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课题类型] 活动探究课

[教学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指导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化学。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零散地学过一些与酸有关的知识,但对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还很模糊,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我先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应用与酸有关的知识,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方法,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疑问让学生讨论,将问题引到更深层次,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得以激发。再让学生根据对实验的探究,总结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通过比较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总结酸的化学性质,并上升到规律。教学设计思路符合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并使学生对的化学性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材分析]

《常见的酸和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是第三课时,介绍酸的化学性质,是一节活动探究课。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在编排本课题时,采用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碱、盐的性质作了铺垫。

[学生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及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对金属与酸、酸与指示剂的反应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对酸的化学性质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

2、学习方法

(1)分析、比较、归纳法

(2)类推法──盐酸、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盐酸、硫酸能与锌、铁等反应,则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盐酸、硫酸能与铁锈反应,则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3)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3、群体提高和个性发展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故既要有归纳又要有演绎。对程度一般的学生,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如具体的化学反应,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性认识,引导其将知识内化,并上升到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2)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形成规律性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讨论、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形成规律性知识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采用“探究—讨论—归纳”模式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反思评价。运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把PPT文件、实验穿插于课堂中,紧扣教材内容,力求将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教学准备]

仪器: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滴管

药品:两瓶未知溶液1(NaCl溶液和稀盐酸)、两瓶未知溶液2(NaCl溶液和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镁条、锌粒、铁片、生锈严重的铁钉若干

[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的特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式学习,亲身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疑问让学生讨论,将问题引到更深层次,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得以激发。

2、酸的化学性质都按照“探究—讨论—归纳”模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活动与探究,通过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讨论类推酸的化学性质,符合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然后寻找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关注学生对知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反思]

1、本节采用“探究—讨论—归纳”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寻找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符合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交流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参与、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设计的巩固应用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