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课后习题)

第3课时物态变化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中考)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会大汗淋漓,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这是由于汗液()A.熔化吸热B.蒸发吸热C.液化放热D.凝固放热答案:B2.(2022·四川南充中考)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这是由于瓶内的饮料发生了扩散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答案:C3.(2023·湖南岳阳中考)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B.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D.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过程答案:B解析:固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选项A错误,B正确。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选项C、D错误。
4.(2023·湖南永州中考)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吸热答案:C5.(2023·四川成都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小草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选项A正确。
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选项B错误。
河面上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选项C 错误。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三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四季分明的淄博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答案】A【解析】各选项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A——熔化,吸热;B——液化,放热;C——凝华,放热;D——冰,凝固,放热。
所以A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升华现象B.在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C.冬季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D.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液化现象【答案】D【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冰箱内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在春天,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冬季河水结冰是由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发生的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考点】物态变化现象3.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30℃B.33℃C.37℃D.3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正常体温,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即可做出选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选 C.【考点】温度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0。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答案】D【解析】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还有不能说含有热量的多或少,故A错,内能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故B错,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总是在不停得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内能永远不可能为0,故C错,热传递的发生必须要有温度差,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质从一种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 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B.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
- 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
答案: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熔化。
2. 填空题:-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答案: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需要放热。
3. 判断题:- 冰在0℃时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 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结霜。
()答案:错误;正确。
4. 简答题:-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答案: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会放热并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5. 计算题:-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334 kJ/kg,一块冰的质量为2 kg,计算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答案:Q = m × L = 2 kg × 334 kJ/kg = 668 kJ。
6. 实验题:- 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过程。
-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
-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水温的变化。
d. 观察水开始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沸腾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 实验结果分析:- 记录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 观察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7. 论述题:- 论述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 冰箱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来制冷。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9。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B。
熔化、液化C。
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物质/min 冰萘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习题(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四幅图中,属于液化的是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3、清晨,朝阳初现,树叶下露珠晶莹剔透,形成露珠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华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5、夏天,加在鲜榨西瓜汁中和的冰块化成水,此过程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汽化 C.熔化 D.液化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确()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7、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属于凝固的是A.初春,窗前细雨绵绵B.盛夏,山谷白雾弥漫 C.深秋,草丛露珠晶莹 D.严冬,公园冰雕剔透8、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A、熔化升华汽化B、凝华升华熔化C、汽化液化凝固D、凝华液化凝固9、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10、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11、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1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13、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1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1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3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16、在图3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1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2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19、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0、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2012年4月,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
“雪”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凝华B.凝固C.升华 D.熔化2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22、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下图是我国某地出现的雾凇景象。
雾凇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23、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24、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2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6、(2012山东济宁,卷I第1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27、(2012黑龙江呼和浩特,第1题)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 C.液化 D.升华28、(2012河北,第18题)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汽”29、(2012江西南昌,第6题)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5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得是()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30、(2012江西南昌,)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31、(2012四川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
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A.天空中的雨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大量的盐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32、(2012四川自贡,第23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33、(2012四川广安,卷I第3题)夏天的早晨经常可以看见草叶上有露珠,露珠的形成与下图1中相同的是( )A.坚固的冰B.如纱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34、(2012山东临沂,第5题)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35、(2012山东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36、(2012山东滨州,第9题)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二、实验,探究题37、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丙加热.根据实验记录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图乙中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3)图乙中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38、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填“甲”或“乙”)(2)该晶体的熔点为℃。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三、填空题39、如图5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
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____态。
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40、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10,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A5、答案C解:加在鲜榨西瓜汁中和的冰块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此物态变化为熔化.故选C. 6、答案 A 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故选A7、D 8、A 9、C 10、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选B.11、A 12、D 13、B14、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正确,不合题意.B、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正确,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错误,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物变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5、C 16、A 17、C 18、D 19、C 20、A 21、D 22、B 23、A 24、C 25、C 26、B27、A28、C29、D30、A31、A32、C33、B34、C35、B36、C二、实验,探究题37、(1)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为92℃.故答案为:92(2)AB段是固态的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过程;BC段是固态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熔点是0℃;CD段是液态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过程;DE是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水沸腾的过程,沸点是100℃.故答案为:DE(3)图乙中的EF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来的,因为水沸腾后,生成的水蒸气全部离开烧杯,不可能出现水蒸气吸热升温的过程,温度计是无法测量的.故答案为:EF38、甲 78 固吸收三、填空题39、液升华 40、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