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07 电联毛华超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

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

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

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

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

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

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历史与发展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历史与发展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历史与发展一、历史的前奏静磁现象和静电现象:公元前6、7世纪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以及摩擦生电等现象。

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磁体和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磁体》的论文。

使磁学从经验转变为科学。

书中他也记载了电学方面的研究。

静电现象的研究要困难得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稳定的静电和对静电进行测量。

只有等到发明了摩擦起电机,才有可能对电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时人类才开始对电有初步认识。

1785年库仑公布了用扭秤实验得到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使电学和磁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

1780年,伽伐尼发现动物电,1800年伏打发明电堆,使稳恒电流的产生有了可能,电学由静电走向动电,导致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于是,电学与磁学彼此隔绝的情况有了突破,开始了电磁学的新阶段。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首先对电磁作用力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科学家安培,他在得知奥斯特发现之后,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提出了右手定则,并用电流绕地球内部流动解释地磁的起因。

接着他研究了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律。

与此同时,比奥 沙伐定律也得到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统一性。

法拉第坚信电磁的近距作用,认为物质之间的电力和磁力都需要由媒介传递,媒介就是电场和磁场。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使电流的测量成为可能。

1826年欧姆(Georg Simon Ohm,1784—1854)因而确定了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

及至1865年,麦克斯韦把法拉第的电磁近距作用思想和安培开创的电动力学规律结合在一起,用一套方程组概括电磁规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测了光的电磁性质,终于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二次理论大综合。

爱因斯坦在纪念麦克斯韦100周年的文集中写道:“自从牛顿奠定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的变革,是由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的发展史与物理学家

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的发展史与物理学家

⑤1687年,牛顿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
⑥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 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⑦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 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有局限性, 不适①18世纪中,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 负电荷的概念; ②18世纪7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 了库仑定律; ③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先引 入“场、线”的概念,提出用电场线、 磁感线描述电、磁场; ④19世纪初,意大利人伏打发明了伏打电 池,人们开始获得持续电流;
⑤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电流的磁效应,打开了寻找电和磁联系 的大门; ⑥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 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⑦19世纪20年代,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 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此力称为 安培力; ⑧19世纪末,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首先提 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的观点, 此力称为洛仑兹力;
力学的发展史与物理学家
①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科学推 理论证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 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推 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②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斜面实 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③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出牛顿三大 运动定律 ; ④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 三大定律;
⑨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总结出 电磁感应定律; ⑩1833年,楞次确定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11 19世纪中,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
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光是 一种电磁波; 12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赫兹 振子”实验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原子、原子核物理学展史

电磁理论发展历史

电磁理论发展历史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
三、赫座里程碑。赫兹 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 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 术的新纪元。随着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的实验 和1887年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推翻了光以太的存 在,赫兹改写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将新的发现纳 入其中。通过实验,他证明电信号象詹姆士· 麦克 斯韦和迈克尔· 法拉第预言的那样可以穿越空气, 这一理论是发明无线电的基础。他注意到带电物 体当被紫外光照射时会很快失去它的电荷,发现 了光电效应 (后来由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给予解 释)。
电磁理论发展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理论 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 法拉第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 家,也是著名的自学 成才的科学家。 1831法拉第发现第一块 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 路时,线路内就会有 电流产生,这个效应 叫电磁感应。一般认 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 大的贡献。
Michael Faraday 公元1791~公元1867
一、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又 称磁电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 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 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 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 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 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 生电场。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

的政治家、作家和科学家.其他的发明还有:富兰克林炉,双焦 眼镜,玻璃口琴等.在费城时,他组织了讨论俱乐部,后来发展成 为美国哲学学会(至今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科学学会之一).他 还帮助建立了一所学院,后来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
18世纪后期开始电荷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
8. 1776年,普里斯特利发现带电金属容器内表面没有电荷,猜 测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似的规律。
17. 1750年富兰克林已经观察到莱顿瓶放电可使钢针磁化,甚至 更早在1640年,已有人观察到闪电使罗盘的磁针旋转,但到19世 纪初,科学界仍普遍认为电和磁是两种独立的作用。
18. 丹麦的自然哲学家奥斯特接受了德国哲学家康德和谢林关于 “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与磁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经 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在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当电流通过 导线时,引起导线近旁的磁针偏转。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开拓了电 学研究的新纪元。
电磁学发展简史
1. 公元前585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记载了用木块摩擦过的 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天然磁矿石吸引铁 .在以后 的2000年中, 静电的研究进展甚少,静磁的研究相对较多,因 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和测量静电.
在中国,西汉末年已有玳瑁经摩擦后能吸引细小物体的 记载;晋朝时进一步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
2. 1600年,英国女王伊利莎白的御医吉尔伯特在<<磁石论>> 中对磁石的各种基本性质系统的定性描述。他还发现很多物体 经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
3. 大约在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 机。在静电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19世纪霍耳茨 和推普勒分别发明感应起电机后才被取代。
21.1826年,欧姆:欧姆定律(卡文迪许早几十年得到,但未发表).

0-电路分析基础绪论

0-电路分析基础绪论

0-电路分析基础绪论电路分析基础ClicktoaddTitle电路分析基础制作人:李丽敏1323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ClicktoaddTitleClicktoaddTitle0.绪论0.1电磁理论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史0.2电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和学习方法0.30.1电磁理论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简史一、电磁学发展简史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因发表《论磁》一书而被誉为“电学之父”。

1746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开始研究电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

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得出了历史上最早的静电学定律——库仑定律。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制成伏特电池。

为动电研究打下基础,推动了电学的发展。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在电与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825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提出安培定律,为电动机的发明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奠定了电动力学的基础。

1826年德国科学家欧姆在多年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的新纪元。

1832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了电的自感现象。

亨利还发明了继电器、无感绕组等。

1833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现了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说明电磁现象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有线电报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1845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提出了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被称为“电路求解大师”。

1853年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电路中的等效发电机原理。

论证了能量转换的规律性。

1864年英国特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为电路理论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提出了发电机的原理,完成了第一台直流发电机,从此电气化时代开始了。

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灯泡。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电磁学发展史简述

绪论一、电磁学发展史简述1概述早期,由于磁现象曾被认为是与电现象独立无关的,同时也由于磁学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如近代磁性材料和磁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效应和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等等,使得磁学的内容不断扩大,所以磁学在实际上也就作为一门和电学相平行的学科来研究了。

电磁学从原来互相独立的两门科学(电学、磁学)发展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完整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实验发现,即电流的磁效应和变化的磁场的电效应。

这两个实验现象,加上麦克斯韦关于变化电场产生磁场的假设,奠定了电磁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发展了对现代文明起重大影响的电工和电子技术。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个理论支配着一切宏观电磁现象(包括静电、稳恒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电磁波等等),而且在于它将光学现象统一在这个理论框架之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思想。

电子的发现,使电磁学和原子与物质结构的理论结合了起来,洛伦兹的电子论把物质的宏观电磁性质归结为原子中电子的效应,统一地解释了电、磁、光现象。

和电磁学密切相关的是经典电动力学,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

一般说来,电磁学偏重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从广泛的电磁现象研究中归纳出电磁学的基本规律;经典电动力学则偏重于理论方面,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研究电磁场分布,电磁波的激发、辐射和传播,以及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电磁问题,也可以说,广义的电磁学包含了经典电动力学。

2电学发展简史“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

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

高三物理学史《电磁学的发展历史》课件(共52张PPT)

高三物理学史《电磁学的发展历史》课件(共52张PPT)
圈中也产生了电流。法拉第将这些现象与静电感应类比,把这些
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
32
法拉第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如下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闭合电路的磁 通变化率成正比。
感应电动势用 表示,即 (负号反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这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直到70年代才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代替。此 外伏打电池也促进了电镀的发展,电镀是1839年由西 门子等人发明的。
23
3.2 电磁学的建立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变的又一重要性质,推 动了电磁学理论的的发展。
在应用方面,为大规模地利用电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记载了电学方面的研究。
6
盖利克和起电机
盖利克 起电机
最早的静电起电机出现在17世纪,O.von.盖利克 利用摇柄使一个硫磺球(后改用玻璃球)迅速旋转 ,用人手(或皮革)与之摩擦起电。
到19世纪,这种摩擦起电机为感应起电机所取代。
7
18世纪电的研究——电流趣闻
斯蒂芬·格雷 (Stephen Gray)
闪电可以使罗盘的磁针旋转
24
奥斯特实验
在1820年4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当电流 通过导线时,引起导线近旁的磁针偏转。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Hans Christian Oersted,
1777—1851)
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 25
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 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
安培研究电流相互 作用的仪器 28
即两个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就是著名的安培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这种主张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可以
说吉尔伯特是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者。
电磁学发展史
• 1663年,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
• 1720年,英国牧师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 • 1733年,杜非分别了两种电:松脂电和玻璃电;
• 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了正电、负电的概念一直 沿用至今。
电这个神奇的精灵总是一闪而逝,与对它好奇, 并热心研究它的人捉迷藏,但它还是没有逃过人 类智慧——终于有一天,人们在莱顿瓶里捉住了 它· · · · · ·
电磁学发展史
安德烈· 玛丽· 安培
(1775年—1836年),法国 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 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化学 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 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电磁学发展史
1820年奥斯特发表了关于电流磁效应的报告,这引 起了法国学术界的震动。安培听了奥斯特的实验细节的 报告后,第二天就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且发现了电 流的方向和它的磁场的方向有着一定的规律,可以用右 手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安培定则或右手螺旋 定则。 安培进一步想,既然电流周围产生了磁作用,假如 把两根通电导线放在一起,那么这两股电流各自产生的 磁场也会相互施加作用力。安培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证 实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推算出了这种力所 遵循的数学公式,于是一条完整的定律便诞生了,这就 是安培定律。
电磁学发展史
3.异种电荷的引力测量——库仑电摆实 验
和单摆类比: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作用力反比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 所以地面上的单摆的摆动周期正比于 摆锤离地心的距离,若电荷间的引力 也遵循距离平方的反比关系,则由带 电体间引力产生的物体的摆动,其摆 动周期T必定也正比于两带电体之间的 距离r,从而设计电摆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三、电生磁
自吉尔伯特开始以来的二百多年,电和磁 一直是毫无关系的两门学科,围绕电与磁寻找 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成为一种潮流。1820年,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继泰勒斯2400年
之后,建立了电与磁的联系。
电磁学发展史
“顿牟缀芥,磁石引针”说明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性; 电力与磁力都遵守平方反比定律,说明它们有类似的规律。 但电与磁有没有联系呢? 17世纪初,吉尔伯特断言,他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库仑也持相同观点。 1731年一名英国商人的一箱新刀在闪电过后带上了磁 性;
电磁学发展史
从定性到定量——库仑定律的发现
(1) 库仑生平(1736-1806) 法国人。 1779年因研究磁石问题获奖励, 1781年因关于摩擦的研究获法国科学院 奖励,同年因论述扭力的论文被选为法 国科学院院士。
电磁学发展史
2. 同种电荷的斥力测量——库仑的扭 秤实验 由于金属丝的扭力正比于扭转 角,将扭丝悬挂起来,通过扭转角 的大小即可测量电荷间作用力的大 小,其精度可达万分之一格令, 1785年库仑据此制成电秤,用以测 定电力,叫作库仑扭秤。但对于异 种电荷,由于两球相吸,接触后电 荷中和,无法继续进行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莱顿瓶
1745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教授马森 布洛克(Musschenbrock)发现了莱顿瓶, 为贮存电荷找到了一个方法。
莱顿瓶就是一个玻璃瓶,在瓶里和瓶外分 别贴有锡箔。瓶里锡箔通过金属链与金属 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 莱顿瓶的实质就是一个电容器! 在物理上第一次有办法获取较多的电荷, 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电磁学发展史
奥斯特的发现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相互矛 盾的。在牛顿力学中,自然界的力只能是作用于物 体连线上的吸引或排斥力,即直接推拉性质的“中 心力”。而奥斯特发现的却是一种“旋转力”。他 称之为“螺旋线”,实际上就是关于磁的横向效应 或电流所引起的涡流磁场的直观描述,是“场”的 思想的开端。奥斯特第一个揭示出了电与磁之间的 内在联系,为电流计、电报和发电机的发明制造开 辟了道路,并为电磁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磁学发展史
现象:麻绳上得纤维向四周自立,犹如“怒发冲冠”, 铜钥匙可以给莱顿瓶充电,与摩擦电性质完全相同。 小插曲:为了验证“地电”与“天电”的相同处,富 兰克林想到雷可以击死动物,于是他就实验用“地电” 去击杀火鸡,结果被电打昏了。苏醒后,却不介意地 说:“我本想用电杀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了一 个傻瓜。”然而,风险是的确存在的。1753年,俄国 的利赫曼在做大气放电实验时不幸中电身亡,为科学 献身。 富兰克林的工作,揭开了雷电的奥秘,统一了 “天电”和“地电”,震惊了科学界;富兰克林还将 其发现转化为应用——避雷针诞生了。
吉尔伯特在物理学中的贡献是开创了电学 和磁学的近代研究 1600年他发表了一部巨著《论磁》,系统地总结和 阐述了他对磁的研究成果。使他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了不 朽的位臵; 书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大磁石,并且详细地阐 述了罗盘的磁倾角问题。
电磁学发展史
吉尔伯特对电学方面的研究
认真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 不仅存在于琥珀上,而且存在于硫磺,毛皮,陶瓷,火 漆,纸,丝绸,金属,橡胶等是摩擦起电物质系列。把 这个系列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 质将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将带负电。
电磁学发展史
十三世纪前后,欧洲学术复兴,通过实验研 究自然规律蔚然成风。当时通过磁学实验, 发现了磁石有两极,并命名为N极和S极,并 证实了异性磁极相吸,同性磁极相斥。还发 现一根磁针断为两半时,每一半又各自成为 一根独立的小磁针。
电磁学发展史
吉尔伯特(1544-1603),英国著名 医学家、物理学家
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缝纫针经过莱顿瓶放电后磁化 了。 1774年,德国一家研究机构悬奖征解,题目是:“电 力和磁力是否存在实际和物理的相似性?”
电磁学发展史
奥斯特 (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 ~ 1851 年 ) 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
经过大量实验,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 导线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于1820年7 月21日在法国杂志《化学与物理学年鉴》 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 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中,引起极大的震 惊和重视。奥斯特的这一伟大发现,被作为划时代的一页 载入了史册。 为了纪念他,从1934年起,磁场强度单位命名为奥斯特。
电磁学发展史
在东方,据《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 纪就已经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识。古人将磁石称为慈石来 形容磁石“以为母也,故能引其子”的功能。 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指南针),用来辨别方向了。 13、14世纪,罗盘在航海中得到了应用。这种罗盘在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1519年麦哲伦发现环 绕地球一周的航线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电磁学发展史
毕奥-萨伐尔定律 (电生磁的量化)
电流激发磁场的基本规律是电流元激发磁场的 规律,叫做毕奥-萨伐尔定律。它是法国科学家毕 奥(1774~1862)和萨伐尔(1791~1874)在研究长直 导线中电流的磁场对磁极作用力的基础上提出的。
电流元在给定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 I d l 成 正比,与到电流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电流元和矢 径夹角的正弦成正比。
电磁学发展史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人,
科学家和政治家。
天上的电和地电是统一的吗? 1752年7月,一个电闪雷鸣的上午,他将 一个风筝放到空中,风筝下有一根铁丝, 铁丝下栓一根麻绳,麻绳的下一端拴丝线, 绳线接触处栓了一把钥匙。同时他还把从 云端“吸取”的电荷收集在莱顿瓶中,并 进行其它实验。
电磁学发展史
二、由静电到“动电”(电流)
贾法尼 (1737-1798)的研究:
意大利人,解剖学教授。1780年他与学生解剖青蛙, 发现电火花会使蛙腿抽搐,后来他又发现当用铜钩倒挂 蛙腿,再用铁梁横挑,蛙腿也会痉挛。1791年发表了论 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他是发现电流的第一人, 但认为是一种动物电。
电磁学发展史
莱顿瓶
法国人诺莱特在一座巴黎大教堂前邀请了法国路易十 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 行,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当莱顿瓶充电后, 让排尾的修道士触摸莱顿瓶的引线。顿时,七百名修 道士几乎同时跳了起来。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从而展 示了电的巨大威力。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莱顿瓶收集闪电产生的天电。
电磁学发展史
库仑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电的引 力和斥力都遵守平方反比规律,并于1785年在法国 科学院发表论文,提出著名的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的建立使电磁学进入了定量的研究,使 电磁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类比的研究方法:如果不是与万有引力进行类比, 单靠实验具体数据的积累,严格的库仑定律的形式 将很难得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类比在科学研究中 的作用。
发明了第一只验电器。
提出了质量、力等新概念 在《论磁》中,吉尔伯特说,一个均匀磁石的磁力 强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独立于重 量而提到质量,通过“磁力”这一特殊的力,吉尔伯特 揭示了自然界中某种普遍的相互作究方法就是思考,而吉尔
伯特主张真正的研究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他
电磁学发展史
电磁学发展史
电磁学发展史
一、磁与静电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公元前600年前后,泰勒斯看在到当时的希腊 人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铁矿石吸引铁 片的现象,曾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据说 他的解释是: “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 有灵。”这里所说的“磁”就是磁铁矿石。 希腊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与英文“电”同音),他 们认为琥珀吸引羽毛是神灵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以后的2000年中, 静电的研究进展甚少,静磁的研究相 对较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和测量静电.
电磁学发展史
欧姆定律 欧姆(1787-1854):德国人,在傅 立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下进行的电学研 究。他将付里叶在热学中提出的热流、热 阻,类比电学中的电流、电阻,温度差类 比电势差。认为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 许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某种推动力之差(欧 姆称之为电张力)。 通过实验验证,在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律,使与电流 相关的物理量可以测定和推出。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 单位定为“欧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