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三高考模拟一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调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71分)一、基础知识(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14年2月初,中原大地迎来马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给山河、原野披上了银装,让空气变得湿润清新。

B.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府不仅不进行深刻反思,还一意孤行,以邻为壑,不断指责周边国家,为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

C.她与女儿的关系本来还算密切,但近来发现女儿与她的交谈越来越少,每到周末女儿才例行公事般给她打一个不冷不热的电话。

D.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A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

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B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比喻东西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完成本题需要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盘桓”逗留,徘徊;“盘绕”围绕在别的东西上面。

对成语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_2015年河北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

2015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_2015年河北高考语文模拟题及解析

2015届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A)11(3)第一次:点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面被狗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二次:使得演奏的成功、满心的激动与唯一的遗憾形成对比,突出遗憾之深;第三次: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目的在于启发音乐家改变生活态度。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11(4)①情节设置的需要。

制琴师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促成音乐家转变生活态度的关键。

②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

制琴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量描写使其形象丰满。

③突出小说主题的需要。

通过写制琴师的故事,表达了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能绝望,而要积极追求、热爱生活的主旨。

④写作意图的需要。

音乐家虽是主人公,但制琴师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所以要浓墨重彩。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小题:新闻阅读(25分)16答案示例:第一副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形式1分,内容1分,共2分)第二副上联: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形式2分,内容1分,共3分)(要求:内容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

一般要求上联结尾字要平声,下联结尾字要仄声。

)17答案示例:(1)观点:赞成(或“反对”)。

(2分,如果只答观点没有分析,本答案点不给分。

)(2)反对的理由:①节日的全称是“国际妇女节”,全世界通用,不是可以随便修改的;②这个称谓有它的历史渊源,体现出对妇女权利的尊重,改为“女神节”等就失了它的厚重内涵;(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赞成的理由:①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在与时俱进,改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原来的称谓缺乏感情色彩,换成“女神节”等会更体现对妇女的赞美和尊重。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8立意提示:(1)否定彭几:人的品德、才能与相貌没有必然联系。

批评他不重本质,只重表面;盲目追星,自己成不了星。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10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10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10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高考模拟试卷1027 09:4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共78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共9分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1),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1)不殊:没死。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衡水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整理精校版)

衡水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整理精校版)

衡水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高考模拟试卷0317 18:57::衡水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9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工整书写、规范答题、考出好成绩!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个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批评家需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华东师范大学杨扬汪曾祺先生曾说:文学评论就像是湖中的倒影,它不是树本身,但有时却比树还清新、美丽。

这是汪曾祺从自己的创作经验中体会到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但也不是与创作格格不入的玄谈。

李健吾与巴金,一位是评论家,一位是小说家。

当年因为李健吾尖刻的批评,引来巴金的不快,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在私下的言谈之中,还是彼此尊重,尤其是巴金对李健吾的艺术感觉持肯定态度。

而李健吾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优势不仅在于批评感觉的敏锐,还在于对文学艺术有一种真正的鉴赏力,他是真懂艺术。

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建构,基本的要义也应该是在艺术修养的熏陶之中逐渐获得,而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单靠搬弄一点理论概念名词,或单靠翻阅几本理论书籍就能解决。

对文学批评的思想性的追求,一些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法和概念的机械搬弄上,过一段时间就搬弄一些西式装备,不是‚现代性‛、就是‚全球化‛,好像有了这些进口武器,文学批评的思想性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听到对今天的批评家的最多议论,就是缺乏思想。

其实岂止于缺乏思想,而是缺乏艺术修养。

在一些人眼里,文学批评似乎越尖锐越好,而对尖锐的理解也是流于表象,变成了文字上的尖酸刻薄,毫无艺术性可言。

其实文学批评的创新并不是这样的。

周作人曾经将文学批评形容为‚自己的园地‛,意思是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老老实实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批评家在批评别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清扫自己的园地。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着.(zháo)陆模.(mú)具通缉.(jī)令玲珑剔.(tī)透B.讪.(shàn)笑轻佻.(tiāo)太阳穴.(xué)叱咤.(zhà)风云C.忖.(cǔn)度尽.(jìn)量流涎.(xián)水刚愎.(bì)自用D.迄.(qì)今倒.(dào)数辟.(pì)谣言如椽.(yuán)之笔【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所选词条有形似字,有多音字,没有生僻字,全是常用字,课内外相结合。

预估难度:0.75【原创】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

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B.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狹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水账。

C.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寥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强。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高三语文试题_带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调(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三调(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试卷综析】从整体上看,这次调研试题难度适中,但也不乏亮点命题。

仿照高考的试题模式,题型及分值均没有变化,角度也几近相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需要对原文有整体理解并进行综合分析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综合分析——整理概括”思路,可以说是答题的主要思路,所以语言概括仍是考查重点。

文言文仍然是传统的人物传记,从故事性的角度难度低于高考考过的论述类文言文。

出题模式和高考相似,分值分布也相似。

选择题部分仍属于常规题目,从题型上看没有变化。

文言实词题属于常规题型,除需要考生读懂文言材料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词储备。

文言虚词题仍在十八的虚词的考查范围,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变化。

语句翻译错误选项本身有与文章内容有矛盾,所以通过文本阅读很容易选出。

文本理解有一定陷阱,偷换了故事的主人公,因此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文本,才能辨别。

因此文言翻译一定会是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文言文的阅读不在致力于答题技巧,而更倾向于对文本的理解,这边要求考生真正掌握文言语法,真正学会阅读文言文。

断句题属于常规题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语法标志,难度不大。

诗歌鉴赏,从诗歌题目到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出文章主旨。

考生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前提下,对诗歌意境是主旨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

默写要求考生注意字迹工整,不要因为字迹辨识度的问题而在此处丢分。

选择题整体难度较低,都是常规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属于必拿的分数。

成语运用出现的都是常规词汇,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病句题设置常规陷阱,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六大常考病句类型,此题也可轻松选对答案。

语句衔接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仔细辨识句语句之间的前后文关系才能正确排序,所以面对语序题,学生必须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衡水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

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

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

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

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

‚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做“科学怪食”。

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

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

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物,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

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

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极难避免。

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

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

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

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

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论争的焦点。

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三高考模拟一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

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

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

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小题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小题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二、文言文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

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太子既至前,不哀。

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注)①骖乘:陪乘。

②留好:留意,爱好。

③器人: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私下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小题2】(小题2)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

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

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小题3】(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

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5分)(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三、古代诗歌阅读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①(元)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

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小题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

(6分)四、句子默写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五、现代文阅读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栗子·立子许福元这是一个傍晚。

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

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

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

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

“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

”“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

”“大叔,您老好眼力。

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

”“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

“一口价,七块。

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

”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

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大叔,您手就是秤。

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

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

”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

你也别一口价。

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