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

合集下载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免疫系统以及对各种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一套天然保护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并且能够记住先前曾经遭受的病原体信息,以便在再次接触时更快、更有效地消除。

一、动物的免疫系统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其中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等重要组成部分。

1. 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的主要聚集地,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

这些器官中存在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它们能够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B 细胞能够分泌抗体,直接消灭病原体;而T细胞则可以通过释放细胞毒素杀死感染细胞,或者激发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3. 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与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抗体可以通过体液传播,从而对整个机体进行免疫防御。

二、动物的免疫反应当动物体内遭受到病原体的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反应,以清除病原体并修复组织。

1. 免疫识别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确定病原体的身份。

每个病原体具有独特的抗原分子,而免疫系统能够通过识别这些抗原来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2. 免疫激活免疫系统在识别抗原后,会激活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分子。

这些免疫细胞和分子会迅速增殖和释放,形成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以抵抗感染。

3. 免疫效应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对抗病原体,包括直接杀伤病原体、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清除感染细胞等。

这些效应使得动物体内的病原体数量迅速减少,从而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三、动物免疫学的意义动物免疫学的研究对于改善动物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疫苗研发动物免疫学可以帮助研发各种疫苗。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入侵来激活免疫系统,使得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性免疫细胞,以便再次遭遇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抵抗。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三版和第二版的区别

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三版和第二版的区别

动物免疫学杨汉春第三版和第二版的区别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以及动物抵抗疾病能力的学科。

杨汉春教授的《动物免疫学》第二版和第三版是国内动物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比第三版与第二版的区别。

一、内容更新和调整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更新和调整。

第三版增加了对新兴病原体以及免疫疾病的研究进展的介绍,如SARS-CoV-2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等。

同时,第三版对一些旧版内容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如对部分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描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第三版相对第二版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如单细胞测序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免疫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三、理论框架的调整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理论框架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第三版更注重对免疫系统的整体性描述和分析,强调了免疫系统的多层次调节和交互作用。

相比之下,第二版更侧重于对免疫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这种调整使得第三版在理论框架上更加完善和系统。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第三版增加了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的示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免疫学知识。

此外,第三版还增加了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方便读者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五、语言表达和细节处理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简洁明了,更注重对重点内容的概括和阐述。

同时,第三版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

六、参考文献和引用的更新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参考文献和引用方面进行了更新。

第三版增加了一些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的引用,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杨汉春教授的《动物免疫学》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在内容更新和调整、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更新、理论框架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语言表达和细节处理、参考文献和引用的更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动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与免疫调节

动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与免疫调节

动物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与免疫调节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疾病和感染的科学,而动物免疫学则是专注于动物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和机制。

免疫学的重要性在于了解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以及免疫调节的方式与效果,从而探索如何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健康状态。

一、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系统:动物体内具有一套专门的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天然免疫是动物体先天性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皮肤、黏膜、炎症反应等。

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后,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发生特异性的抗体应答,具备记忆性,对再次感染提供更快更强的应答。

2. 免疫细胞: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各类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扮演着抗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重要角色。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和平衡功能,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了T细胞的调节、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调节、细胞因子的调控等。

二、免疫调节的方式与效果1. 免疫刺激: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

例如,疫苗接种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刺激方式,通过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病原体或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记忆性应答,以便在未来遭遇相同病原体时能更迅速地应对。

2. 免疫抑制: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减少过度的免疫应答。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自身免疫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中,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会对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通过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来抑制免疫应答。

3.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实现免疫应答的适度和平衡。

免疫调节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增强免疫应答的免疫调节剂,例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佐剂,可用于增强疫苗的效果;另一种是抑制免疫应答的免疫调节剂,如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因子,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或减轻移植排斥反应。

4. 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具备记忆功能,即在初次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后,会留下免疫记忆细胞,使得在再次感染时能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一种防御机制。

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通过相互协作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本文将介绍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一、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细胞: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可以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从而识别和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等微生物。

2. 免疫分子: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可以结合特定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以作用于其他细胞,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

补体是一组血清蛋白,可以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包括病原体的识别、溶解和清除。

二、动物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1. 抗原识别: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抗原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抗原是能够激发免疫系统应答的分子,可以是来自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特定蛋白。

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2. 免疫记忆: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能力,即一旦接触过某个抗原,免疫系统就能对该抗原产生更强的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使得免疫系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从而形成抗体和细胞免疫的保护。

3. 免疫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通过内外调节机制来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

内调节主要由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外调节则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的平衡对于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应答都可能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4.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来避免对自身组织产生损害。

水产动物免疫学

水产动物免疫学

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全面、深入地研究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为免疫 增强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水产动物免疫调节网络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挖掘关键的调节因子,通过调控这些因子,提高水产 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新型疫苗与免疫防治技术研发
总结词
创新疫苗和免疫防治技术的研发,为水产动物的健康养 殖提供技术支撑。
免疫细胞
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负责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
免疫分子与抗原
免疫分子
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参与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
抗原
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等外来物质,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免疫应答与调节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过程。
免疫调节
是指免疫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平衡,以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正常发挥。
疫苗与免疫防治策略
传统疫苗
灭活苗、减毒苗、代谢产物苗等。
新型疫苗
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抗独特型抗体苗等。
免疫防治策略
根据养殖品种、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包 括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时间、接种途径、剂量等。
水产动物寄生虫感染与免疫防 治
常见水产动物寄生虫感染
01 02
详细描述
针对水产动物特有的免疫特点和环境因素,研发高效、 环保、安全的新型疫苗和免疫防治技术,提升水产动物 的免疫力,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THANKS
免疫逃避
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会采用各种策略来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免 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影响 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动物分子免疫学

动物分子免疫学

动物分子免疫学动物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和机制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健康。

动物分子免疫学通过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了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信号通路等。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激活免疫应答,并参与到清除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中。

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体、细胞因子、配体等。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应答过程的蛋白质,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配体是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上并引发相应信号的分子,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来参与免疫应答。

免疫信号通路是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来激活和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常见的免疫信号通路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并最终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动物分子免疫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免疫系统中的分子机制,可以发展新型的免疫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分子或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可以帮助早期诊断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同时,针对特定的免疫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可以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此外,动物分子免疫学还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

通过对免疫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可以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重组蛋白质或基因,并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

例如,利用重组抗体技术可以制备大量高效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重大传染性疾病。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免疫细胞(I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③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④自然杀伤细胞5.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6.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

7.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腺及其他组织器官。

9.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在免疫细胞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0.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细胞(A细胞)。

11.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80年代: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证明了TC 表面有抗原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程疫 苗。
2020/7/19
三、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
•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 • 1、识别特性:精确地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 2、特异性:某种抗原物质剌激机体所产生的免
疫力,只针对相应的抗原物质。 • 3、记忆性:某种抗原物质剌激机体而使机体的
自身和非自身的能力。对自身组织不发生任何反
应,称为天然免疫耐受现象,对非自身物质(外
来侵入者:微生物、寄生虫、有害理化因素、致
癌物质等;内部破坏者:衰老破损细胞、突变细 胞)进行排除和消灭。
2020/7/19
二、免疫学发展历史
• (一)经验时期 • (二)实验时期 •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 •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过低,反复发生传染病。 • 2、自身稳定:清除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衰老、
破损细胞,保持自身环境稳定。该功能失调,则引起自 身免疫病。 • 3、免疫监视:清除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突变细 胞。该功能失调,则引起肿瘤和癌症。
2020/7/19
四、动物免疫学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一)免疫预防:应用各种疫苗预防畜禽传染病 、寄生虫病等。
动物免疫学
• 绪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抗传染免疫 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诊断
2020/7/19
(二)免疫学的概念

免疫学是研究有机体如何识别和排斥“非
已”抗原物质的一门科学。
•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组织器官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具有精确的识别
2020/7/19
• (二)免疫治疗:应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 、干扰素等紧急治疗畜禽疫病。
• (三)免疫诊断:应用各种免疫学诊断技术,诊 断和检测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其它学科领域 (如早期妊娠诊断、血型鉴定等)。
2020/7/19
第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
• 概念和特点 • 第一节 防御屏障 • 第二节 吞噬细胞与吞噬作用 • 第三节 K细胞和NK细胞 • 第四节 补体系统 • 第五节 正常体液中杀微生物物质 • 第六节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 第七节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方法
凝胶扩散实验、免疫标记技术。
2020/7/19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 时间:1960年-现在。 • 主要事件: • 1、60年代: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
分成了TC、BC两大类;研究了抗体分子的结构 和分类;分析了抗体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 2、70年代:TC分成了不同的亚类;提出了免疫 网络学说。
• (二)作用机理:由母体子宫内膜、胎儿绒毛尿 囊膜组成屏障结构,阻止病原微生物从母体进入 胎儿。
2020/7/19
第二节 吞噬细胞与吞噬作用
• 一、概念 • 二、吞噬细胞的来源、分化和特点 • 三、吞噬细胞的结构及吞噬消毁异物
的 过程 • 四、吞噬细胞的作用
2020/7/19
一、概念
• 动物体内专门负责吞噬作用、发挥 防卫功能的一群细胞,统称为吞噬细 胞。包括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的 抑菌和杀菌作用。 2020/7/19
二、血脑屏障
• (一)作用:保护大脑、免除血液中病原微生物 对大脑的侵袭作用。
• (二)作用机理:由大脑毛细血管紧密排列的内 皮细胞层通过胞饮作用,吞噬和消灭异物的。
2020/7/19
三、胎盘屏障
• (一)作用:阻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对 胎儿保护。但个别微生物(布氏杆菌、沙门氏菌 )例外。
2020/7/19
(一)经验时期
• 时间:十一世纪__1798年 • 主要事件: • 1、十一世纪我国的“痘症防御法”。分为时
苗和熟苗。 • 2、1400年,我国甘肃牧区的“灌花”预防牛
瘟。
2020/7/19
(二)实验时期
• 时间:1798年__1945年
• 主要事件:
• 1、1798年Jenner(秦纳):天花疫苗的由来及效果的研究。
• 2、疫苗研究:

1881-1885 Pasteur(巴斯德)用鸡霍乱陈旧培养物、炭
疽高温培养物、狂犬病兔体传代毒,首创弱毒疫苗。

1886 Salmon首创灭活疫苗。

1888 类毒素研制成功。
• 3、免疫技术:相继建立凝集实验(1896,Gruber and Durham)、 沉淀实验(1897,Kraus)、补体结合反应( 1900,Bordet and Gengou)。
用小。 2020/7/19
第一节 防御屏障
• 一、皮肤粘膜屏障 • 杆菌等)例外。 • (二)作用机理 • 1、皮肤角质层的机械阻挡作用。 • 2、正常皮肤粘膜上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 3、特殊结构(鼻毛、气管纤毛、粘液)的机
械 排除作用。 • 4、胃液、唾液、乳汁、泪液中乳酸、溶菌酶
2020/7/19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 一、概念: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同外来 侵入者、内部破坏者的斗争中所建立的、对多种 异物都能发挥防御作用的免疫力,称为非特异性 免疫。
• 二、特点: • 1、作用发生迅速。 • 2、作用范围广、不具特异性。 • 3、受遗传控制,很稳定。 • 4、作用强度弱,对毒力强、数量大的微生物作
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相同抗原物质再次进入 时,将其更快速、更有效地消灭和排除。
2020/7/19
(二)免疫的基体功能
• 1、抗传染:机体抗传染的功能是通过三个环节发挥作 用的。
• (1)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 • (2)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 • (3)消灭在体内繁殖的病原微生物。 • 抗传染功能过高,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抗传染功能
• 4、免疫机理:细胞免疫学说-研究白细胞、吞噬细胞。

2020/7/19
体液免疫学说-研究抗体、补体。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
• 时间:1945年-1960年。 • 主要事件: • 1、发现了Ⅳ 型变态反应。 • 2、发现了免疫耐受现象。 • 3、建立了抗体生成的细胞系选择学说。 • 4、发现了法氏囊的免疫功能。 • 5、建立了更多的免疫学技术:间接血凝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