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写作指导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2. 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3. 借景抒情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魅力。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它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 分析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
b. 将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
c.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d.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write an article. 要求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自然景物,并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文章,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运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优秀借景抒情的文章。
2. 写作素材库。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写作指导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我们学习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今天我们来谈谈散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通常而言,一般的抒情散文,多数都会运用到以下几种写作手法:1、直接抒情法。
即在写作时直接用自己的感情去抒发情怀。
比如《背影》《我爱这土地》等文章。
2、间接抒情法。
即在写作时借助于他人之口或物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3、对比法。
通过将人或事进行对照比较,进而深入挖掘出人或事的情感。
例如:《药》一文,通过“余”与夏瑜的对比,深入挖掘出夏瑜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尚品质,赞美了他那伟大的精神。
4、联想法。
即在写作时由某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引发联想。
5、借古讽今。
即通过对古代名人的事迹或者典故的描述,表现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
例如:《口技》通过“中山狼”和“东郭先生”的两个典故的描述,对今日社会上“狼心狗肺”式的小人加以批判。
6、托物言志。
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
这类型的文章非常多,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竹石》。
“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就有如下几个句子: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其中第二个和第四个句子都是通过描写烟雨迷蒙的景色,体现出一种迷离的、虚幻的感觉。
7、以物喻人。
即借助事物本身特征,阐述人物品质或人物形象。
可以以植物、动物、器物、建筑物等,表达人物的品性。
例如:“竹石”一文,作者以竹子的坚韧不拔和傲雪凌霜,正直清高与有节等品质,来赞美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周总理。
8、移情于景。
即通过对所要歌咏的人物或事物产生感情,借助客观的景物或情感去体现主观情感,让读者也能产生同样的情感。
9、反衬。
通过渲染对立的环境氛围,来衬托主要形象,突出主要人物,并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闲 花
( 一 )
【 佳作展示 】
在路 边 闲步时 ,瞥见路 坡 下的草 丛 中有 几个 浅紫 色的晃动 的亮点 ,仔 细辨认 才看清是绽放 的夜 来香。 固然 ,不会 有人在 草深 虫多之 处 种花 。 它是 怎 么来到这 里的呢 ?不 管 是 怎么来 的,既然在 此 立 了家,它就
雨 , 已下 了整 整 一 天 。 此 时 的世 界 消 逝 了平 日里 的 热 闹
与喧哗 ,只有雨声涌进 涌 出。 倚 窗听雨 , 内心一 片宁静 ,抑 或
寂 寞。 雨是 天上云 朵的泪水 , 多情 而繁 密 。 惹 多 少 文人 墨 客 为 之 挥 笔 洒 墨 , 这无尽 的诉 怨又在 向谁倾说 ? 没有 风 ,云还 可 以流动 。缺 失某 个人 ,地球 依 旧 转动 不停 。 路悲歌。 云 的泪水如此 清澈 ,却 又如 此苦 涩 。拾 于手 心 ,是恨 ,是怜 ,个 中滋 味 ,只有 自己知 晓。
此刻 ,有情人 的心片 落满 了这纷 乱 的雨 点。 留意雨在臂 上的爬 行 ,吹
口 气 ,让 它爬 得 更 远 。 抬 起 头 , 天 地 间让 是 连 绵 不 断的 雨 点 。 有人说 :愁绪如 雨 ,不 逝反骤 。
一
心病 时 , 流遍 全 身 , 不 留 一 点 儿缝
隙。 ( )
要 生 长 .开 花 。 它 的 周 围全 是 半人 高的 杂 草 枯 藤 ,遮 掩 着 它的 茎叶 , 而 它全 然 不
了 。”
土 、对祖 国大陆深 沉的怀 念和追 思 , 以及 内心凄凉而缠 绵的思乡之情 。 2 . 直白式抒 情和 渗透式抒 情 相结 合。直 白式抒情就 是在一 段精彩描 写 后 ,用总 结性话 语来直接 抒发 内心情 感 。渗透 式抒情 不是直接 表达 感情 , 而是将 自己的喜 怒哀乐 巧妙地 融入绘 景之 中。如2 0 0 9 年湖 南高考卷 优秀作 文《 踮起 脚尖 》片段 : “ 踮起脚 尖 , 听晨风抚 过松林 ,飒飒 作响 ,那是林 海 的呼吸 ;踮起 脚尖 ,感受初 阳掠过 草地 ,收藏露珠 ,那是 温馨 的暖意 ; 踮起 脚尖 ,看蝴 蝶轻拍花 朵 ,轻歌曼 舞 ,那是 生命 的活力 。踮 起脚 尖的人 生 异样 精 彩 !”作 者 在 描 写 景 物 之 后 ,采 用直 白式抒情 ,用一 句话点 明 了 自己的认识 :踮起脚 尖 的人 生异样 精彩 !再  ̄2 0 0 8 年福建 高考卷 优秀作 文 《 我 于咖啡 中看见 》片段 : “ 我恍 然看 见在春光 明媚 的苏格兰 乡下 ,弥 漫 着 矢 车 菊 香 味 的 阳 光铺 满 整个 房 屋 ,笔 与纸轻轻 地摩擦 ,桌旁 的咖啡 轻 袅 地 散 发 热气 ,她 正 写着 《 奥 兰 多 》。”作者 用这样 一段景物 描写 , 来作 为弗吉 尼亚 ・ 伍 尔夫静静 写作 的 环境 ,小作者 并没有 直接表 达 自己的 情感 ,但从字 里行 间 ,我们可 以感受 到作者 对弗吉 尼亚 ・ 伍尔夫 由衷 的赞 美之情 。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展开全文写作手法之十一:借景抒情1、什么是借景抒情?答题语言组合思路提示: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情感在流露。
即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即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2、借景抒情的好处是什么?答题语言组合思路提示:利用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可以收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让文章的感情表达得细腻而深刻,即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借景抒情范例:示例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忧伤。
情在描写中。
)示例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乍看,是一首写景诗,但却饱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情。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的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诗人与朋友的那种真挚深厚、依依不舍的感情就饱含在这翘首凝望的画面中。
(即在诗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示例3: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
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
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
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文章中没有直接抒情语言,却营造出了一种荒凉惨淡的氛围,作者的那种忧愁与压抑之情已流露其中。
)。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写景手法,通过描写具体的自然景观抒发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就如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作文进行指导。
一、选好景首先,要选好景。
选好景后再根据自己的情感去抒发,才能让文章自然流畅,让读者感觉到真实。
选取的景观可以是自然景色,如山川、水波、云彩、花草等,也可以是城市景观,如楼宇、广场、公园等。
但不管是哪种景观,都要有个表达自己感情的目的。
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观察细节选好景后,要仔细观察细节,把眼前的景象尽可能地写得具体、细致。
可以通过感官刺激,比如感受到冷风、温暖的阳光等,或者通过一些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听到叶子沙沙作响、花香扑鼻等,来体现作者的情感。
这样,读者就能完全沉浸在景观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借景抒情接下来,不要只停留在写景的层面上,还要保持一个情感抒发的节奏,把作文往抒情的方向引导。
可以借助有关自己的记忆和故事,或是思考一些问题,搭建出自己的故事情景,借景抒情。
例如,看到晨曦初现的山川,可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听到青鸟啼叫的山谷,可以借喻自己的内心喜悦和豁达。
抒发情感的时候,可以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加强对读者的情感共鸣。
四、注意语言质量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的情感,作者必须选用合适的词语,搭配简洁的句子,构成一个流畅、清晰的篇章。
在写作前要注意字词的正确用法和拼写,句子的合理结构和语调,以及段落的组合和衔接。
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作家的真情实感。
五、结尾寓意写作结束时,须注意营造出一种深刻的意境。
结尾应该让读者得到启示,或是有所感悟,可以暗示出自己的思想感悟,或提出一个寓意深刻的问题。
如何恰当的结束文章才能更好地贴近读者的心灵,是需要作者花费精力去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不但要选好景,还要注意观察细节,讲述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作文基础知识_写作指导

借景抒情作文基础知识写借景抒情必须要了解一下写作的技巧方法,下面是关于借景抒情作文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注意事项及要求1、写景三注意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一、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一全篇运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例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已无需表白一句,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运用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和王维的借景抒情诗.李白生在盛唐,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李白广游名山大川,遍写中华美景,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王维有“诗如画”的美誉,其借景抒情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运用,堪称一绝.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种类型的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景物表达的,往往是自己的情感.二局部运用有的文章,作者以叙事为主.随着事件的发展,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例如鲁迅的社戏在经历家人不让我去看戏,后来终于同意“我”去之后的一段描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段文字,在叙事过程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加粗,以声音之清越、色彩之明丽、速度之轻快、气味之清香、月色之朦胧、山形之活跃,表现了文中人物“我”的喜悦、急切之情.穿插在叙事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一般表达的,都是事件中人物的情感.二、景物描写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在景物和情感之间,人的情感左右着笔下的景物.景物反过来折射着人的心态和情感.一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他们眼中构成景物的事物是不同的同一个景物,不同心情的人,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例如下面的景物心情愉悦的人,看到的是雪野、是大树、是明灯;心情差的人看到的是枯枝、枯叶、是冷风、是漆黑的灯柱.二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雪,心情愉悦的人,会潜移默化地从色彩的角度去观察,去感受,在他的眼中,这雪,自然是洁白的;心情压抑、忧伤的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触觉角度去观察、去感受,这雪,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冰冷的.面对同样的树,心情愉悦的人,从高度着眼,他笔下的树,必然是高大的;而忧伤的人,从树叶和树的生活环境着眼,在他的笔下,生成的文字,必然是光秃秃的树、可怜的树.三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主观倾向性不同面对同样的路灯,感受同样的灯光,不同心态的人,在感受过程中带着绝然不同的主观感受倾向.心情愉悦的人,感受事物主观倾向于美好,因而在他的眼里,这灯光是朦胧的、柔和的、温暖的;而心情沉重、忧伤的人,主观倾向于丑陋,因而在他的眼中,这灯光必然是昏暗的、凄惨的、冰冷的.同样的雪地栅栏,在喜悦者的眼里,是洁白的宣纸上浓淡点燃的水墨画,在忧郁者的眼中,是冰川上禁锢生命的牢笼.四受感情支配,不同心态的人,描绘同一景物,选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心态的人,感受事物带着不同的主观倾向,因为在用词上,特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上,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差别,人的心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他笔下描绘事物时,更多选择的是褒义词;而心态消极的人,描绘事物时,运用的词语,大多是贬义词.三、借景抒情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运用景物的美好,能够表现人物的积极心态,美好的情感;景物的丑陋,能够表现人的消极心态、恶劣的感受.这种关系是互逆的——也就是说,透过作者笔下美好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积极的,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样,在写作中,我们要表现一种美好的情感,积极的心态,也可以通过描绘景物,通过景物的美好来呈现.拖过作者笔下萧索、苍凉的景物,我们能推断出作者或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态是消极的,内心是凄凉、惨淡、忧伤压抑的,同时为了表现这种心态、心情,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景物描绘来实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故事情节本身的特点,从作者描绘景物的用词的感情色彩、构成景物的事物、作者的感受角度、作者的主观倾向,来判定作者写景,表现的是怎样一种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选择描绘构成景物的事物、选择不同的感受角度、凸显相同的主观倾向,来表达自己或文中人物的心态、情绪、感受和情感.四、运用借景抒情带来的表达效果一增加表现情感的角度,表现力增强.避开单一靠故事情节和抒情来表现情感的方式,加入景物表现形式.二使文章的内容更丰满.从内容上增加了景物描写的内容,改变了原材料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单调性.三使文章情文并茂.将情感蕴藏在描写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文采,另一方面将感情溶于字里行间,更富有感染力.。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一、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内涵。
1.1 借景抒情呢,就是咱们看到周围的景色,心里头有啥想法或者情绪,就借着这景色给表达出来。
比如说啊,您瞧见那秋天的落叶了吧,一片一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这时候您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凄凉,那您把这种凄凉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借景抒情。
这景色就像是个导火索,一下子把您心里头那些个感情给点着了。
1.2 托物言志呢,就是咱们找个东西,然后通过描述这个东西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就像那竹子,笔直笔直的,中间还空心,咱们就可以说它象征着人要正直,而且内心要虚怀若谷,这就是托物言志。
这东西啊,就像是个代言人,替咱们把心里想的那些高尚的东西给说出来。
二、如何运用在作文里。
2.1 找景找物。
咱们先得找好景或者物。
这可不能瞎找,得找那种能引起咱共鸣的。
比如说您要是想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您可以找那悬崖上的松树。
那松树啊,就长在那石头缝里,土都没多少,可它还长得郁郁葱葱的。
这就是个很好的素材。
您看,这景或者物一找对,这文章就有了个好的开头。
2.2 细致描绘。
找好了就得好好描绘。
还说那松树,您可以写它的根,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石头,不管风吹雨打,就是不松劲儿。
它的树干啊,虽然不粗,但是笔直,树皮粗糙,就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这叶子呢,绿得发黑,像针一样,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向大自然示威呢。
您把这些细节都写出来,读者就能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画面,就像看电影似的。
2.3 抒情言志。
描绘完了,就得把自己的情啊志啊给加进去。
就说这松树,您就可以写“看着这松树,我就想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
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向上生长。
”这一下子,文章的主题就升华了,不再是单纯地描写松树,而是通过松树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优秀范例展示。
3.1 比如说写荷花。
“那池塘里的荷花啊,可真是美极了。
荷叶田田,像一个个大圆盘,铺在水面上。
荷花呢,有的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瓣洁白如雪,中间的花蕊嫩黄嫩黄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掌握
借物抒情, 也称托物言志, 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感情、志趣或思想观点。
通常可以运用象征和联想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
1.景物描写的概念:对山水景色、田园风光、草木鱼虫、风霜雨雪等自然风物进行描绘。
2.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如《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
《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二、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
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二)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1)有时按空间顺序: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2)有时按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到夏;有时用逻辑顺序。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明亮的带子。
很明显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用拟人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2.用比喻的手法
《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写春雨“像牛毛……”、写春风“象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
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四)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例如:《春》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表达作者对济南的由衷喜爱,《树林和草原》表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有时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有时则是把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
(五)小结
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
有情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有法借助修辞(主要是拟人、比喻)
在景物前加上暗示人物感情的修饰
三、方法总结
1 . 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
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
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 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
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 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
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谊,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
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写作练习
一、造句: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对应的心情或感受
如: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躁、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二、选取你熟悉的一片风景,回想一下:
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例如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时),这片风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发挥想象,选取一种情绪加以描写,150字左右。
三、春天到了,田野里开满了油菜花,你有留心过吗?你有动笔的冲动吗?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以“油菜花开”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景物片段。
四、“城市里,乡野间,总能见到一些枝繁叶茂的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繁密的枝叶,如一把巨伞,荫庇着树下的生灵。
仰望大树,有时会沉醉在绿荫中,有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或许还有敬畏和沧桑感。
”
请以《仰望大树》为题,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五、题目: 牵动我的情思
古语说,情动而辞发。
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亭亭的莲花,表达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情趣;简朴的陋室,宣泄了文人安贫乐道的品质……
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有没有一种事物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校园中的某一种物或某一处景为题写一篇借景抒情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