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方言的分类
《方言概述教学》课件

方言的声调数量和调值也可能 有所不同,同一方言区内不同 地区的声调也可能存在差异。
方言的音变是指方言中常见的 语音变化现象,如连读、变调
、轻声等。
方言的词汇特色
方言的词汇特色包括词汇来源、构词 方式、词义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构词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如 某些方言可能采用特殊的构词方式来 表达某些概念。
社会变革对语言的发展 演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封建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一些旧的词汇、表达 方式逐渐被淘汰,而新 的词汇、表达方式逐渐 普及开来。
外来语言的影响也是方 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 速,不同地区的语言相 互影响、融合,使得一 些方言中的词汇、发音 等逐渐发生变化。
书写系统的变化也是方 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书写系统的变革 ,一些原有的方言特征 可能被保留下来,也可 能被新的书写系统所取 代。
方言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 断发展,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显 得尤为重要。政府、学术界和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措 施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方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方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方言教学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学习和使用方言,学生可以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沟通和协作。
数字化与网络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也为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 径。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 和保存方言资料,通过网络平台 传播方言文化,可以扩大方言的 影响力和认知度。
03
方言的特色与功能
方言的语音特色
01
02
03
04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汉语方言更是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目前,主要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
1. 官话方言:也称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话、天津话等。
2. 江淮方言:是中部汉语方言的代表,主要流行于安徽省、江苏省、河南省等地,包括合肥话、南京话、淮安话等。
3. 湖广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包括武汉话、长沙话、岳阳话等。
4. 客家方言:流行于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包括客家话、潮州话等。
5. 粤语方言:也称广东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是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官方语言。
6. 四川方言:包括成都话、重庆话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7. 闽南方言:指福建省南部、台湾省和海外地区的华人所使用的方言,包括福州话、厦门话、潮州话等。
每种方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且相互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正是由于这些方言的存在,才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
李如龙: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

李如龙: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发布时间:2007-5-25 11:14:33 被阅览数:738 次来源:网络文字〖大中小〗)一、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课题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从中国现代语言学兴起时就受到关注了。
现在看到的最早为汉语方言区的是章太炎(1900:《訄书》),他是中国传统小学到现代语言学转折发展中的大家,他的《新方言》是继承扬雄《方言》传统的两千年后的力作。
稍后的黎锦熙,赵元任,李方桂等都为此做过努力。
为什么关于方言的分区会得到第一代语言家们的关注呢从客观上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征战,分合,流徙,移垦,却又未曾分裂为不同的国家,反倒是诸多民族相互融合,民族间还形成了统一的书面共通语,然而在口语中则存在着品种繁多,差别巨大的方言。
十里异音,一地多语的现象,随处可见。
现代语言学从古代语文学的书斋里解放出来,致力于现实生活的语言研究,学者自然要关注方言的研究。
究竟汉语有多少种方言,这是人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便是"方言研究必从分区开始"的道理。
然而殊异的方言区古已有之,何以先前就不关注呢这便是学者们的主观意识所使然。
汉代之后的语文学,以书面语为正,以古代语为雅,方言口语不过是粗鄙的俚俗,自不足论。
没有学术观念的变革,人们是不会关注方言的。
经过百年的实践,随着方言调查研究的不断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学者们对汉语方言的分区也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每次修订都标志着研究水平的提高。
可见,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的思考和修正是方言调查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为汉语方言分区,自然不只是为了回答"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的问题,换言之,并非为分区而分区。
方言之间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方言的分区是就方言差异进行比较和归类,这正是方言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任务。
因此,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总结和检验。
有时,基于同样的方言事实,可以得出关于方言分区的不同结论,这是由于人们对于方言现象有不同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语言的方言及其与通语的关系有不同的状况。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得分类中国方言得分类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与晋,闽话要分北与南。
一,中国得第一大方言就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得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得。
北京地区自古就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混居得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就是据北京起兵得,五代后更就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得方言就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得语言混合而成得,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其就是与古汉语差异最大得方言。
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
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得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
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就是方言,北方话不就是高于其她方言得语言,其她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得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就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得事情。
其语言特点就是,最大特点就是不保留入声;其她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就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得声韵书籍推导读音,与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就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与“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与洗劫,近几次多就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就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就是明朝时期得官话。
其语言特点就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与上海,就是中国得第二大方言。
汉语的七大方言

汉语的七大方言1、吴方言吴方言称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
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千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
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
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2、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定义的北方部分语言统称,即广义的北方话(晋语等除外)。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
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官话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3、客家方言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而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粤西等地)、新民话(广西等地)、广东话(土广东话)(湖南、四川等地)、怀远话(江西等地)、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法定公事语言)、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一般认为,南宋时客语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纪才被定名为客语。
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汉语知识专题二:汉语的方言

(2)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两种方言势力不均等的话, 强势方言影响和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可能萎缩自身的用 途和地盘,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如: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处在“西南官话化” 的过程当中。
(3)有的方言区,受到普通话的强烈冲击,一些小城镇和 农村地区出现了方言消亡。 老年人多说当地方言,中青年方言和普通话并用,少年儿童 无论学校或家里都说普通话。
最高的一个层次通常称做方言区同一个方言区中的方言又可以作第二层的区分通常称做方言片或次方言如闽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闽南闽东闽北莆仙闽中方言片等
汉语知识专题二:汉语的方言
语言的凝聚力:“通天塔”的故事
欧洲大陆的各种语言 VS.汉语各地方言
1、欧洲大陆的许多语言差异非常小,如:荷兰语和德语、保加利亚语与俄语、甚至法语和英 语也有70%以上的词汇相似或同源,但却分化为多个不同的国家。 2、中国土地广袤,各地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巨大,可谓“十里不同音”,但是却始终保持着疆 域大体统一的局面。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有超越语 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这一类的词汇在从南到北的方言中都很多,是词汇差异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词义差异:
闽、粤、客家:“肥”——人的“胖”、动物的“肥” 闽:“食”——“喝”(茶/水)、“吸”(烟); 粤、客家:“水”——兼指“雨”,“下雨”:“落水” 官话:“面 ”——面粉、杂粮的制成品,如“小米面”、“棒子面”,儿化后还 可以指碾成粉末的东西,如“胡椒面儿”。 吴、粤、闽、客家:“面”——单指“面条”。
2、濒危方言的几种类型:
(1)使用人口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 如:九姓渔民的船上话
汉语方言调查(绪论词汇)

04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
词汇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规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词汇演变也不例 外。词汇演变的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语音变化、语义变化和词形变化等。
方言词汇演变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过程通常是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词出现,旧词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则是迅速的。
结果
方言词汇演变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即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语言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地理特征词在不同方言中可能存在差异,如“山”在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岭”、“峰”,而“河”在 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溪”、“浜”。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称呼和认知。
民俗习惯词
民俗习惯词是指描述民间习俗、传统、 信仰等方面的词汇。例如,描述传统 节日的“春节”、“中秋节”,描述 民间信仰的“神”、“鬼”,描述婚 丧嫁娶的“婚礼”、“葬礼”等。这 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和语言的地域性特征。
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演变和 发展,丰富语言学理论。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分布
方言分类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汉语 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等七 大方言。
方言分布
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其中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 和港澳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江西、广东和湖南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的分类
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汉语可大分为七大方言: 一.北方话(简称:北语)此有异议: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二.广东话(简称:粤语)其中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但也有认为是独立方言。
三.江浙话(简称:吴语)此处有异议: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四.福建话(简称:闽语)此有异议: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有人提出闽北、闽南两种独立方言命名。
五.湖南话(简称:湘语)六.江西话(简称:赣语)七.
客家话(简称:客语)因为分类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以上是比较公认的。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
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
(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
(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
(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
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
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
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
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
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
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
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
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
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
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官话陕甘语陕西话陕北话甘肃话东干语北方官话北京话东北话河北话山东话胶东话河南话(南阳话)西南官话成渝话(重庆话、成都话)鄂北话楚语武汉话湖南官话岑江话桂柳话黔北话黔南话灌赤话昆贵话滇西话江淮官话合肥话南京话扬州话南通话九江话南平话军家话[编辑] 晋语大同话太原话平遥话[编辑] 客赣语群赣语北部-南昌话东部-鹰潭话中部-抚州话西部-宜春话西南部-吉安话客语赣西北
客语-铜鼓话赣西南客语-赣州话赣东南客语-宁都话闽西客语长汀话连城话闽南客语诏安客语、平和客语南靖客语饶平客家话粤东梅江客语梅县话、四县话大埔腔惠阳客家话、海陆话韶南话四川客语粤东东江客语粤北客语惠州客家话浙江ul话江西ul 话福建ul话广东ul话[编辑] 吴语北部、太湖吴语苏州话宣州话常州话上海话崇明话湖州话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丽水话台州话温州话温州话瓯语[编辑] 徽语北部-旌德话东部-歙县话西部-屯溪话西南部-祈门话严州话[编辑]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益阳话老湘语双峰话衡阳话邵阳话湘语和西南官话混合型吉首话[编辑] 闽语群闽语闽北语建瓯话闽东语福州话福安话
泰顺蛮讲闽中语永安话莆仙语莆田话闽南语闽南话厦门话台湾话漳州话泉州话南洋福建话潮州话雷州话海南话、琼文话、文昌话[编辑] 粤语粤海话广东话、广州话东莞话四邑话台山话雅瑶话、拉珈话高阳话阳江话桂南粤语梧州话南宁话玉林话钦廉话吴川话蛋家话、水上话[编辑] 其他儋州话猫家话伶话平地瑶话
以上是"汉语方言七大类"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