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公开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案简介《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本以音乐为主题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们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求与成长,传递了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乐术语、音符等。
2. 分析小说中主人公们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求与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知识介绍,包括音乐术语、音符等。
2. 第二章:分析小说中主人公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
3. 第三章:欣赏小说中的经典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5. 第五章: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感悟和成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知识、歌曲背后的故事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主人公们的音乐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
3.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成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协作:评估学生在团队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欣赏作业,检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小说《乘着歌声的翅膀》文本。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音乐乐谱。
4. 相关音乐知识资料。
5. 课堂讨论指南。
七、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音乐基本知识介绍。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音乐追求。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
3. 歌曲演唱: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4.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3. 欣赏法:播放优秀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歌曲乐谱、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3.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活动。
教案模板:【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旋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演唱技巧教学】1. 呼吸控制: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
2. 音准把握:指导学生掌握音准,纠正跑调现象。
3. 节奏跟进:教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准确跟唱。
【歌曲练习】1.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2. 全员演唱: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歌曲,分析其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2. 查找其他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素养;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音乐欣赏与分析2.1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2.1.1 交响乐:介绍交响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
2.1.2 室内乐:介绍室内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等。
2.1.3 独奏与协奏:介绍独奏与协奏的形式及代表作品,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李云迪的《钢琴协奏曲》等。
2.2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2.2.1 民间音乐:介绍民间音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2.2 传统器乐:介绍传统器乐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如古琴的《高山流水》、二胡的《梁祝》等。
2.2.3 民族歌剧:介绍民族歌剧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作品,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
第三章:音乐创作与实践3.1 作曲技法3.1.1 旋律创作:教授旋律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3.1.2 和声编配:教授和声编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
3.1.3 曲式结构:介绍曲式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
3.2 音乐表演3.2.1 声乐表演:教授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共鸣、咬字等。
3.2.2 器乐演奏:教授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如指法、弓法、击弦法等。
3.2.3 合唱与合奏:介绍合唱与合奏的排练方法及表演技巧。
第四章:音乐与人文素养4.1 音乐与历史:介绍音乐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等。
4.2 音乐与文学:介绍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如歌剧《茶花女》、《Carmen》等。
4.3 音乐与哲学:探讨音乐与哲学的关系,如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价值等。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歌词解析和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重点1. 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和歌词记忆。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曲播放。
2. 乐谱或歌词:打印或准备《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乐谱或歌词。
3. 教学用具: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介绍: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歌词解析:分析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寓意和意象,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4. 旋律分析: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条,讲解歌曲的调性、节奏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5.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并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练习。
七、实践活动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练习,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3. 舞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实践,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提高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共鸣等。
3. 舞台表现:评价学生在舞台实践中的表现,如情感表达、肢体语言、舞台互动等。
九、教学拓展1. 同类歌曲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具有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优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2、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3、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体验到歌曲的美感并努力唱出美感。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电子琴,PPT课件,录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家和诗人?(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2、词曲作者简介:海涅:德国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批示家、钢琴家。
自幼遭到优秀教育。
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批示时,他阅读了海1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学唱歌曲1、节奏训练:a、X | X X XXX | X.XX| X X XXX | X. 0||b、XXX XXX| X.XX| XXXX X X | X.0X ||c、X | X XXXX X| X.X 0 X|X X XXX X| X.X.||请求:手划拍读节奏2、讲授重难点知识重点:X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四分停止符八分停止符难点:X.=X+X(符点四分音符)变化音音准#13、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
4、学唱歌词(1)听录音范唱提问:这首歌曲的根本情绪是怎样的?(2)用正确的方法和状态模唱歌曲旋律,母音为“LU”。
(3)纠正不足再次模唱。
(4)加入歌词小声哼唱。
(5)解决难点,教唱重点乐句。
(6)集体连贯地演唱。
(7)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率、力度变化,随录音再次演唱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1.2 课程目标了解各类歌曲的特点和风格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对音乐有兴趣的青少年和学生,无论是否有歌唱基础,均可参加。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大纲歌曲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民谣、流行、古典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音乐知识:讲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歌唱技巧:教授呼吸控制、发音、共鸣、音域拓展等歌唱技巧。
歌曲实践:学唱经典歌曲,进行合唱和独唱练习。
音乐欣赏: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2.2 课程安排每学期共计16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1.5小时。
课程内容包括歌曲类型及特点、音乐知识、歌唱技巧、歌曲实践和音乐欣赏等。
课程形式分为讲解、示范、练习和表演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和表演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音乐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3.2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歌唱水平和兴趣,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练习成果和期末演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学生的歌唱技巧、音乐素养、团队协作和舞台表现等方面。
4.2 反馈与改进定期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优点。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及辅助资料推荐使用《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材,辅助以各类歌曲谱例、音乐理论知识书籍等。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围绕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展开,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析、旋律分析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歌曲背景介绍2.1 歌曲创作背景介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创作背景,包括作曲家、作词家的相关信息,以及歌曲的创作动机等。
2.2 歌曲风格特点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如旋律线条、节奏韵律、和声结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章:歌词解析3.1 歌词内容分析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进行逐句解析,解释歌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境。
3.2 歌词创作手法分析歌词的创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歌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旋律分析4.1 旋律线条分析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线条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感和特点。
4.2 旋律演奏技巧介绍旋律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引导学生进行旋律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第五章:歌唱技巧5.1 歌唱姿势与呼吸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以提高歌唱效果。
5.2 发声技巧与咬字介绍发声技巧和咬字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和咬字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第六章:歌曲排练6.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歌曲的不同部分,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6.2 合唱排练对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进行合唱排练,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和方法。
第七章:演出准备7.1 舞台布局与道具7.2 服装与化妆为学生准备合适的演出服装,并进行化妆,使学生在演出中更加自信和迷人。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精选3篇)《乘着歌声的翅膀》模板篇1教学内容毕业音乐会。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打击乐器、舞蹈道具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由学生自己布置场地、确定节目内容、设计节目单。
学生可自由组合进行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等。
最后由教师组织点评,选出最具创造力、最优秀的节目。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2教学内容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2、欣赏《致音乐》《回声》。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有感情地演唱。
2、为《致音乐》写听后感并评奖。
3、通过欣赏《回声》了解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的形式以及人声的魅力,使学生感知并感受,音乐是通过绘声绘色的声音造型,展现大自然的生机,表达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的艺术。
教学过程1、唱歌《乘着歌声的翅膀》(1)播放录音,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请学生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进行的特点。
(4)在钢琴伴奏下,学唱曲谱,注意分句,速度稍慢。
直至唱熟。
(5)填词演唱。
(6)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
(7)跟随录音演唱,注意艺术处理。
(8)教师用钢琴伴奏,全班合唱。
2、欣赏《致音乐》(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再听录音,体会歌曲的速度。
(5)跟随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6)请学生以“音乐为人类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学习音乐的感受,并评奖。
3、欣赏《回声》(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现象?(回声)(2)请学生谈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并模仿回声的音响效果。
(3)教师讲解有关混声双四部合唱的有关知识。
(4)再听录音,指导学生分析乐谱,在乐谱上将回声部分标记出来。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模板篇3教学内容1、欣赏《歌声与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公开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案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作品介绍: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教唱过程:
1、教师范唱
2、用各种方法教唱,并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3、再次聆听音乐,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
4、找出学生难掌握的月句,做重点教唱。
5、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
四、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五、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作品介绍: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教唱过程:
1、教师范唱
2、用各种方法教唱,并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3、再次聆听音乐,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
4、找出学生难掌握的月句,做重点教唱。
5、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
四、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五、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作品介绍: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教唱过程:
1、教师范唱
2、用各种方法教唱,并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3、再次聆听音乐,练习6拍子的强弱规律。
4、找出学生难掌握的月句,做重点教唱。
5、全班学生集体边划拍子边演唱。
四、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五、教师小结,组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