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它力图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和
对抗冲突的定式,探索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径在中美建交36年的历史中,中美关系曾有过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不同定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亚太地区是中美国家利益高度汇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中美战略互信,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共赢
上世纪90年代,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相继同法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埃及、韩国等国以及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2010年5月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观察人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如何相处,不仅关乎双边,更关乎全人类。
传统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猜疑、对抗、冲突的关系模式显然不适合中美。
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
罗静 中美新型关系的构建

构建新型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的相处模式关乎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近年来,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高层互访频繁,双边贸易蓬勃发展。
中国积极倡导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回应。
2013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由中国倡导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开始进入到深化发展的阶段。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人发挥高超的政治智慧,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提出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充分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意义深远。
首先,在理论上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发展,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
另外,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使中美两国和平相处,有助于地区的稳定与世界的和平,给整个国际社会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
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全局性的问题与挑战,一个层次是具体性的问题与挑战。
全局性问题是指: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中美结构性矛盾,和平演变战略。
霸权主义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大障碍。
美国是现在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会轻易、主动放弃霸权主义。
具体性问题是指: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存在着分歧与矛盾。
经济上贸易摩擦不断,中美债务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严重困扰两国关系的发展;政治上缺乏信任,美国一直阻挠、干涉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在地缘政治上美国遏制、包围中国;文化上冲突频繁,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明显,这本无可厚非,但美国却利用文化霸权,向中国大肆宣传西方所谓民主和平观念,可见其从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军事上对抗不断,美国时常联合中国周围的盟友在亚太地区进行军演,无一不暗地里针对中国,在东海、南海等敏感问题上多次采取军事行动进行干涉,引起了中国的不满与反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纵观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莫不是新兴大国与老牌大国之间相互博弈,进而必然发生冲突。
给人类带来深刻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此而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富强并在2012年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美国作为老牌大国在把中国当作21世纪唯一的挑战者的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回顾历史,立足现代,展望未来,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提出了建设中美新兴大国关系的主张。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新型大国关系的定义,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诞世元年,从四十多年前开始中美就已经结束了“你死我活,相互斗争”的年代。
新型大国关系呼之欲出。
中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两国的关系也逐渐向好的一方面发展。
直到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有什么要求,下面我从以下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创新思维,打造中美关系新路径胡锦涛主席曾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指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新路径。
在四十多年前,两国还处于对立的阶段,各方面交流甚少。
从两国建交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经济交流的更加密切,有些方面我们已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就要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用创新的思维来解决两国共同发展所遇到的分歧与挑战。
二,消除疑虑,增进互信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国与国之交应以诚信为本。
战略互信是实现中美关系长远,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
中国坦诚的告诉世界,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利益攸关,战略互信是互利合作的基础,互信程度越深,合作空间越大。
双方要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
中美应充分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两军交往等各种渠道,多对话、多交流、多沟通,加强对彼此战略意图和发展走向的了解和认知,努力避免误读、防止误判,以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进一步挖掘中美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
针对“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些敏感问题”,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
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所以双方必须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美双方继续开展“关于人权的对话交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有关尊重对方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发展道路的共识,进一步完善两国人权事业。
关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互动”,亚太地区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理应成为中美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
中方欢迎美方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切实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具体内容,只是一个框架、构想。
但既然是新型大国关系也无非是加强合作(开展新的合作领域),相互理解(尤其是在各方利益与领土问题上)加强互信,减少冲突(包括贸易),在国际问题上有更多的共识,共同发挥"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未来的中美关系,无疑也将是世界区域关系。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在“平等、互利和对实力的认可”等三个方面:1、平等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在与他国的交流中总是处在主导和强势的地位,其他国家则是处在被动和弱势的境地,因此其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总是将美国的利益置于首要考虑的位置,从而导致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并由于国力之间的悬殊,其他国家只有向美国哀嚎:要求平等交流,但因没有实力做后盾,这种哀嚎美国是不会理睬的。
但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壮大,国防能力亦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经济、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已有较强的实力后盾。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的几个问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答: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其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正在迅速缩小同“老牌”超级大国美国的实力差距。
这种“新兴大国”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迅速赶超“守成大国”美国的趋势,和美国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及后挑起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国与南海邻国的岛屿之争。
朝核问题和台海问题也将受到挑战。
客观上这些因素已经把中美关系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保证持续而快速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美国自08年经济危机后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经济依旧萎靡不振,也同样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实现经济复苏。
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
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中国仍然是地区性大国。
亚太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都将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和摩擦最为集中的地区。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唯一有能力造成对中国不利的外部环境的势力。
因此,中国高度关注奥巴马政府的作为,并试图了解其下一步行动。
尽管双方在该地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但是对两国来说也有根本性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同时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作为世界经济、政治、安全、环境的各个领域最重要的角色,双方在广泛合作与共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和不断产生着层出不穷的尖锐矛盾与分歧。
特别是在政治与安全领域,许多矛盾具有潜在的爆炸性、对抗性。
妥善处理的难度和敏感性都很高。
未来中美关系中,将有可能出现矛盾加剧的局面甚至是出现不可避免的危机。
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迫在眉睫。
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具备了那些重要的条件?答:客观来看,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已经具备3个重要条件。
具备时代条件。
当今时代的特点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路径

的利益损失为前提。同时两国需要i对亚太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地位i国政府应着眼于两国关系的大局,对 加强国民的友谊,防止极端民族主;的上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崛起!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进行淡化处理;
平与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 导致苏联走向解体。三是具有相同意 近年来随着中美国力的此消彼长,中j 识形态大国间的关系,主要代表为 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并i 20世纪后半期的中苏关系。两国在新 影响着中美关系的稳定。如何让守成i 中国成立初因意识形态相同而结盟, 的霸主国美国与新兴崛起国中国之间j 但随着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两国 保持持久的良性互动关系,已经是摆; 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导致两国最终走 在中美两国领导人面前的现实而重大i 向关系破裂,一度还爆发局部冲突。 的课题。本文试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尽管以上三种大国关系模式具有各自 的构建路径作初步的分析。 关系的新思路
互尊重。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社i对华战略防范与围堵的力度,从而导;点;四是“转移处理”分歧,即在
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巨大差i致中美矛盾和分歧近年来出现横向扩;中美分歧处于僵局时另辟蹊径,制 异,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和资本主义;展和纵向深化的发展趋势。从近年来{造中美合作的新议题,营造中美合作
大国,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包;中美关系起伏变化中可以看出,中美;的额态势,以新的合作转移对中美分 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国家;分歧的扩展和深化已经对中美双边关j歧的关注,为分歧的最终解决营造有 利益为原则发展两国关系。事实上中;系、地区局势乃至全球战略环境都产;利的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美两国三十多年总体稳定的发展给两;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管控中i (责任编辑谭力) 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美分歧应被视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
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应对方法

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中国的应对方法摘要:“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说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按照美方的说法,它是对“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新答案”解决“老问题”。
然而,要在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大相径庭的两个大国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谈何容易!中美之间,既有利益的冲突,又有利益的汇合;既有政治价值的分歧与对立,又有文化社会层面的共性与融合;既无法成为盟友,又不可能沦为敌人。
换个角度来看,两国都应把国内一些挑战看作双方合作的潜在领域和机遇。
两国应通过对话磋商协调合作机制,积极探讨中美合作共赢潜力,借此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也应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分歧、互利共赢、和平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总体上,中美关系一直朝着在良好和平稳的方向发展,但其中不乏有矛盾和分歧。
人与人之间尚且会有意见不合和互利共赢之处,二者孰重孰轻,需要仔细斟酌和权衡,况且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所以中美关系出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斗而不破与合而不同”的情况是正常而合乎情理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美是共同利益超过双方的分歧的。
小布什的弟弟尼尔·布什曾经说过“中国和美国像一对“已婚夫妻”,这两个国家拥有共同利益,应当建立起和谐的“婚姻关系”,而不是总在争吵。
”2012年5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
双方给中美关系定位已经有了新的共识,就是“基于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个定位是双方最高领导人达成的,和过去小布什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相比较,新的定位应该说更清晰了,也更积极了。
我们知道美国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在中美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中国的愿望,也是美国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
然而,这种愿望尽管是美好的,但此种大国关系可谓前无古人,历史留下的更多是教训,中美两国无疑需要去做艰苦努力和长期探索。
何谓新型大国关系?相对于历史上那些大国而言,中美两国要探寻的完全是一种新的道路,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相互尊重,互不为敌;二是彼此理解和悉心关照对方的核心利益;三是以合作姿态处理相互关系和重大国际事务;四是双方或起码有一方不在世界谋求霸权。
对照以上几个特征,可以说,历史上的任何大国特别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都没有能够做到或做的不好,守成大国和新崛起的大国之间,无一例外的都要“掐架”,而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则是其共同的特征。
美国取代英国,双方明争暗斗几十年,这还是在“民主国家”之间发生的事情;德意日要在世界争霸,不惜把整个世界拖入一场血腥的战争;前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霸权,双方打了几十年冷战,在边缘地带引发的局部战争更是多达百余场。
世界一路走过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守成大国和新崛起的大国之间,既是“天然”的对手,也是挑战与被挑战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
近代和现代以来的大国关系,都没有逃脱这种法则的影响和制约,任何坐上世界头把交椅的大国,都会把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都会时刻警惕新崛起大国对自己的挑战,因而争夺霸权(或领导地位)的斗争从未停息,由此带来的冷战和热战也贯穿始终。
中美两国能够走出这种历史轨迹吗?从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有着这样的愿望,中国自身谋求和平发展,无意于争夺“世界霸权”,因而完全有理由也有条件提出在中美之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问题,中国在这方面也是真诚的。
但从美国的情况看,事情就不那么简单。
美国的许多有识之士,包括基辛格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都赞成和呼吁中美应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无奈他们并不当政,美国的执政者们至今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过任何表示,相反对于中国的防范之心却愈加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美中新型大国关系
在我的国家(美国),很多民众对于过去75年的中美关系状况都有错误认识。
他们认为两国关系与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中的美苏关系相似。
但事实上,过去中美两国从未把对方视为冷战对手,未来也没有理由要这样做。
相反,如今身处21 世纪第二个十年展望未来,中美两国有充足的理由开展合作、避免对抗。
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实现本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目标,而我们可以看到两国达成这一目标的能力都受到一些全球性挑战的威胁。
∙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
∙遭到削弱并且亟需深化改革的的全球金融体系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与极端天气变化
∙日益增长的对安全能源、粮食及水资源的需求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恐怖主义、海盗及跨国犯罪问题
中美两国都无法以一己之力解决这些问题,而若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全球挑战,两国自身也无法实现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这一基本现实刺激了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领导世界努力解决上述全球挑战; 同时也降低了两国间发生威胁国家间合作的对抗或冲突的可能性。
这也使得两国总统近期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讨论的中美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成为可能。
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内容:
∙“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最有可能威胁“新型”关系实现的因素是什么?
∙为了促进中美“新型”关系的实现我们还能采取哪些行动?
I.“新型” 大国关系有哪些基本特点?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美国接受中国“和平崛起”为全球性大国;
∙中国接受美国在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继续扮演维稳力量;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彼此的繁荣与成功符合两国的利益;
∙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各自的成功不是“零和”而是“双赢”,即美国的成功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成功对美国而言亦然;
∙中美两国基于共同利益、互惠互利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合作模式构建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共同协调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或争端的领域,以避免合作遭到破坏,甚至演变成对抗或冲突。
我认为这对定义“新型”大国关系而言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我们对中美两国的期
望也应符合现实。
“新型”关系并不意味着两国会放弃本国利益,会在所有事件
上仅仅因为对方的希望或要求而放弃本国立场。
中美两国还是会存在不同利益与不同意见。
两国依然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会继续在市场、资源与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竞争。
同时中美两国也将继续采取措施来预防对方可能做出的不利行动。
中美两国也将继续保持其大国地位。
但两国关系将有所变化,这个变化是:如果我们实现了“新型”大国关系,合作将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调。
我们将与国际社会一同努力,解决全球所面临的挑战。
此外中美两国还将合作,共同应对双方之间的分歧,避免分歧影响合作、导致对抗或冲突。
II. 认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的基础是什么?
我们能“审慎乐观”地相信,中美关系可以有别于过去的大国间关系,其中一部
分原因是导致大国间对抗的传统因素不存在于中美关系中。
例如,如今中美两国既没有领土争端,也没有在殖民地掠夺上发生冲突,同时两国都不是19世纪或
20 世纪的扩张型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既有大国(现今的美国)并没有试图排挤、孤立或压制新兴大国(现今的中国)。
我知道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对华政策上有这样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美经济联系在过去30年里有显著扩大,中美贸易总量从1981年的50 亿美元上涨到 2012 年的 5360 亿美元。
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美国也支持中国加入重要国际组织。
同时,近期每一任美国总统都公开明确表示欢迎一个强大、繁荣且成功的中国。
如果美国真的想要包围、孤立或压制中国就不会上述举动。
同样,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都未曾设法取代美国或成为世界霸权。
因为一个良好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集中精力对待其国内发展的问题。
然而,中国的一些邻国担忧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中国可以采取更多行动以安抚邻国与美国,使其相信中国寻求和平的国际环境,且不愿与他国发生纠纷或对抗。
对于中美之间能够避免对抗或冲突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还有第二个原因:中美关系中出现了新特点,这也是过去大国关系中少有的。
中美两国在经济、金融以及贸易方面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
两国均为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以及联合国安理会。
这使两国拥有解决外交、经济与贸易争端的平台,不用诉诸武力。
确实,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都会是作茧自缚,因为这将威胁到两国繁荣所仰赖的经济、贸易与金融关系。
可能会令人惊讶的一点是,随着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性大国,事实上中美两国的利益可能会日益趋同。
曾经导致两国分歧与争端的事件可能会成为两国合作的基础。
例如,起初中国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达国家强加于中国的。
但正如中方在此次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上明确表态的,中国如今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以支持自身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并促进自身经济与社会发展。
随着自身经济不断发展且日渐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国加大了对进一步自由贸易、更开放的投资及对市场机制作出更灵活响应的货币体系的支持。
这一发展增加了中美两国在这些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而这正是保障全球经济金融体系长期稳定所急需的。
类似的变化可能也会扩展至海域通行、自由通航以及和平海洋通道等领域。
中国海军正在从海岸巡逻队向远洋舰队转型,旨在保护从世界各地抵达中国的海上航线、贸易以及资源。
随着海军职能的转变,中国在这些海洋事务上的姿态可能会逐渐与作为世界海上强国的美国达成一致,海事也会成为中美两国又一个合作领域。
在应对网络威胁方面,中美两国也开始看到合作的益处。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成熟、经济构成日益复杂,其也将如美国一般日渐依靠重要民用基础设施,包括银行系统、电网以及运输网。
对于这些设施的网络攻击会对中美两国经济均带来灾难性打击,这使两国有动力共同合作找到防范此类攻击的最佳方式。
III.最有可能威胁“新型”关系实现的因素是什么?
“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受到两大因素的威胁。
一方面,“新型”关系缺少中
美两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两国军队存在对抗可能,尤其是海军部队。
其中,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也许更为困难。
如果不做努力,中美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造成对主导权的竞争,并导致采取“零和”政策来达到这一目的。
这与“新型”中美关系的核心理念,即通过合作找到应对全球危机的“双赢”解
决方案背道而驰。
美国人习惯于他们的国家在处理全球事务中拥有主导作用,若不是唯一的主导作用。
美国人民自然有些疲于肩负全球领袖的重担,也有人公开质疑美国是否有必要继续担此重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会欣然接受中国成为同等大国出现在国
际舞台上。
美国人民必须要被说服并相信,中美两国以平等身份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因为这将会使美国更加强大更
加繁荣,有能力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我认为这一观点能使大部分美国人民信服,但美国政客们必须给出充分理由。
中国人民也许会将“新型”大国关系视为美国压制中国行为的一部分,认为美国
将国际承诺与义务强加于中国。
至少一部分中国人会将此视为美国的阴谋,意图阻止中国获得与其不断增强的经济与军事力量相匹配的世界地位。
中国政府必须要使其人民相信:中美两国以平等地位共同与国际社会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因为这是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及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唯一途径。
实现“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第二大威胁是两国军队间可能发生的对抗,尤其是中美海军部队之间。
这样的对抗至少会带来两国海上的军事对抗,甚至范围更广,将会损害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
为避免这一后果,两国军队应大幅增加各自的透明度与双方的合作。
这将减少由于误解、误算或意外引发军事对抗的风险。
为此,双方正作出努力,但依旧任重道远。
同时,两国军队的合作也不应受两国政治关系起伏的影响。
当两国政治关系紧张之时,往往其中一国便会采取暂停两国军队间的对话与合作的举措。
以这样的方式回应政治关系变化是非常错误的。
在两国政治关系紧张的时候,两国军队间的联系状况如若出现变化也应是更为紧密,而绝非暂停。
避免军事对抗或冲突也将需要两国接受一些基本现实。
美国必须要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其军队也会扩张,其海军将会日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全球性作用。
然而,这事实上也为美国提供了机会,因为更有能力的中国海军可以在与美国海军合作时分担部分责任,为全球航海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自身也必须认识到,美国在亚太地区持续的海陆军部署有利于支持中美目前的同盟关系。
而我认为这其实对中国来说是好事。
因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导致邻国越来不安,而美国这一举动能起到安抚作用,使这些国家更愿意接受中国的
“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