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风格
论文写作中的科学写作风格与语言运用

论文写作中的科学写作风格与语言运用在科学写作中,科学家们努力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来传达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写作的风格和语言运用在不同学科领域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科学写作需要具备客观、明确、精炼的特点。
本文将从清晰的逻辑结构、准确的表达和恰当的篇章组织等方面探讨科学写作风格与语言运用。
一、清晰的逻辑结构科学论文需要清晰的逻辑结构,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在写作中,应该确保论文的结构和内容井然有序,逻辑紧密。
首先,论文应具备明确的引言、目的和背景。
引言部分应该讲述研究背景并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或目的。
接下来,通过文献综述对该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概述,进一步引出本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假设。
其次,文中应该按照逻辑顺序陈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应该清楚地描述实验材料、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以便其他科学家能够重复实验并获得相似的结果。
最后,论文应当明确总结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讨论。
作者应该清晰地展示数据,并解读结果,讨论实验结果是否与研究假设一致,以及对该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二、准确的表达科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准确的表达。
在科学论文中,作者应该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重现作者的研究。
在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时,作者应该使用准确的术语和测量单位。
不应出现模糊、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表达。
此外,科学论文中应避免使用一些主观性的词语,如“可能”、“相对较好”等,而应使用客观、定量的描述。
例如,可以使用具体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说明研究表现、效果等。
同时,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描述。
应该尽可能简洁地陈述观点和研究结果,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三、恰当的篇章组织科学论文的篇章组织和衔接需要合理和恰当。
在论文的不同部分之间,应该运用正确的过渡词语和段落,以确保整篇论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不同段落之间,可使用过渡词语如“此外”、“然而”等来引导并连接不同的观点和段落。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并增加文章的连贯性。
科技论文特点

科技论文特点
科技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 理性和客观:科技论文着重于揭示事实和数据,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得出结论,要求作者在论文中保持客观、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2. 严谨和准确:科技论文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方法,所有实验、观察和数据应当准确无误,而结论应当是基于可靠的证据以及逻辑推理得出的。
3. 可重复性:科技论文的实验研究应当具有可重复性,即其他研究者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条件能够重复实验,以验证论文中的结果和结论是否稳定和可靠。
4. 突出创新:科技论文通常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创新点,要贡献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等方面的科学进展,从而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5. 逻辑严密:科技论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包括引言、综述相关研究、阐明研究目的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和结论。
6. 学术性和规范性:科技论文要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要求引用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遵循写作规范,包括标准的引用格式、规范的语言表达和准确无误的书写。
7. 发表和评审:科技论文通常需要经过同行评审或专家审稿的程序,以确保论文的科学性和质量,只有通过评审的论文才能发表在学术期刊或会议上。
总的来说,科技论文是一种严肃、专业的学术写作形式,强调科学、客观、严谨和准确,通过创新和逻辑推理来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论文写作中的科学写作风格

论文写作中的科学写作风格科学写作是学术界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注重准确、简洁、有逻辑的表达方式,旨在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科学写作风格,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提高写作效果。
一、科学写作的准确性在论文写作中,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应该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措辞,而要确保每个词语和表达都能够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
此外,作者应尽量避免主观性的描述,而是要使用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科学写作的简洁性简洁性是科学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应该用简练的语言和简明扼要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冗长的句子和多余的修辞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和疲倦。
因此,作者应该尽量去掉不必要的词语和句子,以确保文章的流畅度。
三、科学写作的逻辑性逻辑性是科学写作的核心要求之一。
作者应该合理组织自己的论述,在文章中使用明确的结构和连贯的段落。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之间应该有清晰的过渡和联系。
此外,作者应该使用恰当的逻辑连接词来引导读者在不同观点和论据之间建立正确的关联。
四、科学写作的条理性文章的条理性是指作者对论文结构的合理安排和组织。
作者应该明确论文的整体框架,并在开头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或观点。
接下来,作者应该逐步展开自己的论述,并在结尾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保持论文结构的清晰和连贯是科学写作的重要要求之一。
五、科学写作的客观性科学写作要求作者保持客观的态度和观点,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色彩的介入。
作者应该根据客观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对可能存在的限制和不确定性进行公正的评估。
此外,作者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减少可能的误导和歧义。
六、科学写作的参考文献引用在科学写作中,引用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应该准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并正确列出参考文献的信息。
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科学写作风格在论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CI论文写作中的科研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SCI论文写作中的科研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科研写作在SCI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需要准确地传达科研成果和观点,还要以合适的风格和技巧进行表达。
本文将重点讨论SCI论文写作中的科研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科研写作风格1.客观和准确SCI论文的写作风格应该是客观和准确的,避免使用过多的主观性词语和情感色彩。
应该以事实和结果为基础,用数据和实验证据支持观点,避免夸大或曲解结果。
2.简洁而明确SCI论文应该以简洁、明确的句子为主。
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结构,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科研观点和发现。
可以使用捷径词,如“我们发现”代替“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以提高文章的紧凑度。
3.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SCI论文一般以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为主。
第三人称可以使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和观点上,而不是作者本身。
被动语态可以强调实验的结果和行动的对象,增加客观性。
4.科学术语和规范用语SCI论文需要使用科学术语和规范用语,以确保与学界的交流和沟通。
使用行业内广泛接受的术语和规范用语,可以保证文中表达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表达技巧1.逻辑结构和段落划分SCI论文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合理的段落划分。
文章开头应该引出主题,确立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中间部分应该详细叙述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结尾部分应该总结主要发现,并引申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图表和图片的使用适当使用图表和图片可以更好地展示研究结果和数据。
图表和图片应该清晰易懂,图表的标题和标签应该准确描述其中的内容。
在文中引用图表和图片时,应该使用明确的词语进行解释,不依赖于图表或图片本身,以确保读者可以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论证。
3.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注释SCI论文要求对参考文献进行准确的引用和注释。
引用参考文献时,应该使用标准的引用格式,并遵循SCI论文写作的规范。
在文中对参考文献的注释中,可以简要解释该文献的重要性和与本研究的联系。
4.修订和润色SCI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润色。
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

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学术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具有严谨、准确、全面的特点。
为了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作者需要注意写作风格的选择和运用。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几种风格,并探讨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一、正式风格正式风格是学术论文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写作风格。
它注重客观、严谨、准确,语言简练、明确。
在正式风格下,作者应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俚语,应优先选择学术用语和专业术语来表达观点和解释研究结果。
另外,句子结构宜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晦涩的句式,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二、客观风格客观风格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核心在于客观、中立地陈述研究问题和结果,避免使用主观情感和个人观点。
客观风格的文章应尽量使用第三人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以确保文章的客观性。
此外,作者在表述研究结果时应使用客观、中性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色彩。
三、逻辑风格逻辑风格是学术论文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写作风格,它强调思维严密、论证有据、论点清晰。
在逻辑风格下,作者应合理组织文章结构,确保每个段落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连贯,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和论据支持。
此外,作者应运用恰当的转折词和逻辑连接词,以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
四、准确风格准确风格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写作要求,它强调使用准确的词汇和术语来描述研究对象和结果。
作者在选择词汇时应注意使用准确、明确的用词,避免模糊性和歧义。
此外,作者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准确引述相关的观点和数据,以确保学术论文的可信度。
五、简明风格简明风格是对学术论文写作的一种要求,它倡导语言简练、意思明确、信息集中。
在简明风格下,作者应避免使用冗长、繁复的句子和词汇,尽量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观点和论证结果。
此外,作者应使用恰当简洁的标题和副标题,以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文章核心内容。
总之,学术论文的写作风格是确保文章质量和可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论文撰写中的写作风格

论文撰写中的写作风格写作是一种艺术性和技巧性相结合的活动。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写作风格的选择对于表达作者的意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及准确传达观点和信息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论文撰写中的写作风格,并给出一些建议。
1. 风格的选择在选择写作风格时,要考虑读者的背景和目的。
不同学科和读者对于论文的要求和期望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正式、准确和易读之间进行权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作风格:(1)正式风格:适用于科学、技术和商业领域的论文。
这种风格通常要求使用专业术语、客观的语气和详细的数据分析来支持论点。
(2)学术风格:适用于学术研究领域的论文。
学术风格要求使用学术术语、引用参考文献并注重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
(3)简洁风格:适用于传媒和新闻报道等领域的论文。
这种风格强调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4)文艺风格:适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论文。
文艺风格注重感性、修辞和描写的力量,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论文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语言的运用无论选择何种风格,语言的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1)使用准确、明确的词语: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过度复杂的词语,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2)避免使用俗语和口语:论文应该使用正式的语言,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以保持专业性。
(3)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正确的语法和标点符号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4)运用段落和结构:使用合适的段落和结构,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可见,逻辑性强。
3. 科学性与表达效果的权衡在论文撰写中,科学性和表达效果之间需要进行权衡。
尽管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但是文章也需要有吸引读者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使用简明、清晰的句子结构,以避免读者困惑。
(2)利用样例和图表:通过使用实际样例和图表来说明观点,并增加读者对论文内容的理解。
(3)使用适当的例子和引用:使用相关的例子和引用来支持论点,并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文章的观点。
科技论文浅析

科技论文浅析1000字科技论文是科技领域最常见的文本类型之一,主要是指有关某种科技技术、产品、理论、方法等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等文章。
本文将从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1.精确性:科技论文需要用准确的术语和数据来描述研究内容,使读者明确了解研究情况。
2.系统性:科技论文需要具有完整、系统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并能够组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等探究研究领域。
3.客观性:科技论文需要客观描述研究成果,避免主观情感色彩干扰读者判断。
4.规范性:科技论文需要遵守学术规范和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剽窃、歪曲研究成果等不道德行为。
二、科技论文的结构1.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研究方法。
2.正文部分:描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包括实验数据、理论分析、实验设计等内容。
3.结论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分析问题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三、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1.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目的,准确描述研究问题,确保研究内容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进行实验数据的设计和分析,保证研究结论可靠性。
3.合理使用图表,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使得读者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研究结果。
4.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论证,并进一步展开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研究方向的讨论。
5.认真修订和审校论文,并遵守学术和出版规范,确保文章质量和学术声誉。
以上是本文对科技论文的浅析,希望能够为科技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科技论文与文献综述

韩英铎1,林孔兴2,黄英励3 ( 1.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 100084
3. 东北电力集团企业,辽宁 沈阳 110006)
阐明:
➢ 真实姓名,不用笔名 ➢ 多种作者共同署名:
➢ 以贡献大小排列 ➢ 执笔者一般排在首位
科技论文作者应有旳基本素养
文件资料旳查阅技能 信息积累 通晓科技论文写作旳理论和格式 有一定旳语法和文字修辞上旳素养 了解期刊编辑知识 善于对读者对象分析研究
1 科技论文旳构造
1.1 科技论文旳写作格式 构造形式具有一定旳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旳
构造程序
➢ ISO:
➢ 《文件工作——科学报告编写格式》(1983年)
2. 科技论文旳内容
2.3 摘要旳注意事项
➢ 应该用第三人称 ➢ 不加注释和评论 ➢ 不宜举例,不用引文 ➢ 不宜与其他研究工作比较 ➢ 不应用图表、公式、化学构造式等 ➢ 摘要中第一句话旳注语,如“本文---”、
“作者---”等词能够省略。
示例 1(中文摘要)
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含铀材料中旳235U
2. 科技论文旳内容
编写关键词旳注意事项 : ➢ 较定型旳名词,多是单词和词组,原形而非缩略语 ➢ 无检索价值旳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
“应用”、“观察”、“调查”等 ➢ 化学分子式不可作为关键词 ➢ 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旳缩写词、未被专业
含铀抹布灰等形态、金属氧化程度及组分各异旳几种试样,对试样形态、 密度、碳含量以及235U在测试罐中分布旳非均匀性等原因引起旳误差进行 了试验校正。研究成果表白:本措施测得旳235U含量较重量法偏低8%~ 12%,偏低程度与试样类型有关;碳含量对测量成果旳影响明显;对金属 试样旳测量校正尚须进一步旳辅助测量 (成果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广路11102016 安徽农业大学11级种子2 科技论文的风格⏹清楚、确切⏹简明、直接⏹客观、朴素⏹单独性和连贯性3.1 清楚、确切⏹不清楚、不确切的原因对题旨和材料的内容了解不够清楚对其中的若干因素之间的关系没弄清楚词汇有限,不善于造句修辞,词不达意未从读者认识程度考虑可读性审稿人时间精力有限,但操持生杀大权阅读者耐心水平有限,但决定引用次数3.2 简明、直接斩钉截铁⏹限制字数⏹版面费用3.3 客观大多用第三人称“本文作者”非“作者”文内人称的统一常用被动式语气A 这一方法的优劣,由它的经济价值来决定。
(被动式)B经济价值决定这一方法的优劣。
(主动式) 避免用俗语、土话、口语等能肯定的不用“可能”、“也许” 讨论引用他人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把论文写得象是一篇综述二是不要把别人的结果说成象是自己的结果。
与别人比较时,不用苛刻狡辩的语气讨论有理有利有节对于别人的研究工作进行评论,应该就事实和文字进行讨论,而切不可有推测别人的动机的口气。
“在某些国家,把营养素供给标准的数字订得如此之低,就是为了使广大的劳动人民得不到充分的营养。
”那将意味着科学家都献身科学,没有人故意干坏事朴素在科技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
如“这种代乳糕的营养效果,是不以和牛乳粉的效果媲美的”,“那个地方的蔬菜品种是丰富多彩的,”不应把比喻和类比相混淆比喻:要视论文性质而定。
科技期刊所发表的科技论文通常是严格限制用比喻的。
类比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推理方法,从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推测人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科技论文中是完全正确的。
动物与人的比较研究(生物学、医学)把儿童生长发育的整体性、局部性、连贯性、阶段性,发育速度时高时低,生长曲线有起有伏的现象比作是有“旋律”、有“节奏”的一部“交响曲”,不是严肃的科学论文应有的笔调3.5 单独性和连贯性每一节和每一段,也都各为一个单元。
一节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段一段的开始,应该有一个主题句结束段或结束句,就好象全篇论文的一段结束语一样全文的文字结构相同,即用语法结构相同的词句,以便于使读者容易领会排列次序: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1 创新性⏹2 可读性⏹3 信息量⏹4 参考文献⏹5 署名和致谢⏹6 科学性1 创新性⏹《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的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
⏹《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
⏹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 与Science 强调这一要求是应当的,同时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Nature 发表科学和技术所有领域的论文。
该杂志每星期收到论文约150 篇, 其中能够发表的只有约20 篇⏹国内期刊没有条件在创新性方面提出如此高要求。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三种全国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大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内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内容应引起科技界广泛兴趣(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
创新不仅仅是Nature和Science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创新性”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请人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假以时日“创新性”的要求应该不难达到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基本上重复他人的工作, 尽管确实是作者自己“研究”所得的“成果”, 但也不属于创新之列。
算是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引进、消化、移植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的实际问题,只要对丰富理论、促进生产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有效果, 有作用, 报道这类成果的论文也应视为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2 可读性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储存新的科技信息, 让他人利用, 因此, 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 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在文字表达上,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论述严谨。
在技术表达方面, 包括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 图表的设计, 计量单位的使用, 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一篇科技论文失去了规范性和可读性, 将严重降低它的价值, 有时甚至会使人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可靠。
看看Nature 对可读性的要求Nature在投稿指南对可读性是这样要求的:来稿应写得清楚。
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
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
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
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可读性要求的稿件,毋需送审即行退稿。
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2 可读性决定因素⏹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
如果是阶段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
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法,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以期作到论文的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
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
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面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
这可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
虽然每一种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
⏹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引起读者是兴趣。
⏹《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够读懂。
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
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
《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入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3 信息量⏹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
⏹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可以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 (研究),discuss(讨论)等词。
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 he cross section is 截面面积为” 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 截面被测量了”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通俗地讲,读之前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清或者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
⏹当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而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不能超过460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限制篇幅的结果就是:论文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质量也相应提高了。
⏹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
图表的设计与信息量插图应尽可能丰富表格与插图不要重复4 参考文献⏹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