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欣赏教案西洋管弦乐曲欣赏
西洋管弦乐队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西洋管弦乐队》一、教学目的1、认识管弦乐队编制2、认识管弦乐队各组乐器3、了解各组乐器的差异性4、能分辨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位置5、能知道音乐会的礼节6、欣赏交响乐曲二、教学过程(一)音乐理论知识学习:1、学习节奏。
(二)西洋管弦乐队介绍西洋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小规模的管弦乐队一般有大约20到30名乐手,而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出阵容可达百余人。
首席:指管弦乐队中第一小提琴组的第一小提琴手,通常也是副指挥。
1、分类(1)弦乐器组(2)木管乐器组(3)铜管乐器组(4)打击乐器组2、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3、木管乐器组: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4、铜管乐器组:小号、长号、圆号、大号5、打击乐器组:各种小乐鼓、定音鼓6、首席的功能7、音乐会的礼节8、乐团调音时,以何种乐器为准?(三)乐团席位排列交响乐是音乐当中高级别的演奏形式,所以为了让这数十种不同类别的乐器发展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个性,世界上有好多的指挥家与乐器演奏家,经过将近一百多年的努力探索,才基本上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席位排列原则。
比如,弦乐组是整个管弦乐队的基础,它的音色给人以亲切感,所以一般席位排在舞台的前面,最靠近观众。
木管组乐器种类较多,银色突出,所以需要分门别类的将其排列在弦乐组之后,乐队的中间部位。
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音量宏大,并富有刺激性,所以他们排列在乐队的最后面或后侧面。
(四)《拉德斯基进行曲》非常有名的管弦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
经常作为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已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欣赏管弦乐曲《法郎多尔舞曲》-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欣赏管弦乐曲《法郎多尔舞曲》-花城粤教版五年级音
乐上册教案
一、歌曲简介
《法郎多尔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鲁伯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于18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也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曲以三拍子进行,曲调欢快、轻快、优美,节奏感强烈,更因其独特的奏鸣曲式和优美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法郎多尔舞曲》的曲目特点以及演奏形式;
2.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曲目听觉分辨力,以及对于管弦乐器的辨别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于音乐艺术审美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 教学内容
1.曲目欣赏:《法郎多尔舞曲》;
2.乐器音色辨析: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等;
3.音乐符号认知与速度的掌握。
2. 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师在全班师生面前播放《法郎多尔舞曲》曲目以及演奏视频。
第二步:请学生默读速度符号,从中找出输入速度最快的标签,并逐渐从最快的开始寻找适合的速度。
第三步:教师辅导学生识别乐器音色并进行对比,用纸板制作类似于乐谱符号的筷子,以模拟乐器排队演奏的场景。
第四步: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模拟出《法郎多尔舞曲》的演奏场景,并返听他们的演奏。
同时,让学生们分别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去感受这支曲目。
第五步:教师总结,回顾本堂课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法郎多尔舞曲》的演奏形式以及曲目特点;更好地提高了她们对于音乐曲目的听觉分辨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进行了培养。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欣赏管弦乐曲《朝景》-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4课欣赏管弦乐曲《朝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朝景》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上第4课。
作品以我国民间音乐元素为素材,运用了西洋管弦乐的编制,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乐曲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朝景》,学生可以感受管弦乐的魅力,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理解简单的音乐术语。
但对管弦乐的认识尚浅,对乐曲的结构、表现手法等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民间音乐与管弦乐相结合,还需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渗透。
三. 教学目标1.感受管弦乐曲《朝景》的美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了解西洋管弦乐的编制及特点,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
3.掌握乐曲的结构、主题及表现手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结构、主题及表现手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分析作品,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方式,感受乐曲的美感。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主题,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
3.实践法:分组演奏乐曲片段,体验合作乐趣。
4.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作品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乐曲《朝景》音频、图片、乐谱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大提琴等。
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清晨的感受。
播放《朝景》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朝景》,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乐曲的整体结构。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主题及表现手法,讨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奏乐曲片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合作演奏的乐趣。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9课欣赏管弦乐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9课欣赏管弦乐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袖子》主题幻想曲是一首改编自英国民谣的管弦乐作品,其曲调优美,旋律悠扬。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将其纳入音乐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管弦乐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一些管弦乐的欣赏方法。
但对于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他们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背景,理解其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曲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掌握管弦乐的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把握管弦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共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音乐作品。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3.准备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绿袖子》主题幻想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旋律,进行演奏练习。
教师在旁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演奏,教师进行检查,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的特点和管弦乐的欣赏方法。
初中走进西洋乐教案

初中走进西洋乐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西洋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熟悉西洋乐器及其演奏方法;3. 欣赏西洋乐的经典作品,提高音乐素养;4. 培养对西洋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西洋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西洋乐器及其演奏方法;3. 西洋乐经典作品的欣赏;4. 西洋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西洋乐的经典作品,如《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洋乐的魅力;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西洋乐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西洋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介绍西洋乐的定义,解释西洋乐与东方乐的区别;2. 教师简要介绍西洋乐的发展历程,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3. 教师讲解西洋乐的组成部分,如交响乐、室内乐、独奏等。
三、西洋乐器及其演奏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西洋乐器的基本分类,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2. 教师讲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如小提琴的弓法、钢琴的键盘等;3. 教师演奏一段简易的西洋乐器组合乐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
四、西洋乐经典作品的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西洋乐经典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等;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声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欣赏心得。
五、西洋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介绍西洋乐在中国的传入时间和发展历程;2. 教师讲解西洋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音乐教育、演出市场等;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西洋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启示。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加深学生对西洋乐的印象;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了解一位西洋乐作曲家或一部西洋乐作品;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更多的西洋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洋乐的基本概念和乐器演奏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西洋乐经典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3. 学生对西洋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了解和思考。
音乐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音乐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音乐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江西省横峰县二中程立勇教学内容:音乐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先弹奏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
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
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板书:标题,作者2.作者生平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
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
板书:作者生平。
约翰.施特劳期[Johann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
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
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
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
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
七年级音乐上册_欣赏《卡门序曲》教案

2.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并说出声音特点。
3.学生分组活动 将黑板上的乐器图片归类
老师问:西洋管弦乐器一共分为4类,你能根据他们的形状、演奏形式等特点归类吗?
学生归类,老师总结弦乐组、管乐组、打击乐组的特点。
4.简介什么是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是由弦乐器、பைடு நூலகம்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由于演奏不同体裁的器乐作品以及演出场地、功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大型管弦乐队称“交响乐队”;而演奏室内乐作品、乐队编制较小的称“室内管弦乐队”等。
基本主题 : 热烈、辉煌
第一插部主题: 轻快、活泼
第二插部主题: 威武、雄壮
4.简介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 A+B+A+C+A+D+A+E+A……
其中的A是多次出现的回旋曲主要主题,B、C、D、E是新材料,专用名词是"插部"。一首回旋曲至少要有两个插部,分别称作第一、第二插部。
5.尝试用“啦”背唱第二插部主题,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NO:12
课题
欣赏《卡门序曲》
时 间
11.19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欣赏乐曲片断感受对管弦乐的音乐塑造力;
2.让学生能对交响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获得审美体验,对交响乐能产生一定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导入法、欣赏法。
四、课堂小结:
管弦乐队音乐张力强,表现力强,色彩丰富。今天我们只是初步体验了管弦乐的魅力,管弦乐在你们熟悉的动画、电影中都有经常出现,就在我们身边。
中学音乐欣赏第六周教案西洋管弦乐曲欣赏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一)、呈示部
1、引子:
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协奏曲,熟悉名曲《梁祝》
教学重点
欣赏《梁祝》
教学难点
通过《梁祝》了解协奏曲
教学准备
教案、教科书、音乐设备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
教
学
过
程
Ⅰ、课堂组织:5分钟
点名,填写教学日志。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分钟
1、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什么区别?
2、出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引出梁祝的故事
Ⅲ、讲授新课:分钟
西洋管弦乐曲欣赏
一、作者简介与作品体裁介绍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
Ⅳ、归纳总结:分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Ⅴ、布置作业:分钟
通过学习谈下对梁祝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教师直接输入教学内容即可)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
教
学
过
程
Ⅰ、课堂组织:2分钟
点名,填写教学日志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3分钟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个用音乐来讲述的故事。音乐也能讲故事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用音乐来讲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Ⅲ、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对作曲家的介绍
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Ⅴ、布置作业:2分钟
写出感想
教学反思
(各位教师直接输入教学内容即可)
教研组长签名:教务科长签名
年月日
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
八、音乐结构
体裁:单乐章标题性小提琴协奏曲式。
曲式: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
引子: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呈示部:
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优美抒情。
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轻快活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部:由三个部分组成。
抗婚:音乐低沉阴暗,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音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3、最后是再显部,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整个就是化蝶,非常感人,基本就是主题多次再现。
四、三、播放“引子”让学生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五、展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交代一下祝家庄周围的环境。
四、播放“呈示部”。让学生倾听“爱情主题”告诉他们这是梁祝在草桥结拜。听副部主题时通过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希望学生能说出:“欢快”“共读共玩”;听结束部从音乐要素理解性分析之后,也让学生讲讲感受,希望能说出:“十八相送”情绪急转直下,为后面做好铺垫。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协奏曲,熟悉名曲《梁祝》
教学重点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断。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难点
从《梁祝》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理解音乐的象征性和形象性,从音乐中获得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真正听懂《梁祝》,从而喜欢中国民乐。
五、“展开部”包括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头脑中为音乐配上画面。
六、欣赏“再现部”,引导学生对比“爱情主题”在“呈示部”时和在“再现部”的不同。引导学生能说出:明亮轻快、安祥宁静。
七、学习检查:随意点击《梁祝》片断让学生说出音乐所讲诉的故事情节。
哭灵投坟:变化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倒板”和“紧拉慢唱”等手法,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
再现部(化蝶):音乐再次出现安祥、宁静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Ⅳ、归纳总结:3分钟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现在让我们更有激情、更加投入的再次唱起《化蝶》,提示学生可以用对唱、伴唱、轮唱等形式进行表演。
二、二、出示“曲式结构”示意图,简要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告诉学生小提琴象征祝英台,大提琴象征梁山伯。
三、1、首先是呈式部:
引子——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连接部——副部——结束(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是整首曲子的主要部分,里面有一些华采,和多次出现的主题。
2、接着是展开部:讲述逼婚-抗婚--楼台会--投坟-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