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变调

合集下载

普通话等级考试相关音变

普通话等级考试相关音变

A、词语构造是“单双格”时,第一种音节读 “半上”,第二个音节读阳平。
▪ 上声+(上声+上声)→半上+(阳平+上声)

B、词语构造是“双单格”时,前两个音节读 阳平。
(上声+上声)+上声→ (阳平+阳平)+上声
▪ 手写体 ▪ 管理组
二、读词语(共20分)(限时3分钟)
小曲儿 罚款 脾气 血渍 知遇 动员 漂亮 安全 群体 没错 强度 死亡 下午 搅扰 亚军 婆婆 劳驾 稳定 刮脸 匪首 课本 舅舅 障碍 奶奶 搜查 中间儿 依然 拐弯 陶瓷 侵略 分蘖 凶狠 回头 修女 赞成 尤其 尺寸 恒星 广博 冲刷 随时 快乐 穷人 帮忙 竹笋 民用 打嗝儿 因而 做活儿 命运
很高 海水 晚报 骑马
综合训练---“一”
▪ 一五一十 ▪ 一心一意 ▪ 一本正经 ▪ 有一说一 ▪ 一马当先
一丝一毫 一朝一夕 一丝不苟 一片好心 一帆风顺
综合训练---“不”
▪ 不假思索 ▪ 不怕困难 ▪ 不太合适
不折不扣 不声不响 不必客气
▪ 不相上下 ▪ 不听劝说 ▪ 不欢而散 ▪ 不堪设想
第一节 音变(1)
一、知识点导入—— 请读下列两个句子: ▪ 请把美妙理想给领导讲讲。 ▪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
二、变调概念:
▪ 人们读书、交谈,不是单独地发出一种个 音素或音节,而是连续发出许多音素或音 节,形成语流。在这过程中,音素之间或 音节之间就相互影响,产生语音旳变化, 体目前声调上就是变调。
不说假话 不知好歹 不劳而获 不伦不类
▪ 不听 不酸 不说 ▪ 不少 不写 不苦 ▪ 不学 不甜 不圆 ▪ 不白 不扁 不紫 ▪ 不算 不辣 不正 ▪ 不干不净 不闻不问 ▪ 不见不散 不三不四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把握

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把握

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把握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测试。

“上声”是应试人在学习普通话和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产生问题较多的一种语音现象。

本文重点论述准确应用上声的具体情况,上声变调的具体规范以及在朗读和命题说话中的规范,以加强应试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声调的规范程度,提高测试成绩。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人上声上声变调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并且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使用统一的试题,有着统一的考试评分标准,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普通话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它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岗位要求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例如教师、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员、导游员、公务员等,这些人员能否获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话水平测试,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规范程度直接决定了应试人的普通话等级。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在测试过程中,有些应试人虽然平常的语音面貌很好,受测时就不能达到相应的等级,有的应试人甚至参加几次应试还是不能达标。

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谈一谈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上声”的问题。

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上声是单念一个音节时的调子,称为“字调”。

上声在词语、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时,上声的调值就会发生变化,产生变调。

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声调的到位程度非常重视,特别是对上声的内容考查特别全面具体。

很多应试人却忽略了这个问题,上声成为测试中声调问题最多的部分,以致影响了测试的等级。

一、正确认识“上声”“上声”即现代汉语声调的三声调,调值是214。

上声在普通话四个声调中音长最长,是由半低音2度开始,降到低音1度,低音拖长,然后快速升高到半高音4度,整个声调呈先降后升的变化形式,也叫降升调。

上声只有在单念、词语或句子末尾时读原调214。

普通话等级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话等级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话等级考试资料基本题型:1.读单音节词(平翘舌,边鼻韵,前后鼻韵);2.读多音节词(多音字,轻声,儿化音,变调)。

3.读文章片段;4.命题说话。

普通话等级考试(音变)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ōngdì([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ōngdi([名]弟弟)能干n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éngg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ányǔ([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ùnqì(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普通话培训 第五讲 语流音变

普通话培训 第五讲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
(一)上声的变调
▪ 上声在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 ▪ 1、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 ▪ 如:214+214→35+214 水果 了解 领导 ▪ 注意: ▪ 原为上声现改为轻声的字音前头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 如(1)214+轻声→35+214 捧起 等等 讲讲 ▪ (2)214+轻声→21+轻声 姐姐 嫂子 毯子
▪ 如:
▪ 听一听 学一学 写一写 看一看 穿不穿 谈不谈

不买 去不去 会不会 缺不缺 红不红 好不好
▪ 大不大 看不清 起不来 拿不动 打不开
变调训练
▪ 上声的变调(P32页)
二、轻声
▪ 学习要求: ▪ 了解什么是轻声,轻声有哪些作用,掌握
轻声的发音要领,学会发并牢记《普通话 水平测试纲要》中的必读轻声词。
▪ 2、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是词语内 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为两种:
▪ (1)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 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即 (214+214)+214→35+35+214
▪ 如:展览馆 手写体 洗脸水
▪ (2)后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 一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分别变成21、35。 即214+(214+214)→21+35+214
▪ (一)什么是轻声
▪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由于它长期 处于口语轻读音节的地位,失去了原有声 调的调值,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既短又轻, 故名轻声。
▪ 如:爸爸 石头 儿子 他们
清楚 活泼 吓唬 喇叭
(二)轻声的作用 1、轻声可以区别词的意义 如:她的孙子(sūnzi)在工厂当工人。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汇总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

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

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

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

”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

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

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

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PPT课件
普通话的变调
上声、一、不的变调
.
1
变调

变调:在语流中,由于相连一节的相互影响,使有 些音节基本调值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叫变调。



普通话中比较明显的变调有两种: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的变调。

.
2
上声的变调
普 通 话 调 值
.
3
请同学们试读下列词组
口语 演讲
产生 典型 法制 勤俭 喷洒 瑞雪
➢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不是老僧爱念经, 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
23
三、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 一般是:
1、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 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 平调。如: 好好儿的 早早儿的 慢慢儿的
2、ABB式(B音节不是阴平调的变阴平调) 绿油油 沉甸甸
“阳平+上声” (35→214)
• 保险 保养 党委 尽管 老板 • 本领 引导 古老 敏感 鼓舞 •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岛屿
.
12
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2字。
• 展览馆
(35+35+214)
根据词义,语音停

顿处在第1字。
• 史小姐
(21+35+214)
• 双音节+单音节 (“双单格”结构)。
.
19
绕口令练习:
• 1、九月九,九个酒迷喝醉酒。九个酒杯九杯 酒,九个酒迷喝九口。喝罢九口酒,又倒九杯酒 。九个酒迷端起酒,“咕咚,咕咚”又九口。九 杯酒,酒九口,喝罢九杯酒,九个酒迷醉了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变调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在音节与音节连接得很紧密得时候,有些音节得调值又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⒈上声的变调
上声是个曲折调,又比较长,在快速连读时常常会挤短、扯直,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

上声的变调规律如下:
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例如:“好米”听起来象“毫米”“马场”听起来象“麻场”
如果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都变成近似阳平的调值。

例如:展览馆、洗脸水。

有的词语第一个音节可以变阳平,也可以变“半上”,这与词语内部语法结构有关。

例如:纸老虎、小组长等②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非上声
例如:很高很长很大老张老王老赵
②上声字后如果是轻声音节,这个上声字一般要根据它后面轻声字原来的声调来变化。

上声+轻声(非上声字)→“半上”+轻声
例如:喜欢你们早上
上声+轻声(上声字)→阳平+轻声
例如:老虎想想洗洗
但是有两类“上声+轻声(上声字)”的词是按上声+轻声(非上声字)“的规律变化的。

这两类是:
A、上声+“子”(轻声)→“半上”+“子”(轻声)
例如:椅子斧子板子
B、亲属称呼中上声字的重叠→“半上”+轻声
例如:姐姐奶奶姥姥
二、上声声调的辨正
上声在四声里难度最大,常见的毛病有三:一是低音段不够低,不够长。

二是起音过高,因而降幅大。

三是上升段或是没有,或是收音过重。

矫正方法:低音段11最重要,须保持足够的长度;起音防止过高,形成明显降势;升段音高幅度虽然大,可是要快;收尾可以强,可是要防止夸张;缺少升音段的要补上。

练习一:
下列词语或句子中最后一个音节如果是上声,请按2114调值发音。

阅览特准跳舞路阻六百不买絮语地理报纸
山高路远粉红的四米每件四块五
春眠不觉晓(2114),处处闻啼鸟(2114)。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114)。

练习二:
上声音节处于句中停顿处,有念2114(全上)调值的,也有念211(半上)调值的。

a:请问去浙江图书馆2114О坐几路车?(图书馆后没有标点,可是有逻辑停顿,好让对方明白)
b:山О朗润起来了,水2114О涨起来了,太阳的脸2114О红起来了。

(分句的主语都有逻辑停顿,求得语义显豁)
c:我也很好211,
谢谢!您家里人都好吗?(首句逗号前得主谓结构是“我”,念强调重音,其后3个音节形成下降得语调斜坡,语势减弱)
练习三:
上声音节处于句末,也有全上和半上两种,原因与练习二一致:
a:找给我得钱是一块八,不是一块九2114。

b:该降得要降,该免得要免2114。

这两句得重音在分句末尾音节,“降”和“免”呼应,“八”和“九”对比,是语调高峰,上声念2114。

c:我只懂英语211,不懂法语211。

d:印花儿布请到对面柜台去买211。

这两句得语调高峰(强调重音)不在分句或单句末尾音节,而在“英”“法”和“面”,句末音节语势减弱,形成下降斜坡,所以念211。

⒉阳平声调的辨正
常见的毛病是起音有一小段降势,然后才往上升,成了曲折调,调值是435或325;又有人起点偏高,因而升不上去,;或是升幅减小,调值成了45;还有人起点和终点都低1度,成了24。

矫正方法:起迄点应该是35,要升得直,不拐弯儿。

情绪别紧张,别乱了方寸。

声调得调值变化是音高变化,它的要素是高低、升降和曲直。

阳平要中升(起音的高度是中等)而直,收音比起音强,一定要建立起音高的概念,熟练掌握音高变化技巧。

用去声引导阳平:
来35去51随35便51回35味51神35圣51嘲35笑51
去51来35便51民35退51回35圣51城35忘51怀35
⒊去声
常见的毛病是读半截子去声,从5度降到4度或3度就没有了。

解决读半截子的毛病,首先要认识到去声是声带由最紧5到最松1的下滑状态,读半截就是不能将声带降至最松,因此第一步可以先读上声的半截,将声带放松到最松,体会声带最松的感觉,第二步读一个阴平,体会声带最紧的感觉,然后顺势下划,往最松的感觉读,就是一个去声。

要读准普通话四声,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声带的松紧感觉。

以便把握声调的调形和具体的调值。

⒋阴平声调的辨正
读阴平经常有人读得偏低,要注意它是高而平的调值,高度和去声的起音平齐。

因此可以利用去声去引导读阴平,把握55调值。

例如:
充55分51参55照15开55路51栽55种51拍55卖51工55作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