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复习之对比手法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语文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观察多彩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提炼者。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欢迎查阅!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被动句(“于”“见”“为”“受”“被”“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二十五、句子成分: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初一语文学习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

初一语文学习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初一语文学习》当我们踏入初一的大门,语文学习就像一场全新的冒险之旅,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语文学习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通过对比小学和初一的语文学习,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初一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重点,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掌握这一阶段的学习。
首先,从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小学的语文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如字词的拼写、简单的句子结构等。
而初一的语文则在此基础上有了大幅的拓展和深化。
课文的篇幅更长,主题更加多元,涵盖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比如,小学时我们可能学习的是简短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诗歌,而初一我们会接触到更复杂的散文、小说,甚至是文言文。
像《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在阅读方面,小学的阅读要求相对较低,更多的是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初一的阅读不仅要求我们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还需要我们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
比如,同样是阅读一篇记叙文,小学可能只需要我们说出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而初一则可能会要求我们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或者如何运用伏笔来推动情节发展的。
写作的变化也十分显著。
小学的写作通常以简单的记叙文为主,字数要求较少,重点在于把事情叙述清楚。
然而,初一的写作要求有了质的提升。
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议论文开始成为我们写作的重要类型,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
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小学可能只需要讲述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而初一则需要我们阐述诚信的重要性,并通过列举事例来进行论证。
再说说语文学习的方法。
小学阶段,我们更多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被动地接受知识。
但初一则要求我们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需要学会预习课文,主动查阅资料,解决一些基础的问题。
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而不是仅仅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三篇)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一、词语解释】(主要是成语、词语义项辨析、词类词义辨析等)1. 成语解释【二、短文改错】(基础、拓展)【三、古诗文鉴赏】(篇目、作者、背景、理解与分析)【四、古代文学知识】(古文阅读技巧、元曲舞剧知识、唐宋诗词鉴赏等)【五、现代文学知识】(名著导读、时文阅读等)【六、语法】(主要是基础语法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七、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文技巧等)【八、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夸张等)【九、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技巧与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十、古代文学流派】(散文、诗、戏曲、小说等)【十一、修辞手法】【十二、修辞手法练习】【十三、写作技巧】【十四、古诗文欣赏】【十五、文言文】【十六、现代散文】【十七、写作技法】【十八、现代散文】【十九、修辞手法】【二十、写作技巧】【二十一、成语解释】【二十二、古文阅读】【二十三、现代诗词】【二十四、现代小说阅读】【二十五、修辞手法】【二十六、作文指导】【二十七、写作教程】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整理(二)初一语文知识点主要包括词语辨析、诗词歌赋、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以下是对初一语文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1. 同音字辨析:如“角色”与“脚色”、“迟钝”与“迟缓”等。
2. 同义词辨析:如“接受”与“承受”、“愉快”与“快乐”等。
3. 近义词辨析:如“认为”与“觉得”、“大声”与“高声”等。
4. 反义词辨析:如“美丑”、“黑白”、“远近”等。
5. 词性辨析:如“铃响”与“铃声”、“呿呿”与“呜呜”等。
二、诗词歌赋1. 诗的基本结构:句、章、篇、联。
2. 诗的体裁:古体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
3. 文言文的修辞格: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
4. 古诗词鉴赏:宋词、元曲、唐诗等。
5. 唐宋诗词名篇鉴赏: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的分析与辨析。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021济南的冬天1.髻jì澄ch?ng贮蓄zhùxù藻zǎo看kān着落zhuó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贮蓄:储存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无风声、响晴、温晴、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绿、清、亮3.对济南冬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段:第一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三段:第一句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说明济南温暖的原因。
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
像母亲一样慈爱,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第四段:(1)“看护妇”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又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五段: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六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初一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初一的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一的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汉字知识1. 汉字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提、点;2. 汉字结构:偏旁部首、部首笔画、偏旁部首的意义;3. 汉字造字方法:形声、会意、指事、象形;4. 汉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5. 汉字的音韵: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部首搭配、多音字;6. 汉字用法:词语的构词法、词语的辨析、字词的书写规范;二、词语知识1. 词语的基本概念:词语的定义、词语的意义、词的分类;2. 词语的构词方法: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组合词;3. 词语的辨析: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4. 词语的使用:词语的运用、词语的病句、词语的优美表达;三、语法知识1. 词的分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2. 句子成分:主谓宾、主谓、谓宾、定状补;3. 句子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5. 语法规范:语法错误、语法改错;四、修辞知识1. 比喻:直接比喻、隐喻;2. 拟人:用人的特征描写非人的东西;3. 夸张:夸张手法;4. 对比:对比手法;5. 排比:排比手法;6. 反复:反复手法;五、文言文阅读1. 文言语言特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手法;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古汉语、理解古文背景、理解文言修辞;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用文言语言表达思想、用文言规范写作作文;六、作文知识1. 作文内容:叙事类作文、描写类作文、议论类作文、应用文类作文;2.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3. 作文修辞:生动描写、修辞手法;4. 作文思维:思维方法、议论观点、看待事件;七、阅读知识1. 阅读方法:快速阅读、细节阅读、推理阅读;2. 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感、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3. 阅读培训: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潜力、提高阅读效率;八、写作知识1. 写作技巧:清晰表达、丰富句式、生动描写、精彩结尾;2. 写作素材:观察生活、积累语料、借鉴他人作品、体验感悟;3. 写作规范:语法准确、格式规范、内容丰富;以上就是初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文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期末语文考试中的古代文言课内外对比阅读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以及现代文的理解和转化能力。
课内
1.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学生需要针对所给的古代文言文文章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需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
课内考查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段落理解、推理判断以及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
课外
1.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指定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2.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包括阅读理解、现代文写作和写作修辞三个部分。
此部分强调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语言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语文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一项需要学生具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通过课内外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语文知识点

初一语文知识点初一语文知识点15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知识点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余、我2、鄙人、小人(自己的谦称)3、臣(官员面对皇帝的谦称)4、奴才(清朝人对自己的谦称)5、奴家(女人对自己的谦称)6、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7、第二人称:汝尔你您你们8、阁下(对别人的尊称)9、先生(对男性的尊称)10、卿(对别人的尊称)11、敬称: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称天子:殿下称将军:麾下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第三人称:之、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10、社会亲戚关系九代:玄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女、孙子、曾孙、玄孙公辈:爷爷、伯公(叔公)、外公、舅公、姑公、姨公、姻公父辈:爸爸、伯叔、姑姑、公婆、继父、妈妈、舅舅、姨妈、岳丈、继母、表叔、姨叔、庚叔、义父、师太、亲家、姻伯平辈:兄弟、姐妹、夫妻、姑嫂、弟媳(妹)、姐(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弟、襟兄(老挑)、小姨子、大姨姐、舅母、堂兄、族兄、表兄、姨兄、义兄、亲家、同年、老庚、邻舍、同事、同学、朋友子辈:子媳、女婿、侄甥、内侄、外甥、表侄、姨侄、学生、徒弟孙辈:孙外、孙侄、孙孙、媳内、侄孙、表侄、孙姨、侄孙、孙女、孙女婿初一语文知识点2《树林和草原》是由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特写集最后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复习之对比手法[例文欣赏]我们的心近了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花花世界,不一样的你我他。
我们和他们都是上帝撒下的苗苗。
他们落在了沙漠山地,而我们有幸落在了肥沃的田地。
大家同样生长着、生长着……七岁,我们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漂亮的衣服,营养的早餐:油条、鸡蛋和豆浆。
我们背上花花绿绿的小书包,坐上爸爸妈妈的车子,安安稳稳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打开书本,跟老师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七岁,他们睡在冷冷的被单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补丁的衣服,无味的早餐:糠米、开水和窝窝头。
他们扛起重重的锄头和铲子,坐在爹娘的推车里,颠来颠去地来到田里,拿起锄头,跟爹娘喊:“嘿呦,嘿呦……”我们看见山里的照片,志愿到山里扶贫;他们看见城里的照片,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十四岁,我们在校园里谈笑风生,青春朝气从我们身上散发。
春天有郊游的欢乐,夏天有游泳的欢笑,秋天有风筝的漫天飞舞,冬天有圣诞的祝福安康。
当然,我们不忘七岁的志愿,包起曾经喜爱的衣服,装好用过的书本,看救灾的车辆驶向远方,带着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希望。
十四岁,他们在田地里挥洒汗水,热情与希望从他们的身影中透露,春天有青山绿水的清新,夏天有散步花丛的彩蝶,秋天有饱满金黄的庄稼,冬天有围着火炉的温馨幸福。
当然,他们也不忘七岁的誓言,捧起捐来的书本,裹上捐来的毛毯,点燃蜡烛,在黑夜中苦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望着送粮远去的车辆,带着未来和希望驶向远方。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来到山区,带去了光明和财富,我们笑了,他们也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在不久的未来,他们来到城市,来的还有动力和惊喜,他们贡献自己的智慧,让城市更美丽,他们笑了,我们笑了,我们大家的心近了。
我们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
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心“扑通!扑通!”,我们的心近了,紧紧地靠在了一起!山里的孩子需要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点评: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文章。
一个九年级的学生,在这紧张的中考考场上,面对“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竟然挥洒出立意如此高远,文笔如此老到的文章,确实难能可贵。
立意高远。
这是阅卷老师对本文的充分肯定。
本文借“我们的心近了”这一题目,将乡村生活的“他们”与城市生活的“我们”进行对比,写出了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的成长命运和美好愿望。
文章高扬的主题就是关注乡村儿童、关注中国农村、关注希望工程。
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能将写作的视角延伸到这么大的主题,立意确实不凡。
写法巧妙。
这是本文给阅卷老师的又一亮点。
一篇文章处处运用对比,处处又在比较中渗透着作者的观点、作品的主题,对一个初中生确实不容易。
但本文小作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七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是同一蓝天下不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境况。
“十四岁”这个年龄的“我们”与“他们”对比,展现的既有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也有彼此心灵沟通的美好愿望。
“在不久的未来”展现的是“手牵手,心相近”这一让人感动的画面。
文章在对比中展开,在对比中升华,文笔确实不同凡响。
[学生习作]我的家呢袁艳艳我是一只小鸟,我的家园很美丽。
它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那里是我们鸟的大家庭。
春天,我们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那嫩绿的小草舒展着手臂,光秃秃的树干已长出了绿色的小嫩叶,让冬天沉睡了的树木接受了春的绿色洗礼。
在我的家园里还有一条小河,我十分喜欢它。
柔和的阳光照在小河上,荡漾的微波闪着金色,仿佛无数颗宝石在闪烁;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小鱼,有的嬉戏,有的停歇;岸上绿树红花映入水中,湛蓝明亮的天空悬挂几朵彩云,彩云飘落河底,犹如一块里面有蓝天、彩云、树影的透明琥珀。
黄昏时分,太阳拿一条红霞做的纱布遮住脸庞,河边的垂柳轻柔地挥着手,恋恋不舍地送别夕阳……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了。
一天,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向我美丽的家园飞奔。
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我遭到了风的袭击,而且还夹着沙。
我的眼睛被沙粒打着了,被迫停在地上。
我揉揉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缓缓地前进着。
过了好久好久,我终于看到了我多日不见的家园,我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茂密的树林不见了,地上一片枯桩,风沙到处狂奔着。
那昔日的潺潺流动的小河也失去了往日的美貌:脸被弄得黑漆漆的,上面还漂浮着许多垃圾……我伤心地哭了。
我向四周看了看,结果发现:原来是新建的化工厂把废水排入了水中,污染了小河。
“咳咳......”我干咳了几声,不知怎么回事喉咙极不舒服,原来那纯清的空气也遭到了破坏而变得污浊了。
一只小鸟的美丽家园被毁了,我无家可归,成了一个流浪儿,再也不能同姐妹们在这里玩耍了。
人类啊!你们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家园?为什么要破坏这美丽之地?难道为了你们自己的一点利益就让我们千千万万鸟儿失去栖息的家园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就太可恨了。
看!现在的风沙狂舞,我们的家园毁了。
迟早有一天你们的家园也会因为你们的那点小利益而被破坏。
到那时你们再后悔已来不及了!现在你们应该为我们建造家园并保护我们,那也是保护你们自己!人类啊,醒醒吧!我那阳光和煦,碧波闪闪,百花争艳,树木苍翠的家园,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点评:本文在取材上颇有特色,小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小鸟”,从而向人类呼唤要保护环境,同时表达了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渴望之情。
本文采用了鲜明的对比。
从前,家园是树木丛生,小河清澈,百花争艳和天空湛蓝如洗……。
而如今却是一片荒漠,小河变得漆黑以及天空中漂浮无数的粉尘和垃圾的大量堆积……。
”一切都是显得毫无生机和活力。
在主题上,作者也善于以小见大,“从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而联想到整个家园。
”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之情。
本文句子优美,题目新颖,开头与结尾照应的非常得当。
他让我很难忘王梦往事像一条小溪,汇进我的大脑,在记忆的海洋中,有一位善良而又普通的老大爷使我很难忘记。
刚上初中的一天早上我放学回家,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天空像一口黑锅向我们罩下来。
中途,遇见妈妈正急着回家,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要我去买芹菜。
我高兴地答应了,告别了妈妈,飞快向菜市场跑去。
到了菜市场,问了几家菜价,卖芹菜的像商量过一样,每把八毛,一分也不让。
我正迟疑不定时,一个沙哑的声音说:“小姑娘,买我的菜吧!又鲜又嫩,只要五角钱一把。
”六十多岁的样子,一双眼睛虽然凹下去了,但显得很精神。
“小姑娘,你买吗?”老爷爷满怀希望地望着我,我装着要走的样子说:“能不能便宜点儿,我买两把。
”我学着大人的样子讨价还价。
老爷爷急忙狠了狠心说:“那九角钱两把。
”我听了暗暗窃喜!赶紧付了钱,慌慌张张地把两把芹菜装进塑料袋,便急着赶回了家。
回家后,我得意地向妈妈讲了买菜时的经过。
心想:今天妈妈肯定会表扬我的。
妈妈听完后,却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嗬,这么小就学会了讨价还价,人家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你应该给他八角钱一把。
”我说:“算了吧,对人不能心肠太软,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满足的。
”说完,我便准备把多余的钱还给妈妈,我往衣兜里一掏,没有,又把下衣的口袋掏了一遍,仍没有。
糟糕,难道是掉了吗?我慌了,对,一定是丢在卖芹菜的地方了。
我转身朝菜市场跑去。
哪有什么人呀!顿时,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可雨渐渐地下大了,就在这时,电线杆下传来了那并不陌生的声音:“小姑娘,你可来了。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卖菜的老爷爷。
“这是你掉的钱,数数看少不少?”说着他递过来一卷钱。
“我的钱你捡到了。
”我疑惑的问。
“是的,”老爷爷说,“你走了以后,我发现你的钱掉在我的篮子里,卖完菜后,我买了一瓶药,就一直在这里等你。
”说完拍拍身上的泥土,拎起篮子走了。
老爷爷走得那么匆忙,容不得我道一声谢。
此刻,我的心僵住了,想起刚才买菜时的情景,脸不由得火辣辣的。
从那以后,这位善良而又普通的老爷爷就时时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点评:构思巧妙,以情感人是本文的可贵之处。
文中选取了一位卖菜老爷爷在雨中等待还钱的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在与我买菜时讨价还价的对比中,衬托出老人的高大形象。
文章中人物对话富有个性,人物形象较鲜明,人物外貌描写生动感人,细节描写也恰到好处。
全文紧扣文题,首尾呼应,中心突出。
语言朴实、真切。
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是本文一大特色。
[写作例话]随机应变作趣诗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
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
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
”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
”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明成祖朱棣钦点解缙为翰林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
解缙得以侍奉于皇帝左右。
成祖经常出一些难题考他。
一次,皇帝道:“爱卿,寡人有位爱妃夜里生了个孩子,你替朕做一首诗吧。
”解缙立即吟道:“吾皇昨夜降金龙,”朱棣道:“是个公主,不是皇子。
”解缙马上改吟:“化做嫦娥下九重。
”朱棣道:“可惜已经死了。
”解缙接口道:“料是人间留不住。
”朱棣道:“已命太监抛入金水河里去了。
”解缙续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朱棣听了哈哈大笑道:“爱卿真是随机应变的奇才啊!”。