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方言

合集下载

广西方言日常用语 -回复

广西方言日常用语 -回复

广西方言日常用语-回复广西方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方言,它是中国壮族人使用的一种语言,也是广西地区居民常用的口语。

在广西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日常用语,下面我将逐步回答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广西方言的基本特点。

广西方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支的壮语分支,是壮族人的母语。

与普通话相比,广西方言发音特点明显,鼻音浑厚,语调起伏较大。

在广西方言中,有许多词语与普通话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些常见的日常用语。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广西方言中的问候语和寒暄语。

在广西方言中,问候一般是用“饭饭”来表示,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吃饭了吗”或“你好吗”。

而寒暄常用的词语包括“伐家食”(你吃了吗)、“伐语”(你好吗)等等。

这些词语表达了问候和关心的意思,是广西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用语。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广西方言中的家庭用语。

在广西方言中,“阿妈”是指母亲,“阿爸”是指父亲。

“阿哥”和“阿姐”分别指兄弟和姐妹。

“阿拉”是指我们自己。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在广西方言中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可以根据具体的关系使用不同的词语。

此外,在广西方言中,还有许多常用的词语和短语,用于描述特定的事物和情况。

例如,“阿弥陀佛”是广西人民常用的祝福语,意为祝福对方平安和幸福。

“削夫”是指动作迅速或手脚灵活。

“哪里啊”是用来表示谦虚或否认的语气,“我哪里有”表示我没有。

在广西方言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吞”的意思是“喝汤”或“吃”,“鸡扒”是指鸡肉,“嘛桑果”是指芒果。

这些词语和短语在广西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几乎每个广西人都会使用。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广西方言中的周末和节假日用语。

在广西方言中,“休假”是指放假,“过年”是指过春节。

广西人民在周末和节假日会用“放个大假”或者“打三休一”的方式来形容休息和放松的状态。

而“出去玩”则是指外出旅游或到外地游玩。

总的来说,广西方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方言,它在广西地区被广泛使用。

广西钦州话 日常用语

广西钦州话 日常用语

广西钦州话日常用语摘要:1.广西钦州话概述2.钦州话的日常用语示例3.钦州话的特点和影响正文:广西钦州话,属于汉藏语系的粤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

钦州话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是当地人民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在日常交流中,钦州话有很多独特的用语。

例如,"早晨"在钦州话中是"早唞","下午"是"下昼","晚上"是"夜晚"。

另外,钦州话在称呼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如"你"是"汝","我"是"侬","他/她"是"佢"。

这些用语体现了钦州话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钦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这使得钦州话听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钦州话的词汇丰富,有很多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饭"在钦州话中是"飯","水"是"水仔","猪"是"猪乸"等。

钦州话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钦州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较少,钦州话得以保持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钦州话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如今,许多钦州人在外地工作、学习时,仍然习惯用钦州话交流,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总之,广西钦州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域特色的方言。

在日常生活中,钦州话的日常用语丰富多样,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搞笑的广西话段子

搞笑的广西话段子

搞笑的广西话段子一、介绍广西话是中国南方广西自治区的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俗文化。

广西话段子是一种以广西方言为载体的搞笑艺术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和情景描写,为人们带来欢笑和娱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

二、广西话的特点广西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常常被外地人群听起来感觉十分有趣。

以下是一些广西话的特点:1.丰富而生动的词汇:广西话中的一些词汇常常让人啼笑皆非。

比如,抢——尝唔掉、厉害——老甲酸、发达——长出花了等等。

2.独特的语音:广西话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常常带有浓重的口音,特别是在一些音节的发音上。

比如,“xi”音常常发成“ga”音,“dao”音常常发成“do”音。

3.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广西话善于利用幽默的表达方式来营造搞笑的氛围。

比如,“佢死咗算啦,死得留笃七拜”的表达方式十分诙谐幽默。

三、广西话段子的分类广西话段子可以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分类,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分类:1. 家庭生活类段子•小明对小红说:“我哋下村去河邊摘稻香。

你累吥累?”•小红答道:“由由真吖,諗起都摟住火”。

(由于真的累,想起都流口水)2. 地方风俗类段子•员工小明对老板说:“甲,我呢几个礼拜一直闷在卡拉OK,无人理,肚子空到想干胶。

”•老板听后笑说:“你侬音搭拉到,我呢星期没闷你卡拉OK里坐,去发哪个克饭吃吗?”(你这个人真搞笑,我这星期不在卡拉OK里坐,去哪儿找饭吃呢?)3. 故事轶事类段子•某天,小红去借小明的自行车,还未回来自行车就被偷了,回家后小红跟妈妈说:“我车被人偷了。

”•妈妈问到:“警察你报了吗?”•小红答道:“呢吇快警啊?报桶煮翔上帝睇。

”(这次快警察干啥?报我拉臭香看上帝)四、广西话段子的魅力广西话段子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广西话段子能够带给人们欢笑和轻松的心情,减轻生活压力,增加生活的趣味。

广西方言

广西方言

广西方言<BR>广西能说或能听懂汉语方言的人口约3000万。

据1982年统计,广西汉族人口2200多万,都说汉语方言。

少数民族中许多人也用汉语方言作为交流的工具。

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6种。

粤语使用人口最多,其后依次是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

<BR>粤语广西汉语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属汊语粤方言。

又称白话。

使用人口1500多万。

主要分布桂东南。

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

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1/3;线的西北说粤语的不多,分布也较分散。

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

一部分粤语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

<P>梧州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在粤语中与广州话最接近。

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

内部差异很小。

使用人口近100万。

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P><P>邕浔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

与梧州粤语比较相近,能互相听懂。

语音系统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壮语的成分,元音普遍高化,多类韵母。

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

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P><P>勾漏粤语汉语粤方言的次方言之一。

在粤语中使用人口最多,在800万以上;与广州话差别大。

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

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是广西汉语方言中声调最多的一种。

有汉语粤方言中极为少见的b、d 浊声母。

许多字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 al23°∞词汇很有特点,如平南环城土语“汤”读为S nj21(音与“顺”同)。

广西话klf的解释 -回复

广西话klf的解释 -回复

广西话klf的解释-回复广西话,简称KLF(Kaili Language Federation),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一种语言,通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瑶、苗、侗、布依、水、京、土家、独龙、阿昌、纳西、傣、佤、布朗、哈尼、白、拉祜、普米、怒、羌、锡伯、撒拉、景颇、藏、赫哲、珞巴、乌孜别克、俄、门巴、德昂、保安、土、裕固、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鄂温克、普通话等等部分及地区。

广西话自古以来就有明显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就语音特点而言,广西话相对于普通话来说,音调较为复杂,而且对声调的使用非常重要。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籍民众经常使用的「tone」就是广西话中对声调的称呼,可以说是广西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词汇和语法上,广西话也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

例如,广西方言中的「嘞(le)」表示肯定、相信;「遒(zsuei)」表示动作迅捷;「嚣(biao)」表示吵闹等等。

广西话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傣苗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的年轻一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的中小城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的农村地区等等。

此外,广西话也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外的地区,如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广西话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外的地区都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籍人士,所以广西话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场合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家庭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们使用广西话进行亲密交流;在工作中,广西人士使用广西话与同事、客户等进行沟通;在社交场合中,广西人士使用广西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广西话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话基本方言怎么说

广西话基本方言怎么说

广西话基本方言怎么说
在广西,主要的方言有4种,分别是:白话,壮话,客家话,桂柳话,这四种方言当中,只有桂柳话是接近于普通话的,另外三种方言跟普通话互不相通。

以下几个日常用语出现的频率较高,给大家分享一下。

1.车大炮意思是吹牛,举例,不要整天在网上和表妹车大炮啦,家里的甘赶都还没砍完呢。

车大炮这个词在白话方言里很常见,不知道壮话和客家话有没有这个词,但曾经有壮族的妹子跟我表示过了解这里边的意思。

2.漏谢就是假货,次货,冒牌,不正宗,质量差。

举例,今天我给甘黄施肥的时候,发现那些化肥是漏子。

这个词在白话里也很常见,根据不同语境,可当名词用,也可以当形容词用。

3.喂就是呀,啊,吧。

举例,来喂,来帮我家砍甘蔗,砍完了请你喝粥。

这个喂不是打电话用来打招呼的那个喂,它是一种语气助语,跟在动词后边,等同于呀,啊,吧。

4.得就是可以,能,行。

举例,你们家的甘旗得砍了没有。

这个得在这里不是动词,是助动词,通常跟动词组合,用来向他人征询意见。

当然得在很多时候也表示得到或收获的意思。

举例,今年种了那么多甘蔗,但得钱却那么少。

5.了吸就是啦的意思。

举例,我们家甘庭得砍了破。

我回到广西了破。

其实,光用一个了字,意思也差不多,但了字加上破字,可以加强语气,相于强调。

6.大把就是有的是,很多。

举例,我们家大把甘蔗,不用吃你们的。

这个词在白话里也很常见,和普通话里的一大把意思相近。

7.几就是多,多么。

举例,你看那个表妹,一个早上就把一亩甘萧砍完了,几会干活。

广西蒙山方言词汇

广西蒙山方言词汇

广西蒙山方言词汇广西蒙山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一种方言,也称“蒙山话”或“广西蒙山方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蒙山方言词汇:1. 鳄化(儿化):发生儿化现象,如“六”读作“六儿”。

2. 答肋(答理):对着,对付,回答。

3. 裹养(儿养):抱养,指父母把孩子抱在怀里养育。

4. 搁住(别着):停下来,停止。

5. 发愣(呆愣):发呆,出神。

6. 讲船(船市):码头,港口。

7. 搽痰(痰子):咳嗽时咳出痰。

8. 姆斗(姆对):丈夫对妻子的亲昵称呼。

9. 赶鸟(鸟市):集市。

10. 掏蜜(蜜钱):私下交易的钱。

11. 浪笔(好过):脾气坏,不好相处。

12. 泥漳(泥点):食堂,饭馆。

13. 凉蔑(凉遍):每个人都知道,家喻户晓。

14. 银采:婚庆。

15. 内靶(家里):家,家庭。

16. 食阒(伺饭):请客吃饭。

17. 影坚:理亏,表现得束手无策。

18. 切掐(停截):停止使用。

19. 苫饭(剩饭):剩下的饭菜。

20. 塌渣(弯曲):弯,扭。

21. 花菜(花栽):花园。

22. 切拍(停巴):停下来,停止。

23. 扑坨:尽量,全力。

24. 拽脱(扛开):抵抗,使用武力。

25. 瞬持(捂住):用手盖住。

26. 布灵话(土话):方言。

27. 各回顾(各回来):各自回去。

28. 牵白择:选人为官。

29. 拍拿靶(揽靶):抓捕。

30. 糖糕圈脸(甜面圆子脸):面圆,脸圆。

以上是一些广西蒙山方言中常见的词汇,希望能帮到你。

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

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

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
广西汉语方言是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它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官方语言。

广西汉语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是中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北部边缘类型,也是大致属于南方汉语的一种。

广西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调上,语言的介音和声调均以阴平声为主,其他声调也有所不同。

而在语音中,广西汉语方言的特点是在后元音的声母和介音的混合使用,以及鼻化音的多样性,这些都不同于普通话。

广西汉语方言的词汇特点表现在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

它有大量的俚语、外来词汇,还有一些独特的成语和语。

此外,它还有许多押韵的词句,这些都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

另外,广西汉语方言的文法特点是语法和语义的灵活性。

它有着丰富的语法结构,拥有丰富的语意表达,以及独特的句子结构,使其在表达上更加灵活,让人更容易理解。

总结而言,广西汉语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文法特点,它的语言结构丰富多彩,表达能力强,是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方言广西方言点击认领开放分类:广西文化方言语言广西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口来源复杂,语言或方言种类繁多,操各种语言的人长期杂处共存,各种语言和方言互相吸收融合,不断丰富发展,使得钦廉片方言呈现出独特的语言面貌。

广西汉语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属汊语粤方言。

又称白话。

使用人口1500多万。

主要分布桂东南。

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

编辑摘要目录1方言文化2方言笑话3客家话研究4语音词汇5语法分析6广西各地方语言介绍广西方言- 方言文化方言是指一个地方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广西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方言的种类实是甚多,在广西的每一个小区域都分布着好几种不同的方言,方言在广西已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但这种方言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没落。

广西方言图册一提到壮族,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壮族人就一定会说壮话,非也!据老一代前辈们说,连他们都不会说壮语,甚至连壮族的服装都没有穿过,更不用说会唱刘三姐的山歌了。

现在会说的一种方言只是在一个县城里流通的其中的一种,县城里还有好几种不同的方言。

可想而知,一个偌大的广西该会有多少种的方言的存在啊!奥语其实也是一种方言,一般广西与广东大多数人都会说奥语.不过广西人与广东人说的奥语是有所差异的,广西称奥语为白话,把奥语更简单化,更通俗了。

我十几岁才开始接触到奥语的,也没有怎么的去刻意学,只是耳熟能说罢了。

方言是一个民族是代表,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但往往也会给后代带来一种无形的后遗症。

学校的老师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教书的.苦得我现在说的普通话,依然带有很浓的广西方言,例来广西人说的普通话在外人看来一向是二流的,但愿未来的人不会重走这样的老路。

方言在某一个时期确实是广西的一种文化,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方言有一天会将被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

广西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

由于历史、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形成广西区域内使用着多种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各语言使用区域参差交错,语言之间相互渗透和影响的格局。

全区总共有汉语、壮语、勉语、布努语、拉珈语、苗语、侗语等13种民族语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平话、西南官话(即桂柳话)、粤语(俗称白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6种。

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使用几种语言。

广西方言种类之多,堪称中国第一。

广西区语言的复杂局面是历史形成的,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早在先秦远古时代,壮族先民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

如今,广西范围内以壮族为主的壮语人口约1550万,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

回溯春秋时代,楚国的势力达到南海,汉语言进入广西,中原民族与广西的百越民族开始了历史开创性的文化对接。

第一次高峰是秦汉时期实现首次中华大一统,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征发百万军民戍守南疆,形成广西最早的独立的汉语方言———平话。

到了唐宋时期,平话成为广西各民族比较统一使用的公共通用语。

广西农村的粤语就是在平话的基础上形成的。

广西方言图册此后历朝戍边政策的需要,或者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大批汉、瑶、苗等民族迁徙、定居广西,各种方言得到极大的丰富、交融。

元明之际,特别是贵州布政司的设立,西南官话即古柳州话取代平话成为广西的公共通用语,局部流通于桂中和桂北,清代形成桂林话。

大量移民迁入是明清时期,人口来源主要是广东和福建,带来了粤语、闽语、客家话。

而在桂北的全州、资源、灌阳等地,保持了较多的湘语特色。

“中国的吉普赛人”——瑶族从隋唐时期逐渐进入广西,瑶语是中国最复杂的民族语言之一,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个语支。

宋元时期苗族迁入广西,苗族支系之多,为中国少数民族之最,有黔东、湘西、川黔滇三个语支。

苗瑶不同支系的语言不同,即使在同一支系内部,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异。

元朝,回族迁入;明清时期,仫佬、毛南族形成,水、京、仡佬族迁入,达到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第二次接触、融合的高峰。

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汉语方言深深地影响着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影响着汉语方言。

方言,是各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种方言都承载了所属民族的文化渊源、变迁和思想价值体系。

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以方言作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方言是破解古文字、地名、民间文学、民歌、地方戏剧等文化事象的密码,往往能令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客家人对自己母语的保存意识较强,以客家话为荣,小孩子在家中必须用客家话交流,因此广西客家话内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地客家话可以相互通话,这是研究客家人独特文化传承机制的突破口。

各色方言毕竟是几千年封闭自然经济的产物。

社会在变迁,改革开放在持续深化,信息时代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拓展,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社会的客观发展要求推广普通话,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广西方言图册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普通话普及的速度和质量前所未有。

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因地制宜,确立了“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的“推普”工作思路,采取先中心城市后向县城及偏远地区铺开;先抓窗口行业,然后全面辐射;先抓教师和师范毕业生及公务员的“推普”测试,然后再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做法。

每年9月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如今已是第八届;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需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通过这些基本措施,我区“推普”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实质进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推广普通话和民族语言的关系,国家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指引。

《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通用语言文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等均对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具体规定。

方言在“推普”潮流中保持着自己应有的语言和文化地位。

语言没有优劣、尊卑的分别,推广普通话是使人们具备双语的能力,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不是简单地“统一”语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广西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大约80%的人是双语者。

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政策,广西实施双语制,既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也同时使用全国通用的汉语和汉语方言。

双语现象和双语制体现着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国家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发展。

广西方言图册方言是方言区的人们继承母文化、感情沟通的工具,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凭借。

曾几何时,雪村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带着“俺们那嘎”的东北味传唱大江南北,它的流行,得益于方言的揉入。

一些网民自发成立方言网站、录制方言歌曲,“壮族在线”网站就是典型代表,民间宣传和保护方言的合法合理行为,值得尊重。

不少旅游景区,能够用少数民族语言哼上几首山歌、民歌是导游的必修课,这能拉近游客与少数民族风俗的距离……方言与文化传播的关系,不是为了推广方言,扩大方言的流通范围,而是发挥方言具有生动、鲜明、灵活的语言表现力,更好地挖掘地方文化、乡土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容易被大众文化所理解、所接受。

方言需要适度的发展空间,过分炒作方言、抬高方言的地位,或者贬损方言,使之低级趣味化的行为,都必须反对和制止。

广西方言- 方言笑话有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

普遍的是将空读成公,口念成狗,风又念疯,由此闹出以下笑话。

广西方言图册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田螺一看说:公的!便弃之。

又夹一颗又道:公的!又夹又弃,嘴里不断嘀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惊讶,心里想:厉害,广西人厉害,连田螺公母都看得出!也是请朋友吃饭,广西主人有点感冒,发现自己坐在空调风口下,便说:我感冒,不能坐在疯狗边。

讲完便换座,朋友不乐意了,啥意思,我是疯狗?闹出了一场误会!广西方言- 客家话研究客家分布片点,通行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涯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

它是汉语方言中比较一致的方言。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代表。

客家话是广西汉民族中第三大方言,分布相当广泛。

在陆川、博白、浦北、合浦、防城港、钦州、灵山、贵港、宾阳、贺州(原贺县)、昭平等县市,客家话是当地的主要交际语言。

广西方言图册研究客家语言,探讨它的形成对于客家民系的确立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客家话分布的地区如此广大,是与客家人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迁徙有很大的关系。

客家人虽然屡遭战乱、饥荒、械斗等劫难,但仍能勇往直前,兴家立业。

客家人一般以家庭、氏族为单位聚集而居,保持着客家人的文化风俗习惯,发扬勤劳朴素、勇于开拓、团结奋进的精神。

客家人经常外出谋生,四处闯荡,他们身处异乡,势单力薄,必须加强内部的团结,而语言就是维持内部团结的最好手段。

正如客家祖训所说:“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他们把不讲客家话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婚姻习俗,往往以是否会讲客家话为前题,语言对婚姻起了“鹊桥”的作用。

也正是如此,使客家人的后代顽强地保留客家话而世代相传。

即使到了非客家地区,甚至海外异国也是如此。

客家话是汉族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南、闽北、粤之一的重要方言。

广西客家方言又可分三种:1、梅州声(话)2、河婆声3、河源声。

梅州,古称嘉应州。

广西客家人很多来自嘉应的五华,这些人操纯正的长乐(五华)口音。

其语音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些字,如田、米饭、筷子、树、草、河、多、少、古典等的读音与现行的普通话相同。

据张春云先生考:这支人从梅州地区辗转到贺县、钟山、平乐、荔浦、蒙山广西方言图册等县。

今贺县的桂岭、莲塘、贺街、鹅塘、八步、黄田、沙田北半部,步头、黄洞;钟山县的西湾、望高、英家、羊头;平乐县的源头镇及荔浦、蒙山县的客家人均属这一支。

另一支来自广东河婆(今揭西县)一带,人数次之。

梅州话和河婆话基本上一致,只是个别字词读音有些小差异。

如称筷子(或筷条)为“箸”,痛叫“疾”,饭读“p澚n”。

操河婆话的,今昭平县全境的客家人;贺县的公会镇、沙田镇的南半部、大平等其他一些乡镇;苍梧沙头镇,均属这一支。

另一支河源客家声。

这支河源声来自广东河源市,人数较少。

其口音融入了当地白话方言,故与梅州话的差别较大。

清咸丰年间,他们离开河源从珠江口溯西江转溯贺江而在贺县、钟山县择地而居。

故今贺州市的仁义镇、信都镇的钟氏、廖氏,钟山县立头乡的李氏,贺县的黄田、莲塘、鹅塘、沙田等乡镇均有河源客家声。

其姓氏有李、包、邹、周、张、徐等。

广西方言- 语音词汇声母的特点:广西方言图册1、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如。

并、定、群、从声母字,不论是平仄,大都为送气音。

2、古晓,匣母的合字,多变读F-,如:辉、怀、花、回。

3、部分古非、敷、奉母字,口语中念重唇音声母P-,P-,保留了古语特点,如:飞、斧、肥。

4、古见组声母细音今读大都保持舌根音及喉音K,K、H,如:基、记、九的声母是K,“希、喜”的声母为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