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人物评价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本书的讲述内容是: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他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战争故事。

读完《三国演义》我学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因为他机智、勇敢、非常聪明,不为小事而计较所以我敬佩他,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机智、勇敢不为小事而计较。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书中所有的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

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小肚鸡肠的周瑜,多疑的曹操……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因为他非常坚强。

有一回,关羽不小心被毒箭射伤了。

回到了营地后,关羽并没有打麻药,而是直接开始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旁边的将士都不敢看了,但关羽却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露出来。

关羽不但坚强,还很有义气。

又有一回,关羽被吴国的马忠擒获,马忠押着关羽来见孙权。

孙权劝关羽投降,但关于不但不听,还大骂道:“我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铺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没办法,只好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

关羽是多么有义气啊。

关羽就是因为诚心诚意地为蜀国效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有多一点像关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3我国四大名著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因为我读完了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其中书里还有很多人物让我喜欢,比如吕布、诸葛亮、黄忠、赵云、马超、张飞、关羽、刘备等还有好多故事也让我百看不厌,比如宴桃园三结义、杀黄巾英雄首立功、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1. 刘备:仁德君主,忠肝义胆,可惜英年早逝,难以建立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王朝。

2. 关羽:武勇无双,忠义耿耿,可惜性格直爽,难免被人利用。

3. 张飞: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但性情暴躁,屡屡失言失德。

4. 诸葛亮:鬼神才智,运籌帷幄,可惜生不逢时,未能一统天下。

5. 司马懿:阴狠奸诈,权谋狡诈,最终建立魏晋政权。

6. 曹操:雄才大略,富有远见,可惜子嗣无能,大业难以永续。

7. 周瑜:英勇智谋,忠心耿耿,可惜英年早逝,沉沦江东。

8. 甘宁:忠心耿耿,勇猛过人,可惜武勇无谋,最终身死黄泉。

9. 黄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可惜轻举妄动,最终身陷囹圄。

10. 赵云:勇猛无双,忠心耿耿,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建大功勋。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作文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作文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作文10篇《三国演义》中群雄汇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多英雄荟萃。

他们都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是铮铮男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范文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听到这首词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历史回体小说。

它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在书中,三国,是一个英雄荟萃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诞生了关羽、诸葛亮、刘备等英雄人物。

他们虽性格各异,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在这些英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表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七擒七纵,表现出了诸葛亮的大仁大义;六出祁山,表现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三气周瑜,表现出了诸葛亮的识人透辟;舌战群儒,表现出了诸葛亮的不卑不亢。

诸葛亮在西城的时候,司马懿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进攻,当时诸葛亮手里只剩下一班文官,士兵也少得连敌方的一半都没有,可是诸葛亮不慌不忙,冷静应对,最终用空城计击退了司马懿。

诸葛亮遇到困难从不放弃,而是思考解决的办法。

可是,我只要一遇到困难或难题,就不肯认真思考,直接选择放弃,从不去思考解决的办法。

所以,在生活、学习中,我要像诸葛亮一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挫折,毫不退缩;面对失败,毫不气馁。

我真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人物赏析范文二《三国演义》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还向我们揭露了一个为人处世必须有的道理——面对一切事物都要冷静面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处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

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

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

他也是一个能接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

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

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

比如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定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

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

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学习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

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2“哎呀,终于写完作业啦!”我拿起身旁的《三国演义》趴在床上看了起来。

慢慢地眼前的宇迹模糊起来,我的眼也合上……恍惚间,一座简陋的草庐出现在我面前,这是哪?正当我疑感之时,几声交谈吸引了我的注意。

走进草庐,看到一人身长八尺,面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

他对另三人说:吾受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1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及诸葛亮人物赏析怎么写?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4篇)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在这个特殊的寒假中,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一本就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敬佩,我最敬佩的人莫过于蜀国大将军赵云。

本书中有一篇故事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在这个故事中,赵云单枪匹马冲杀进曹操50万大军中,历经七进七出,杀死曹操56名战将,救出了糜竺、简雍、甘夫人等人。

最后一次冲进敌阵,赵云可谓是精疲力尽、九死一生,终于寻找到自己的少主阿斗,并成功的将他送到了主公刘备的身边。

在这一章节中,我感受到了赵云英勇独特、勇者无惧的铮铮血性,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前就好像有一位沙场大将挥舞长枪迎面冲杀而来,让我心中激动不已。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一次又一次被赵云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久久不能平静。

像他这种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在战场上用全部身心去冲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保护蜀国少主的行为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想,赵云是不怕死吗?应该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

那为什么赵云能够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七进七出呢?答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勇者无惧。

只要是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一定会勇往直前,不惧生死。

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我也明白像赵云这样勇者无惧的英雄,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南宋大元帅岳飞,就是一位。

岳元帅的勇敢可以说家喻户晓了,他从小就立下报国之心,让母亲在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他还说:“小小绣花针有何怕,如果连这绣花针之痛都忍受不了,如何到前线保家卫国?”长大后,他果然不负母望,成为了历史上的大英雄。

为了抗击金国的侵略,为了自己国家的统一事业,岳元帅勇者无惧,一往无前,他带领岳家军一次次打败后金军,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看看历史上的英雄,再想一想自己,我不禁为自己以前的胆小怯懦汗颜了。

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了,在春节前回奶奶家的路上,一只小黄狗冲我汪汪叫,我都吓的'一下子扑倒在了妈妈的怀里,直到过去了好久还没有缓过神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年级,我有了这一书,使我对书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了解。

像“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官渡之战”我都能耳熟能详,我还非常佩服书上的人物。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刘备,因为他特别善于用人,又有仁慈之心。

刘表病危时,诸葛亮建议攻打刘表,夺取荆州,好有一个安身之处,但刘备一再推辞,死也不肯……我佩服关云长,因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杀死袁绍二位猛将颜良以及文丑,又过无关,斩六将,还水淹七军,真是智勇双全。

张飞武功也非常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赵云,因为他在几十万大军中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他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欣赏关羽、张飞、赵云的武艺,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这本书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任务:老奸巨猾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而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必须不断努力,同时也少不了伙伴的帮助。

刘备就是这样一个强者。

开始时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后又重用了诸葛亮,逐渐使自己的国家富强、壮大起来,足以与魏国抗争。

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也同样如此。

有句话说的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

弱肉强食,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到达食物链的最顶端。

在当今社会上,有能力的人才会取得成功,获得最大的财富,最终成为强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加快成功的步伐。

学习也是如此。

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学习中的强者;而那些不用功、懒惰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强者。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最欣赏的人物》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最欣赏的人物》

《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最欣赏的人物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最欣赏的人物要说我最欣赏的三国人物啊,那必须是诸葛亮!不是因为那些神机妙算、火烧赤壁之类的,虽然这些也确实牛,但要说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那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韧劲儿。

咱就说前几天吧,我养的那盆多肉,本来长得挺肥嘟嘟的,叶子绿油油的,像极了一群小猪崽子。

我每天都细心照料,浇水施肥,呵护备至,简直比伺候祖宗还认真。

结果呢,也不知道咋回事,它突然就蔫儿了,叶子发软,颜色也暗淡下来,看着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可怜巴巴的。

我当时心里那个急啊,上网查资料,翻各种养护指南,试了各种土方偏方,又是换盆又是松土的,折腾了好几天,那多肉还是没起色。

我那心情,简直比诸葛亮在隆中苦等刘备还难受。

诸葛亮尚且有刘备这块“良田”可以耕耘,而我的多肉,好像在和我玩“冷战”。

那感觉,真的像三国里,蜀汉后期,内忧外患,诸葛亮孤木难支一样绝望。

我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我天生就没有养花的天赋?是不是这盆多肉命中注定就要枯萎?这时候,我突然想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他明知道蜀汉大业难成,却依然呕心沥血,为国事操劳,这股子坚持不懈的精神,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的多肉虽然没啥大不了的,但它也是个生命啊。

既然诸葛亮能为大业而不弃,我凭啥对一盆多肉轻易放弃?所以,我又开始认真研究多肉的生长习性,仔细观察它的状态,一点一点地调整我的养护方法。

我甚至还专门去花鸟市场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板,还买了新的营养液。

经过我这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奇迹终于出现了!我的多肉居然活过来了!叶子慢慢地恢复了光泽,开始慢慢长大,我又重新看到了它那肥嘟嘟,绿油油的样子。

那种喜悦,简直难以形容!诸葛亮那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正是战胜困境的关键吗?我的多肉复苏,不正是我向诸葛亮学习,并最终战胜“困境”的最好证明吗?所以说,我最欣赏诸葛亮,不仅因为他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计谋,更因为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我最欣赏的人物还是诸葛亮!刚才说了一堆,结果发现好像还没说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读后感
——人物评价
刘备
历史上的刘备,其实是一个经常领兵冲锋在第一线的军事家,而绝非如《三国演义》所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战,刘备亲自领军参战,但当是担任侧翼掩护作用,因为主力是周瑜的三万军队。

即便是在三顾草庐之后,刘备亦经常把诸葛亮扔在家中而四出征伐.
但刘备的军功委实说不上赫赫,他的最得意之作即是取蜀川、下汉中两役。

其余战役,他屡屡败走、寄人篱下,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详细介绍。

不过,刘备却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级级白手起家的,三国君主中他身份最低微,能够成三国霸主之一,殊为不易。

从这一点看,尽管西蜀拥有的人才数量最少,但刘备招引人才、吸纳人才的水准绝不在曹、孙之下。

刘备的最大失误处,在于倾全国之力以攻东吴。

刘备攻东吴,正说明他放眼的是全国,看到曹操力不可敌,唯有取东南江山才足以北上和曹操一决。

但一出兵后,就发现东吴的实力其实超出其想像,就此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最后被陆逊一举击溃。

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主角实际是诸葛亮。

诸葛一生,在刘备生前,除了领军从荆州出发、支援刘备围攻成都一役外,几乎未执掌军事。

博望坡的小胜是刘备设的伏兵,但随后曹操大部队赶到,刘部当然不战自退;赤壁之战,诸葛的功劳其实是在零陵、长沙一带为刘备抢占实地,同时筹集军粮,根本不在赤壁前线。

直到刘备去世后,才有了诸葛亮的用武之地。

但他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竞争对手--同为辅命大臣的李严除去,二是平定南方的孟获。

完成这两件事后,诸葛高才真正控制了西蜀,可以对后主刘禅说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话来,此后,诸葛高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之举。

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骚扰更合适,除了第一次比较有威慑外,其余都不对曹魏构成威胁。

诸葛亮的用人,不如刘备兼容并包。

蜀汉后期的真正能独挡一面的战将唯有刘备提拔起来的魏延,但此人屡受诸葛亮排挤,原因即在于他有自己的想法,而诸葛亮只喜欢绝对服从自己的人士。

刘备和诸葛亮在人才观上大相径庭,几乎可以说凡是刘备喜欢的人都为诸葛反感,诸葛喜欢的都为刘备反感。

由于历来对诸葛亮太多美言,这里对诸葛亮颇多实言,应该说我对诸葛亮还是尊重的,诸葛亮是个审时度势的杰出战略家,隆中对堪称针对刘备的精确预言,但诸葛亮绝非将材。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骂语辱骂之。

所以有学者说,关羽之死咎由自取,是刘备、诸葛亮假借曹、孙之手除去,很有见解。

关羽能镇守荆州多年,要感谢一个人:鲁肃。

就是因为鲁肃坚决主张联好西蜀,才有关羽坐镇荆州的局面,否则,不要说早逝的周瑜,吕蒙早就瞄准了荆州,只是在鲁肃生前,孙权一直听从了鲁肃的主张罢了。

所以,关羽只是逞匹夫之勇,身担重任,而不知事事当以孙刘联盟战略为重,他的败亡是早晚的事。

关羽在民间的信仰极深,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统治者的刻意拔高,也就是为了宣扬所谓的忠义。

在三国志中,他和张飞一样,是“万人敌”的猛将形象。

马超
马超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他和曹操的相争以失败告终,从此和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其实以曹操的肚量,有杀子之仇(曹昂)、失将之痛(典韦)的张绣和贾逵都可以接纳,何况威镇西羌的马超?
但马超先投张鲁,后在刘备围攻坚城成都时投奔刘备。

随后成都不战自降,原因是刘璋见大势己去无心再战外,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马超的归顺刘备。

要知道,马超在当地有着无人能匹的威望和号召力。

事实上,刘备先派人去劝降马超,当时并无把握,后听说马超愿意归顺,本来围攻城坚粮足的成都刘备并无胜算,此时却心中大喜,立马说了句“我得益州(成都)矣!”此后,马超投降刘备不到10天,成都不战而降。

在刘备时期,马超还是挺受重视的。

刘备称汉中王时,领衔上表、排在第1位的就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此时的诸葛亮排在第5位。

但可能马超一家老小都为曹操所杀,心中怒气难平,年47岁就亡,一代猛将,在西蜀没有能够建立功业,只是临终将其弟马岱托付给了刘备。

当然,马超如果能够活得长一点,刘备对他肯定亦多防范。

孙权
孙权的功业,在于开创了孙吴政权和以陆、顾为首的吴地大姓之间同心协力的新局面,从而也就开创了孙吴政权独霸东南的新局面。

孙权在三国外交中,手段最为灵活,这也是被后人指为不坚定的来由。

其实这也是不得己的孙权难处所在,他不能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又不能像刘备那样号称皇叔,在一个以正统为至高无上的社会,他要独霸江东则不得不忍辱负重,时而在赤壁战中坚决抗曹,时而在刘备兵戈相向时称臣曹丕。

外无合适的名号以服众,内有江东土著势力的融合难题,这是孙权面临的两大困境,但他都解决得非常棒。

这也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称赞所在。

周瑜
对周瑜评价最高的要数熟稔三国史事的宋代文豪苏东坡。

“遥想公谨当年”之句,确实是道出了周瑜的一生杰作,即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到底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曹魏前锋和孙吴联盟之间的遭遇战。

但周瑜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指挥者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在当时连张昭重臣都心存畏惧的紧急情况下,周瑜能够力挽狂澜,打破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确实功莫大焉。

难怪东坡要如此抬高这位精通音律的美男子了。

不过,周瑜的短处在于大局感欠佳,没有看到孙刘联盟是当时两家能够生存的唯一之道,一再主张杀死或软禁刘备。

赤壁战后,他在南郡前线一再和曹仁过不去,结果自己受箭伤,不但荆州被刘备抢得,连自己的年轻生命也搭上,可惜。

鲁肃
此人绝对是一位高瞻远见的战略家。

早在此人初见孙权时,就已经说出了类似诸葛隆中对的孙吴争霸之策,即先取江东,再取刘表荆州,再西极长江,然后再北上和曹魏争锋。

也是鲁肃,在刘备借机取得荆州之后,劝说孙权“多树操之敌”,这才有了孙吴对这一事实的默认态度。

此后他继周瑜之后镇守孙吴上游,也是从不计较关羽的傲慢,只是从维护两者联盟的大局出发。

曹操
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战略家,还是个在文学史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仅从这一点看刘备、孙权似乎有所不如。

在强调正统的时代,曹操以残忍手段对待汉献帝,受到后代文人的指责不可避免,但到今天,曹操统一北方的实力在当时无人能敌。

08013813
丁丽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