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补益剂.pptx
合集下载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中药学-补益剂-医学精品课件 》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补益剂概述 • 补益剂常用中药 • 补益剂方剂介绍 •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01
补益剂概述
补益剂的定义与分类
补益剂的定义
补益剂是指具有补养气血、阴阳不足功效的方剂,主要是用 来治疗各种虚证,以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补益剂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04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补益剂的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补益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抗疲劳
补益剂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够提高 机体的耐受力,减轻疲劳症状。
抗氧化
补益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 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抗炎
补益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 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
补益剂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
要点一
总结词
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桂枝、附子七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方 剂。该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因肾阳虚引起的畏 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 时,金匮肾气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因肾阳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补益剂概述 • 补益剂常用中药 • 补益剂方剂介绍 •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01
补益剂概述
补益剂的定义与分类
补益剂的定义
补益剂是指具有补养气血、阴阳不足功效的方剂,主要是用 来治疗各种虚证,以增强人体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在使用补益剂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05
补益剂的未来展望
补益剂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补益剂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补益剂将更加注重现代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补 益剂的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提高补益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趋势二
补益剂的个性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补益剂将更加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制 定不同的补益方案,提高补益剂的针对性和效果。
04
补益剂的现代研究
补益剂的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补益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抗疲劳
补益剂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够提高 机体的耐受力,减轻疲劳症状。
抗氧化
补益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 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抗炎
补益剂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 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
补益剂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
要点一
总结词
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匮肾气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 桂枝、附子七味药组成,是中医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方 剂。该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因肾阳虚引起的畏 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同 时,金匮肾气丸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因肾阳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具有良好效果。
补益剂PPT课件

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十木香、砂仁——益气 健脾,行气温中——脾胃气虚,痰阻气滞。
保元汤—参草十肉桂、黄芪、生姜—益气温 阳—元气不足,虚劳诸证。
【比较】 四君子汤——参术苓草——益气健脾—
中焦气虚 。 理中汤——参术姜草——温中健脾——
中焦虚寒腹痛吐泻。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加味——①益气 健脾,渗湿止泻。②培土生金——①脾 虚挟湿泄泻。②肺损虚劳诸证。
要点: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量多,肢倦体 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功用】补脾舒肝,化湿止带
【方解】 君:白术、山药——健脾祛湿,山药还可固肾 臣:人参——补中益气
苍术——燥湿健脾
酒炒白芍—祛其寒性,柔肝理脾,利水湿
佐:陈皮——理气醒脾,行气化湿,补而不滞 车前子----祛湿利水 柴胡 、芥穗——合白术升发脾阳,合白 芍疏肝解郁。芥穗炒黑入血,且 有收敛之性,祛风胜湿以止带。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
【主治】 ①脾胃气虚证:气虚。 ②气虚下陷证:气虚十脏器下垂,或久泻,久
痢,崩漏等。 ③气虚发热:气虚证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
当归、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虚则补之,陷
者升之,甘温除热)
【方解】 参、芪(重用30—60g)、术、草——补中
使:甘草——调和补
【特点】①重用白术、山药,轻用柴胡、芥穗。 ②配伍特点:重在健脾祛湿,舒肝止带。寓补于 散之中,寄消于升提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 ③为除带的专方,基础方。凡脾虚有湿,不论有 无肝郁,皆可使用。
【比较】治带方 完带汤——脾虚湿胜——清稀量多,色白,兼脾虚
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黄稠,量多, 兼肝经湿热。
多以寒证为主要表现,故方入温里剂)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肝肾)
保元汤—参草十肉桂、黄芪、生姜—益气温 阳—元气不足,虚劳诸证。
【比较】 四君子汤——参术苓草——益气健脾—
中焦气虚 。 理中汤——参术姜草——温中健脾——
中焦虚寒腹痛吐泻。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加味——①益气 健脾,渗湿止泻。②培土生金——①脾 虚挟湿泄泻。②肺损虚劳诸证。
要点: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量多,肢倦体 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功用】补脾舒肝,化湿止带
【方解】 君:白术、山药——健脾祛湿,山药还可固肾 臣:人参——补中益气
苍术——燥湿健脾
酒炒白芍—祛其寒性,柔肝理脾,利水湿
佐:陈皮——理气醒脾,行气化湿,补而不滞 车前子----祛湿利水 柴胡 、芥穗——合白术升发脾阳,合白 芍疏肝解郁。芥穗炒黑入血,且 有收敛之性,祛风胜湿以止带。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
【主治】 ①脾胃气虚证:气虚。 ②气虚下陷证:气虚十脏器下垂,或久泻,久
痢,崩漏等。 ③气虚发热:气虚证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
当归、升麻、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虚则补之,陷
者升之,甘温除热)
【方解】 参、芪(重用30—60g)、术、草——补中
使:甘草——调和补
【特点】①重用白术、山药,轻用柴胡、芥穗。 ②配伍特点:重在健脾祛湿,舒肝止带。寓补于 散之中,寄消于升提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 ③为除带的专方,基础方。凡脾虚有湿,不论有 无肝郁,皆可使用。
【比较】治带方 完带汤——脾虚湿胜——清稀量多,色白,兼脾虚
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黄稠,量多, 兼肝经湿热。
多以寒证为主要表现,故方入温里剂) 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肝肾)
补益剂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补益剂的成分包括多种天然中药 材,如人参、黄芪、枸杞子、阿胶等 ,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 、润肺养颜等多种功效。
西药补益剂的主要成分
西药补益剂的成分主要是化学合成药 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补益剂的应用范围及适用人群
补益剂虽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药 ,不可盲目追求效果而超量使用或滥 用。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代谢紊乱等问题,甚至产生药物依 赖性。
04
补益剂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补益剂的常见副作用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补益剂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胃肠道有
阳虚体质
适合选择温阳类补益剂,如鹿 茸、淫羊藿等,以温补肾阳、
强壮身体。
注意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01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需要,遵医 嘱确定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02
一般补益剂的起效时间较长,需 要坚持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 量或暂停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补益剂
应用范围
补益剂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用于防治多种疾病,如慢性疲劳 综合症、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适用人群
补益剂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慢性 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增强免疫力或补充营养的人群更为适用 。
02
常见补益剂种类及功效
传统补益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储存环境
补益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质量 和效果。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储存容器
西药补益剂的主要成分
西药补益剂的成分主要是化学合成药 物,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 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等。
补益剂的应用范围及适用人群
补益剂虽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药 ,不可盲目追求效果而超量使用或滥 用。
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 、代谢紊乱等问题,甚至产生药物依 赖性。
04
补益剂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补益剂的常见副作用及原因分析
消化系统问题
补益剂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胃肠道有
阳虚体质
适合选择温阳类补益剂,如鹿 茸、淫羊藿等,以温补肾阳、
强壮身体。
注意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01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需要,遵医 嘱确定补益剂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02
一般补益剂的起效时间较长,需 要坚持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 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用 量或暂停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补益剂
应用范围
补益剂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用于防治多种疾病,如慢性疲劳 综合症、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适用人群
补益剂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慢性 疾病患者、老年人、孕妇和儿童等需要增强免疫力或补充营养的人群更为适用 。
02
常见补益剂种类及功效
传统补益剂:人参、黄芪、枸杞子等
储存环境
补益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以保持其质量 和效果。避免放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
储存容器
12补益 PPT课件

特点:补中兼运,温而不燥,平补不峻(如宽厚近人之君子)
补气·四君子汤
组成特点:
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补气之基础方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 胸膈痞满:加枳壳、陈皮; 心悸失眠:加酸枣仁; 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附子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证属脾胃气虚者。
补气·四君子汤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
(《丹溪心法》)
组成:
防风6g 黄芪 白术各12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补气·玉屏风散
主治 表虚自汗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
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 易于外感风邪。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补气·玉屏风散
君:炙黄芪—补脾肺气,实卫固表 臣: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 培土生金,固表止汗)
补气·参苓白术散
方解
君:人参
白术 益气健脾渗湿 茯苓 臣:山 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佐: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佐使:桔梗——宣利肺气(调畅气机,通利水道)
载药上行 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
补气·参苓白术散 特点:
补脾与渗湿用施,虚实并治 补气之中兼行气,气行则湿化 体现培土生金法 用药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
补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血血
虚
间接补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证
活血药:祛瘀生新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 熟地黄(12g),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经带胎产皆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补气·四君子汤
组成特点:
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补气之基础方
随证加减:
呕吐:加半夏; 胸膈痞满:加枳壳、陈皮; 心悸失眠:加酸枣仁; 畏寒肢冷,脘腹疼痛:加附子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证属脾胃气虚者。
补气·四君子汤
附方
1.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
(《丹溪心法》)
组成:
防风6g 黄芪 白术各12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补气·玉屏风散
主治 表虚自汗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
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 易于外感风邪。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补气·玉屏风散
君:炙黄芪—补脾肺气,实卫固表 臣: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 培土生金,固表止汗)
补气·参苓白术散
方解
君:人参
白术 益气健脾渗湿 茯苓 臣:山 药、莲子肉——健脾益气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佐: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佐使:桔梗——宣利肺气(调畅气机,通利水道)
载药上行 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
补气·参苓白术散 特点:
补脾与渗湿用施,虚实并治 补气之中兼行气,气行则湿化 体现培土生金法 用药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
补
补气药:益气生血
血血
虚
间接补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证
活血药:祛瘀生新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 熟地黄(12g),当归(9g), 白芍药(9g), 川芎(6g)。
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经带胎产皆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第十一章补益剂-课件

桂枝汤 玉屏风散
风邪伤卫,解肌发表, 桂 枝 为 君 ,
卫强营弱, 调和营卫 配 芍 药 、 姜 、
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
枣既解肌发
表虚自汗
表,又敛阴
和营而调和
营卫
表气虚弱 固表止汗 卫气不固
表虚自汗
黄芪为君, 配白术补气 固表,少佐 防风,兼以
祛风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玉屏风散录自《医方类聚》
生脉散《医学启源》
人参五分(15g) 君 益气生津,大补元气 麦冬五分(15g) 臣 养阴生津,清热润肺 五味子七粒(10g) 佐 敛肺止汗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 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 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白芍、川芎 川断 补益肝肾 黄芩 清热安胎 砂仁 理气醒脾 糯米 补脾养胃
功用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
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 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 力
第四节 补阴
第一节 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方解 人参 白术 茯苓去皮(各15g) 甘草炙(10g)各等分
人参 君 益气健脾 白术 臣 健脾燥湿
茯苓 佐 健脾渗湿 炙甘草 使 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功用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晃白,
主治 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
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
白术一两(15g) 茯神一两(15g) 黄芪一两(30g) 龙眼肉一两(30g) 酸枣仁炒,一两(20g) 人参半两(15g) 木香半两(10g) 甘草炙,二钱半(15g) 当归(15g) 远志(10g)
(优质课件)补益剂

益
剂
辨清虚证的实质和病位; 辨清虚证的真假;正伤而余邪未尽者,当
扶正与祛邪合用,防止“闭门留寇”; 注意脾胃功能。可配健脾和胃、理气药; 煎药宜文火久煎,空腹服; 不可滥用补益剂。
7
补
分述
益
剂
第一节 补气剂
8
补
分述·补气
益
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13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证侯病机分析:
失其纳运
食少纳呆,大便稀溏
脾 气血生化不足,颜面、肢体失养
胃
气 虚
气虚
面色萎白,体倦乏力 语声低微,气短,
气血不足 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气虚,功能低下。治当补中益气,复其纳运
14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药物: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以恢复脾胃纳运之功 臣:白术——助参益气健脾,兼燥湿 佐:茯苓——渗湿止泻,兼以健脾 使: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9
补
分述·补气
益
剂
配伍用药规律:
补气药+行气药;或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10
四君子汤
(《局方》)
11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组成: 人参 白术 炙甘草6g
茯苓各9g
(方歌:参苓术草四君子
益气健脾养胃剂)
12
补
补气·四君子汤
益
剂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
中医方剂学之补益剂PPT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配伍要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 用基础方。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3.现代运用: · 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 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 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3、临证加减: ● 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 ● 瘀滞重者白芍易赤芍,再加桃仁、红花 ●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吴茱萸。
3.现代运用: · 对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等慢性皮肤病、骨 伤科疾病以及过敏性紫殿、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均可应用。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
配伍要点:
● 以四君子汤加渗湿健脾之品,虚实并治
● 输布精气养肺,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主治】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 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 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晄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 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本方能益气升阳,调补中焦脾胃, 故名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 胃乃伤。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 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功用 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气虚发热证。
主治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症状解析
自汗恶风 易感风邪
固摄失职,津液外泄 防御无能,抗邪无力
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浮 虚软
气虚
方解
君 黄芪二两(30g)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臣 白术二两(30g) 健脾益气 佐 防风一两(10g) 祛风邪
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
临床运用
1
表虚自汗不止,可酌加牡蛎、 浮小麦、五味子;自汗较重者,可加 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
临床运用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 病、脱虹、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 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振及 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 科之眼险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 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生脉散《医学启源》
君 人参五分(15g) 益气生津,大补肺气 臣 麦冬五分(15g)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七粒(10g) 敛肺止汗
2
若兼痰湿内阻,咳嗽痰多者, 可加陈皮、半夏以燥湿化痰,即六 君子汤;
临床运用
1
若兼寒湿中阻,气机不畅者,可 加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以行气畅 中,和胃止呕, 即香砂六君子汤。
2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 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 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 砂仁、桔梗
2
本方亦可酌加疏风通窍之辛夷 花、苍耳子、白芷等,用治现代医 学的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临床运用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 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 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 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同治自汗之别
方名 桂枝汤 玉屏风散
主治证 病因病机 治则 组方配伍
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症状解析
食少 便溏 四肢无力
胃虚不纳,浊阴不降 脾虚不运,清阳不升
脾胃气虚,不生气血
方解
人参——补中益气,强壮脾胃为君 白术——补脾燥湿,益胃和中为臣
茯苓——渗湿健脾,以防滞腻为佐 补气健脾基本方
炙草——调和诸药,补中健脾为使
临床运用
1
若兼气滞而胸脘满闷者,可加 陈皮以行气化滞即异功散;
主治
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 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 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 痢,崩漏等。
症状解析
发热自汗, 渴喜温饮
少气懒言, 面色光白
子宫下垂, 脱肛久泻
脾湿下流,郁遏下焦阳气 清气下陷,气血无以生化 气虚而陷,阳气无力升举
方解
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为君
参术炙草——大补元气,燥湿健脾 为臣
陈皮当归——理气调中,和血调营
为佐Biblioteka 补中益气升举清阳 甘温除热之剂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升散火郁
为使
临床运用
1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半 夏、羌活、独活、防风、白芍、茯苓、 泽泻、黄连、生姜、大枣等名升阳益 胃汤
2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当归、陈皮、 白术 , 加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 等名益气聪明汤
黄芪
常用方药
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 等配伍行气药如木香、陈皮组成方剂。
四君子汤
张璐:“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 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 德,故为君子。”本方药物四味,皆平和之 品,不热不燥,平补不峻,以益气健脾和胃, 故名四君子汤。”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挟湿证。饮食不化,胸 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 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 脉虚缓。
方解
君 人参、白术、茯苓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臣 山药、莲子肉 益气健脾
白扁豆、薏苡仁 健脾渗湿止泻
佐 砂仁 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桔梗 宣利肺气,载药上行
使 炒甘草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补益剂
概念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 剂。(常用药:人参、当归、熟地、附子等)
人参
适应证
气 虚 血虚 气血双虚
人体虚损证
阴虚 阳虚 阴阳两虚
气虚(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血虚(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虚
(八珍汤、炙甘草汤)
分类
阴阳两虚
(地黄饮子)
阴虚(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阳虚(肾气丸)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别虚实真假
辨
辨清虚证实质
证
辨清具体病位
使用注意事项
2.用药
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 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3.用法
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
第一节 补气
适应症
适用于脾肺气虚证。面色晄白,语言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 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人 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分 右为细 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 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 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功用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晃白,
主治 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
脉细、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当归
白芍
常用方药
常用补血药,如当归、白芍、熟地、 阿胶等配伍补气药如人参、黄芪和行气药 如木香、陈皮组成方剂。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治外伤瘀血作痛 。”
功用
风邪伤卫,解肌发 桂枝为君,
卫强营弱 表,调 配芍药、姜、
外感风寒 (营卫不 和营卫 枣既解肌发
表虚自汗 和)(实
表,又敛阴
中挟虚)
和营而调和
营卫
表气虚弱 补气固 黄芪为君,
表虚自汗
(营卫不 和)(实
表,止 汗
配白术补佐 防风,兼以
中挟实)
祛风
第二节 补血
适应症
适用于营血亏虚的病证。症见面色萎黄、 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 失眠、舌淡、
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 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 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主治:“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晄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 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本方能益气升阳,调补中焦脾胃, 故名补中益气汤。
方源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 胃乃伤。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 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功用 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气虚发热证。
主治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
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症状解析
自汗恶风 易感风邪
固摄失职,津液外泄 防御无能,抗邪无力
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浮 虚软
气虚
方解
君 黄芪二两(30g) 大补脾肺之气,固表止汗 臣 白术二两(30g) 健脾益气 佐 防风一两(10g) 祛风邪
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 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
临床运用
1
表虚自汗不止,可酌加牡蛎、 浮小麦、五味子;自汗较重者,可加 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
临床运用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 病、脱虹、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 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振及 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 科之眼险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 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生脉散《医学启源》
君 人参五分(15g) 益气生津,大补肺气 臣 麦冬五分(15g) 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佐 五味子七粒(10g) 敛肺止汗
2
若兼痰湿内阻,咳嗽痰多者, 可加陈皮、半夏以燥湿化痰,即六 君子汤;
临床运用
1
若兼寒湿中阻,气机不畅者,可 加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以行气畅 中,和胃止呕, 即香砂六君子汤。
2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 虚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 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 砂仁、桔梗
2
本方亦可酌加疏风通窍之辛夷 花、苍耳子、白芷等,用治现代医 学的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临床运用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 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 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 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同治自汗之别
方名 桂枝汤 玉屏风散
主治证 病因病机 治则 组方配伍
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症状解析
食少 便溏 四肢无力
胃虚不纳,浊阴不降 脾虚不运,清阳不升
脾胃气虚,不生气血
方解
人参——补中益气,强壮脾胃为君 白术——补脾燥湿,益胃和中为臣
茯苓——渗湿健脾,以防滞腻为佐 补气健脾基本方
炙草——调和诸药,补中健脾为使
临床运用
1
若兼气滞而胸脘满闷者,可加 陈皮以行气化滞即异功散;
主治
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 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 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 痢,崩漏等。
症状解析
发热自汗, 渴喜温饮
少气懒言, 面色光白
子宫下垂, 脱肛久泻
脾湿下流,郁遏下焦阳气 清气下陷,气血无以生化 气虚而陷,阳气无力升举
方解
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为君
参术炙草——大补元气,燥湿健脾 为臣
陈皮当归——理气调中,和血调营
为佐Biblioteka 补中益气升举清阳 甘温除热之剂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升散火郁
为使
临床运用
1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当归、加半 夏、羌活、独活、防风、白芍、茯苓、 泽泻、黄连、生姜、大枣等名升阳益 胃汤
2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当归、陈皮、 白术 , 加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 等名益气聪明汤
黄芪
常用方药
常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 等配伍行气药如木香、陈皮组成方剂。
四君子汤
张璐:“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 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 德,故为君子。”本方药物四味,皆平和之 品,不热不燥,平补不峻,以益气健脾和胃, 故名四君子汤。”
方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挟湿证。饮食不化,胸 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 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 脉虚缓。
方解
君 人参、白术、茯苓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臣 山药、莲子肉 益气健脾
白扁豆、薏苡仁 健脾渗湿止泻
佐 砂仁 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桔梗 宣利肺气,载药上行
使 炒甘草 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补益剂
概念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 剂。(常用药:人参、当归、熟地、附子等)
人参
适应证
气 虚 血虚 气血双虚
人体虚损证
阴虚 阳虚 阴阳两虚
气虚(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血虚(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虚
(八珍汤、炙甘草汤)
分类
阴阳两虚
(地黄饮子)
阴虚(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阳虚(肾气丸)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别虚实真假
辨
辨清虚证实质
证
辨清具体病位
使用注意事项
2.用药
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 以资运化,使之补而不滞。
3.用法
慢火久煎,务使药力尽出。
第一节 补气
适应症
适用于脾肺气虚证。面色晄白,语言低微,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 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人 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分 右为细 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 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 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功用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面色晃白,
主治 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
脉细、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当归
白芍
常用方药
常用补血药,如当归、白芍、熟地、 阿胶等配伍补气药如人参、黄芪和行气药 如木香、陈皮组成方剂。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治外伤瘀血作痛 。”
功用
风邪伤卫,解肌发 桂枝为君,
卫强营弱 表,调 配芍药、姜、
外感风寒 (营卫不 和营卫 枣既解肌发
表虚自汗 和)(实
表,又敛阴
中挟虚)
和营而调和
营卫
表气虚弱 补气固 黄芪为君,
表虚自汗
(营卫不 和)(实
表,止 汗
配白术补佐 防风,兼以
中挟实)
祛风
第二节 补血
适应症
适用于营血亏虚的病证。症见面色萎黄、 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 失眠、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