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课程实验指导书
Linux_实验指导书4版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二 vi编辑器实验三 shell编程(一)实验四 shell编程(二)实验五常用开发工具实验六 Linux环境编程(一)实验七 Linux环境编程(二)实验八系统及网络管理实验一常用命令的使用班级:姓名:学号:上机时间: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的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4.熟练使用man命令。
二、实验任务1.正确登录和退出系统。
2.熟悉data,cal,who,echo,clear命令。
3.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等。
4.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和更改文件权限、链接文件等。
5.利用man显示date,echo等命令的手册页。
三、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环境与系统是共用设施,请不要在系统内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要求每个同学登录后系统后,要在主目录(/home/student)下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子目录(以自己(拼音)名字或学号)。
以后所有工作都要在自己的目录内进行。
建议以后的实验都在同台计算机上做,这样可以保持连续性。
四、实验内容:1.登录进入系统。
开机,选择 VMware Workstation 进入,再选择 Ubuntu 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 student ,输入密码: 111111 ,进入Ubuntu图形桌面环境。
2.使用简单命令:date,cal,who,echo,clear等,了解Linux命令格式。
要启动一个终端,可以选择在窗口左侧点击终端按钮。
在终端提示符下输入:date↲显示: 2015年 10月 15日星期四 08:31:50 CST 。
在终端提示符下输入:who ↲显示: student pst/1 2015-10-15 08:22(:0) 。
Linux实验指导书

Linux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南理工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4.4目录实验一Linux基本命令 (1)实验二文本编辑器 (3)实验三文件权限管理 (5)实验四用户和组的管理 (7)实验五网络接口配置 (9)实验六服务器配置与管理-FTP (11)实验七服务器配置与管理-Samba (14)实验八shell编程 (17)实验九Linux系统安装与启动 (20)实验十基本磁盘管理 (22)实验十一进程管理 (26)实验十二编译器和调试器 (28)实验十三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远程访问 (30)实验十四服务器配置与管理-NFS (32)实验十五服务器配置与管理-Web (34)实验十六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虚拟主机 (37)实验十七服务器配置与管理-E-mail (39)实验十八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HCP (42)实验十九服务器配置与管理-DNS (44)实验一Linux基本命令一、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环境。
2.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3.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4.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内容1.熟练掌握登录和退出系统命令。
2.熟悉date,cal,who,echo,clear,passwd,man等命令。
3.在用户主目录下对文件进行如下操作:复制一个文件、显示文件内容、查找指定内容、排序、文件比较、文件删除。
4.对目录进行管理:创建和删除子目录、改变和显示工作目录、列出文件权限、建立链接文件等。
5.显示系统中的进程信息。
三、实验步骤1.登录进入系统,打开shell环境(终端)。
2.使用date,cal,who,echo,clear等命令,了解Linux命令格式。
3.利用man命令查看date,echo 等命令的帮助说明。
4.目录操作4.1在用户默认工作目录下新建目录testdir1。
4.2在用户目录下复制testdir1为testdir2。
4.3在用户目录下删除testdir2。
linux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Linux安装和环境熟悉以及常用命令的练习一、实验内容掌握Linux下常用的文件及目录的操作命令;掌握文件打包及压缩命令;学会使用帮助信息。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Linux下的Shell常用命令;2.掌握文件及目录操作命令;3.掌握文件打包、压缩命令;4.掌握联机帮助命令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环境及条件奔腾以上微机一台,Linux操作系统。
四、实验设计及实施指导(写出每个命令的测试用例及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1、文件及目录操作命令(1)练习常用shell命令Date、bc、echo、last、history等。
(2)练习文件及目录常用的管理命令ls find cat grep sort comm diff cp rm mv wc;mkdir rmdir chmod chown ln pwd cd。
(3)重定向和管道命令:输入重定向输入重定向是指把命令(或可执行程序)的标准输入重定向到指定的文件中。
输入重定向主要用于改变一个命令的输入源,特别是改变那些需要大量输入的输入源。
例如:wc< /etc/passwdwc<<!>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2s>this text forms the contents>!⏹输出重定向输出重定向是指把命令(或可执行程序)的标准输出或标准错误输出重新定向到指定文件中。
这样,该命令的输出就不显示在屏幕上,而是写入到指定文件中。
例如:ls >directory.outls >>directory.out利用重定向将命令组合在一起,可实现系统单个命令不能提供的新功能。
例:统计/usr/bin目录下的文件个数:ls /usr/bin>/tmp/dirwc –w</tmp/dir⏹管道将一个程序或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程序或命令的输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一个临时文件将两个命令或程序结合在一起;另一种是Linux所提供的管道功能。
Linux实验指导书

目 录实验一(1) GNOME桌面环境基本操作 (2)实验一(2) KDE桌面环境基本操作 (6)实验二 用户界面与Shell命令 (9)实验三(1) 用户与组群管理 (14)实验三(2) 文件系统的管理 (18)实验三(3) 目录和文件管理 (20)实验四(1) 架设Samba服务器 (23)实验四(2) 架设DNS服务器 (27)实验四(3) 架设Apache服务器 (30)实验四(4) 架设Vsftpd服务器 (34)实验五 vi的基本操作 (38)实验一(1) GNOME桌面环境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1.了解GNOME系统面板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设置方法。
2.掌握GNOME桌面环境的设置方法。
3.掌握GNOME桌面图标的新建方法。
4.掌握Nautilus文件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5.掌握GNOME中添加和删除应用程序的方法。
6.熟悉汉字输入法的启动与切换。
二.实验内容1.设置面板[操作要求1]设置系统面板的位置,并隐藏面板。
[操作步骤](1)以root用户身份登录RedHat Linux 9,进入GNOME桌面环境。
(2)鼠标右键单击系统面板的空白处,弹出快捷菜单,选中“属性”,弹出“面板属性”对话框。
(3)“边缘面板”选项卡中将系统面板的位置设置为在桌面的最上端,并且能自动隐藏,显示隐藏按钮。
单击“关闭”按钮,系统面板处于隐藏状态。
(4)移动光标到桌面的上端,系统面板出现。
此时系统面板的左右两端出现细长的隐藏按钮,单击左隐藏按钮,面板向左侧收缩,再次单击左隐藏按钮,系统面板复原。
(5)再次设置系统面板,恢复其默认状态。
[操作要求2]在系统面板上添加、移动和删除对象。
[操作步骤](1)鼠标右键单击系统面板的空白处,弹出快捷菜单,依次单击“添加到面板”→“工具”→“显示桌面按钮”,添加“显示桌面按钮”图标到系统面板。
单击这个按钮,屏幕中所有的窗口都将缩小为任务栏上的按钮。
(2)鼠标右键单击系统面板的空白处,弹出快捷菜单,依次单击“添加到面板”→“按钮”→“屏幕抓图”,将“屏幕抓图”按钮添加到系统面板。
《Linux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实用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Red Hat Linux系统安装一、实验目的:1.掌握虚拟机软件VMWare的使用。
2.掌握Linux安装过程中的分区方法。
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二、实验内容:安装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
四、实验课时2课时五、实验指导安装步骤如下:1.通过虚拟机VMWare开始安装RedHat9。
2.语言选择。
3.键盘配置。
4.鼠标配置。
5.选择安装还是升级。
6.安装类型。
7.磁盘分区设置。
8.系统配置。
9.选择引导装载程序。
10.配置联网。
11.防火墙配置。
12.安装并支持多种语言。
13.时区选择。
14.设置根口令。
15.选择软件包。
16.选择单个软件包。
17.安装软件包。
18.创建引导盘。
19.安装完成。
20.引导系统。
21.第一次启动运行,输入登陆用户和密码,登录系统。
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一、实验目的:了解liunx的基本命令,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操作linux常用命令。
2.查看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3.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
四、实验课时4课时五、实验指导1.进入linux终端。
实验三、X Window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GNOME使用方法。
2.了解并掌握KDE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使用GNOME和KDE。
2.操作两种桌面环境下的常用软件。
3.对比两种桌面环境的不同。
三、实验要求:一台pc机,Redhat 9.0,VMWare虚拟机软件四、实验课时2课时五、实验指导1.配置X Window。
在如图所示的“X配置”窗口上选择“配置X窗口系统”按钮配置X 的第一步是选择默认的色彩深度和分辨率。
从相应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它们。
确定指定与视频卡和显示器兼容的色彩深度及分辨率。
linux实验指导书(08)

《L i n u x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指导概述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及目的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对上机实验内容部分进行指导。
上机试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原则,目的在于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Linux的功能、掌握Linux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实验基本内容及课时为了使学生在上机实验时目标明确,本实验指导书针对课程内容编写了10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学生可以在上机时先完成指导书中给出的内容,在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其他的操作。
指导书中的10个实验如下:三、实验设备要求实验用机的软件和硬件基本配置。
软件配置:Windows 2000/XP/Vista/Win7系统Vmware Workstation 6.0及以上版本Linux Redhat系列硬件配置:CPU P4 2.0G以上、内存 512MB以上实验一安装Linux操作系统【实验目的】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掌握Linux系统安装方法;练习系统登录、注销、重启和关机。
【实验内容】1.Vmware Workstation 6.0下创建Red Hat Linux虚拟机,要求虚拟机的内存为256MB或更大,硬盘为8GB或更大。
2.使用RHEL 5.3的DVD光盘或ISO文件安装Linux系统。
【实验指导】1.硬盘和分区知识以及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1)硬盘和分区知识磁盘有IDE接口和SCSI接口两种。
磁盘在使用前需分区。
磁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
一块硬盘可以有4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可以有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即可以有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且一块硬盘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
(2)Linux如何表示分区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盘符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而在linux下使用分区的设备名来标识不同的分区,设备名存放在/dev目录中。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初识Linux操作系统一实验名称初识Linux操作系统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Linux的启动、登录与注销。
三实验容1.以root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不同身份登录Linux,说出其登录后得差异。
2.图形模式下的注销、重启与关机。
3.学会在虚拟机上登录和注销Linux。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二 Linux的桌面应用一实验名称Linux的桌面应用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Linux操作系统桌面环境熟悉Linux文件系统及常用的操作掌握Linux下使用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掌握Linux下安装应用程序三实验容1.查看GNOME提供的“应用程序”、“位置”或者“系统”菜单,运行其中的应用程序和工具。
2.查看Linux文件目录结构,学会常用的文件目录操作,如复制、粘贴、移动、删除、更名、创建文档、创建文件夹等。
3.练习在Linux下使用光盘和U盘。
4.学会网络配置,使计算机能够进行网络浏览等操作。
5.学会在Linux下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三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一实验名称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三实验容1.通过学习《项目五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远程服务》的容,学会如何安装Linux。
环境:windows 系统、vmware虚拟机、Redhat Linux镜像光盘。
通过安装向导将安装分为两步:1、基本安装,2、配置及具体安装。
在第一阶段重点如何分区,在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密码及安装桌面环境。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五问题与建议实验四 Linux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一实验名称Linux在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理解Linux文件系统,掌握文件目录命令。
掌握常用的文件管理命令。
理解Linux用户、组和权限的概念,掌握用户、组和权限管理命令。
理解设备文件的概念,掌握常用的设备管理命令。
Linux操作系统实习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习指导书一、实训目的重点强化shell编程的多种数值计算、条件测试与比较、if语句、case语句以及数组的应用。
重点强化while、for、until循环语句的运用。
二、实训内容【实训1.1】编写一个shell脚本,判断登录的用户是否是某个账号。
#!/bin/bash# 判断登录的用户是否是fz# cut 以某种方式按照文件的行进行分隔# -d自定义分隔符,默认为制表符# -f 与-d一起使用,指定显示哪个区域。
test=$(env | grep "USER" | cut -d "=" -f 2)if [ "$test" == fz ]thenecho "Current user is fz."elseecho "Current user is not fz."fi【实训1.2】编写一个shell脚本,判断分区使用率。
#!/bin/bash# 用来判断sda2这个盘的使用率# 注意awk命令及cut命令的用法及区别,务必熟练test=$(df -h | grep sda2 | awk '{print $5}' | cut -d "%" -f 1)if [ $test -ge 8 ];thenecho "/ is full"elseecho "/ is not full"fi【实训1.3】判断输⼊的是否是⼊个⼊录。
#!/bin/bashread -t 30 -p "Please input a directory: " dirif [ -d "$dir" ]thenecho "$dir is a directory"elseecho "$dir is a not directory"fi【实训1.4】编写一个shell脚本,判断用户输入的是什么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Unix 实验指导书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12月《Linux/Unix》课程实验是《Linux/Unix》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对Linux/Unix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一般性系统管理。
1 目的本实验是课程《Linux/Unix》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技能及一般性系统管理,并兼顾常用软件使用的重要环节。
2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具体进行实际操作,能在文本模式和X-Window图形模式下熟练使用Linux系统,会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及网络应用的配置。
通过实验,建立对操作系统和Linux/Unix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铺垫。
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1)实验名称Linux/Unix系统管理。
(2)实验类型验证。
(3)实验学时4学时。
(5)实验地点南区管院机房。
(6)实验目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熟悉Linux/Uni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系统管理。
(7)实验内容①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
②Linux用户管理操作。
③设备加载和卸载。
④ Vi的使用⑤ X-Window下的系统管理(8)实验步骤与方法①打开计算机,进入Linux系统;②Linux启动过程显示硬件检测、模块安装等信息,启动过程结束后显示登录提示,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在该状态下输入用户名和口令(用户名root,口令linux);如果用户名和口令输入正确,进入系统,在命令行显示命令提示符“#”。
这时进行以下操作试验。
③Linux文件管理相关操作:第一步,显示当前工作目录: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root”;第二步,切换当前目录:输入命令“cd /sbin”,进入目录/sbin;然后输入命令“pwd”,应显示当前目录名“/sbin”;第三步,显示当前目录内容:输入命令“ls”,应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可见目录和文件名称。
ls命令是Linux下最常用的命令之一,带不同参数可以显示多种信息:-a 列出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以. 开头的隐含文件。
-b 把文件名中不可输出的字符用反斜杠加字符编号(就象在C语言里一样)的形式列出。
-c 输出文件的i 节点的修改时间,并以此排序。
-d 将目录像文件一样显示,而不是显示其下的文件。
-e 输出时间的全部信息,而不是输出简略信息。
-f -U 对输出的文件不排序。
-i 输出文件的i 节点的索引信息。
-k 以k 字节的形式表示文件的大小。
-l 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m 横向输出文件名,并以“,”作分格符。
-n 用数字的UID,GID 代替名称。
-o 显示文件的除组信息外的详细信息。
-p -F 在每个文件名后附上一个字符以说明该文件的类型,“*”表示可执行的普通文件;“/”表示目录;“@”表示符号链接;“|”表示FIFOs;“=”表示套接字(sockets)。
-q 用?代替不可输出的字符。
-r 对目录反向排序。
-s 在每个文件名后输出该文件的大小。
-t 以时间排序。
-u 以文件上次被访问的时间排序。
-x 按列输出,横向排序。
-A 显示除“.”和“..”外的所有文件。
-B 不输出以“~”结尾的备份文件。
-C 按列输出,纵向排序。
-G 输出文件的组的信息。
-L 列出链接文件名而不是链接到的文件。
-N 不限制文件长度。
-Q 把输出的文件名用双引号括起来。
-R 列出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
-S 以文件大小排序。
-X 以文件的扩展名(最后一个. 后的字符)排序。
第四步,使用vi建立、编辑文件:输入命令“cd”,进入用户目录/root;输入“vi sample1”,编辑文件sample1。
Vi简介Vi是“Visual interface”的简称,它在Linux上的地位就仿佛Edit程序在DOS上一样。
它可以执行输出、删除、查找、替换、块操作等众多文本操作,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定制,这是其他编辑程序所没有的。
Vi不是一个排版程序,它不象Word或WPS那样可以对字体、格式、段落等其他属性进行编排,它只是一个文本编辑程序。
Vi没有菜单,只有命令,且命令繁多。
Vi有三种基本工作模式:命令行模式、文本输入模式和末行模式。
命令行模式:任何时候,不管用户处于何种模式,只要按一下键,即可使Vi进入命令行模式;我们在shell 环境(提示符为$)下输入启动Vi命令,进入编辑器时,也是处于该模式下。
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输入各种合法的Vi命令,用于管理自己的文档。
此时从键盘上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当做编辑命令来解释,若输入的字符是合法的Vi命令,则Vi在接受用户命令之后完成相应的动作。
但需注意的是,所输入的命令并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若输入的字符不是Vi的合法命令,Vi会响铃报警。
文本输入模式:在命令模式下输入插入命令i、附加命令a 、打开命令o、修改命令c、取代命令r或替换命令s都可以进入文本输入模式。
在该模式下,用户输入的任何字符都被Vi当做文件内容保存起来,并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在文本输入过程中,若想回到命令模式下,按键即可。
末行模式:末行模式也称ex转义模式。
Vi和Ex编辑器的功能是相同的,二者主要区别是用户界面。
在Vi 中,命令通常是单个键,例如i、a、o等;而在Ex中,命令是以按回车键结束的正文行。
Vi有一个专门的“转义”命令,可访问很多面向行的Ex命令。
在命令模式下,用户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下,此时Vi会在显示窗口的最后一行(通常也是屏幕的最后一行)显示一个“:”作为末行模式的提示符,等待用户输入命令。
多数文件管理命令都是在此模式下执行的(如把编辑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中等)。
末行命令执行完后,Vi自动回到命令模式。
例如::1,$s / A / a / g则从文件第一行至文件尾将大写A全部替换成小写a。
若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过程中改变了主意,可按键,或用退格键将输入的命令全部删除之后,再按一下退格键,即可使Vi回到命令模式下。
如果要从命令模式转换到编辑模式,可以键入命令a或者i;如果需要从文本模式返回,则按Esc键即可。
在命令模式下输入“:”即可切换到末行模式,然后输入命令。
Vi的基本操作:(1)进入vi在系统提示符号下输入vi 及档案名称后即进入vi屏幕编辑画面,且在命令行模式下。
(2)切换至文本输入模式在命令行模式下可按'i' 或'a' 或'o' 三键进入Insert mode。
(3)离开vi及存档在命令行模式下可按':'键进入末行模式;:w filename (存入指定档案):wq (写入并离开vi):q! (离开并放弃编辑的档案)命令行模式下功能键简介:(1)进入文本输入模式i:插入,从目前游标所在之处插入所输入之文字。
a:增加,目前游标所在之下一个字开始输入文字。
o:从新的一行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移动游标h、j、k、l:分别控制游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b : 往後一页。
^f : 往前一页。
G : 移到档案最後。
0 : 移到档案开头。
(3)删除x : 删除一个字元。
#x : 例, 3x 表删除3 个字元。
dd : 删除游标所在之行。
#dd : 例, 3dd 表删除自游标算起之3 行。
(4)更改cw : 更改游标处之字到字尾$ 处。
c#w : 例, c3w 表更改3 个字。
(5)替换r : 取代游标处之字元。
R : 取代字元直到按<ESC> 为止。
(6)复制yw : 拷贝游标处之字到字尾。
p : 复制(put)到所要之处。
(指令'yw' 与'p' 必须搭配使用。
)(7)跳至指定之行^g : 列出行号#G : 例, 44G 表移动游标至第44 行行首。
末行模式下指令简介注意: 使用前请先按<ESC> 键确定在命令行模式下。
按':' 或'/' 或'?' 三键即可进入末行模式。
(1)列出行号:set nu(可用:set all 列出所有的选择项。
)(2)寻找字串/word (由首至尾寻找) ?word (由尾至首寻找)第五步,文件拷贝:编辑文件sample1存盘后,输入命令“cp sample1 sample2”,即将sample1拷贝到sample2。
-a 等同于-dpR参数一起使用;在复制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源文件或目录的属性;-b 给被覆盖的文件做备份。
比如我们把file1 复制到file2时,如果file2存在,我们把file2覆盖掉,用这个参数就能同时生成一个file2~的文件,注意文件名后有~结尾-d 不间接引用符号链接,保持源文件和目标文件之间的硬链接关系;-f 删除已存在的目标文件;-i 覆盖已存在的目标文件之前给出警告提示,这是人机交互的选项;-l 建立文件硬链接,而不是复制;-p 保存源文件或目录的最后修改时间和模式,比如要保持目标目录或文件的属主、组、权限和最后访问(或修改)时间;-R 复制目录时,包括淅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s 建立源文件的符号链接,而不是复制源文件。
源文件名必须用绝对路径;-r 复制目录时,包括淅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r选项不同于-R之处在于尝试打开目的地文件前先删除已存在的目的地文件-i 人机交互模式,显法覆盖已存在的文件或目录的警告信息;-v 在复制之前,输出每个文件的名字;--help 查看帮助。
第六步,移动文件:输入命令“mv sample1 /sbin”,即将文件sample1移动到目录/sbin下;如果带有文件名,如“mv sample1 /sbin/sample3”,则兼有移动和换名的功能;如果没有目录名,如“mv sample1 sample3”,则起到换名的功能。
第七步,删除文件:输入命令“rm sample3”,删除文件sample3。
-f 不显示警告或提示信息就删除,用的时候需要小心;-i 删除文件时,显示警告信息,要多用,这样比较安全;根据提示,输入y就表示删除,输入n,请示不删除;-r或-R 表示可以删除整个目录(包括子目录及所有文件),要小心用。
第八步,搜索文件:搜索文件的常用命令为find,find的命令格式为find [path][options][expression]path指定目录路径,系统从这里开始沿着目录树向下查找文件。
它是一个路径列表,相互用空格分离,如果不写path,那么默认为当前目录。
所带参数为:-depth:使用深度级别的查找过程方式,在某层指定目录中优先查找文件内容。
-maxdepth levels:表示至多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