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众多文学体裁里,我最偏爱的便是散文。
散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主旨明确,睡前几篇是最好不过了,有时还能随着作者寥寥数笔所勾勒的风景入眠。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许多周国平的散文,喜欢的便是有时那稍微几句话便可反复忖度的余味。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就是聊到“恋家”。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对我而言除了意味着栖息的地方,还意味着动力的源泉。
有首诗曾说“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若把人生比喻成渡河,那么家便是我的小船,它承载着我穿过漫长的岁月,让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感到陌生、恐惧。
可这只船又不是简单的船,而是由我和我的爱人们共同组建的船。
就像机器的零部件有着工作周期一样,我的小船也有。
人生变幻莫测,或许就在某一阶段突发了零部件的毁坏,我感到彷徨、焦虑甚至沮丧,可船上其他的功能区仍推动着我向河的对岸驶去。
直到现在,每当想到那些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人,还是免不了一顿感伤。
不过再回归现实,望望眼前人便又感到欣慰:庆幸你们还在。
人生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迭代,在给予人失志般打击的同时,又重新给予人坚持的意义。
我无法理清对于家庭的热爱到底是来自于对爱人们的热爱,还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热爱。
当一个人过于爱自己时,是狂妄;当一个人过于爱别人时,是卑微。
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却真是家庭之哲学。
我接触过许多的家庭,作为一名教师,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家庭对于人的成长重要。
在小学教育上,人们总是强调快乐童年、轻松教学,可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实人对于家庭的依恋从孩童时期便形成了,家庭意识的浅薄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型。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会强调让他感受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尝试让自我能感到满足的事情。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有所敬畏周国平读后感

有所敬畏周国平读后感《有所敬畏》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朴素的文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我被作品中所传达的敬畏之情所感动。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提到,“敬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心情,是一种精神状态。
”他告诉我们,敬畏并不是畏惧或者害怕,而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敬畏和尊重。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忙于物质生活和功利之事,忽略了对生活的敬畏之心。
读完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敬畏之情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
其次,我被作品中的人生智慧所震撼。
周国平先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他在书中谈到,“敬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
”他告诉我们,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保持谦卑、宽容和包容的态度,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人生,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敬畏之心是我们面对人生起起落落的智慧之源,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一切,更加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
最后,我被作品中的文学价值所折服。
周国平先生以其朴素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他在书中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悲欢,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它可以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人生中找到一份安宁和慰藉,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通过阅读《有所敬畏》,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敬畏之情的重要性,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敬畏之心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相信,只有在敬畏之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的变化,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愿我们都能有所敬畏,让敬畏之心成为我们人生的智慧之光。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一个名字,一个代表着中国当代散文的名字。
他的散文作品如同一本关于生活、自然、人情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情的关怀。
读完周国平的散文集,让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周国平散文集》中,他以平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用心去观察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用情感去感悟生活,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他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普通的事物变得有趣起来。
在《周国平散文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然的描写。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用文字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在他的笔下,大自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周国平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人情的关怀。
他用温暖的文字,温暖着读者的心灵,传递着对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散文中有着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关怀,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人情的真挚。
在读完《周国平散文集》之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他的散文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温暖,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他的散文让我懂得了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体验生活,用爱去珍惜生活。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周国平散文集》是一部充满温馨和力量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温暖,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散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体验生活,用爱去珍惜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1周国平是个哲学家,即使他的文章难以读懂,却能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在《只有一个人生》中,“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
”这句话用朴实的文字,却说出了每个人内心都想的问题:只有一个人生。
在《人生》中,“人生要有绝对意义,就必须有神,因为神就是绝对的同义词。
但是,必须有,就真有吗?人生的悲剧岂不正在于永远寻找,又永远找不到那必须有的东西?”这句话比较难懂,按我的理解,是指:人的一生不可能绝对有意义,一个人若想追求绝对有意义的人生,那么他只会毫无意义地度过一生。
所以,我们在人生中要合理追求目标。
在《失去的岁月中》,“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
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的消逝,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
蓦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万多个昼夜,他们都已经不知去向。
”这句话点名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惋惜与悲伤,从而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时间,记录下时间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2读一本书其实是从标题开始,进而是目录,然后是序言,再才是正文。
这本散文集的标题很是普通,对内容的了解要从目录开始。
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几个专题的,从专题的名称来看,很富有哲学的味道。
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而写成一篇篇干涩难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标题,都是些贴近生活的内容。
有旅游(《旅+游=旅游?》)、挤车(《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还有一些有关生活态度的,《消费=享受?》、《愉快是基本标准》。
从生活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许准确地说是从我们通常都会需要的情况或是都会思考的问题出发,来谈一些看法。
面对苦难周国平读后感

面对苦难周国平读后感《面对苦难》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对生活、人生、苦难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苦难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周国平先生为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了这部书之后,我对于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无论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还是内心的煎熬,都会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助。
然而,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选择避开它,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对和应对。
只有在面对苦难时,我们才能够成长和进步,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和考验。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无助,但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砺和考验,只有在经历了苦难之后,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需要学会坚持和勇敢,需要学会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和考验。
最后,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积淀和升华。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无助,但同时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
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积淀和升华,只有在经历了苦难之后,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需要学会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需要学会从中获得成长和升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面对苦难》,我对于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选择避开它,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对和应对。
在面对苦难时,我们需要学会坚持和勇敢,需要学会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需要学会从中获得成长和升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和考验,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不断地面对苦难,我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
敢于孤独的勇气读后感

敢于孤独的勇气读后感《敢于孤独的勇气》是作家周国平写的散文集,这本书集合了他毕生所写的散文。
它以融汇文学与哲学的美妙,带领我们去重新审视那些直面灵魂的问题,重新思考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作者指引我们去认识自己的禀赋与价值,保持内心的丰盈、敏感与活跃,建立强大的灵魂世界,过简单而富足的生活,享受生命本身。
作者说:当你拥有敢于孤独的勇气,你便掌握了人生真谛。
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细细品味,无不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书中作者讲了个古希腊脍炙人口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时古希腊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是武功赫赫的世界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另一个是靠乞讨为生,寄身于一只木桶里,被市民称作狗的穷哲学家第欧根尼。
据说有一日,亚历山大巡游某地,正巧遇见正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的第欧根尼,这位世界之王上前自我介绍:“我是大帝亚历山大。
”哲学家依然躺着,也自报家门:“我是狗儿第欧根尼。
”大帝肃然起敬,问:“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哲学家的回答是:“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据说亚历山大事后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狗儿第欧根尼。
”一个世界之王,拥有权力、名声、财富等一切世人所看重的东西,却羡慕一个淡泊自由、能做自己王的穷哲学家。
这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经典的名言,透着哲人自由的生命状态,即我们可以安心地躺在土地上晒太阳,享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回归生命的本真和纯粹,不让世俗的功利、习俗挡住人的本性。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俭朴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这不是讴歌贫穷,赞美清贫,让我们过苦行僧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自由人生的种种享受是需要好的心境的,而贫困会剥夺人们好的心境,足以扼杀生命的大部分乐趣,所以人们都知道富足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要有钱,有钱意味着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生活,给人带来极大的自由,然而在物质方面,人们常常因贪欲迷失了自我,无尽地追逐财富,不断物化,人际关系上也夹杂着不尽的利益纠葛,因而烦恼不断,如果一个人太注重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陷入精神的空虚无聊,甚至痛苦中,一个人灵魂饱满,精神富足,心境会更加豁达,拥有幸福的能力也会强。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家周国平的散文代表作主要包括《安静》、《守望的距离》、《生命的品质》等,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一)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
___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 ___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___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
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
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
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
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 ___。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 ___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
曾经以为周国平对爱的解读是最精巧最灵秀的。
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
但书至此时,说到私隐,说到隔膜,溪水渐入人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干涸。
不过后来在安静中想想,爱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这样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实了。
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
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 ___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
周国平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对爱默生的向往。
同样,我也乐意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周国平先生的仰慕。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
在中国最 ___的十年 ___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突破。
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连学界也已成为喧闹的名利场,我们很难再听到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社会里,安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
且看《孤独的价值》、《智慧和信仰》、《诗人的花园》、《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都是我赞赏的篇目。
虽不是通篇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周国平在这本书中一贯的人文追求。
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
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其实,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倘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
我会再读周国平的《安静》。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