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高中化学(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第一部分必备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类型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溶液和胶体物质的分类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第二部分学习难点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实验室中经常需要使用导管和漏斗来进行溶液过滤、液体传递等操作。
正确放置导管和漏斗的位置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放置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和操作技巧。
一、导管的位置放置方法:1.导管的位置放置应符合重心平衡原则。
导管细长且容易倾斜,若放置位置不稳固,易发生导管倾斜、溶液外溢或落地等意外情况。
因此,导管的位置放置应尽量保持重心平衡。
2.导管的位置放置应便于操作。
导管通常与其他仪器或容器进行连接,如烧杯、烧瓶、试管等。
为了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导管的位置放置应尽可能靠近所操作的容器。
3.导管的位置放置应根据实验操作的需要。
有些实验需要在导管中进行定量分取、定量转移等操作。
此时,导管的位置放置应便于掌握液体的流量和操作精确度。
二、漏斗的位置放置方法:1.漏斗的位置放置应采用高位放置法。
高位放置漏斗有利于液体的快速流动和沉淀的快速沉降,从而提高过滤、分离等操作效率。
2.漏斗的位置放置应避免液体撞击。
液体从高处流出时,容易产生冲击力,撞击到漏斗导致溅溢。
为了避免液体撞击,漏斗的位置放置应使液体顺着漏斗壁滑下而非直接跌落到容器中。
3.漏斗的位置放置应与过滤介质相匹配。
不同的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芯、滤膜等。
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操作的便利性,漏斗的位置放置应与所使用的过滤介质相匹配。
4.漏斗的位置放置应方便液体的收集。
漏斗通常用于过滤固体颗粒或分离液体混合物,液体的收集是操作的重要环节。
为了方便液体的收集,漏斗的位置放置应与收集容器相连接,并确保容器的底部处于漏斗的下方。
总结起来,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放置方法应根据实验的特点,合理选择位置,并且考虑到重心平衡、操作便利性、液体流动特性等因素。
合理的位置放置可以提高实验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避免操作失误和溢漏等情况的发生。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认真选择和处理导管和漏斗的位置放置。
化学防倒吸装置【最新】

防倒吸装置倒吸是因为有些气体极易溶于水,一溶入水后就会使装置里的压强小于大气的压强,这样溶液就会回流到装置里去,影响实验啊!防倒吸就是把导气管的另端(放在溶液里的那端)加上个倒置的漏斗,增大面积(根据物理的压强公式),这样溶液就不会被倒流回去了!)防倒吸装置(思考:下列装置是否都能放置倒吸?说明:方案中的A、E、H不能放置倒吸,其他几种都能达到放倒吸的效果,从装置的简约性和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审美思考来看,使用G装置最好!a手热法:如下图(a)、(b),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助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儿,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直接加热法:当装置构成的密封体系较大时,用手捂或热毛巾不易引起空气发生体积变化时,采用酒精灯直接对装置加热。
B类:液差法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如图(c)。
将导气管上的活塞关闭,球形漏斗内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水面达到球形漏斗的球体部位。
停止加水后,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于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比较大的液面差,说明不漏气,若球形漏斗内的液面继续下降,直至液面差消失,说明装置漏气。
操作程序:往体系中加水(液体)----观察是否形成稳定的液差,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1)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这类题目变化很多,很多同学经常出错,因此,无论是从实验还是从理论、应试诸方面,都需要我们掌握好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方法及解题思路气密性检查思路:使要检查气密性装置(及附加的装置)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其系统内有一部分气体,设法改变体系内气体压强(改变温度、鼓气),观察产生的现象(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写方案时既要说明操作方法,又要说明观察到的现象,还要说明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考核的问题有二:一是怎样增大体系内气体的压强;二是能否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具体步骤:观察装置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使装置构成封闭体系。
采用改变温度、加水增压法、鼓气法等改变封闭体系内气体压强。
观察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气密性检查的三种基本方法.改变气体温度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水加压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例如:方案操作现象结论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吹气。
试管中的水沿长颈漏斗向上移动实验装置不漏气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吸气。
长颈漏斗下端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装置不漏气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最全面】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2020 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常见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

2020 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常见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用途注意事项试管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用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上,使受热均匀量筒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漏斗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去;在装上滤纸后也可用作过滤器,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用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倾入滤物的液面要低于,漏斗应置于漏斗架上,漏斗下端管尖要玻璃棒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 0.1 克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 ( 如氢氧化钠 ) 必须放在(如小烧杯、表面皿)里考点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不要,不得。
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固体只要。
③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应做到“三不要一要”:不要,不要随意丢弃,不要,要放入。
(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
块状固体:装入试管时应做到“一横二放三缓立”。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把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使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以免打破容器。
粉末状固体:取用时应注意“一斜二送三直立”。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固体粉末粘在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然后使试管。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
倾倒:取下瓶塞在实验台上,标签要,瓶口试管口。
量取: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置,视线要与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加时应将胶头滴管放于容器口。
化学装置连接顺序技巧

化学装置连接顺序技巧
在化学装置的安装和连接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步骤:
组装顺序:通常遵循“由下到上,从左至右”的原则。
这意味着应该首先从实验桌下方开始组装,然后向上移动到桌面上,从左边开始,向右边进行。
仪器之间的连接方法:
干燥管:进气管应在干燥管带橡皮塞的大口处,而出气口在小口处。
洗气瓶:长管为进气,应插入吸收剂液面下,短管为出气,应几乎与瓶塞齐。
制备气体并验证气体的性质、收集、尾气处理等顺序:
通常是制气→ 净化→ 干燥→ 验证性质→ 收集→ 尾气处理。
仪器连接的其他注意事项:
当气体需要进行干燥时,应连接洗气瓶或干燥管。
如果有多种杂质需要去除,可以依次通过不同的洗气瓶进行净化。
玻璃管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使用橡胶塞时,应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
使用胶皮管时,左手食指托住胶皮管口,右手将湿润的玻璃
管口压住胶皮管口,并用力旋转,使得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之中。
其他细节:
在连接玻璃管和橡胶塞时,不需要用水润湿橡胶塞,而是直接按一个方向旋转进入试管口。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时,应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容器破裂。
以上技巧和步骤可以帮助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化学实验基础操作

化学实验基础操作
1.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 药品的取用: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 物质的加热:加热时,应把受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预热,再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炸裂。
4. 过滤: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之间不留空隙。
5. 蒸发: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情奉献--化学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我们高中学习化学三年期间,我们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可以说“导管和漏斗”是化学实验中的“常客”“熟脸”!!因而,导管和漏斗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是否考虑的周全也直接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但在不同的实验中某些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可以根据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示意图,我在此做一下归纳和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0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002.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003.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
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004.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005.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006.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00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00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00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010.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011.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