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2014新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_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课件)

哲学与人生_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课件)
天生我材必有用
1、在人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人生道路。 2、学会从客观实际和条件出发,对可能性向现 实性的转化进行详细的分析。 3、从自身客观条件出发,做力所能及的选择。
12
1、依据人生选择的有关道理,分析并规划自己 未来的职业选择。
2012-2——
13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 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 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宋朝时,在河南一著名小镇的集市上, 一日,有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卖 枣啦,卖枣啦,大枣小核,小枣无核!” 这吆喝还真灵,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了。 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见状之后,也学着 老翁大声吆喝起来:“卖核桃啦,卖核桃 啦,大核桃小仁,小核桃没仁!”
8
(三)、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人生的客观实际 客主 观观 条和 件
人 生 不 同 阶 人们要作出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就要正确的 段 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各种实际。
9
社 会 条 件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 供了多种可能性
有一天,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同 国王聊天。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 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 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莱布尼兹对国王说完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 东西之后,他又对国王说,世界上还没有两个彼此完全 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 全不同的树叶。结果也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 地方。 这两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既千 差万别,又具有统一性。 2012-2—— 10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课 客?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最新版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课件

最新版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课件
❖ 主观意志是人的一种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应而言 的,就是以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的事物当中, 此时,被观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会随观察者的意愿不 同而不同。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边 让生活更新鲜 每一刻都精采万分
职业:电影试片员(一次1000-2000元) 职业:职业差评师(年薪超10万) 职业:现场速录师(日薪800元) 职业:短信写手(一条30-50元)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 2、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 (1)现实物质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生未来 的不确定性,为人生道路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
职业:网络写手(年薪超过百万 ) 职业:同声传译(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 ) 职业:首席微博运营官(年薪25万元以上 ) 职业:3G工程师(年薪15万-20万元 ) 职业:精算师(年薪12万-15万元 )
职业:产品定制师(私人定制一套服装手工费2000-3000元;皮鞋 一双手工费800-1000元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 看法和基本观点。认为是什么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应当怎样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 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 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3 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客观实际就是实际存在,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 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1-哲学与人生-序-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哲学与人生-序-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 定物质。
唯物? 唯心?
• 唯物 • 唯心
• 意识 • 主观 • 思维
• 巫术 • 祭天祈福
• 物质 • 客观 • 存在
• 看病吃药 • 人工降雨 技术
思考:张仲景第一次 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 例子说明什么?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的是( )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练习
6.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哲学与人生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l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功能
1、培养智慧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 一个人的心智成长,一般地要经历: 感觉知识智慧 ★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某一问题的答案,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对事情 的看法,获得一种境界。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那么,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
社 会 历 史 条 件
人 的 主 客 观 条 件
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 2.人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历史条件的实际, 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人生选择体现个体的责任和担当
选择不仅是个人的自由,也意味着对结果的承担和 责任,需要个体具备勇气和担当精神。
人生选择的原则
01
02
03
04
客观实际原则
在作出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各 种实际情况和条件,避免盲目 和冲动。
价值导向原则
选择应符合个体的价值观和目 标,能够体现个体的意义和价 值。
全面考虑原则
案例一:个人职业规划的选择
总结词:长期规划
详细描述:个人职业规划不应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考虑长期的职业发展。制定长期规划有助于个人保持持久的动力和目 标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案例二:面对挫折的人生选择
总结词:积极心态
详细描述: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应相信挫折 是成长的机会,勇敢面对并从中吸取教训。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主观意识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违背 客观实际。
客观实际对人生选择的影响
人生选择应基于客观实际,不 能脱离现实。
客观实际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 种可能性,同时也限制了某些 选择。
人生选择应考虑长远利益和整 体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和 局部利益。
03
人生选择
人生选择的含义
人生选择:指个体在生命历程中面临关键时刻,需 要作出决定或抉择的一种状态。
02
01
03
帮助学生理解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客观实际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客观实际是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 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和环境。
特性
客观性、实在性、多样性、规律 性。

哲学与人生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单元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教案
首先,要学会选择;
【寓言故事】
学会选择
有这样一则寓言: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毛驴左右两边各放着堆青草,岂料,毛驴犯了难,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呢?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

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

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

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教师总结:
驴饿死,狼累死,其原因是共同的:不会选择。

人不也一样?一个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其实都是在选择中度过。

生活就像在做选择题,要不停的做出选择。

有人这样说:品味人生,最大愉快莫过于做出选择,最大痛苦也莫过于做出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选择。

一个人地为人处事,要明确以下几点:
当前最重要的事;
当前最紧急的事;
当前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当前最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

取。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时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学习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能从主客观条件出发的人生态度,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为指导,为帮助学生做好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走好人生路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

●学情简要分析中职生正值青春期,随着身心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不能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从而影响自身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理解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尊重规律,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主观行动,做出人生选择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运用目标:学生能够把握客观实际,判明自身主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选择】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母鸡下蛋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只母鸡,他非常关心这只 母鸡每天下蛋的情况,可是这只母鸡每天只能下1 只的蛋。心急的主人 就开始想办法让自己的母鸡 可以下更多的蛋。他想,如果多喂食物给母鸡, 那么它就能下更多的蛋。于是,他每天给母鸡喂 上比过去多一倍的食物。结果,这只母鸡 并没有 按照他想的那样下蛋。主人并没有气馁,认为一 定是给母鸡喂的食物还不够。于是他又增加喂食 的分量,结果,这只母鸡长得太肥胖,再也不下 蛋了。
(2)、创造条件,使人生中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3)、做力所能及的选择


理论与探究1:钱学森的选择 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 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 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 “他知道 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 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 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很多时候,我们还要承担国家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去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 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 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 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二、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 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 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 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 有一个作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 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的是有道理的,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 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 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要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 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 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哲学与人生1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1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人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
世界著名歌唱家帕 瓦罗蒂年轻的时候曾梦 想做教师,同时又痴迷 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 唱家。于是去问父亲, 父亲说:“你如果想坐 两把椅子,可能会从椅 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 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 子。”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和事例,谈谈我们每 个人进行人生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上述漫画,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及反对的错误倾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 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把 自 作己 为的 出主 发观 点愿 望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以 主 观 观愿 现望 实代 替 客
3.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1)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
事求是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 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邯郸学步: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 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 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发作 展为 的中 可职 能生 ?, 你 认 为 自 己 存 在 着 哪 些
们侯 选斌 择面 人对 生身 道体 路残 有疾 哪作 些出 启的 示选 ?择 , 给 我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 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 员。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 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 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 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花枝 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 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 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 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游客感到很心疼,要她 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 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 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 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 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 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 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治现今比利时一带的君主,以身体肥胖出名。 雷纳德三世的弟弟名叫爱德华。有一次,在与雷纳德
发生一番激烈争吵之后,弟弟爱德华成功发动了一场政变 。爱德华将其兄长抓了起来,但没有马上处死他,而是在 一个城堡里给他专门建了一个房间。
爱德华向雷纳德保证:只要他从那个房间走出去,他 就能重新回到从前的位置。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德华给兄长的条件算得上宽大。 因为囚禁雷纳德的房间有窗有门,而且门从不上锁,窗户 也一直是开着的。问题是,雷纳德体形过于庞大,而那些 门窗均是正常大小。雷纳德如果要重获自由,就必须节食 减肥。
诸侯们激烈斗争,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饷。
你要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是招致 灭亡的道路!"遂给他用了宫刑,然后 放他回家。
孟氏的小儿子到了卫国,用兵法 来劝说卫侯,卫侯说:"我们是个很弱 小的国家,而且夹在很多大国的中间, 大国我要顺从他们,小国我要安抚他 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的办法。要是依 靠兵法权谋,那我国的灭亡就在眼前 了。要是让你好好地回去,再到别国 去干事情,我国就可能受到灾难。"于 是砍断了他的脚,把他送到鲁 国。
• ……
你知道图片反映了哪个成语吗? 拔苗助长或者揠苗助长
想一想
• 汉语里体现违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语有哪些? • 对牛弹琴; • 削足适履; • 抱薪救火; • 饮鸩止渴; • 好高骛远; • 按图索骥; • 掩耳盗铃; • 守株待兔; • 刻舟求剑; • 以卵击石; • 螳臂当车
• 什么是客观实际?P4 • 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即事物自身的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
思考:我们应该 如何看待过去、现 在和未来?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说:“你们如今都
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 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 读书了。”
• 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
• 然而爱德华对其兄长的弱点一清二楚。他每天都打发人把 各种各样的美味端给雷纳德品尝。雷纳德对好吃的是来者 不拒。不多日子下来,雷纳德的体重不减反增,变得越来 越肥胖了。 有人指责爱德华不该对兄长如此残忍。爱德华的回答 是:“我哥哥不是一名囚犯。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离开 ,决定权在他手里。” 雷纳德在那个房间一呆就是10年,直到弟弟爱德华战 死后才被放出来。然而,雷纳德的身体已经被自己多年的 贪吃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出狱后不到一年就一命呜呼了。 爱德华说得没错,他哥哥雷纳德没有被他囚禁,真正 囚禁雷纳德的是他自己的欲望。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学 与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
人 生
多种可能性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你想走一条 什么路?
•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空中楼阁
• 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 ,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 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 《礼记》、《左传》、《国语》,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
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 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 传》、《国语》以及‘三史’。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P6
• 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 史条件。
•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 •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
特点、情况和问题。 •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
和现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 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从典故可以看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四层意思:
• 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 、

有志向的人;
•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 是
哲学与人生
写在前面
一、什么是哲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从哲学思考人生:从几个问题讲开去
一、什么是哲学
1.基于词源的说法
• 哲学 Philosophy=Philia + Sophia • Sophia是“智慧”的意思。 • Philia是“爱的”意思。 • Philosophy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意思。通俗地说
举例说明: 家庭生活消费(住房、家电、汽车等)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上述漫画,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的错误倾向。
想一想
• 汉语里有哪些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 • 量入为出 • 量力而行 • 审时度势
无论是现象层面还是意义层面,都不能抛开时 间这个维度。
所以总的概括来说,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 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或精神的,构成了你的整 个人生。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人为什么活着?
• 当我们从正面不能追问出问题的答案时,我们 不妨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从另一面去想,当这件 东西没有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男人的愿望:
3岁,不尿裤子; 5岁,能自己吃饭; 10岁,考试拿高分; 18岁,考个好学校; 20岁,能有漂亮的女朋友; 22岁,找份好工作; 30岁,有房有车有老婆; 40岁,有地位; 50岁,有钱有地位,受人尊重; 60岁,儿孙满堂; 70岁,能自己吃饭; 80岁,能不尿裤子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 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 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 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 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 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 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 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 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 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 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 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情景对话:
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 ?” 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 到哪边去吧!”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 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 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 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孟氏全家含悲忍愤,怨恨施家没出 好主意。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和能力等)、 客观条件(体质、家庭和学业基础等);
想一想: 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律师? 体质差的人适合读军校吗? 不善于表达的人合适做老师吗?
囚犯
• 托马斯·B·科斯坦在其历史著作《三个爱德华》 中叙述了雷纳德三世的生平。雷纳德三世是14世纪时
•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 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 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 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 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
•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
•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 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 面的那层。”
•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 造,你自己造吧!”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能够建成 吗?为什么?
•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 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 路做出正确选择的。
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 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 忙开了。
•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 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故事-----子不同命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他的
两个儿子,大儿子懂学问,小儿子通兵 法。
大儿子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齐国国 君,齐国国君用他做公子的老师;
小儿子到了楚国,用兵法去劝说楚 王,楚王很高兴,就用他做执法将军。 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很快就富足起 来,邻里无不羡慕。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 也是大儿子好学问,小儿子好兵法,但 家境很穷,因此,他便向施家求教致富 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孟氏。于 是,孟氏的大儿子去秦国,拿仁义之理 去说服秦王。秦王却说:"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