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合集下载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物种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信息。

2.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分子组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基因并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指的是个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而表型是基因型在个体上可观察到的外部表现。

5.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物种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

二、基因的遗传方式1. 显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

2. 隐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隐性基因表达而显性基因不表达。

3. 酶促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酶的参与和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4. 基因互作: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影响某个性状的表现。

5. 共显性遗传:在杂合子个体中,两个共显性基因同时表达。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的某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复制错误、化学物质诱导等原因。

2. 随机进化: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合,对物种的遗传变异产生影响。

3. 杂交:不同物种或种群之间的交配,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四、变异与进化1. 自然选择:环境因素对基因型和表型的选择,促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2. 适应性进化:个体对环境适应的遗传差异累积,促使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进化。

3. 随机漂变:随机性的基因频率改变,对遗传变异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五、应用与意义1. 遗传疾病:遗传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癌症等。

2. 改良育种:利用遗传变异来选择良好的性状,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进化研究:通过研究遗传变异和进化机制,了解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

4. 人类起源: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和人类起源的谜团。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非编码区则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2.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在染色体上呈线状,固定在各个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3.基因的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决定个体的性状及其遗传方式。

4.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稳定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细胞。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在遗传物质上的差异。

2.遗传变异的类型:主要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

-基因突变:指基因的突然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例如,突变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性状表现。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移位等畸变会引起染色体的不稳定和质量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

三、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两个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互斥性定律(简称分离定律):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只能传递给后代一半的遗传因子。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每个基因对后代的遗传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2.随机联合定律:指在两个或多个基因进行遗传时,基因之间以及其中一些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和不完全隐性等特征的组合是随机的。

3.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版本)能够完全表达其遗传信息,而不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只能部分表达其遗传信息。

四、遗传特征的分离与联合1.分离: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中的一个。

2.联合: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的特征,即混合了两个表型的特征。

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遗传是关于遗传信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学科,它探索了生物种群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通过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

本文将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因与染色体1. 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它由DNA分子组成,位于染色体上。

2. 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内的细长结构,其中包含了一条或多条DNA分子。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二、遗传物质与遗传规律1. 遗传物质是指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在大多数生物体中为DNA分子。

2.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同系合并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3. 遗传物质的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复制过程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遗传变异与突变1.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某个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等。

四、遗传的基本模式1. 显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现在表型上的特征能够完全遮盖另一个对立基因。

2. 隐性遗传:指一个基因表型上的特征被另一个对立基因遮盖,只有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其表型特征才能显现。

3. 基因互作:指不同基因之间相互影响,导致表型特征的变化。

五、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表现出的某个特征。

通过研究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可以分析遗传与环境对某个特征的影响程度。

2. 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体的结构,进而改变遗传特征。

六、人类遗传病与遗传咨询1.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疾病。

通过遗传咨询和遗传测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潜力和风险,为生活、生殖和治疗提供指导。

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高中数学。

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生物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传承和变异规律,进而探究生物的进化演化过程。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

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的功能是通过其编码的蛋白质调控细胞的生理过程,从而决定个体的表型特征。

每个细胞核中都有一组基因,称为基因组。

研究基因组组成和基因功能是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基因互作和基因表达等。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性状遗传推断中的基本规律,包括隐性和显性等;连锁遗传规律是指在某些物种中,某些基因处于同一染色体上时,其遗传规律的变化;基因互作是指多个基因共同影响某一性状遗传的现象;基因表达是指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中表达的差异。

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发生的变异导致了不同的表型表现,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浮游等。

基因突变是指某一基因序列发生了变异,包括点突变、大片段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的数量或结构发生了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易位和多倍体等;基因浮游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中的分布和频率发生了变异。

四、人类遗传疾病人类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复杂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和血友病等;复杂遗传病是指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和癌症等。

了解人类遗传疾病的遗传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对临床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人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涵盖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疾病等多个方面。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了解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生理调节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点也有助于预防人类遗传疾病和改善生物质量。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 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单位,由DNA序列组成。

基因主要由编码区和调控区组成。

2. 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包括着丝粒、中节和武器,显示为X形。

人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

3. 基因表达和遗传密码: 基因在细胞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表达,形成蛋白质。

遗传密码是DNA上碱基序列与蛋白质上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 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模式和规律: 单倍体和双倍体的授精结合方式决定了不同的遗传模式,如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和中间型遗传等。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和多因素遗传等。

2. 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变异是指个体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变异原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等。

变异可分为显性变异、隐性变异和连续变异等。

3. 变异的作用和意义: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对物种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变异也是品种育种和遗传病的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 遗传与性别决定1. 性染色体: 人类性别决定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男性为XY,女性为XX。

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性染色体遗传: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为隐性,女性性别决定基因为显性,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女性将X染色体传给儿子和女儿。

3. 性别比的控制: 性别比由性别比偏离比和性别比变化比。

性别比的偏离由性染色体和非性染色体控制。

四. 遗传与遗传病1. 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 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

2. 常见的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如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等;多基因遗传病如近视、高血压等;染色体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3. 遗传病的防治: 遗传病的防治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基因筛查和基因治疗等手段进行。

五. 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结构和表型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遗传是指性状或特征在后代中传递的过程,而变异则是指个体间或种群中出现新的性状或特征的过程。

本文将从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核酸是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核酸物质。

2.基因是遗传单位: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携带着确定个体性状的信息。

3.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DNA通过复制过程产生新的DNA分子,并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传递给下一代。

4.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中的信息通过基因表达得以转化成蛋白质,进而影响个体性状。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2.核型变异:核型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片段重排、缺失或增加、多倍体等。

3.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的发生,使得组合不同的基因片段产生新的组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后代。

4.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是指每个个体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所传递的基因组的组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稳定性保障:遗传和变异使得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中保持稳定。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使得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从而确保了种群的存活和繁衍。

2.适应性进化:遗传和变异为物种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适应性进化是指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物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选择,物种能够逐渐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特征和新优势。

3.物种形成:遗传和变异是个体间遗传差异产生的基础,当遗传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进而形成了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为个体和种群的存在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探究生物多样性、适应性进化以及物种形成等方面,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第三节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 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XY女 XX。

女性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数量相等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同。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2. 体细胞内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男性: 22对+XY(或44条+XY)
女性:22对+XX(或44条+XX)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表示方法精子:22条+X 或 22条+Y
卵细胞:22条+X

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

(精子和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受精卵中含有23对染色体,因此受精卵是体细胞。

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体细胞: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

一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会随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生殖细胞: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且染色体数减半。

(成对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
3. 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类型。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1. 变异: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2. 变异的类型:
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子代
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导致,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子代。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变异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各种有利的变异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和加强,更加适应环境,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
·
4.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培育优良品种——育种。

(1)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使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子代,再从中挑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进行育种。

(2)诱变育种: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诱导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

5.变异是随机的,有利突变少。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1)染色体遗传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

如先天性愚型是由于染色体数多了一条。

2)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控制。


①显性致病基因控制显性遗传病。

如并指、多指。

②隐性致病基因控制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传病发病几率。

原因:近亲的双方来自与同一个祖先,所以含有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遗传病的几率高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开展优生工作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4.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解人类的遗传密码,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

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
“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要以生物自身的生存为标准
最主要的手段
~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