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质与矿图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1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1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制定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煤炭工业出版社关于印发《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的通知中煤总生字[1992]第15号各直管公司、矿务局、各省(区)煤炭厅(公司)、北京矿务局:现将《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和《<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从即日起与《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一并执行。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依据以上两个规定制定新图例的实施细则,并报各公司备案。

确因地质采矿条件特殊,对新图例及两个规定的个别条款不能执行而需自定时,须经省级管理部门批准,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备案。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1992年1月11日目录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矿图的种类 (3)第一节一般规定 (3)第二节矿区(矿务局)必备的专用矿图 (4)第三节生产(建设)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 (5)第四节生产(建设)露天矿必备的矿图 (6)第三章矿图的绘制 (8)第一节基本要求 (8)第二节图纸的材质及分幅 (8)第三节矿图的精度 (9)第四节矿图的绘制 (10)第五节矿图的管理 (11)第四章矿图的管理 (12)第五章交换图 (13)附录各矿图的绘制内容及注记要求 (14)《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一般要求 (34)第三章符号的绘制 (35)第四章注记 (36)第五章《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补充规定及说明 (37)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矿地质测量图(以下简称矿图)是煤矿的重要技术基础资料,是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加强矿图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矿图标准化,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煤矿地质、测量的各种现行规程和各矿务局(矿)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是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所属各矿务局(矿)绘制矿图的技术依据。

矿井地质、测量主要图纸绘制细则1-74

矿井地质、测量主要图纸绘制细则1-74

矿井地质、测量主要圈纸绘制细则第一章基本要求第1条为加强矿图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矿图标准化,特制定本细则,采用微机绘制或手工编制矿井地质、测量主要图纸时,均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2条本细财依据地测现行规程(简称《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简称《管理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简称《图例》)以及《图例实施补充规定》(简称《图例补充》)而制定。

第3条地测图纸绘制的内容、精度以及绘制方法应符合《规程》、《图例》、《图例补充》和《管理规定》的规定,集团公司统一要求的以及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需要增绘或补充说明的,依据本细则执行。

第4条本细则矿井地质图纸绘制部分,在修编矿井地质报告附图的编绘中一并参照执行。

第5条地测图纸绘图材质(纸基)要求,应符合《管理规定》第三章第24条规定.当采用0.1mm聚脂薄膜时,要对薄膜进行防变形处理,使用前须清洗干净。

第6条图幅划分应符合《管理规定》第25条要求,以矿井为单位图幅应尽量一致,其长度一般不超过2.0米,超过时应分幅绘制。

第7条座标格网一律采用100×lOOmm绘制,线粗0.1mm,座标注记到米,注记在内外图廓线之间,图廓四角必须以米为单位完整注记经纬距;其余可注记四位数,当为“0000”时,应注记全数,图幅较小的可注在图鲍右边和下边,图幅较大的(一般超过一米),须注在图的四周。

第8条地质图图签使用《图例》573条,测量图图签使用《图例》571条标准,图签右下两条线分别与内图廓线重合。

签署栏必须按要求签署内容,绘图日期统一为格网完成日期.第9条特殊图例如果需要在图纸上标注的,一般在图纸的左下角适当位置标注。

第10条指北针一般绘于图幅左上半部,使用《图例))574箭头符号.第11条井田边界。

比例尺1/2000的图使用《图例》49符号尺寸绘制:比例尺1/5000的图大矿边界线线段长30mm,宽1.Omm,“+”宇叉线线段长4mm,两线段间距8mm,“+”宇居中。

第二章 岩石与矿物

第二章 岩石与矿物

4 胶体吸附作用 对于某些胶体矿物,因胶体的吸附作用,会引起矿物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胶体是一种微小团粒,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吸附多种离子。胶体矿物有 蛋白石,软锰矿等。
纳米TiO2的TG和DTA热分析图 The results of TG of nano-sized TiO2
纳米TiO2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红外光 谱图 The IR-spectra of nano-sized TiO2 atdifferent heatedtreatment temperature a: sol at room temperature; b:100℃; c:200℃; d:300℃; e:400℃; f:500℃
沸石族矿物硬度较低(3.5-5.5),相对密度小,空隙率大,多呈淡红色、淡 黄色、浅绿色、无色;具玻璃光泽(透明)纤维状的呈丝绢光泽。准确鉴定需要 借助X-RAY,光学显微镜,热分析(失水的特征温度),红外光谱。 Na,K,Ca处于离子状,[Si-O4] 四面体中的Si有一部分被Al取代,结构比较 松散,还有些结点被H2O占据,Na+、K+、Ca2+易被其他离子取代,所以工业上与K+ 或NH+4的交换容量作为工业指标(沸石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无严格的工业要 求)。 边界指标:K+交换量大于等于10mg/g±,或NH+4交换量大于等于100mmol(毫克 当量)/100g(相当于沸石总量的40%±) 工业指标:K+交换量大于等于10mg/g±;NH+4交换量大于等于130mmol(毫克当 量)/100g(相当于沸石总量的55%±)
XPS是表面分析,对表面的组成进行价态和含量分析
类质同象替换有三个条件: A、互相替换的原子或离子半径相等或相近; B、互相替换的原子或离子类型及极化性相似; C、互相替换的离子的总电价相应。(也可以置换的离子价态不同,但要借 助其他离子来平衡电价,OH-,F-,Cl-,Na+,K+等,所以矿物的化学成分应 该是相对稳定的,有一定量的杂质离子。) 2 类质同象类型 A、完全类质同象:组分间可以任意相互取代,以至完全取代。如橄榄石中 的铁与镁。(Ca,Mg)(CO3)3中的Ca和Mg B、不完全类质同象:替代组分受量的限制,不能完全取代。如闪锌矿中铁 可代锌,但不超过30%。 C、异电价类质同象。

矿图的基础知识

矿图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矿图的基础知识在矿井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需要测绘一系列的图纸,这些图称为矿图。

一、概述1、矿图的种类矿图的种类很多,生产矿井必备的图纸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矿井测量图,一类是矿井地质图。

各称有:(1)地质地形图;(2)地质剖面图;(3)水平切面图;(4)煤层底板等高线图;(5)煤层立面投影图;(6)地质综合柱状图。

矿井测量图是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测量的资料绘制的。

矿井地质图一般是在矿井测量图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收集的地质资料和原有勘探资料,经过分析推断绘制而成的。

2、矿图的比例尺绘制各种矿图时,不可能将图形按实际尺寸描绘到图纸上,总要经过缩小,才能在图纸上表示出来。

图纸上线段长度与实际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根据对图纸不同的要求,矿图常用的比例尺有: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3、坐标系统(1)地理坐标。

地面上某一点的位置,在地球表面上通常用经度、纬度表示。

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

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地面点的位置很不方便,常采用平面直角坐标来表示地面点的相对位置。

如图,地面上任一A的位置由该点至纵横坐标轴的垂直距来确定。

(3)高程。

指地面上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A、绝对高程:指地面上任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B、相对高程:指人为设定一水准面,某一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4、投影标高标高投影:注明有标高数字的正投影图,如图1-11所示的是某一立井高投影图。

二、等高线图1、地形等高线图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若干点所连成的光滑曲线,或者说是水平面与地表面相交的曲线。

将高程不同的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再按一定的比例绘成图,并标明各等高线标高,就得到等高线图。

性质:是反映地面空间形态特征的图件。

特征:①光滑曲线(高程相同点的连线)②比例图:在同一张图上,等高距应一致。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1-石灰岩,形成最早;2-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3-矽卡岩,形成时代同花岗岩;4-闪长岩,形成晚于花岗岩; 5-辉绿岩,形成晚于闪长岩;6-砾岩,形成最晚
246-56
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 (2)沉积接触
246-57
侵入接触
246-58
沉积接触
246-59
四、地质年代表
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
246-7
海水侵蚀部分
那 不 勒 斯 海 岸 的 三 根 石 柱
246-8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 迁。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沉积物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 。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 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 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246-47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246-48
不整合面
常见底砾岩
246-49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246-50
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用来表示地史时 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
246-60
246-61
国际通用:
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期……………………………阶
时……………………………带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ppt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ppt
(2)该岩石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形成变质岩,形成的变 质岩是__________岩。
答案:(1)石灰 沉积 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2)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石原有的成分 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大理
1.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
项目
喷 出 岩 岩 浆 岩 侵 入 岩
形成过程
岩浆在地下巨大 压力作用下,沿 着地壳软弱地带 喷出地表迅速冷 却凝固而成
⊙判断正误 1.花岗岩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 2.岩浆岩和其他两类岩石可以直接转化。( ) 3.只有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形成的。( ) 答案:1.× 2.× 3.√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1.岩石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岩石和矿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岩石还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世 界的风景游览区。 [思考] 既然岩石可以循环,因此岩石是人类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 提示:不赞同。尽管岩石可以循环,但循环的周期 很长,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岩石是一种不可再生 资源。
⊙判断正误 1.岩石圈就是地壳。( ) 2.花岗岩是常见的侵入岩,玄武岩是常见的喷出岩。 () 3.沉积岩都含有化石。( ) 答案:1.× 2.√ 3.×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存在的基础:岩石圈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的相互转化。 2.转化过程。
(1)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到地壳之中冷―却―凝→结岩浆岩。 (2)出露地表的岩石外―力―作→用 沉积岩。 (3)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作→用 变质岩。 (4)各类岩石重新深入到地下重―熔―再→生岩浆。 3.影响: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夷平地表, 使地表差异减小。正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 的物质才会不停地循环运动。

采煤概论答案汇总

采煤概论答案汇总

第一章煤矿地质基本知识1.熟悉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或者岩石圈,力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壳表层,力量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矿物:是地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岩石:是一些矿物颗粒的集合体2.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几项运动或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项?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3.按作用方式,外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几类?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4.风化作用主要类型?风化作用产生原因?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原因: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受到气温的变化、水和氧气及二氧化碳的作用和生物的活动等,使岩石在原地受到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5.简述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具有什么特征?沉积岩:是有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受外力地质作用,即先经风化和剥蚀,被粉碎或分解成碎屑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等,又经过搬运,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物,再经受紧压、脱水、胶结,变成坚硬的岩石。

岩浆岩:岩浆沿岩石裂缝或薄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便冷凝固结成坚硬的岩浆岩。

变质岩:由各种不同的原有岩石收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使原岩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而变成新的岩石。

沉积岩特征:含矿物成分多以及化学成分多,覆盖广,易开采。

6.简述煤的形成过程,并分析要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条件:1、植物条件2、气候条件3、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条件7.根据开采技术特点,煤层按厚度或倾角分为哪几类?煤层按厚度分类: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坐标与高程
坐标: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置。 高程:点沿投影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 高。 地球上点地的位置坐标由经纬度来表 示。 地面点的高程: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 地面高度称为高程。
中国大地水准面:以黄海平均海水
面作为起算面,以此计算的高程为绝对高 程、也称为海拔或标高。 相对高程:以任意水准面为基准面 时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如修一栋 房子,可把地平面作为基准面来描述地下 或地上建筑物的高程,简便直观)。
第二章
矿井地质与矿图
第一节 :煤矿地质 △岩石与地史 △煤的形成与分类 △地质构造 第二节 :矿山工程用图: △图形的基本知识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 △柱状图、剖面图及其他图纸
第一节 :煤矿地质
岩石与地史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 部分组成。地壳由岩石组成。组成地 壳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 岩三大类。
二、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水平面与斜面的交线称为该斜面的等 高线。把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得到的等高 线投影于水平面上,并注明各等高线的标 高所形成的图就是等高线图。 地形等高线图:地表面与不同标高的 多个水平面的交线。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以煤层底板面 (或顶板面)与多个水平面的交线绘出煤 层底板等高线图。
地史
地球的演变和发展历史称为地史。 根据地壳运动和古生物的发展,将地球 的历史从古到今分为五代、十二纪和若 干世。如图<地质年代表>
一、煤的形成
煤是由代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泥岩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图1-1所示(P7)
煤田地质勘探与矿井储量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是为开发煤炭资 源而准备的。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a)煤田普查:地球物理勘探、地质 测量 b)煤田详查 探掘工程 c)井田精查 地质钻探工程
地壳在不断运动中,层的赋存状 态产生不同的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和 变位的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单斜构造与地层产状
煤层的褶曲构造
断层构造
陷落柱
三、煤层的分类
a)根据煤层厚度分为: 薄煤层:0~1.3m以下 中厚煤层:1.3~3.5m 厚煤层:3.5m以上 b)根据煤层倾角分类: 缓倾斜煤层:<25º 倾斜煤层:25 º ~45 º 急倾斜煤层:>45 º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作用:
①反映煤层的空间状态 ②反映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③计算煤岩储量 ④进行各种设计工作
三、采掘工程平面图
标准有井巷、硐室等采掘工程测点、 标高的平面图,称为~
四、柱状图、剖面图
综合全矿井或某一区域的岩层地 质资料所作的柱状图称为~。 附注: 常用矿图图例。
第二节 矿
一、图形的基本知识 1,立体图

2、投影图
3、三视图
4、比例尺和图例
• 比例尺:绘制矿图时,因实际地物的形状和 尺寸很大,为了看图方便图纸就不能与地 物尺寸一样大小,便按照一定的倍数把地 物缩小后,再绘制到图纸上。这种缩小的 尺寸与实际地物尺寸相比就叫比例尺。 • 绘制矿图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
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是指井田范围内埋藏着
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的数量。 煤炭储量=含煤面积×厚度×容重 根据勘探程度的高低、煤炭储量分 为A、B、C、D四级。
可采储量 工业储量 设计损失量 能利用储量 (A+B+C) (A+B+C+D) 远景储量(D) 矿井总储量 尚难利用储量
二、常见地质构造
岩浆岩: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冷凝形
成的岩石。 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沉积岩:各类岩石碎块或生物遗体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砂页岩、页岩、 泥岩、石灰岩和煤炭。
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因受到地
壳中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影响而改变 了性质的岩石。 如: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麻 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