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滨水弹性驳岸设计探讨——以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为例

一、滨水驳岸设计(一)滨江驳岸存在的问题1.形式与功能单一滨江驳岸设计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工程措施设计为主的,但一味考虑防洪安全性,而忽略驳岸的生态价值和场所价值,必然会导致驳岸的形式缺少变化和功能过于单一,从而降低亲水性和景观性。
2.地域特色缺失现如今,国内的滨水区复兴如火如荼,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有很多的滨水驳岸设计照抄一些优秀的成功案列,虽然在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设计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
3.生态环境被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地带被大量的硬质空间占领,使得水陆分离;驳岸的绿地面积不断减小,造成了水体、绿植、土壤之间的生态链断裂,并降低了水陆间物质交换的能力。
同时,这也对水陆地带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4.连续性差滨水地带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每个区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故事,在众多的滨水景观设计中,不乏各自为政的案例,导致线型空间被点状空间割裂。
(二)滨水驳岸的类型及特点驳岸是滨水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它既有边界限定和分割空间的防洪固堤作用,也有活化滨水、塑造景观、稳定生态的作用。
目前,国内城市滨水区驳岸设计主要有立式、斜式、阶式、弹性生态式几种模式。
1.立式驳岸立式驳岸是最常见的驳岸设计模式,其受到防洪区空间大小限制,一般多用于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洪泛区退让和水位落差非常大的地带。
安全防洪是其首要主旨,该驳岸类型形式较为单一,材料多以钢筋混凝土为主,阻碍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
2.斜式驳岸斜式驳岸设计对空间有一定的需求。
较立式驳岸不同的是,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亲水空间,在护坡的材料选择上具有多样性,如硬质砌块材料、植草砖、植被种植等,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也优于立式驳岸。
3.阶式驳岸阶式驳岸相比上述两种驳岸,所需的洪泛区退让空间更大,其空间的使用率和亲水性较强,主要采取台阶退让的手法来应对水位变化,通常可以分为单一阶式和复合阶式两种。
单一阶式是指采取连续的台阶来连接水体和陆地,驳岸硬质化程度较高,但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台阶大小的变化、种植引入的手法来丰富景观层次。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其中,河岸形态变化是其中一个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驳岸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研究的是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
一、景观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驳岸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塑造山水诗意。
具体来讲,这包括以下几点:1. 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优化设计景观驳岸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采取生物学、地理学、水利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方法,打造一个具有防护岸效果的全新景观。
2. 注重景观效益,强化设计景观驳岸设计不仅要达到水利防护的目的,同时要注重景观效益的提升,具体可在模型设计、配色、造型表现等方面下功夫,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驳岸。
3. 合理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海、河的自然特点,合理考虑地形、水流、变化和安全等因素,针对形势设置不同的防护措施,并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二、景观驳岸设计的主要构建手法1. 配合自然环境,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在景观驳岸的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作用,把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机结合,既要保持自然美的特点,又要具备人工美的美观性,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景观。
2. 植物的引入和运用在景观驳岸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生态要素,可以通过植物的引入和运用实现环境的美化和生态景观的提升,同时发挥防护和修复的功能。
3. 独特的造型和形态景观驳岸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来表现出独特的景观特色,如曲线、折线、波浪线、梯阶状、蟠屈等,并结合灯光、音乐等元素,营造出模拟自然的氛围。
1. 优化片区土地资源布局,规划城市景观带在城市景观带的规划中合理利用河道周边的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开发建设,建设起生态保护区、游憩休闲区等多元化用途区域,形成环境、景观、文化和人文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带。
2. 积极营造养生绿道,加强生态修复在景观驳岸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营造养生绿道,将原有的河畔公园扩展到驳岸的生态绿化区域,并引入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景观驳岸对环境的修复作用。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

景观生态驳岸构建策略研究景观生态驳岸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对水域边坡、岸线等进行加固,以提高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防止岸边坍塌的一种工程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景观生态驳岸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景观生态驳岸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选址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选址应考虑水体的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
在选择位置时,要尽量选择水体边界清晰、岸线陡峭的区域,以便更好地进行加固和构建。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长期投入后面临无法扩容的问题。
二、结构设计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加固效果、景观效果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在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岩石块体、植物根系和人工构筑物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岸边的稳定性,又能够提高景观效果。
要注重墙体的透水透气性,以保持水体的生态环境。
三、植被选择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植被选择应根据水体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
植被的选择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岸边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增加景观效果。
四、生态修复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修复的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生态修复技术,如水生植物的引种、水质净化设施的设置等,以促进水体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要加强对岸边植被的保护,防止非法采砂和乱倒垃圾等行为的发生。
五、管理维护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管理维护工作是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管理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加强沟通和协调。
还应加强对景观生态驳岸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景观生态驳岸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评估监测策略景观生态驳岸的建设完成后,要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工作,以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评估监测的内容包括水质指标、植被覆盖情况、岸边坡体稳定性等方面。
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2)

同 的 流 速 带 和 水 的 紊 流 !使 空 气 中 的 氧 溶入水中 ! 促进水体净化 #
励采用软式稳定法代替钢筋混凝土和 石 砌挡 土 墙 的硬 式 河 岸 "这 就 需 要 推 广
图! 斜式驳岸
)#, 生 态 驳 岸 对 于 河 流 生 物 过 程 同
样起到重大作用 生态驳岸把滨水区 植 被 与 堤 内 植 被 连 成 一 体 !构 成 一 个 完
)!3 斜式驳岸
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 容 易 使 人 接 触 到 水 面 &从 安 全 方 面 来 讲 也 比 较 理 想 $但 适 于 这 种 驳 岸 设 计 的 地 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 图 ! *%
)#3 阶式驳岸
比 之 前 两 种 驳 岸 &这 种 驳 岸 让 人 很
收稿日期 !!""!# "$# %& $ 修回日期 !!""!# "’# "$
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
张 谊
摘
要! 从 保 护 生 态 和 满 足 人 的 视 觉 "心 理
序 言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在 人 们 生 命 过 程 中 发挥着积极的功效 % 水和城市 ’ 水和人 类 " 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 " 共荣共 衰的 ( 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 理机能的需求外 & 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 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 ( 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 它们共同组成景观 & 以共同的形象展示 在人们面前 & 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 (
生态驳岸 # 生态驳岸 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
&#’
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

城市滨水区河道驳岸的类型及问题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而且这里的人类活动和城市干扰又非常剧烈,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同时,城市滨水区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城市滨水区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
在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
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
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卜三种模式:(1)立式驳岸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如巴黎、上海、青岛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2)斜式驳岸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3)阶式驳岸比之前两种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上述做法虽能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漂亮。
但是,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因为人对水的感情,往往和人的参与有关,儿童喜欢水,涉足水中,尽情嬉水、玩乐,直接感受到水的温暖、清澈、纯净;盛夏的沙滩人满为患,人们聚集在水中,体现出对水的钟爱。
但上述驳岸,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槽中的人工水,而不是自然的活水。
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
驳岸工程施工通病

驳岸工程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驳岸工程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美观和功能的发挥。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通病,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本文针对这些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驳岸工程施工通病及原因1. 施工方案不合理在施工前,未对现场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导致施工方案与实际不符。
例如,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使得施工方案难以实施。
2. 材料质量不达标由于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不严,导致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影响了工程质量。
例如,使用劣质的混凝土、砖石等建筑材料。
3. 施工工艺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例如,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砖石铺装不平整等。
4. 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导致施工进度拖延,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例如,施工人员不足、施工设备配备不合理等。
5. 质量检测不严格施工过程中,未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例如,未对混凝土强度、驳岸稳定性等进行检测。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前期调研在施工前,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2. 严格材料质量把控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确保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
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 规范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水平。
4. 加强现场管理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5. 强化质量检测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四、结语驳岸工程施工通病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前期调研、严格材料质量把控、规范施工工艺、加强现场管理和强化质量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通病,确保驳岸工程的质量。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摘要:城市河道在满足必要的防洪抗旱功能的同时,在生态景观设计方面应遵循自然规律,降低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主要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问题;方法措施引言城市河道作为人居环境中最具活力的开放性休闲场地,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在营造一个满足人类社交、尊重高层次心理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是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场所。
城镇河道的治理正向生态化、景观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加强河道、河岸的水体保护,以提高生态涵养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河道湿地生态功能,同时提高景观效果,不仅可使河道恢复原貌,而且为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一、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1、河道景观的定义河道:即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明确指出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
广义上的城市河道景观指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2、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河道属于城市的范畴,已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城市河道不仅发挥着防汛、航运、排涝等物质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居民休闲、美化城市的人文功能。
它贯穿于城市的不同区域,每个社区的河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与河道周边环境紧密相连。
因此,城市河道必须承载其周边区域的物质与人文因素。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1、安全性及自然性防洪是城市河道的第一功用。
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首先应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其次才是重点美化河道周边景观,改造河道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城市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增长。
河道是天然的自然景观,有曲折的姿态、深浅不一的河滩、植被覆盖的河岸等,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在治理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时,我们应遵循河道的自然属性,尽量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设计出自然、和谐、优美的生态河岸景观。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

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应用的相关思考涉水景观是指水体环绕的景观,例如江河湖滨、海岸等地区。
在这些地区的景观设计中,生态驳岸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手段。
生态驳岸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够美化水域周边的景观。
本文将对涉水景观中生态驳岸的应用进行相关思考和探讨。
生态驳岸在涉水景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水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而传统的砖石驳岸往往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生态驳岸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通过引入各种植物和生物材料来建设驳岸,能够保持水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生态驳岸不仅可以减弱水体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促进水域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在涉水景观中应用生态驳岸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生态驳岸的应用也能够美化水域周边的景观。
传统的砖石驳岸在美化水域景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生态驳岸则能够更好地与周边自然景观融合,使整体景观更加自然、生动。
生态驳岸设计中常采用各种植物种植和布置,形成多样化的植被景观,同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使得驳岸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水域景观。
生态驳岸在美化水域周边景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生态驳岸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涉水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砖石驳岸往往会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生态驳岸通过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生态驳岸设计中常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如竹木材料、混凝土复合材料等,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水域景观的可持续性。
生态驳岸还能够提高水域景观的抗灾能力,对于防洪防涝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态驳岸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涉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设计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态驳岸的作用,需要更加注重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创新。
生态驳岸的设计需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等因素,从而保证生态驳岸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以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设计与施工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从驳岸的岸线设计、断面设计、材料选择及施工做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景;驳岸;设计;施工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喧嚣的城市里的人们,渴望着回归自然,因此,水景成了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滨水景区不但能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还能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环境的愿望,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驳岸设计和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真正吸引游人,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滨水区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滨水区的生态。
1 城市水景驳岸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公园驳岸虽然打破了人工硬质驳岸的单一形式,利用水生、湿生植物与硬质铺装结合,力图使岸线更加优美,更加接近原生态景观,但即便如此,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驳岸水陆缺乏整体感
某些城市公园驳岸采用砖石、砖石灌浆和混凝土预制板等建成硬质堤岸护坡,岸边种植水生植物。
这种驳岸虽稳定性好、抗冲刷,但它缺乏整体感,将水陆直接分开,渗透性差,阻碍了水土交换,水生植物往往不能很好的生长,鱼虾的繁衍空间受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体污染严重,从而影响到了景观的生态效应。
1.2 空间营造缺乏亲水性
水体是城市公园的主要观赏点,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驳岸是连接水陆的纽带,对亲水性的营造至关重要。
某些城市公园驳岸尺度设计很不合理,材料选择失当,导致亲水性缺失。
主要体现在驳岸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吸引不了人们与水亲近;驳岸高度过高于水面,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到水体对自己的威胁,不愿意与水亲近;单一的硬质材料人为地将人与水隔离开来,缺乏软性景观的过度,人工气息太浓。
1.3 违背节约原则
有些公园为了体现“高档次”,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砖石材料,并为追求异域景观,从外地引进景观效果好的置石和名贵植物品种。
这种只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没有考虑施工和养护成本的做法,违背节约型园林的原则,也体现不出地方特色。
1.4 忽视多视角景观效果
大部分城市公园对驳岸景观视线的分析不全面,忽视了多视角景观效果。
忽视了竖向景观营造的重要性,水陆衔接缺乏过渡,植物配置不够合理,使得岸线垂直景观缺少美感;在水平视域缺少了移步异景的视觉感受,同一类型的大尺度的长驳岸常常出现,给人带来乏味感。
2 城市水景驳岸处理对策
2.1 河道岸线调整
河道岸线调整是基于河道实地情况,根据设计图纸,对河道的平面和断面形态进行局部改造。
2.1.1 岸线平面处理
河道岸线的平面设计要考虑到河道径流量的变化。
在枯水季需要保证河道的蓄水量,在洪水季需要增强河道的泄洪量,因此,河道宜设计为“曲”岸线,通过岸线的变化来调节水流速度,以缓解水流对驳岸的冲击,并减少砂石的淤积。
驳岸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状进行土方填挖,将岸线的折转角度调整到60°~90°为宜,泄洪岸线调整为150°~180°的舒缓曲线。
2.1.2 岸线的断面处理
河岸断面处理的目的是让河床适应不同水位要求,保障河道常年有水。
河道断面分3个层面:最低的层面为常水位线,一般深至能为水生动植物提供基本的栖息场所为宜,驳岸可以用混凝土砌块堆叠,每个混凝土砌块的空隙,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稍高的层面为丰水位线,一般设计为20~25a洪水位的深度,可以种植挺水植物或设置亲水游步道,枯水季,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水面和河床,增加了亲水性;最高的层面为警戒水位线,通常设计为50~100a
洪水位深度,主要采用较坚固钢筋混凝土施工而成。
2.2 驳岸材料选择
2.2.1 木材
木材是驳岸材料中常用的材料,其优点在于取材方便,其稳定性和景观效果都较好。
可以就地取材,将树桩材料捆扎,施工时,
先将树桩用铆钉加固,之后再将沙土和砾石等覆盖其上。
这种驳岸有施工简单方便的特点,还能发挥树木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
还有些驳岸,将树木的枝条或草本植物的茎秆与岩土搅和,然后捆扎在一起,沉入江河,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稳定土基。
2.2.2 废旧轮胎
废旧的橡胶轮胎也是驳岸材料的1种。
将废弃的橡胶轮胎堆叠起来,内部填充沙土和砾石,再用铆钉将轮胎与岸壁固定,再在橡胶轮胎背面设置砾石过滤层。
这样,橡胶轮胎的内部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和生长基质,为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轮胎之间的空隙和背面的砾石层能增强驳岸的通透性。
2.2.3 草皮
草皮是良好的生态驳岸材料,草皮根部对土壤有束缚力,叶片对水流有阻滞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草根不能长期浸在水中,因此,草皮护岸必须设置在常水位线之上。
能作草皮驳岸的常见植物有:黑麦草、狗牙根、百喜草等。
施工时,主要做法是将草皮附着在土工布上或种植在混凝土砌块中。
2.2.4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指茎秆直立,叶片在水面之上的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的茎和叶能够阻滞水流速度,使泥沙沉积。
在施工中,常在阶梯式驳岸的不同高程栽植挺水植物。
考虑到水流对挺水植物根部的冲击性,会影响挺水植物的生长,所以,在施工中常用的做法是利用石块沿岸边砌成下凹区域,将挺水植物种在其中。
2.3 施工工艺
2.3.1 驳岸护坡工艺
护坡包括面层、垫层和下垫层3个部分。
面层施工主要要保证其稳定性,施工时,护坡坡度一般控制在1:1~1:2范围内;垫层的厚度通常不小于20cm,一般由碎石、砂石组成,有时也采用土工布;下垫面一般采用大型块石、卵石等抗冲刷材料,厚度通常控制在50~60cm范围。
2.3.2 驳岸防渗工艺
为了避免水因地下渗透而流失,驳岸和河底都需要做好防渗处理,其工艺通常有2种:土料防渗,也就是用黏土、灰土等材料进行防渗,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技术简单,缺点是仅适用于水流不大的地段;土工膜防渗,土工膜具有不透水、质量轻、造价低、覆盖广等特点,通常分3层,下层为夯实土壤,中层为土工膜(聚氯乙烯),上层通常是由30cm厚砂砾石和20cm厚粉砂组合而成,能够承接河道渗透水。
3 小结
随着生态设计思潮的发展,生态驳岸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使用,生态驳岸不仅能充分发挥河岸的生态效益,还能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游憩空间,成为驳岸发展的1种趋势。
生态驳岸包括恢复性的自然河道或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其设计与施工通常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就地取材,用草皮、树桩等天然材料垒砌、捆扎、铺设而成;运用了土工布、砌块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参考文献
[1] 邵亮,胡海辉.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7):92-96.
[2] 陈丽萍.生态驳岸施工技术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6):6-8.
[3] 向雷等. 浅论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驳岸设计[J].北方园艺,2010(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