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温度与温度计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 同步测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1温度与温度计 同步测试题 基础题 1、自然界里的水是这样"旅行"的: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_______________的热空气快速上升。
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形成________ 或___________,形成了云。
当云层中的小水滴汇聚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
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水还能以_______或_______的形式降落到地面。
2、实验探究:将冰放大水壶,然后不断加热,冰变成_______;再继续加热,水沸腾,水变成____________;戴上手套,拿勺子靠近壶嘴,勺子上有_____________。
由此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____________的。
3、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
5、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原理制成的。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
如图甲、乙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 ℃;北京此时温度为 ℃。
6、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温度计;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
7、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图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⑤C.③和⑥D.都正确8、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第2题第5题 第6题第7题A.5.5℃B.3℃第8题C.1.5℃D.0.5℃9、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6.5℃B.39.7℃C.76.2℃D.无法读数10、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让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人体正常的体温D.让人感到酷热的盛夏中午的温度11、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1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1 温度和温度计-学案(有答案)

温度与温度计班级:姓名:组号:(一)情景体验活动1:感受温度的高低如图甲,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一会,同时把两只手拿出来立刻放到温水中感受两只手的感觉。
活动2:取一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如图,体温计的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能拿出来读数吗?(二)教材助读1.从水之旅谈起(1)水无常态,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雨、雪的本质都是____________。
(2)学习课本第3页的迷你实验室,观察家中的水壶在烧水时的变化。
可以看到,水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还可以看到,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温度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完成情况预习导航:1.请先通读教材本节内容,找出温度的定义,勾画出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1)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表示。
(2)参阅课本第4页图12-7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喝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左手和右手感到水温相同吗?用手感受以判断水的温度高低可靠吗?3.温度计及其使用(1)常用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________________(2)常用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B .冰的温度是0℃C .人的正常体温是45℃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我们有时说,天气比较冷,刚刚烧好的水很烫。
冷指的是温度________________,烫,指的是温度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 物理12章第一节_温度与温度计

最小分度值?
低于最低量程 -------测不出来
最低温度值?
判断正误
°c
°c
错误! °c
正确!
°c
°c
A
偏大
B
正确
C
偏小
20
10
记作12℃ 读作12摄氏度
0
读作:负4摄 氏度 或零下4摄氏度 0
记作-4 ℃
10
1.读出 左图 所示温度计 示数
35 摄氏度
2.读出 左图 所示温度计 示数
0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
a.把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
0℃
冰水混合物
100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
100℃
b.把沸水的温度 规定为100℃。
沸腾的水
该图,把0摄氏度 和100摄氏度之间 分成10等分,每一 等分就表示10摄氏 度。记作:10℃ 那么温度计读数为 25℃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6.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 是 [ D] A.0℃~100℃.
B.35℃~42℃.
C.-10℃~100℃.
D.-20℃~50℃.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一、从水之旅谈起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云、雨、雪………..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2)云、雨、雪的形成: 太阳照射使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在上升过 程中,水蒸气遇冷逐渐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 了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如 果气温较低,水还能以雪地形式降到地面。 (3)水千变万化,还可以称为雾、露、霜。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本章叙述温度与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色,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和放热,即假如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所以本章知识又是此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有关. 所以,学好本章知识关于此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余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本章共分 5 节:1. 第 1 节“温度与温度计” ,从水之旅谈起,叙述了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2.第 2 节“融化与凝结” ,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融化和凝结,晶体和非晶体,融化吸热和凝结放热 . (融化、熔点、凝结)3.第 3 节“汽化与液化” ,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 第 4 节“升华与凝华” ,介绍了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第 5 节“全世界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介绍了全世界变暖的原由与危害,水资源危机及珍惜每一滴水 .【教课目的】1. 在知识与技术方面:①知道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 ②认识物态变化,理解温度的观点;③认识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④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⑤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随和态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变的,理解融化、凝结的含义; ⑥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 认识融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含义;⑦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⑧认识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能够制冷; ⑨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⑩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认识全世界变暖的原由和危害,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俭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经过人造“雨”的实验研究,从水的状态是能够循环变化的来认识理解物态变化; 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经过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知道有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差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经过察看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化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烈的汽化象; 通察认识升和凝象,培育学生的察能力; 通生活中常的物化象,培育学生运用物理知解决的能力; 通全世界暖原由和危害的认识,以及水源危机的与研究,培育学生的信息采集与理能力.3.在感情、度和价方面:通教课活,激学生的学趣和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于研究自然象中的物理律;通研究自然界中水循的程,学生领会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使他遇到美的熏陶.【教课要点】氏温度的定与温度的正确使用;融化、凝结的象和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一样温度特色;汽化、液化象;蒸和沸;升和凝象.【教课点】正确使用温度;蒸、沸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影响蒸快慢的三个要素;碘的升和凝 .【建】本章共有5,建 8.第一温度与温度⋯⋯⋯⋯⋯⋯⋯⋯⋯⋯⋯⋯⋯⋯⋯⋯⋯⋯⋯ 1.5第二融化与凝结⋯⋯⋯⋯⋯⋯⋯⋯⋯⋯⋯⋯⋯⋯⋯⋯⋯⋯⋯⋯2第三汽化与液化⋯⋯⋯⋯⋯⋯⋯⋯⋯⋯⋯⋯⋯⋯⋯⋯⋯⋯⋯⋯2第1汽化第2液化第四升与凝⋯⋯⋯⋯⋯⋯⋯⋯⋯⋯⋯⋯⋯⋯⋯⋯⋯⋯⋯⋯ 1.5第五全世界暖与水源危机⋯⋯⋯⋯⋯⋯⋯⋯⋯⋯⋯⋯⋯⋯⋯1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 认识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过程,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理解温度的观点 .3.认识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水之旅,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课要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课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课课时】 1.5 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册中部分难题、错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天节中水的状态循环变化的电影,指引学生察看思考:物质有几种状态?水的状态变化受什么要素影响?什么是温度?如何丈量温度?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预习指导】阅读课本 P2-7 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律、规定,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议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沟通展现】1. 各小组代表举手讲话,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论校正.2.学生怀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研究】认识水的三态及变化师用多媒体展现以下图片,指引学生达成以下问题:在自然界中水是变化无常的. 我们能够看到它能够变为雨、雾、雪、冰、霜、冰雹、露珠等多种形态 . 我们能够将上述形态分红两类:雪、冰、霜、冰雹是____态;雨、雾、露水是____ 态 . 此外,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被“晒干” ,本质水变为水蒸气,所以,水还有第三种形态—— ____态 .生:固液气师什么是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跟什么有关?生:物理学中,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师生互动概括总结】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在必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变,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温度师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同学们,桌面上 3 个杯子分别盛有冷水、温水、热水,请你先将左、右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过一会儿,再将双手同时放进温水中,此时,你的双手对同一杯温水的冷热感觉能否同样?这表示了什么?如何才能正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生:不同样,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物理学中,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摄氏温度用什么字母表示?它是如何规定的?生:摄氏温度用字母“ t ”表示,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淆物的温度为0℃,开水的温度为100℃,把 0~100℃之间区分为100 等份,每一等份为1℃ .各是多少?读作什么?生:-218 ℃,读作零下218 摄氏度; 37℃,读作 37 摄氏度; 6000℃,读作 6000 摄氏度 .【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温度计一、教师向学生展现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提出问题,指引学生思虑 .师温度计的结构如何?生:①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构成;②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③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④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师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依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其工作物质分别是什么?生: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其工作物质有汞、酒精、煤油或甲苯等.二、教师指引学生察看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丈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虑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现).思虑题:(1)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高出了温度计所能丈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结果?(2)察看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丈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何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师生互动概括总结】(1)假如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高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假如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2)①寒暑表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 -30 ℃,分度值是 1℃,主假如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域的常年温度范围确立的;②体温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 35℃,分度值是 0.1 ℃,是依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立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丈量的最高温度为 110℃,最低温度为 -20 ℃,分度值是 1℃,是依据实验中需要丈量的范围确立的.(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察看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概括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指引学生察看并依据自己的推断判断.1. 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 .2.如图乙所示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惯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 ____.生: 1.39 ℃ 2.D【师生互动概括总结】液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察看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预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能否在量程内;(2)在丈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但不可以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 3)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准时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要与液体相平.四、教师指引学生疏小组用实验室温度计丈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进行实验,而后,小组间进行沟通,比较丈量结果有什么不一样.生:要正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行靠的,一定使用温度计进行丈量.五、学生疏组议论:(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有什么不一样?体温计的结构有什么特色?(2)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够,为何呢?为何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师生互动概括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玻璃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并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特别细的曲折缩口 . 玻璃管特别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细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显然变化,因此更精准. 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 ~42℃,分度值为0.1 ℃.(2)①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跟着温度高升,发生膨胀,经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数是由于当体温计走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缩短,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可以自动退回到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 ②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由于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可以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从头使用体温计时,一定拿着体温计使劲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不然丈量出的温度值不正确(注意:其余温度计不一样意甩,也不可以够走开被测物读数).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差别”,并进行总结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差别(多媒体课件)七、教师用多媒体展现数字式体温计和双金属片温度计,并简述其原理和使用方法(鼓舞学生课后网上查阅) .【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讲堂小结】教师指引学生概括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达成课本 P7-8 作业 12345.2.请同学们达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4.( 1)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热胀冷缩(2)液面淹没在液面(3)35℃~42℃38.5 ℃ 38.5 ℃ 39℃(提示:示数为38.5 ℃的温度计未甩,本来进入管内的汞没有回到玻璃泡内,测37℃的人的体温时,玻璃泡里的汞不会经过细弯管上涨,上边管里的汞不会从细弯管自动着落,故示数仍为38.5 ℃,而测39℃的人的体温时,泡里的汞会膨胀经过细弯管上涨,故示数为39℃. )5.结构上不一样点是:实验室用温度计上部是平均细管,体温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量程不一样,体温计是 35℃ ~42℃,实验室用温度计是 -20 ℃~100℃;分度值不一样,体温计是0.1 ℃,实验室用温度计是1℃ . 使用上不一样点是:体温计能够走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实验室用温度计不可以走开被测物体读数,不可以甩.1. 教课中,侧重让学生经过实验研究来感知、理解知识. 第一,让学生进行人造“雨”的实验,经过水的状态循环变化来感知、理解物态变化,以及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其次,让学生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而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行靠的,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教课;最后,指引学生疏组实验,用实验室温度计丈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以打破温度计的使用这个难点.2.零下温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里能够讲得再仔细一点,能够在这里再多加训练,充足利用自制的教具—温度计模型 . 老师也能够说温度,让学生登台调整模型,还可借鉴数轴上负数的读法,供学生参照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课一练12.1温度与温度计(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1温度与温度计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 B.C. D.2. 下列所述温度中,最接近的是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 北京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冰比的水冷B. “”读作“零下摄氏度”C.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D.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4. 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已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 B.C.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 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对温度计结构的改变,哪种是最好的A.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些B. 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C. 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粗一些D. 以上做法都对6. 关于温度标准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冰的温度是B. 把冰块放到的水中,水的温度是C. 把冰块放到的水中,冰的温度是D.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7.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在沸水中的示数为。
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 B. C. D.8. 以下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 人正常步行速度B. 正常人体温摄氏度(口腔)C. 正常人脉搏跳动次D. 正常人登上一层楼用时9. 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摄氏温标表示也可以用热力学温标表示。
一个的物体的温度,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而一个的物体的温度又可表示为零下.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大于B. 温度升高等于C. 温度升高小于D. 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大小10. 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温计的量程是B.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C. 检测某同学体温是,该同学体温正常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11.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A. B. C. D.12. 下列温度值中可能是火柴火焰温度的是A. B. C. D.13. 下面列出的是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一些操作步骤:①使温度计的液泡和被测液体接触几分钟②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③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④观察温度计的示数⑤记录示数正确操作顺序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1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 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摄氏度的含义。
2. 掌握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酒精灯、水银、实验桌、椅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例如热水和冷水的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温度的概念。
2. 讲解温度概念:解释温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并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3. 介绍温度计:展示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解释温度计是如何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板书设计:列出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关于温度计使用的题目,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温度计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计:1. 结构:液体(酒精或水银)、玻璃管、刻度盘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温度和温度计教案

使用
设
单位
计
9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教 后 反 思
10
合
不同状态相互转 察、总结。
作
化的结果。
教师提出问
共 问题2:什么称为物态变 题,学生回答。
建 化?
教师强调,学生
小结:物理学中,将物
勾画“物态变
质由一种状态向
化”的定义。
智
另一种状态的变
能
化称为物态变 教师展示图片,
应
化。水的物态变 让学生感知冷
用
化与温度密切相 热的不同,引出
关。
“温度”.
知识点二:温度
气压下冰水 “ 0 ℃ ” 和
混 合 物 的 温 “100℃”的规
度 规 定 为 定,并讨论、
0℃。
理解对“摄氏
(2)一个标准大气压 度"的规定,会
下,沸水的温 读 物 体 的 温
度 规 定 为 度。
100℃
让学生了解自
(3)温度的常用单 然界中的一些
位是摄氏度,符 物体温度,培
号是℃.
养学生对温度
教师到各小组 结构有:玻璃管、
了解讨论情况 玻璃泡和测温物
并给与必要帮 质.它们是根据液
助. 体热胀冷缩的原
教师演示,学生 理制成的.
观察,并说出 温度计的使用 问题 3:使用实验用温度 注意事项,教 计应注意哪 师补充、完善, 些事项? 总结得出温度 小结:(1)被测温度不能超 计的使用规 出温度计的 则, 量程;
度值,才能估测准确。 主动站起来说
答案为 A。
出其它温度计
的名字.了解 知识点二:温度计及其
温度计的分 使用
类。 问题 1:常用液体温度计
12.1 温度与温度计课件

__摄__氏__度____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 观察课本5页“图
12-9几种常见的温度计”,常见的温度计有哪几种? 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0℃是如何规定的(注意条件):
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定为0℃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2、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正确的方法是):
①_使__用___前__要__观__察___温__度__计__的___量__程__和__分___度。值.估 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②_测__量__时__温__度__计__的__玻__璃__泡__应__被__包__围__在__被__测__物_。体内
D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
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 .
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
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
因为第二个人的体温正常,所以体 温计的示数应显示38℃,
体温计 1、体温计 细弯管
体温计量程
2.记住
与分度值
35℃ ~42℃
0.1℃
(五)、检测反馈(相信我最棒) 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0_℃_______.沸水的温 度是_1__0_0_℃_____。 液体热
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 低时却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温度与温度计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
2、预习范围
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程度的物理量.
2.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名称是,符号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温标,单位名称是符号是.
3、温度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泡要在液体中(填‘碰”,或.“不碰”)容器壁和容器底.
5.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要_在液体中,读数的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6、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原理进行工作.
三、预习检测
1、一位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中,分别如图1中
A、B、C、D所示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46℃
B.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6m左右
C.一个鸡蛋的质量1kg
D.人跑步的速度20m/s
3、用温度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
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示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_______(也就是 ),然后看清它的______(也就是 ) 还要特注意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
二、随堂检测
1、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
-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 B.18、1℃ C.19℃ D.20℃
2、某体温计的示数是如图所示,某粗心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就用它直接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39℃和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
C.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
D.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参考答案预习案
1、C
2、B
3、C
探究案
1、D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