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移动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公司未来发展基本战略构想

中国移动公司未来发展基本战略构想

中国移动公司未来发展基本战略构想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国移动公司需要不断调整其战略构想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一、持续推进5G网络建设
随着5G网络的不断普及,中国移动应继续推进5G网络覆盖和建设。

5G技术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所以5G技术的发展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非常重要。

二、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中国移动也应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移动可以实现基于智能化的业务创新,优化其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

三、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随着消费者对于内容获取体验要求的逐渐增加,中国移动应该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将内容提供商的资源整合进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娱乐及交互体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建立开放合作生态
未来企业的发展不能独立于其他企业,应该加强开放合作,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移动应该建立开放的合作生态,共同推进5G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建立。

五、发展物联网市场
物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服务。

中国移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物联网市场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总之,未来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移动需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同时,中国移动也应该积极将自身的能力输出到其他地方,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推进5G技术与数字化
生态系统的发展。

中国移动的“四轮驱动”战略

中国移动的“四轮驱动”战略

2018年中国移动的“四轮驱动”战略中国移动2018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会上;2018年公司要坚持“四轮驱动”;确保领先优势..“四轮驱动”战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四轮驱动”战略的内容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四轮驱动..2016年11月24日;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在日本东京幕张展览中心举行;会上;李跃发表了连接驱动发展;拥抱万物互联时代的主题演讲;提出中国移动在市场方面将坚持“四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既关注华为提倡的移动、家庭和垂直用户企业市场;也关注具有特点的运营商新业务即数字化服务;以此作为驱动运营快车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四轮驱动”指移动市场、家庭市场、政企市场和数字化服务..2018年中国移动工作会上总经理并没有讲到底该怎么执行“四轮驱动”战略;我们不妨来猜测一下;2018年中国移动到底该怎么做在个人市场方面;截止2017年底;中国移动个人用户达8.8亿户;4G用户占比超过71%;手机流量成为最大收入来源..2018年在流量不限量、价格不断走低导致的网络承载压力日增的情况下;流量经营模式的创新就成了重点;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匹配..对于流量;要在技术上实现流量的分类识别和精确管理;提升流量服务感知和资费价值的匹配程度;要能够根据用户价值、业务价值和终端价值来分配合理的移动网络资源;以资费作为调节杠杆;对流量分层、分级管理;并根据用户需求对套餐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加灵活的套餐刺激用户需求..以此缓解网络压力;提高流量价值..并在缓解网络压力基础上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通过定向流量形式增加用户粘性;应对友商竞争..在家庭市场方面;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家庭用户对通信及网络的需求不断提升;从最初的简单沟通不断走向多元融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需求:娱乐化需求、智能化需求、情感化需求..娱乐化需求方面;可在目前看电视、电影的魔百盒基础上;结合Xbox游戏主机、VR手柄、麦克风等设备;打造整套适合家庭互动娱乐的网络设备;并可采用租赁、分期等形式降低客户成本..在智能化需求方面;可打造与家电互联的智能网关;通过人机互动、远程操控等形式;提高用户的感知..在情感化需求方面;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安全、医疗问题日益突出;可通过监控保护功能把网络互联变为情感互联..此外;中国移动可以凭借其广泛的线下渠道营业厅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以新零售的模式实现营业厅向服务厅的转变;依托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人脸识别、VR、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更加新奇、便捷的购物体验;吸引人流、提升服务感知;同时获取业务合作收入..在政企市场方面;随着传统通信业务的饱和;进军更加广阔的ICT市场;是中国移动的必然选择..很多行业客户经理眼中;“专线+固话+手机”成为推广政企业务的标配;现在再加上一些综合性应用平台产品;如视频监控、移动OA、销售管家等;就算是完成了ICT服务..然而;最终只是沦为三家运营商血拼价格;说到底是因为这些靠软硬件凭凑来的ICT方案缺乏定制性和行业理解能力..运营商要做好ICT;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IT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招募培养具备ICT思路和执行经验的人员;增加与软件开发商、具备IT能力的设备提供商合作;以此打造更有差异化、专业性的ICT方案..在数字化服务方面;中国移动需要:一、提供更加开放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要从原先以技术为核心的封闭的传统的通信业务;向以用户为中心、提升用户体验、开放创新的数字化服务转型..核心是打造产品创新能力、基于数据的客户经营能力、用户体验创造能力..二、基础设施与网络的优化..要从目前基于区域和业务的互相独立的系统转变为基于云平台的;高效共享的基础设施与网络..最终实现运营与服务的统一..具体要实现用户互动系统、记录与控制系统、基础设施与网络三者的无缝连接..三、运营方式创新..运营商需要缩短决策链条;加快业务决策的速度;引入数据开发师、体验设计师、平台管理员、数据安全管理员、系统开发员等人才;以匹配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及新系统和新网络;从数字化业务运营和数字化技术两个角度设计绩效管理;并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协作、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企业文化..2018年中国移动“四轮驱动”策略是否会按此设想实施;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请大家拭目以待..在此背景下;政企市场因覆盖了国家机构、高价值集团客户、大量中小企业;市场潜力巨大而被中国移动寄予厚望;而互联网企业的丰厚利润也让中国移动眼馋不已..那么;2018年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在政企市场重要客户中心该如何发力呢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年收入发展同比可达60%;而运营商仅有区区6%;原因何在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是信息化服务、而运营商提供的是基础通信服务;利润差距当然很明显;就像卖菜买肉的摊贩利润自然没有办法和开饭店的相比..运营商发展政企市场正是希望突破基础通信业务的限制;进军广阔的ICT市场;凭借自身的通信资源和客户储备;占据ICT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行业客户经理推广的政企业务仅仅是“固话+专线+手机”;最多再加上一些视频监控、移动OA等综合性应用产品;还必须三家运营商血拼价格;最终不仅卖的还是基础通信产品;利润甚至比家庭产品还要低;也没能够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来年对手压下价格、打点下关键人;客户又被策反了..造成这种状况最基本的原因是ICT方案缺乏定制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再往深里讲;则是运营商作为CT服务商向ICT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没有弥补自己所欠缺的IT能力..运营商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在设计ICT方案;只是买了些设备接上网络再以按月付费的方式卖给客户的方案并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方案;更重要的是全新的服务流程和运营机制..“洋务运动”救不了大清朝;只有改革才行;否则只能被革命..运营商也需要拿出改革的勇气才能重现政企市场的荣光..运营商应该看清自己真正的竞争者;不是其他两家运营商;而是上下游产业成员中具备IT能力的供应商..它们的ICT方案更具有优势;在产业链中也就更有话语权..而运营商要做的;就是化竞争为合作;在不断合作中提升自己的IT能力;从而提供更加符合行业客户需求的ICT方案..具体做法为:一、改变以前的“平台化”思维;不要总想着一个产品全行业推广;而应该针对单个用户提供顾问式的营销服务;从用户需求的细节入手;设计更贴合客户需求的方案..二、增加与具备IT能力的设备供应商以及软件开发商的交流合作;吸收对方的IT 能力和经验..三、招聘并内部培养具备ICT项目设计思路、执行经验、运营维护经验的人才;组建专业的设计、运营团队;理清ICT建设流程;缩短决策链条;避免流程上的内耗..明确基于建设流程和运营方式的指标考核..四、特别是政企重要客户中心改变甲方官僚的思想作风;一切以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是严重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行为将会受到组织的严厉查办..加强纪检监察的巡视;苍蝇蚊子类也要一起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运营商的政企重要客户市场拓展之路并不好走;甚至可能会磕得头破血流;但能否真正走通这条路;还要看运营商有没有死磕到底的勇气了..加强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要从基层政企重要客户中心开启..。

发展战略中国移动

发展战略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重点增值业务开展策略白皮书(第二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0年1月目录目录 (2)前言 (5)总则 (5)个人产品介绍 (10)一)娱乐类产品 (10)无线音乐 (10)手机游戏 (72)手机电视 (15)手机视频 (19)手机动漫 (24)IVVR (27)手机冲浪 (76)二)沟通类产品 (30)号簿管家 (30)139邮箱 (81)飞信 (85)手机桌面助理(待补充) (91)三)学习类产品 (32)手机阅读 (32)四)日常生活类产品 (36)12580 (41)手机支付、手机钱包 (45)位置业务 (51)中国移动应用商场 (91)五)商务类产品 (59)手机证券 (59)手机广告 (64)IDC (68)家庭与集团产品介绍 (96)手机对讲(POC) (107)10648物联通 (109)车务通 (111)车行无忧 (115)CM-IMS全业务语音产品 (116)集团V网 (118)移动400 (120)网信 (121)“G3爱唱”业务 (122)展会通 (122)全业务融合通信PC客户端 (124)电子凭证 (124)IMS家庭网关 (97)家庭V网 (99)基于CM-IMS的USB电话 (100)家庭成员定位 (101)数码相框 (105)前言2009年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2009年半年报显示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对收入的拉动日益显着。

其中,已具规模的短信、彩铃、彩信、WAP、手机报等业务保持增长;无线音乐俱乐部、飞信和12580服务客户实现规模增长;139邮箱、手机游戏等业务快速成长;手机视频、移动电子商务等产品不断得到开发和优化,形成良好的增值业务产品储备。

中国移动着力研发和筹建的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移动应用的“Mobile Market”,已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向业界推出。

2010年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三个目标市场全面规模化发展。

【发展战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三年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三年发展目标

净利润
• 该指标用来衡量运营商盈利能力,指公司营业活动获得的净收益。 公式: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其他费用
总资产报酬率
• 该指标用来衡量通信运营商总资产的获利能力,指公司当年所获全 部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 公式:总资产报酬率=当年税后净利润÷当年平均总资产
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
三年目标
(征求意见稿)
2002年3月6日
第 0页

1.

指导思想
2.
3.
指标体系及三年目标
三年目标确立的依据
第 1页
指导思想
到2004年底, 中国移动将在主 要运行指标上, 达到“一流标杆 企业”2001年中期水平 ,为争创 世界一流通信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2页
基本思路
用户总数

该指标用来反映公司的市场规模实力,指当年年末客户到达总数。
ARPU
• 该指标用来衡量通信运营商所提供业务的价值,体现了公司的价值创造能 力,指平均每客户每月的通话收入。 公式:ARPU=(客户本期累计总收入÷月份数)÷本期累计平均客户总数
MOU
• 该指标用来衡量通信运营商提供业务的效果,指每个移动客户平均每月话 音业务的使用量,即平均每月每客户使用的通话分钟数。 公式:MOU=(本期累计通话分钟总数÷月份数)÷本期累计平均客户总数
ROE
营业收入
用户总数 EBITDA
ROA
新业务 收入比例 客户满意度 研发 投入比例 管理 客户 第10页 财务 创新
争创“世界一流”的三年目标区间(到2004年底)
指标 营业收入(亿元) 财 务 EBITDA (亿元) 净利润(亿元) ROA ROE 客户满意度 客 用户总数(亿) ARPU(元/月) MOU(分钟/月) 目前水平 (2001年底) 1347 790 310 9.4% 14.5% 待定 1.04 131 231 低目标值 (2004年底) 1700 700 425 11.0% 18.3% 70% 1.9 80 175 高目标值 (2004年底) 2200 900 550 14.0% 23.3% 75% 2.2 105 225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分析


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政 治 法 律 环 境
企 业
行业 环境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技术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三网融合 垄断法 资源共享 电信管 制政策
3G牌照发放 TD扶持政策 其他政策
深化电信企业体制改革
深化电信企业体制改革-非对称管理制
TD扶持政策
1、内容:国家工信部公布TD-SCDMA发展6大扶持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政 策支持力度,将TD-SCMDA相关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 录》,获得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加快国家重大专项TDSCDMA项目审批程序,协调推进TD-SCDMA网络建设,加快推进 TD-SCDMA产业研发和业务应用,做好行业管理与服务支持制定推动 TD-SCDMA加快发展的产业政策 。 2009年,围绕部《关于继续支持 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通信管理局和 运营企业大力支持TD网络建设,并在积极争取地方政策支持、督促 协调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2、影响:将促进TD-SCDMA相关软件的成熟和丰富,为TD-SCDMA新 业务、新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促进移动3G业务发展。
资源共享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于08
年10 月6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 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 紧急通知》,决定大力推进电 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并要求 自今年10 月1 日起执行。 • 2、利弊分析:短期来说,对中 国移动呈负面影响,本政策出 台的目的就是要弱化中国移动 在移动网络覆盖的绝对垄断优 势,强化资源建设的合理性和 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这意味着 中国移动过去因为拥有绝对的 网络垄断优势获得那部分超额 利润将逐步消失。

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

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

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摘要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和产业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具有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先天优势和技术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移动如何把发挥自己的优势,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本文以战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了解中国移动的基本背景情况,发掘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中国移动进一步开拓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SWOT分析和五力模型分析,然后确定中国移动的优劣势、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最终制定出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框架。

本战略制定希望从整体上符合集团公司的公司战略,为公司发展开拓新的市场,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中国移动继续保持在移动通信行业既得优势,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国移动,SWO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发展战略Abstract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information economy brings ever changes in society life and industry frustration.In emer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mobile internet has brand market demand and developing potential.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CMCC),the biggest moble operator in China,has the congential advantages and technology ability to develop mobile internet.Facing the changing outer environment,how to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and seize the developing opportunity,is an urgently strategic problem.This paper,mainly based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 Management,is about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background of China mobile,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and then conduct SWOT analysis and fice force analysis for China mobile to further develop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Finally we determine the strengths & weaknesses、market position and strategy target and fomulate the China mobile’s development strategy framework of mobile internet.This strategy formulation hope to accord to the CMCC’s company strategy as a whole,explore new markets for company’s development,and spe cify the future direction.I hope to make China mobile keep perserved advantages in mobli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nd establish itself in an unassailable position in future competition.Key Words:China mobile,SWOT analysis,five force analysis,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一、导论 (6)(一)研究背景 (6)(二)研究意义 (6)1.理论意义 (6)2.现实意义 (2)(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2)1.研究思路 (2)2.研究方法 (2)二.中国移动和移动互联网概述 (3)(一)中国移动概述 (3)1.概述 (3)2.主营业务 (3)(二)移动互联网概述 (3)三、移动互联网行业环境形势分析 (4)(一)政治和法律因素 (4)(二)经济因素 (4)(三)社会与文化因素 (5)(四)技术因素 (5)(五)移动互联网行业环境形势分析小结 (6)四、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五力模型分析 (6)(一)行业结构分析 (6)(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7)(三)替代品分析 (7)(四)供应商分析 (8)(五)需求方分析 (8)(六)同业竞争分析 (8)1.中国联通 (8)2.中国电信 (9)(七)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五力模型分析小结 (10)五、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SWOT分析 (11)(一)优势 (11)(二)劣势 (12)(三)机会 (13)(四)威胁 (13)(五)中国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SWOT综合分析 (14)六、战略规划 (15)(一)愿景 (15)(二)战略制定原则 (15)(三)战略目标 (15)(四)竞争战略 (16)(五)战略重点 (16)(六)战略措施 (17)七、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报告一.公司名称: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所处行业:通信行业股票代码:00941上市时间:1997年10月23日二.SWOT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得出的策略建议:1、中国移动在这场竞争中的战略目标(OBJECT)、总体思路应该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保障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如果按照OGSM 模型,那下面的建议属于S策略层面的:2、充分利用成本优势,抓住移动化的机会,去替代竞争对手的核心收入来源类的业务,从而应对电信的价格竞争。

比如推出基于TD的3G无线座机,并把价格设定到比电信的固话价格还低,发挥其杠杆效应,向电信的主要收入来源发起进攻(这就好比官渡之战的“断其粮道”),电信必然重兵防守,牵扯其精力;3、利用国家支持民族技术TD的优势,来抵挡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比如带号转网等;4、利用成本、品牌等优势,抓住互联网化、智能化的机会。

这一方面,电信已经推出了“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明显从STP概念上胜了一筹。

但是我认为这个还没有抓住电信业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根本趋势,如果说中国这20多年的电信史就是完成了“电话——移动电话(手机)”的“移动化”的大趋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20年则将主要完成“PC——移动PC”的过程。

电信的“互联网手机”充其量只是在前一个趋势上的一个延伸,还是在手机时代,我们的机会在于抓住后者这个大趋势。

5、充分利用客户群优势去抓住FMC的机会。

比如从移动的集团客户提供IP专线,从而保障其综合通信需求;6、利用成本、客户群等优势,抓住宽带化的机会。

比如利用GPON 等传输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光进铜退”的机会,向新的商务楼宇、集团客户提供光纤接入,一次可以收编很多集团客户。

不知这个会不会给集团客户下指标——当年新建楼盘的光纤接入占有率,如果下了这个指标集团的同事们就要受苦了;7、利用资产、成本、员工优势,抓住国家鼓励大企业走向世界的机会。

中国移动发展战略电信企业标杆体系和差距分析汇报

中国移动发展战略电信企业标杆体系和差距分析汇报

中国移动发展战略电信企业标杆体系和差距分析汇报中国移动(China Mobile)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电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本文将围绕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对其标杆体系以及与其他电信企业的差距进行分析。

一、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1.1 客户为中心中国移动一直以来以客户为中心,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网络覆盖,实现全时段、全地域的无缝通信,满足用户在通信技术、业务应用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需求。

1.2 网络建设与技术升级中国移动致力于不断提升网络覆盖和质量,持续进行网络建设和技术升级。

通过推动4G网络、5G技术的发展,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1.3 业务创新与拓展中国移动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与拓展,致力于打造“智慧生活”生态系统。

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满足用户在生活、工作和娱乐等方面的全方位需求。

二、中国移动的标杆体系2.1 全国性网络覆盖中国移动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移动通信网络。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用户都能够享受到稳定、高速的通信服务。

其网络规模和覆盖范围是其他电信企业无法比拟的。

2.2 优质的通信服务中国移动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通信服务。

其通信网络质量稳定可靠,用户体验较好。

同时,中国移动还在服务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等。

2.3 业务创新与发展中国移动不仅在传统通信服务上领先,还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与拓展。

通过推出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领先于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提升用户黏性和体验。

三、中国移动与其他电信企业的差距分析3.1 网络覆盖差距与其他电信企业相比,中国移动在网络覆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电信企业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相对较弱,无法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与中国移动形成明显的差距。

3.2 服务质量差距中国移动在服务质量方面表现出色,用户体验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重点增值业务开展策略白皮书(第二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0年1月目录目录 (2)前言 (5)总则 (5)个人产品介绍 (10)一)娱乐类产品 (10)无线音乐 (10)手机游戏 (72)手机电视 (15)手机视频 (19)手机动漫 (24)IVVR (27)手机冲浪 (76)二)沟通类产品 (30)号簿管家 (30)139邮箱 (81)飞信 (85)手机桌面助理(待补充) (91)三)学习类产品 (32)手机阅读 (32)四)日常生活类产品 (36)12580 (41)手机支付、手机钱包 (45)位置业务 (51)中国移动应用商场 (91)五)商务类产品 (59)手机证券 (59)手机广告 (64)IDC (68)家庭与集团产品介绍 (96)手机对讲(POC) (107)10648物联通 (109)车务通 (111)车行无忧 (115)CM-IMS全业务语音产品 (116)集团V网 (118)移动400 (120)网信 (121)“G3爱唱”业务 (122)展会通 (122)全业务融合通信PC客户端 (124)电子凭证 (124)IMS家庭网关 (97)家庭V网 (99)基于CM-IMS的USB电话 (100)家庭成员定位 (101)数码相框 (105)前言2009年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2009年半年报显示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对收入的拉动日益显着。

其中,已具规模的短信、彩铃、彩信、WAP、手机报等业务保持增长;无线音乐俱乐部、飞信和12580服务客户实现规模增长;139邮箱、手机游戏等业务快速成长;手机视频、移动电子商务等产品不断得到开发和优化,形成良好的增值业务产品储备。

中国移动着力研发和筹建的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移动应用的“Mobile Market”,已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向业界推出。

2010年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三个目标市场全面规模化发展。

本白皮书就中国移动重点数据及信息业务的业务情况、发展方向和开展方式进行说明。

白皮书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数据部编撰并发布,采用滚动更新的方式,每年更新一版。

总则一、国内外的数据业务竞争形势,发展趋势。

(一)从发展趋势而言,数据及信息业务占比持续提升,空间巨大。

今年上半年在总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公司总收入增长8.9%,但是数据及信息业务仍然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2009年半年报显示,数据及信息业务的收入占比达28.1%,占收入增量的50%。

数据及信息业务已经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公司当前及下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数据及信息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收入占比屡创新高。

中国移动上半年的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占比虽然达到28.1%。

但是与国际一流运营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日本NTT DoCoMo今年的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占比已经上升到41.3%,接近总收入的一半。

从业务发展趋势来看,非短消息类的多媒体应用增长很快。

一个重要体现是由于客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手机发起的数据业务流量呈现快速增长。

中国移动1-5月份由手机发起的数据业务增长流量为184%。

(二)从竞争形势来看,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异质化竞争逐步紧迫今年上半年以来,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不仅仅把目标停留在语音客户的增长,而是试图通过数据业务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跨越性发展。

与语音市场相比,未来的数据及信息业务、互联网业务也将是非常激烈的战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轮关于数据及信息业务的竞争对后续的市场格局、对每一家运营商未来业务发展都关系重大。

异质化竞争风起云涌,挑战更加紧迫。

三年前异质化竞争来自于互联网、第三方应用提供者、信息提供者、终端厂商等非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目前异质化竞争已经风起云涌、渐成气候。

现在包括苹果、微软、诺基亚等公司都纷纷切入到价值链中来,希望占据价值链中更重要的部分。

例如苹果的IPONE手机,因其绚丽的显示效果、灵动的触感受到客户的追捧,而苹果最看重的则是其手机上网业务。

苹果应用商店上市至今短短14个月,所带来的下载量和价值已经不亚于手机终端销售。

二、产品创新模式:基地模式和产品提升团队带头省模式基地模式是中国移动在数据及信息业务的产品和终端领域中重要的开发、创新、拓展模式,是基于中国移动的管理实际,历经多次讨论,到现在为止被大家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从2005年总部确定设立产品创新基地以来,到目前已经成立了音乐、位置、游戏、视频、电子商务、阅读、终端等多个基地,在业务创新和拓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基地已经成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的创新。

产品提升团队带头省模式是在保持基地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产品,形成产品提升团队,并为每个团队确定带头省的模式。

该模式对于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中重点产品的模式摸索、规划策略制定、优化、推广以及实施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评选,已明确十个产品的带头省。

三、产品管理方式:一二三类产品管理为了规范数据及信息业务产品的管理,避免产品低水平重复开发,产品按一、二、三类进行管理。

一类产品由总部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运营,产品端到端各环节均由总部负责。

二类产品由总部统一规范、分省建设、分省运营,总部制定规范后,确定建设方案、产品的试商用、商用时间和省份,省公司执行。

三类产品由省公司制定规范、分省建设、分省运营,三类产品实行报批管理制度,所有三类产品需报批总部同意后方可开展。

四、产品规划思路:产品能力规划思路,主干产品规划思路按照数据业务及信息发展规划的模块化开发和客户需求导向原则,中国移动将在2010年重点梳理现有业务情况,通过建立基础能力和主干产品二大体系实现对产品的统一规划,解决目前在数据及信息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产品独立发展,功能重复开发,不能充分复用;产品引入、运营推广缺乏统一的评估方法、标准、流程。

基础能力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将实现不同产品在业务能力上的复用和融合,实现模块化开发,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在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主干产品体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明确支撑业务体系化发展的核心产品,高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并兼顾资源的整合。

1、基础能力体系建立和实施对客户使用现有产品的整体流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提取能供多个产品进行复用的公共基础能力和需要开发公共基础能力;按照客户使用业务的端到端流程,建立整体业务能力框架;对所有公共能力进行归纳分类,形成基础能力体系。

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基础能力分析,按照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和重用度梳理出中国移动十三类基础能力:内容能力、联系人/群能力、支付能力、广告能力、搜索能力、门户能力、终端能力、状态能力、统一认证能力、通道能力、代计费能力、定购关系管理能力、客户数据能力。

对基础能力是否为中国移动特有、能否向第三方开发进行分类管理。

产品能力复用将以基础能力体系为基础,对相应的系统/平台进行改造,引入新规范:建立能力总线,统一能力开放接口,建立统一的能力调度和控制点;修订VGOP综合网关规范,引入面向互联网开发者的网关并制定规范;分析中国移动业务发展总体战略,优先考虑IMS业务能力、飞信能力、内容能力、联系人能力、状态能力开放,并制定相关规范;建设多业务共用的统一认证系统,并考虑对非中国移动号码客户的统一认证。

2、主干产品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在对产品公用基础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对不同客户群和客户在各种生活场景下对数据业务产品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进行调研,结合目前产品市场发展状况,形成产品主干性的评估方法;同时参考专家评审意见确定3-5个主干产品。

其他非主干产品用于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依附于主干产品发展。

主干产品将作为优先进行终端内置的数据业务,并为移动梦网、MOBILEMARKET业务推荐、排名提供参考。

五、2010年重点业务:个人产品:无线音乐、12580、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钱包、手机支付、手机报、手机阅读、位置业务、手机广告、IVVR 、号簿管家、手机动漫、手机证券、飞信、139邮箱、手机游戏、Mobile Market、IDC、手机冲浪、MDA。

家庭产品:家庭手机伴侣、IMS家庭网关、基于CM-IMS的USB 电话、家庭成员定位、数码相框、家庭V网。

集团产品:POC、10648物联通、车务通、车行无忧、CM-IMS全业务语音产品、集团V网、移动400、网信、展会通、全业务融合通信PC客户端、电子凭证、G3爱唱机。

一、个人产品介绍一)娱乐类产品无线音乐【业务定义】无线音乐业务是客户利用手机等无线通信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以SMS、MMS、WAP、IVR、WWW、客户端等接入方式获取以音乐为主题内容的相关各类业务的总称;无线音乐的产品包括彩铃、振铃、全曲下载、全曲在线听、MV、专辑汇、无线音乐俱乐部等。

【发展目标】无线音乐服务于手机多媒体化、多用途化战略,向客户提供海量音乐内容,方便客户随时、随地、通过多种方式接入和使用无线音乐业务,提供多维度的音乐使用方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音乐需求。

通过打造权威的音乐发行平台,以良好的版权保护和商业模式,为传统音乐产业提供新的盈利手段,最终成为新型的多维度的音乐发行渠道,提升中国移动数据及信息业务收入,增强中国移动在音乐产业的影响力。

【业务现状】无线音乐业务为中国移动的自有业务,目前处于成熟发展期,主要有以下三种业务合作形式:基于中央音乐平台的彩铃、振铃、音乐随身听和全曲下载等是全网自有业务;基于省公司与SP开展的彩铃业务;以及基于移动梦网商务合作模式与SP开展的振铃合作业务,目前处于商用优化阶段。

截至2009年11月,彩铃业务总客户数达到3.9亿,月均收入19亿元。

截至2009年11月,中央音乐平台付费内容下载总量超过11亿次,月均付费下载量超过1亿次,其中全曲下载业务的累计计费下载量超过6700万次。

【09年业务亮点】无线音乐2009年进一步引入音乐内容,扩大内容合作伙伴数量,丰富中央曲库,内容元素多元化,目前曲库内容达到135万首,与超过200家CP合作,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移动在整个无线音乐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2009年,系统能力方面:中央音乐平台加强了音乐相关标签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音乐标签库;提高中央音乐平台核心系统和门户的处理能力,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营销方面:建立了“立体化”的“无处不在”的营销体系,以“落地活动”为常态化营销手段,体现“新人新歌”推广亮点,全面盘活“会员权益”,提升会员活性和门户销售活性,深化对无线音乐价值链的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系统,增强了对合作伙伴的服务支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