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安排学生考场设计
考试计划书(16篇)

考试计划书(16篇)考试计划书(精选16篇)考试计划书篇1一、本班学情分析:1、两班共有学生107人,其中一班53人,女生54人。
2、两班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两班学生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
从一学期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复习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习内容: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四单元:比的认识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九年级中考质量分析-九年级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组织与阅卷情况4月28、29日,进行期中质量检测。
本次考试组织严密,教导处统一安排考务,九年级共设5个考场,学生在年级内部交叉安排考号,交换座位。
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加强巡视力度,因此学生考试纪律良好。
试卷由教导处统一装订,并由备课组集体阅卷,保证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本次考试,学校采用联考试卷。
试题难度中等。
试题质量较高,覆盖面广,兼顾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
三、考试成绩分析从考试成绩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大部分学科班与班之间成绩比较均衡,无论从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都非常接近,但也有个别学科成绩不平衡,有一定的差距。
期中考试分班成绩统计表已经上传到年级组QQ群,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拿出改进措施。
2.整体来看,班与班成绩比较平衡,差距不大。
(二班的五科合格率与其他四个班稍有差距)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层面:1.有些学生的基础差(七八年级的知识欠账大),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学生考试技巧单一、审题不认真、书写质量整体不高、考试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教师层面:1.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辅导和考试成绩,教师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缺少计划,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把握;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训练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2.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
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部分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3.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4.教师教学理念没有更新,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还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5.备课组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组织形式按照中心学校统一安排我校于11月6、7日进行了期中检测。
本次检测由中心学校和我校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交叉监考,阅卷采用流水线,学校统一筹算分数,确保考试的真实性。
现将我校本次期中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成绩统计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个位数的。
全校的数学科目的及格率、优秀率几乎没有达到中心学校规定的要求,仅只有的数学(及格率为87%,超出2%,优秀率为31%,超出6%)、二年级的数学(及格率为89%,优秀率为38%)达到中心学校要求。
五年级语文成绩进步很大,而且不差上下,三年级数学优于语文,及格率几乎达到100%,优秀率达93%。
总体来说,语文科进步较大,特别是一、二、五年级语文;数学科也有所进步,科成绩进步较大。
各年级中,三、四、五成绩较好,一、二年级成绩居中,六年级各科成绩较差,特别是数学与全学区平均分差距很大,对我校综合成绩影响较大。
三、试题分析1、语文本次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学生全面分析、技能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测试。
阅读、习作题的检测比较灵活;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各年级均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看拼音写词语,组词、成语填空、课文默写和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项,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一般得分率都在80—90%以上;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分析、习作,学生的得分率低于70%;有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得分率较低,有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以后各年级都要加强课外阅读。
2、数学本次试卷所出的试题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
学校半期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半期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第一部分:命题工作一、指导思想为了使本次各年级半期考试能够顺利有序进行,更好地检测学生对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老师教学的考核,特制定以下方案:二、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纪检监督:XXX成员:XXXXXXXXX三、命题的原则及范围1、本次半期考试实行交叉命题的方式进行。
2、被安排命题的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参考答案、预估分打包上交教务处处。
3、半期考试属秘密级别,对泄露或丢失试题的违纪行为,按学校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命题人对试题命题质量负责,凡由于试题命题原因使该科目考试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的,由命题人员承担责任。
4.本次各科命题具体说明表如下:四、考试时间及要求安排如下:1.本次七、八年级半期考试定在2020年XX月XX日、XX日两天进行。
2.双向细目表由各学科备课组长完成。
第二部分:考试工作一、组织机构主考:巡视:学生违纪处理:主考:副主考:考务:二、工作职责1、主考:负责本次考试的全面协调工作。
2、副主考:负责安排学生按教务处的规定对本年级考场进行布置,管理监考人员的到场情况和掌握考试时间,发放各科考试的试卷、答题卡、条形码(培训监考教师让学生把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框内,不要斜着贴、倒着贴、反着贴,避免造成扫描时不能识别的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教务处;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理,每场考试不定时巡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对英语听力播放设备的安排处理;开考后15分钟内将各考场试卷出现的异常问题反馈给教务处,以便于及时处理,负责自己所管理考场的质检工作并签字。
3、巡视人员:负责巡视监督本次期末考试,并解决、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考务人员提前30分钟来教务处保密室领出试卷后,并将试卷送到考务办公室,每科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送到教务处扫描,每场教师监考签到表、巡视记录表、考场记录质检表交回教务处。
三、考试的纪律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本次半期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良好的考试秩序,提倡诚信考试,现将这次考试相关事项要求如下:1、本次半期考试实行七、八年级交叉监考,请各位监考教师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发现学生有作弊倾向时,应及时提醒、制止,避免学生犯错误,对已经作弊的学生,监考教师应保留证据并立即停止其考试。
课程考试实施细则.doc

课程考试实施细则课程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其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对于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考试考查的组织管理工作,完善考试工作的各种环节,使考试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细则。
一、考试组织1、考试类型分为平时考试、期屮考试、期末考试以及补考。
(1)平时考试:平时考试包括单元检测、月考、阶段考等多种形式,由任课教师自己组织,随堂进行。
任课教师把平时提问,批改作业的成绩也可作为一种平时成绩。
一门课平时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及格,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
(2)期屮考试:主干课程每学期应组织一次期屮考试(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和毕业生的最后一学期不进行期中考试)。
其他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行确定。
期中考试由教研组组织,并严格按教学大纲进行。
期中考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3)期末考试:期末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类进行。
期末考试的科目由教务处确定,并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查课在教研组主持下进行,并要求在全校期末考试开始前结朿。
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并报教务处批准。
考查课与考试课应同样严格要求。
(4)补考:因期末考试不及格或由学校批准缓考者都要参加补考。
补考i般在下个学期考学后每二周内进行。
补考试题采用考试吋已命出的A卷或B卷题,不得考前另行出题,不得随意改动或降低评分标准。
补考试场设置、监考人员配备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补考试卷由各组负责,试卷一律送教务处留存备查。
无故不参加补考的学生按旷考论处。
补考不及格时,毕业前再给一次补考机会。
结业生的补考工作在毕业后一年内进行。
上述两类补考均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命题与评卷。
2、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答辩、讲演、操作等多种形式, 笔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半开卷等方式,考试方式由任课教师与教研组根据课程和高低年纪特点确定,但由全校统一组织的考试,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
建兴中学2012-2013上期中检测安排

建兴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工作安排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办法之一,也是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数据的一条途径。
有利于加强和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法和学法。
为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特作如下工作安排:一、考场安排(一)考场设置:本次检测实行单人单座,班级交叉坐考,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共设11个考场:九(1)班(43人),九(2)班(43人),九(3)班(40人),九(4)班(44人),八(1)班(54人),八(3)班(54人),八(4)班(55人),七(1)班(52人),七(2)班(52人),七(3)班(51人),七(4)班(51人)。
(二)考场布置: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三)考生安排:九(1)班:九年级座号为1—43的考生;九(2)班:九年级座号为44—86号的考生;九(3)班:九年级座号为87—126号的考生;九(4)班:九年级座号为127—170号的考生;八(1)班:八年级座号为1—54号的考生;八(3)班:八年级座号为55—108号的考生;八(4)班:八年级座号为109—163号的考生;七(1)班:七年级座号为1—52号的考生;七(2)班:七年级座号为53—104号的考生;七(3)班:七年级座号为105—155号的考生;七(4)班:七年级座号为156—206号的考生。
三、要求及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以座位号坐考,座位号必须按顺序安排。
2.考前辅导按惯例进行。
晚自习由第二天开考科目各分两或三节,每次开考前这段时间由所开考科目的教师负责。
3.英语听力由英语组统一制作由学校广播系统统一播放。
4.监考教师领卷按惯例执行,提前20分钟领卷,交卷时间均为终了时间。
5.监考教师严格按学校安排进行监考,不得擅自调换,监考期间一律关闭手机,严禁携带报刊、杂志等进考场,自始至终忠于职守,不得离开考场,不得做与监考无关的事。
违者按《建兴中学岗位津贴考核分配办法》累计处理。
陈中实验学校考试规程

晨钟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007号陈中实验学校考试规程在民促法实施后发展时代,在双减政策强监控下,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已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的核心就是教学高质量,教学的高质量主要由备、讲、辅、批、考、评、纠等教学常规决定,其中考试是教学常规中的重要一环,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建立总校、校区、教研组、教师四级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为了端正考风,以考风正教风、正学风,特围绕考试组织流程、考试管理流程、违纪处罚流程三个视角,尤其是对命卷、审卷、印卷等考试全流程进行了规范,出台拟定了《陈中实验学校考试规程》。
一、考试组织流程1.命卷(1)期中阶段练习、期末考试由总校统一安排命题,月结由校区命题,周练由年级备课组命题。
(2)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期末考试均采用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的试卷,特殊情况需要校区自行命题时,另行通知。
(3)各校区积极探索一二年级非纸面考试的方式方法,九年级积极研究河南中招命题的动向趋势。
(4)总校与命题人签订保密协议。
(5)命题基本要求:1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教材的基础地位。
2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占比较大,控制难度,调节区分度,保证信度。
3科学规范,语言简洁,长度适中。
4突出重点,兼顾覆盖面。
5加强与生活实际问题和时代的联系,背景设计力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6力争原创,避免陈题,不照搬资料,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6)考试结束后要对命题进行评价,评价纳入对命题人的考核,总校根据命题质量颁发“命题资格证”,未来各校区教师持证命题。
2.审卷(1)总校与审卷人签订保密协议。
(2)对所命试卷要建立审卷制度,审卷要求如下:1题量是否合适(验卷人试做,三四年级教师做题时间乘以1.5,五六年级教师做题时间乘以1.2,最后再加上10-15分钟检查时间)2题的梯度:难、中、易三类题的比例是否合适。
3是否有误:知识、经验、常识。
4是否超标或超进度。
5是否符合课改命题原则。
成绩分析班会4篇-主题班会

成绩分析班会4篇-主题班会成绩分析班会第1篇这次班会开展的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
这次是以各个班委为代表分析上一学期班级中各方面问题,首先,纪委为我们分析了上学期的总体纪律状况,我们基本都持续着良好风气,所有同学都能遵规守纪;生委则列举了班里同学一系列的获奖情況与暑期实践状况: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个别同学也利用了暑假时间参与了实习工作,可谓无论在学习学术获奖状况上还是在工作实习中,我们班都呈现出了用心向上的景象,同时也能够看出大多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必须的规划!紧之后,学委为我们分析了上学期各科成绩的优劣方面以及班级同学成绩排行情況,有些同学依然持续着优异成绩,但有的同学已经默默努力脱颖而出,在这种氛围里,相信成绩依旧不那么理想的同学在下次的考试中也会有所突破。
此次班级的成绩排行为专业排行的第三,即使还不是很好,但也不失为一个良好兆头,如果我们继续努力,班级未来的进步空间就会很大;此外,还涉及到班级四六级透过率问题,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已经透过四级冲刺着六级,但在这次成绩分析报告中所呈现的的四六级透过率却并没有太大突破,在这一方面,大家还应多放些心思,努力创造佳绩。
然后就是我们班长大大的总结性讲话,他们为上学期的班委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推荐,同时呼吁同学们,期望大家能更好的配合班委工作,一齐构建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不管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都能够继续奋发向上。
在新的学期里,班长也给出了寄语:期望大三的我们能够更加成熟地做人做事,三思而后行。
一齐努力奋斗,一齐迈步向前,迎向我们的时代。
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大家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成长!更有意义的是,这天是教师节,在我们的祝福声中班长为辅导员送上了教师节礼物。
最后,我们亲爱的辅导员在学习上、在考证上、在实习上、在考研上等都给予我们必须的讲解以及指点。
虽然讲的时间不长,却让我有一种信念在心底悄悄萌芽,相信同学们也都有所感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会不会想自己在过完最后一个能够好好学习的大三之后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想考证充实自己同学会不会想自己就应考什么证、什么证才是自己需要的,想实习锻炼自己的同学会不会开始想好好打造简历把握身边工作机会,而想考研的同学会不会想自己感兴趣的要考的是哪个方向、并进行各种攻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va环境下交叉编排考场的实现2015/5/5安龙一中贺永利摘要:许多学校在正式考试场合中常用年级交叉方式编排考场,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彼此抄袭试卷的可能性,同时可以节约时间、空间和人力。
这里所指的交叉编排考场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年级分隔,二是班级分隔。
同时,必须有一些条件:一是分科属性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文科与理科不能分在一个考场;二是考场人数要和班级人数一致,目的是不用增加配置桌凳。
实现的核心是算法。
本文阐述在java环境下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实现交叉编排考场。
关键字:交叉编排考场java正式考试场合,许多学校常用年级交叉方式编排考场,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彼此联合作弊的可能性,同时可以节约时间、空间和人力。
这里所指的交叉编排考场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年级分隔,二是班级分隔。
与此同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分科属性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文科与理科不能分在一个考场;二是考场人数要和班级人数一致,目的是不用增加配置桌凳。
究竟如何实现这种想法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算法:下面,我们需要用Java语言来实现这一算法。
定义函数//考试管理public static List<Hashtable>addTestStudent(List<Hashtable> stulist,Hashtablehashclass,String gname1,String gname2) throws SQLException{ 传递参数说明:1、stulist是由Hashtable组成的学生对象列表,由jsp文件传入;2、hashclass是班级名称与班级编号对应的哈希表;3、gname1和gname2年级名称字符串。
函数体://从学生列表中提取年级分科名称列表List<Hashtable> subnamelist=gettype(stulist,"年级分科");//班级名称列表List<Hashtable> clnamelist=gettype(stulist,"班级名称");以上两句调用了自定义的函数,该函数有List<Hashtable>类型的参数和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字段参数field,返回一个List。
Subnamelist将获得带有唯一年级分科信息的链表,用于识别和区别年级分科;clnamelist将获得带有唯一班级名称信息的链表,用于识别和区别班级名称;该函数体如下:public static List gettype(List<Hashtable> list,String field) throws SQLException{//返回的班级学科成绩汇总链表List<Hashtable> resultlist = newArrayList<Hashtable>();//标记链表:保存已经计算过的信息List strlist=new ArrayList();for(int i=0;i<list.size();i++){Hashtable hash =list.get(i);String str=dealstring((String)hash.get(field));if(strlist.contains(str)) continue;else{strlist.add(str);resultlist.add(hash);}}//返回结果汇总链表return resultlist;}接下来的操作://班级链表List<List> cllist=new ArrayList();//存储年级分科链表的链表List<List> wholelist=new ArrayList();//班级数计数int count=0;以上cllist和wholelist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List。
接下来将是根据获取班级名称组织班级学生:while(count<clnamelist.size()){String clname=(String)clnamelist.get(count).get("班级名称");//年级分科链表List<Hashtable> sublist=new ArrayList();for(int i=0;i<stulist.size();i++){//一个班级链表,存一个班级学生Hashtable hash=stulist.get(i);String cl=(String)hash.get("班级名称");//比较相同时,添加if(cl.contains(clname)){//print(clname+learnno+sub);sublist.add(hash);}}cllist.add(sublist);count++;}下面是重新组织学生,也就是班级学生交叉起来。
操作过程是分别从同类班级中取出第一、第二、第三……直到班级学生结束。
//存储年级分科链表的链表List<List> wholereformlist=new ArrayList();//班级学生分散for(int i=0;i<wholelist.size();i++){//重组链表List<Hashtable> reformlist=new ArrayList();//年级分科链表List<List> sublist=wholelist.get(i);//类学生数计数int subcount=0;for(int j=0;j<sublist.size();j++){List<List> list=sublist.get(j);subcount+=list.size();}print(subcount);//类学生数计数int stucount=0;//班级学生指向int m=0;//重组学生for(int j=0;stucount<subcount;){//得到一个班级对象List<List> list=sublist.get(j);if(m<list.size()){Hashtable hash=(Hashtable)list.get(m);String clname=(String)hash.get("班级名称");String sub=(String)hash.get("年级分科");String learnno=(String)hash.get("学号");reformlist.add(hash);stucount++;}j++;if(j==sublist.size()) {m++;j=0;}}wholereformlist.add(reformlist);}下面按年级分为两组://A组List<Hashtable> alist= new ArrayList();//B组List<Hashtable> blist= new ArrayList();//分组for(int i=0;i<wholereformlist.size();i++){ List<Hashtable>reformlist=wholereformlist.get(i);Hashtable hash=reformlist.get(0);String gname=(String)hash.get("年级名称");//print(reformlist.size());//寻找A标志if(gname.contains(gname1)){for(Hashtable hasha:reformlist){alist.add(hasha);}}//寻找B标志else if(gname.contains(gname2)){for(Hashtable hashb:reformlist){blist.add(hashb);}}}最后的操作是排入考场的过程:List<Hashtable> kclist=new ArrayList();//A指针int ap=0;//B指针int bp=0;count=0;//排入考场while(count<clnamelist.size()){//考场计数int kccount=0;//考场人数int kcsum=0;String clname=(String)clnamelist.get(count).get("班级名称");String clno=(String)hashclass.get(clname);for(int i=0;i<cllist.size();i++){List<Hashtable> list=cllist.get(i);Hashtable hash=list.get(0);String classname=(String)hash.get("班级名称");if(clname.contains(classname))kcsum=list.size();}print("alist.size()"+alist.size());print("blist.size()"+blist.size());int seatno=0;while(kccount<kcsum){seatno++;//若有学生if(ap<alist.size()||bp<blist.size()){//若A有学生if(ap<alist.size()){kccount++;Hashtable hash=alist.get(ap);hash.put("考场号", clno+clname);hash.put("座位分组","A");hash.put("座位号",seatno);kclist.add(hash);ap++;}//若B有学生,加第二个需要判断考场计数值if(bp<blist.size()&&kccount<kcsum){kccount++;Hashtable hashb=blist.get(bp);hashb.put("考场号", clno+clname);hashb.put("座位分组","B");hashb.put("座位号",seatno);kclist.add(hashb);bp++;}}//考场未排满,同样计数,以结束循环else kccount++;print(clname+count);}count++;}print("开始返回");return kclist;}至此,函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