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综合测试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上)沪科版(解析版)

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以下温度估测中,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市冬季寒冷的室外温度可达到-65℃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36.5℃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8℃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答案】B【解析】A.北京市冬季最低气温在-20℃左右,故A错误;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6.5℃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寒冷冬天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在玻璃的外侧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液化【答案】B【解析】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因为医护人员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罩镜片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D.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熔化成了水,故D错误。
故选B。
3.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新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本文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第12章1。
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以下温度值最接近实际()a .健康成人的体温为39℃±b .使人感到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5℃.淋浴的适宜水温为60℃±d .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冰点为0℃±2。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陈述中的错误是()a .测量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b的测量范围。
温度计可用于测量标准大气压c下沸水的温度。
当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球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常用的温度计不能离开物体观察温度。
温度计可以观察远离人体的温度。
如图1所示,在物质状态的下列变化中,吸热变化是()图14。
图2是在物质状态变化期间某一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
从图像中获得的以下信息是()a。
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
它的熔点是50℃。
在AB部分,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在BC部分,物质不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在截面CD中,物质处于液态图25。
印度经历了高温天气。
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烘烤,斑马线变得扭曲和模糊,如图3所示以下关于这种情况的陈述是正确的()图3A .沥青被烘烤成熔化现象B .沥青是结晶C .沥青被烘烤成放热过程D .沥青被烘烤成汽化现象6年,一些酒店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
当它们被打开时,热空气被吹到手上,很快就蒸发掉了手中的水分。
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提高了水温b。
它提高了水温,并增加了水面面积c。
它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并增加了水面面积d。
它提高了水温,增加了水面面积,并加速了水面上的空气流动。
加油站都有以下提示:请“停车加油”、“禁止吸烟”和“不要使用手机”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并引起火灾,因为液体汽油在常温下( a)很容易改变其状态。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固化8。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白色气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分别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会高于39.5℃2.下列示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者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冬天将室外水箱中的水放掉B.将玻璃熔化制成玻璃板C.冰冻食品可以保鲜D.发高烧的病人利用冰袋降温3.贵港市区夏季最高气温约为()A.10℃B.20℃C.35℃D.55℃4.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压强约为6110Pa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第4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B.该物质的熔点为4℃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12min7.如图所示是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8.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9.如图所示,会“冒烟的”炒酸奶是非常受欢迎的路边小吃。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B.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D.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3.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B.C.D.4.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5.印度曾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6.某些宾馆的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分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8.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9.生活中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2022-2023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正确的是A.B.C.D.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5℃3.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
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A.打在枝头的霜B.屋檐下的冰挂C.消融的雪D.山间的云雾4.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雨B.露C.雾D.霜7.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8.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窗上结了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的下述解释中正确的是()A.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B.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窗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9.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把它伸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致使镜片脱落10.小明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35分钟】一、选择(每个3分,共3×10=30分)1.(2018•江苏)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符合题意。
2.(2018•保定)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答案】C【解析】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所以C选项正确。
3.(2019•岳州)已知萘的熔点是80.5℃,则温度为80.5℃的萘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晶体的温度到达熔点或凝固点时,刚开始熔化或凝固时,处于固态或液态;中间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最后完全熔化或凝固,是液态或固态。
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2017•南皮县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答案】D【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
5.(2018•衡水)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答案】B【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2 . 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衣服一旦冰冻就不会变干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C.液态石蜡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热水可能比冷水蒸发的慢3 . 为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身高16dmB.人步行速度10m/s、C.体温37°CD.1min心跳75次4 .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内能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内能是指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5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B.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6 . 对教材中的图片,下列描述合理的是()A B CD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要接触金属笔卡B.用手掌代替橡皮小槌,无法完成膝跳反射实验C.两小球能相互吸引,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D.吸烟损害吸烟者身体健康,对周围人的健康没有影响7 . 下列估测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A.将两个鸡蛋举高,做功B.家用电熨斗工作电流约为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D.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6.5℃8 . 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0℃D.39℃9 .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10 .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测试卷(沪科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A卷·重点题型+基础卷】重点题型归纳题型1:温度与温度计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23℃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7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100℃【答案】B【解析】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6~37℃,故A不符合题意;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40℃,故C不符合题意;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实验室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答案】热胀冷缩-22【解析】[1]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室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越往下越大,因此应读零下,读数为-22℃。
3.如图:操作中正确的是图。
其他操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1);(2);【答案】丁甲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和底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液体中【解析】[1][2][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即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等。
故操作中正确的是图丁;甲乙两图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和底;丙图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液体中。
题型2:判断物态变化及其现象4.“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
”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
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A.熔化和凝华B.液化和汽化C.汽化和熔化D.凝固和升华【答案】B【解析】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散是因为小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故选B。
5.下列景色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鹅塘明梅村山顶树上挂的冰柱B.钟山十里画廊荷叶上晶莹的露珠C.富川麦岭田野里凝重的霜D.姑婆山山顶轻柔的雪【答案】B【解析】A.冰柱是由于水的凝固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水蒸气的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雪是由于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与物态的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A.37.5℃和38.5℃B.37℃和38.5℃C.38℃和38.5℃D.38℃和38℃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9.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球状物,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起到调温的作用。
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B.C.D.1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10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金块掉入铁水中会熔化C.在﹣265℃时氮是液态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二.多选题(共5小题)11.下列对物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D.以上都不正确12.为了比较两种新型保温材料甲和乙的保温效果,将这两种保温材料分别做成形状、结构、厚度完全相同的保温筒,两保温筒内同时分别放置完全相同、温度均为80℃的恒温源,其截面图如图1所示。
将两保温筒放在室温为20℃的房间内,每隔10min测量一次两保温筒外表面A点和B点处的温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2所示,图中图象Ⅰ表示保温材料甲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Ⅱ表示保温材料乙做成的保温筒外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实验过程及图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可用单位时间内保温筒外表面的温度变化表示保温效果B.甲材料的保温效果比乙材料的保温效果好C.乙材料的保温效果比甲材料的保温效果好D.如果把两保温筒内80℃的恒温源换成﹣18℃的恒温源,其它条件不变,则无法比较甲、乙两种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13.根据表1提供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9冰0铜1083钢1515A.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B.通过表1可知常温下水银是液态的C.钢块掉入铜水中会熔化D.酒精在﹣121℃是固态1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待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则温度计可能被胀破B.使用前先认清它的分度值,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C.体温计不可离开人体读数D.如果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量程,则测不出温度值15.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以下选项的那几点()A.分度值不同B.量程不同C.原理不同D.构造不同三.填空题(共5小题)16.在雨、雪、霜、雾、露、雹、冰、水蒸气、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中,属于固态的有,属于气态的是。
17.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现在室外的气温大约是“﹣25℃“读做。
18.摄氏温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规定为100℃。
19.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0.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乙)的读数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21.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和可能是同种物质;(2)的质量一定比的质量大。
五.解答题(共3小题)22.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所以细管中的液面将(选填“升高”或“降低”),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选填“上端”或“下端”)。
23.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
24.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2018年沪科九上物理《温度与物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D.湿衣服变干【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湿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和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临沂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A符合题意;B、临沂市冬季气温较低,室外最低气温在﹣10℃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C不符合题意;D、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体温、气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50℃B.0℃C.低于0℃,高于﹣50℃D.无法判断【分析】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解答】解: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
4.有甲、乙两支量程相同的温度计,它们()A.长度相同B.玻璃泡大小相同C.分度值相同D.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相同【分析】温度计上标识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也就是量程。
【解答】解: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如果相同,叫它们的测量范围相同,也就是量程相同,但它们的长度、细管内径、玻璃泡的体积、分度值等可以都不一定相同。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温度计量程的理解,需要注意:被测温度不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不计无法准确测量温度,还可能损坏温度计。
5.小胡为了测量一个保温瓶热水的温度;他将很少的热水倒入茶杯,然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去测量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后指出小胡的测量方法有下列几点做得不对,小明的观点中有一点是错误的,它是()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分析】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平齐,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器壁和底部,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解答】解:A、不能将热水倒入茶杯,这样会使测量出的温度偏低,正确,将热水倒入茶杯的过程中,会向周围散发热量。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指的对,玻璃泡应该与水完全接触。
C、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对齐,不能斜视,正确。
D、读数时,应该先将温度计从热水中取出,以提高测量的准确,不对,因取出再读数,结果会偏低。
故选:D。
【点评】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操作规程操作。
6.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常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分析】(1)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