 所成的角,然后解三角形求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设,E F 分别是1,AB CC 的中点,由于,M N 分别是111,A B BB 的中点,结合正方体的性质可知11//,//B E AM B F CN ,所以1EB F ∠是异面直线AM 和CN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设异面直线AM 和CN 所成的角为θ,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2211125B E B F ==+=,2221216EF =++=,则1cos cos EB F θ=∠=55625255+-=⨯⨯.故选:A.【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2.A解析:A 【分析】把1AD 平移到1BC ,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详解】 连接1,BD B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60,4BAD AB ︒∠==,4BD ∴=.又1BDD 为直角三角形,22211BD BD DD ∴=+,得14DD =,∴四边形11BCC B 为正方形.连接1BC 交1BC 于点O 11//BC AD ,BOC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1BC 与1AD 所成的角,由于11BCC B 为正方形, 90BOC ︒∴∠=,故异面直线1BC 与1AD 所成的角为90°. 故选:A.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填空题13.【分析】确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中点分别是和的外心由直棱柱性质得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上外接球面与平面的交线是圆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求出可得面积【详解】则设分别是的中点则分别是和的外心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平面 解析:4π【分析】确定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1,AC AC 的中点1,D D 分别是ABC 和111A B C △的外心,由直棱柱性质得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1DD 上,外接球面与平面111A B C 的交线是圆,是以1D 为圆心,1D P 为半径的圆,求出1PD 可得面积. 【详解】4,42AB BC AC ===,则90ABC ∠=︒,设1,D D 分别是11,AC AC 的中点,则1,D D 分别是ABC 和111A B C △的外心,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1DD ⊥平面ABC , 所以P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O 在1DD 上,如图,24()41OA ππ=,则412OP OA ==,2222413(22)22OD OA AD ⎛⎫=-=-= ⎪ ⎪⎝⎭, 所以11135422OD DD OD AA OD =-=-=-=, 222211415222PD OP OD ⎛⎫⎛⎫=-=-= ⎪⎪ ⎪⎝⎭⎝⎭, P ABC -的外接球面与平面111A B C 的交线是圆,是以1D 为圆心,1D P 为半径的圆,其面积为224S ππ=⨯=. 故答案为:4π.【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动点轨迹问题的求解,重点考查了几何体的外接球的有关问题的求解,关键是根据外接球的性质确定球心位置,结合勾股定理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具体条件,结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在过各面外心且与此面垂直的直线上.14.【分析】取的中点为可证明为四面体外接球的球心利用等体积可得答案【详解】取的中点为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平面因为平面故因为故故又故平面因为平面故而为的中点故又所以故为四面体外接球的球心设球心到 解析:12【分析】取BC 的中点为M ,可证明M 为四面体A BCD '-外接球的球心,利用等体积可得答案. 【详解】取BC 的中点为M ,连接,A M DM ',因为平面A BD '⊥平面BCD ,BD CD ⊥,平面A BD'平面BCD BD =,CD ⊂平面BCD ,故CD ⊥平面A BD ', 因为BA '⊂平面A BD ',故CD BA '⊥,因为1A B A D ''==,2BD =,故222BD A B A D ''=+,故''⊥BA A D ,又A D DC D '⋂=,故'⊥BA 平面ACD ',因为A C '⊂平面ACD ',故A D A C ''⊥,而M 为BC 的中点,故MA MB MC '==,又BD DC ⊥,所以MD MB =,故M 为四面体A BCD '-外接球的球心.设球心M 到平面ACD '的距离为h ,因为2B A CD M A CD V V ''--=,所以11233A CD A CD SA B S h '''=⨯,即12h =.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考查四面体的外接球,此类问题一般是先确定球心的位置,再把球的半径放置在可解的平面图形中处理,如果球心的位置不易确定,则可以通过补体的方法来处理.15.【分析】取与中点根据平面平面可知平面球心必在直线上设球心为D 则可求得球心恰好为点O 从而求得外接球的半径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详解】在三棱台中可得都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为等腰梯形即如图取与中点连接则可 解析:32π【分析】取AB 与11A B 中点,O O ',根据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可知'⊥O O 平面ABC ,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设球心为D ,则()22221O D O O OC O D O C ''''-+=+,可求得球心恰好为点O ,从而求得外接球的半径R ,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在三棱台111ABC A B C -中,11190,4,22ACB AC BC A B CC ∠=︒====可得111,A A C C B B 都是等腰三角形,11112AC B C ==,四边形11A ABB 为等腰梯形即11AA BB =,如图,取AB 与11A B 中点,O O ',连接1,,CO OO C O '',则可得122,2CO C O '==,O O AB '⊥,又平面11AA B B ⊥平面ABC ,两面交线为AB ,所以'⊥O O 平面ABC .因为OA OB OC ==,111O A O BO C '''==,面//ABC 面111A B C , 所以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所以在直角梯形1C O OC '中可求得6O O '=,由题意可知,该三棱台外接球的外接球的球心必在直线O O '上,设球的半径为R ,球心为D ,则()22221O D O O OC O D O C ''''-+=+,得6O D '=,所以球心恰好为点O ,所以球的半径为22,所以该三棱台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22)32ππ=. 故答案为:32π【点睛】方法点睛: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找到线面垂直,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到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16.【分析】由圆柱体积求得底面半径母线长设底面圆心为可得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对应三角形中求解可得【详解】设圆柱底面半径为则母线长为由得设底面圆心为连接则所以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中所以故答案 6【分析】由圆柱体积求得底面半径,母线长,设底面圆心为O ,可得OEF ∠为异面直线AC 与E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对应三角形中求解可得.【详解】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则母线长为2r ,由2216r r ππ⋅=得2r.设底面圆心为O ,连接OE ,OF .则//OE AC ,所以OEF ∠为异面直线AC ,EF 所成的角.在Rt OEF △中,2OF =,22OE =,23EF =. 所以6cos OE OEF EF ∠==. 故答案为:6.【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7.【分析】由二面角的大小为可得平面平面得到平面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所以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因为为中点所以所以即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解析:22 【分析】由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可得平面A ED '⊥平面EDCB ,得到A E '⊥平面EDCB ,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DB CE 、,2AB AD ==,60A ∠=,所以ABD △、CB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2AD BD CD ===,因为E 为AB 中点,1AE A E '==,所以DE AB ⊥,DE A E ⊥',3DE =, 30EDB ∠=,所以90EDC ∠=,即DE CD ⊥,所以222347EC ED CD =+=+=,因为平面A ED '⊥平面EDCB ,DE A E ⊥',平面A ED '平面EDCB DE =, 所以A E '⊥平面EDCB ,EC ⊂平面EDCB ,所以A E EC '⊥,所以221722A C A E EC ''=+=+=.故答案为:22.【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确定有关元素间的关系及翻折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有变,根据线线、线面、面面关系正确作出判断,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8.【分析】设球的半径为连接交于点取中点连接即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根据三棱锥体积可得间关系表示出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小值从而得到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详解】如图因为三棱柱是且设球的半径为连接交于点取中点 解析:27π【分析】设AB a ,BC b =,球的半径为r ,连接1AC ,1AC 交于点O ,取AC 中点D ,连接BD ,即O 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根据三棱锥体积可得a b ,间关系,表示出r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r 的最小值,从而得到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详解】如图,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 ,且90ABC ∠=︒,设AB a ,BC b =,球的半径为r ,连接1AC ,1AC 交于点O ,取AC 中点D ,连接BD ,则O 到三棱柱六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即O 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1132OD AA ==, 又因为三棱锥O ABC -3 即1133322ab ⨯⨯=12ab =, 所以222222313332224a b r AD OD ab ⎛⎫⎛⎫+=+=+≥+= ⎪ ⎪ ⎪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所以球O 的表面积最小值为2427S r ππ==,故答案为:27π.【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19.【分析】证明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中当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最大即可得【详解】先证一个命题:平面内所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中当此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最大如图平面于点于是上任一点则而则平面又平面∴是二面角的平面解析:13 【分析】 证明直线PM 与平面BCD 所成角中当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最大即可得.【详解】先证一个命题:平面ABC 内所有直线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中,当此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最大.如图AO ⊥平面BCD 于点O ,OE BC ⊥于E ,Q 是BC 上任一点,则AO BC ⊥,而AO OE O =,则BC ⊥平面OAE ,又AE ⊂平面OAE ,∴AEO ∠是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而AQO 是直线AQ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显然sin AO AEO AE∠=,sin AO AQO AQ ∠=,又AQ AE ≥,∴sin sin sin AQO AEO ∠≤∠,,AEO AQO ∠∠都是锐角,∴AQO AEO ∠≤∠,,Q E 重合时等号成立.由此可知平面ABC 内所有直线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中,当此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时最大.由已知363EO =⨯=,22534AE =-=,2213AO AE EO =-=, 13sin AEO ∠=, ∴直线PM 与平面BCD 所成角最大值等于AEO ∠, ∴sin θ的最大值为13. 故答案为:13. 【点睛】结论点睛:在二面角A BC D --(为锐二面角)中,AEO ∠是A BC D --二面角的平面角,Q 是棱BC 上任一点,则AQ 与平面BCD 所成角中最大值为二面角的平面角,AQ 与平面BCD 内过Q 点的直线(实际上是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大值为直线AQ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20.【分析】取中点为过分别作底面的垂线根据题中条件得到;过分别作的垂线连接由二面角的定义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得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得出令进而可求出最值【详解】取中点为过分别作底面 解析:34【分析】取BC 中点为E ,过P 、M 分别作底面的垂线PO 、MN ,根据题中条件,得到AN NO OE ==,2PO MN =;过O 、N 分别作BC 的垂线OG 、NH ,连接MH ,PG ,由二面角的定义,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得到MHN ∠为二面角M BC A --的平面角;PGO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得出tan 4tan PGO MHN ∠=∠,()23tan tan tan 14tan MHN PGO MHN MHNα∠=∠-∠=+∠,令tan 0x MHN =∠>,进而可求出最值.【详解】取BC 中点为E ,过P 、M 分别作底面的垂线PO 、MN ,则O 为ABC 的重心,MN ⊥平面ABC ;PO ⊥平面ABC ;由于点M 为棱PA 的中点,所以有AN NO OE ==,2PO MN =;过O 、N 分别作BC 的垂线OG 、NH ,连接MH ,PG ,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MN BC ⊥,同理PO BC ⊥;又MN NH N ⋂=,MN ⊂平面MNH ,NH ⊂平面MNH ,所以BC ⊥平面MNH ;因为MH ⊂平面MNH ,所以BC MH ⊥,所以MHN ∠为二面角M BC A --的平面角;同理BC PG ⊥,所以PGO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所以tan PO PGO OG ∠=,tan MN MHN HN∠=, 因为NO OE =,//OG NH ,所以12OG NH =; 因此2tan 4tan 12PO MN PGO MHN OG HN ∠===∠, 所以()2tan tan 3tan tan tan 1tan tan 14tan PGO MHN MHN PGO MHN PGO MHN MHN α∠-∠∠=∠-∠==+∠⋅∠+∠, 令tan 0x MHN =∠>,则2333tan 1444x x x x α=≤=+, 当且仅当214x =,即12x =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34. 【点睛】关键点点睛: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二面角M BC A --、A BC P --以及P BC M --三者之间的关系,由题中条件得出二面角A BC P --是二面角MBC A --的4倍,进而可求得结果.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分析】(1)由CD PQ ⊥,PQ DQ ⊥可证得结论成立;(2)取BQ 的中点E ,连DE 、AE ,则AED ∠是二面角D QB A --的平面角,在Rt ADE △中,通过计算可得结果.【详解】(1)因为QA ⊥平面ABCD ,∴QA CD ⊥,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D AD ⊥,又因为QA AD A =,∴CD ⊥平面AQPD ,则CD PQ ⊥,因为1AQ AD ==,AQ AD ⊥,∴DQ =, 因为4PDQ π∠=,2PD =,∴2DQP π∠=,即PQ DQ ⊥, 因为CD DQ D =,所以PQ ⊥平面DCQ .(2)取BQ 的中点E ,连DE 、AE ,如图:因为2BD DQ =BE EQ =,∴DE BQ ⊥,AE BQ ⊥,所以AED ∠是二面角D QB A --的平面角,因为QA ⊥平面ABCD ,所以QA AD ⊥,又AD AB ⊥,ABAQ A =, ∴AD ⊥平面BAQ ,∴AD AE ⊥,因为1AB AQ ==,所以2BQ =22AE =, 在Rt ADE △中,221612DE AD AE =+=+= 所以232cos 6AE ADE DE ∠=== 所以二面角D QB A --3 【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出平面角是本题解题关键.22.(1)4;(2)60︒;(33 【分析】(1)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2)作辅助线,利用平行得出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就是COE ∠,再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夹角;(3)过C 作1CF AC ⊥于点F ,连接,CF BF ,由11,CF AC BF AC ⊥⊥结合定义得出二面角1B AC C --的平面角,再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出平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1122242ABC V S CC ⎛⎫=⋅=⨯⨯⨯= ⎪⎝⎭(2)记1BC 与1BC 的交点为O ,作AB 的中点E ,连接,OE CE ,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就是CO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初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 在空间四点中,无三点共线是四点共面的是(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 若a ∥b ,A c b =⋂,则c a ,的位置关系是( )
A.异面直线
B.相交直线
C.平行直线 D .相交直线或异面直线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直径为a 的半圆面,那么此圆锥的轴截面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 .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D.其他等腰三角形
4. 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
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底边
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48 B 64 C 96 D 192
5. 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
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25π B .50π C.125π D.都不对
6. 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 ﻩA 22 B 233 C 423
D 433
7. 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l n αβαβ⊂⊂,则//l n B.若,l αβα⊥⊂,则l β⊥
C . 若,//l l αβ⊥,则αβ⊥ D.若,l n m n ⊥⊥,则//l m
8.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H ,,, 分别为1AA ,AB ,1BB ,11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
GH 所成的角等于( ) A .45° ﻩB.60° C.90° D.120°
9.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3 B.2 C.1 D.0
10.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 B .直线a//α,a //β
C .直线a α⊂,直线bβ⊂,且a//β,b//α 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 直观图(如右图)中,四边形O ′A ′B ′C ′为
ﻩ菱形且边长为2cm ,则在x oy 坐标中四边形ABC D
为 _ ____,面积为______cm 2.
12.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C =3,A A1=5,则一只小虫从A
点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C 1点的最短距离是 .
13. 已知直线b//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b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
14. 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_____
15.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PA⊥平面ABC ,此图形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
16. 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成直二面角A-BD-C ,有如下四个结论:
(1)A C⊥BD; (2)△ACD 是等边三角形
(3)AB 与平面BC D所成的角为60°;(4)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7.(10分)如图,PA ⊥平面A BC,平面PAB ⊥平面P BC 求证:A B⊥B C A F D B G E 1B H 1C
1D
1A A B C
P D'C'B'A'O'Y'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